春季的过敏原?如何预防宝宝过敏?

  为什么春季宝宝更容易过敏

  有过敏宝宝家庭,一到春季就会特别紧张,为什么春季宝宝更容易过敏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李臻解释说,引起宝宝过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体质因素,即宝宝本身是过敏性体质;二是外在的环境因素,即宝宝接触了过敏原。

  春季天气转暖,宝宝户外活动增多,因而他们接触到过敏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此外,春天又是植物传粉的季节,空气中漂浮着大量花粉、灰尘,宝宝吸入后便极易引发过敏现象。因此,过敏体质宝宝在春季更容易过敏。

  如何判断宝宝过敏

  当然,也有很多妈妈并不确定自己的宝宝是过敏体质宝宝,如何才能简单有效的判断宝宝是否体质过敏呢?

  小儿的过敏表现包括一般症状和行为改变两个方面,常在小儿接触过敏原半小时至数小时后出现。一般症状为小儿面颊、鼻头及耳垂潮红,耳道湿润,耳痛,鼻塞,打喷嚏,黑眼圈,眼睑肿胀、下垂,头痛,唇干,皮肤干燥或多汗,眼角或手掌出现皱纹,腹痛,腹泻,腹胀,便秘,臂、腿或关节处有湿疹,反复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呼吸浅而快或不规则,脉搏紊乱,血压升高,关节发紧等。

  过敏宝宝警惕4类常见过敏原

  如果妈妈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宝宝在春季会过敏,妈妈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让宝宝不接触以下4类常见过敏原

  1、吸入性过敏

  如花粉、尘螨、灰尘、真菌、动物皮毛、羽毛、寒冷的空气等。

  2、食物过敏

  如牛奶、鸡蛋、海鲜等。牛奶过敏比较常见于新生儿,通常表现为湿疹、腹痛、便秘、腹泻甚至呕吐等症状。

  3、接触性过敏

  如化妆品、油漆、酒精、药膏等。

  4、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比较少见。一般来说,药物引起的过敏大都会有发热现象,一旦停用引致过敏的药物,体温就会下降。

  春季如何预防宝宝过敏?

  如何预防儿童春季过敏?医生提醒,预防儿童春季过敏,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家里要经常打扫卫生,最好用湿布擦拭,以免灰尘飞扬;宝宝的用品、玩具特别是毛绒玩具要经常清洗、消毒;经常换洗宝宝用的被单、被套、枕套等用品。

  2、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宝宝应避免接触香水、油漆、杀虫剂等刺激性物质。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扬尘、花和树木的花粉等过敏因子,如果一定要外出最好戴上口罩;不要让宝宝在尘土飞扬的场所出入和玩耍;不要用碱性太强的香皂清洗皮肤;贴身衣物应选用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不要穿羊毛或化纤织物。

  3、注意饮食

  对于婴儿,最好给宝宝吃母乳,因为母乳喂养能大幅降低过敏发生的几率,建议母乳喂养最好坚持至六个月。过敏体质宝宝在添加辅食时一定要逐步少量添加,并注意观察看宝宝是否有湿疹、腹泻、便秘等过敏症状。

  对于比较大的宝宝,饮食应清淡而营养丰富,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要少吃牛奶、鸡蛋、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不吃或少吃油腻食物、甜食品或甜饮料,如果知道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一定要坚决远离。

  4、温水洗浴

  外出踏青回家后,要及时清洗手和脸,彻底去除身上可能携带的花粉。以温水洗浴最好,避免用去脂强的碱性洗浴用品,选择偏酸性或中性的洗浴用品。

  春季预防过敏,我们需要做什么

  在出生第一年的宝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岁以内的宝宝,食物过敏史最常见的。特别是湿疹也会是跟食物有关像是牛奶蛋白过敏,其次的就是鸡蛋。蛋黄的过敏几率还是低一些,主要是蛋白过敏。这就是一些最基本的过敏原,所以我们在宝宝一出生的时候接触食物的种类一定要做一个筛查。特别是知道夫妻双方是有过敏原体质的,或者说宝宝开始有一些显现出来像是湿疹、腹泻的情况。所以在添加辅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添加食物的时候不要添加跨季节的食物,尽量使用孩子已经吃过的一些食物。

  去除过敏原就是回避引起过敏的食物、躲避引起过敏的环境,应在家进行。比如:对于螨虫、粉尘过敏,就应该去除家中地毯、挂毯、毛绒玩具等可能附着这些过敏原的物品;擦洗地面和桌面时,尽量使用清水,避免使用吸尘器。

  牛奶蛋白过敏,除了非常果断地更换为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粉外,还不能进食任何含牛奶的食物和补充剂,更不要考虑继续试用或换成豆奶、羊奶;鸡蛋过敏就要果断停掉鸡蛋,同样不能进食任何含鸡蛋的食物;霉菌过敏,除了避免潮湿环境外,还要去除食用菌及发酵食物,包括发酵类食品。对待其他过敏的原则亦是同理。

  很多妈妈认为中断过敏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只要从生活中耐心寻找,加上过敏原检测,绝对可以找到过敏原。一旦找到过敏原,严格回避至少6个月,情况自然会有明显好转。

  所以,春季一定要做好宝宝的防范,拒绝宝宝过敏,带宝宝出门最好先戴好口罩,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最好远离过敏原。

本文Hash:b29063e9c45b0e440561c8fb241b6519ce440694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