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尿路感染原由及护理详解

晓芳的孩子眉眉不满周岁,经常不明原因地发烧,一发烧就不吃奶也不吃东西,总是哭哭闹闹。去看医生,有说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有说消化不良、肠道炎症。孩子瘦弱、贫血、发育很差,发烧似乎越来越频繁了,有时还伴有寒战……一次,晓芳发现眉眉的尿有些混浊,赶快送去化验,这才找到了病根儿,原来是“尿路感染”。

你说怪不怪,眉眉没有尿频、尿急、尿疼这些尿路感染症状,却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遂请教儿科主任。主任给他们详细地讲解了婴儿泌尿系感染的特点:

尿感是小儿常见病

易被遗忘的多发症尿路感染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事实上,尿感是小儿常见病,孩子发生泌尿道感染的几率不低。和成人相比,宝宝更容易得尿路感染,尤其是小婴儿。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唯有婴儿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尿路感染最明显症状是发烧,这让很多父母误认为宝宝只是感冒。尿路感染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大部分宝宝多喝水、多排尿就可以,必要的时候医生才会建议给宝宝用抗生素。

宝宝为什么易“尿感”

这主要是宝宝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可以说,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金葡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尿道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感染或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

尿路感染症状具有隐蔽性

其实婴幼儿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实际上他的哭闹、拒哺也是尿道不适的表现。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而尿路感染的这些症状,却容易被忽略。相反,最多见的感染外在表现如发烧,常与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联系在一起,转移了家长和医生的注意力,掩盖了泌尿道感染的实质。

捕捉线索及早发现

如果婴儿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烧伴生长迟滞或体重减轻,或有找不到原因的哭闹、呕吐等,要想到泌尿道感染。通常说的“不明热”可能正是该症的标志。这时再注意观察更换尿布的次数是否增多每次排尿量是否减少尿是否有异味增重尿是否变浊等,并应送尿化验,即可判断是否尿路感染。

引发宝宝尿路感染的4个原因

宝宝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1、幼小的宝贝需要经常用尿布,又不能控制排尿、排便,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特别是女婴尿道口较短,男婴有阴茎包皮,加之尿路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容易使尿路发生上行感染。

2、尿路的先天畸形,是身体各部位先天畸形中发生率较高的部位,如输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都容易并发尿路感染。

3、宝宝的身体尚未发育发熟,容易被病菌所侵扰,使用抗生素的几率大。如果滥用抗生素,就易使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占优势,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尿路引起感染。

4、母亲妊娠期菌尿、出生后缺乏母乳喂养的宝贝,患尿路感染的 能性也会增加。还与宝贝的体质相关,如局部免疫功能、膀胱防御机制较弱也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因此,应该如何护理幼儿的尿路感染

幼儿尿路感染如果治疗不彻底,极易复发而转为慢性或导致肾发育障碍或肾瘢痕,使肾组织遭到严重损害,其后果十分严重。约1/3有症状的幼儿尿路感染患者有肾瘢痕形成,多发生在5岁以前,而其中约半数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以后即使已无菌尿,这些损害仍会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最后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进而进展为肾衰竭。

因此,有学者认为凡患有尿路感染的幼儿,都应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如肾盂造影有异常或治疗后持续有菌尿者,应做排尿期膀胱输尿管造影,必要时做膀胱镜检查。治疗幼儿尿路感染的原则和方法与成人类似,但特别要注意纠正尿路功能异常或器质性梗阻。对无症状细菌尿幼儿也宜积极治疗。抗生素的选择要以副作用小、尿液中药物浓度高、细菌耐药发生率低为原则。另外,幼儿在护理方面亦很重要。应注意增加液体的摄入量和经常排空小便,这有助于提高疗效。洗澡时应避免盆浴,在患儿病重或脱水时,应先补液,待取得尿培养标本后再应用抗生素。

泌尿系统感染引发的尿频是幼儿常见病,特别是女宝宝。泌尿系统感染确诊后应立即治疗。除了尿频外,还会表现为:排尿时会有灼热感、排尿次数日渐频繁、背部下方或腹部疼痛、停止尿床后再度发生尿床。由于出血,尿液颜色可能是红色、粉红或暗色。泌尿系统感染大多由于直肠细菌侵入尿道所致。女孩的尿道较短,所以比男孩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父母平时的预防措施就是保持孩子会阴的清洁。特别是女孩,每天都要清洗小屁屁。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泌尿道感染的症状,父母应在24小时内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给她饮用大量的水。摄取大量的液体可以稀释尿液,减轻排尿时的疼痛和不适,并帮助排出细菌。

泌尿系统感染的家庭护理4要点

1、喝水

婴幼儿要勤喂水,稍大的孩子可鼓励他多饮水,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

2、饮食清淡

多给孩子吃蔬菜水果。

3、保持外阴部清洁

婴幼儿要勤换尿布,大便后要清洗臀部,会阴部如有溃疡可涂四环素可的松软膏。

4、多观察

观察尿色、尿量、尿的次数变化。如果发现孩子有恶心、呕吐等药物反应,要向医生反映。

给宝宝接小便用的痰盂或者尿布的颜色最好是白色。如果是其它颜色或颜色太杂,不利于直接观察宝宝尿液的颜色,妈妈就不容易发现宝宝尿液异常。

如果宝宝做了尿液检查,上面标识着“-”时,表明尿液正常;如果上面出现“WBC++—+++”和“上皮细胞”字样,多提示宝宝的泌尿系统受到感染。

宝宝尿路感染如何护理?

