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有时候管不住自己

父母和老师常为孩子淘气而头疼他们管不住自己的行为,有时还会恶作剧,专门和大人作对。虽然淘气是小孩子的天性,但如果孩子的淘气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他们自己和周围人的学习和生活了,就要注意对他们进行“管制”了。怎样判断孩子的淘气是正常的还是出格的?要看他的行为与同龄的大部分(7%)人是否一致,一般男孩子更容易淘气一些,占三分之二,3至9岁的孩子淘气更多一些,但是,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还不同。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淘气表现为坐不住、爱惹人、打人咬人、多动、对大人的指令充耳不闻等。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还是自觉性、自控能力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在做小动作时,老师问他:你在干什么呢?他会说:我没干什么呀?他们对自己的手的活动似乎都没有知觉。人在行动时应该是由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中去,然后大脑进行整合,指挥四肢行动,但是有3%的孩子上学后,大脑还不能很好地整合和指挥行动,手、脚、脑、眼、耳各干各的,那么就会出现大脑不知道手在做什么的事情了。孩子在出生后应该经常锻炼有意识地行动,尤其是在孩子七八个月时要训练爬行3个月,然后再走路,但现在有许多孩子爬行训练不足,长大后活动空间和内容又受到限制,体育差,手脚笨拙,就很容易造成大脑对身体各部分的指挥不协调,管不住自己的行动。那么,要矫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在儿童心理专家的指导下了解孩子的问题和程度,然后进行专门的协调性训练。作者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部杨霞

为什么说为孩子“牺牲”自己值不值

哈尔滨有一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为了母亲他还想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误刺母亲,险些要了她的性命。这位母亲本来是一个性格开朗、工作干练的基层妇女干部。当她下决心进城陪读的时候,刚刚40岁出头。她拒绝再婚,辞掉工作,卖掉房子,把自己生命的全部都押在了儿子身上,就像一场赌博。母亲为儿子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使自己的生命黯淡了,没有了光和热。母亲的“牺牲”也使孩子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没有了自我选择的空间。结果换来的是什么呢?不仅是考研的失败,也毁了孩子的人生。

在一些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是家庭的全部希望。不仅在家中一切为了孩子,一切服从孩子,业余时间也全搭给了孩子。好像孩子培养好了,就是自己的工作好了;孩子进步了,也就是自己上进了;孩子将来有出息,就是自己出息了。“牺牲自己,为了孩子”是理所当然的。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则是得过且过,不求进取,“混呗”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对自身的充实、进取毫不顾及。

事实表明,自我否定感强的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其观念也常常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对自我的不满意导致了渴望子女出人头地的补偿心理强烈,容易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缺乏自信而衍生出来的消极、冷漠、保守、懈怠等等不良心理和行为特征,会通过有意无意、长期反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身上得到惊人相似的复制。如果当孩子将来成为人之父母之后,也来个自我否定,同样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岂不是对父辈的期望极大的讽刺么!由此看来,一些父母现在以牺牲自己来保全孩子,不仅仅是牺牲了自己,同时也是牺牲了孩子应当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自信、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些恰恰是孩子成才所必需的。因为父母的成就动机既可为子女提供样板,又可以为子女提供一个促进其成就动机的家庭气氛。

父母的行为胜过任何说教。那些希望以牺牲自我为条件换取孩子成功的父母们,当心也“牺牲”了寄之于厚望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有的时候会”失语“

细心的家长和老师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面对美丽的景色,动人的场面,感人的事件等,我们的孩子心情激动,有的却“无话可说”。性格内向的孩子,眼睛扫来扫去,为什么有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失语的行为,因为他们可以快速地搜集信息,嘴巴却