    1.不明原因发烧(婴儿期最常见),且往往是唯一的症状。通常会烧到肛温39℃以上,伴有畏寒、手脚冰冷、指端或嘴唇发紫等现象。因此,婴儿只发烧,而没明显的感冒或肠胃症状时,一定记得要化验尿液。

    2.出现呕吐,精神和食欲都变差。

    3.延迟性黄疸的婴儿,若不是胆道闭锁或新生儿肝炎所造成,就可能是尿路感染(治疗后黄疸自然消失)。

    4.血尿或脓尿,若尿布上有红、黄绿色尿液斑,要尽快就医。

    对尿路感染的患儿,在家庭护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喝水

    要勤给婴幼儿喂水,稍大的孩子可鼓励他多饮水,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

    2.饮食清淡

    多给孩子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保持外阴部清洁

    婴幼儿要勤换尿布,大便后要清洗臀部。

    4.多观察

    注意观察孩子尿色、尿量、尿的次数变化。如果发现孩子有恶心、呕吐等药物反应,要及时向医生反映。

    另外,给宝宝接小便用的痰盂或者尿布的颜色最好是白色。如果是其他颜色或颜色太杂,不利于直接观察宝宝尿液的颜色,妈妈就不容易发现宝宝尿液异常。

宝宝“尿路”感染要如何呵护

  由于小孩子不会说话,家长又缺乏这方面的警惕性,小儿“尿感”常常被延误治疗。家长最常注意到的是孩子发烧了、哭吵甚至腹泻,常以为是“感冒”、“肠炎”;稍大的孩子如有尿频、尿急及排尿时哭吵,则可能早期确诊。而对“尿感”宝宝的日常护理,家长们也常有不当之处。以上种种原因,常使小儿“尿感”迁延不愈变为慢性。

  所以对小儿不明原因的发热,家长脑子里一定要多根弦,及时带上宝宝的尿液去医院检查。一旦确诊为“尿感”,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配合医生用药

  “尿感”宝宝常有发热,除用药物降温外还可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湿毛巾敷前额等物理降温的方法。要勤给宝宝喂开水,这样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细菌无立足之地,并使细菌毒素及炎症分泌物排出。不少抗生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可在饭后服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副作用。

  科学家庭护理

  宝宝如有发热,需要卧床休息;全身无不适时,可适当活动。要勤换尿布,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布要用开水烫过,在太阳下晒干,天阴时尿布最好煮沸消毒。宝宝每次大便后需清洗臀部,会阴部如有溃疡,应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再涂以洁霉素油膏。仔细观察尿色、尿量、尿的次数及尿痛,有无呕吐、恶心、皮疹等药物反应,并及时向医生反映。

  特别食疗加餐

  家长除了配合医生积极用药外,还可给宝宝来点食疗“加餐”。食疗易为宝宝接受,有助于疾病康复,操作简便。现介绍几种方法。

  ● 甜粥早餐。取赤小豆50克,绿豆50克,米仁30克,红糖20克,红枣10枚。将赤小豆、绿豆、米仁、红枣洗净,一同放入沙锅,加水浸泡1小时,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到豆烂,调入红糖拌匀即成。每天一次,可当早餐食用,能利尿消炎、清热解毒和健脾胃。

  ● 冬瓜、苦瓜做菜。冬瓜汤、凉拌苦瓜,都是不错的选择,有清热、利尿作用。

  ● 金银花露饮料。在开水中兑入适量金银花露,还有清热解毒之功。

  ● 新鲜蔬果汁。如胡萝卜汁、苹果汁,可以碱化小便,以减轻尿频、尿急症状。

  儿童“尿感”应用足两周药

  我2岁的女儿患急性尿路感染,服抗生素3天后症状好转,尿检也正常了,是否可以停药?

  一般婴幼儿泌尿道感染,在服药后发热、哭吵、尿频、尿痛等症状会明显好转,尿化验也逐渐正常。但家长此时不能认为宝宝病已好了,而仍需按照医生的要求继续服药。一般用药应达两周,病重的还要长些。停药2周后还要复查尿液,以后每3~6个月复查1次,两年不复发才可认为痊愈。

  (责任编辑:李珊珊)

本文Hash:e83324d0ccdcfa05b1152569ff1f12b7f609ad85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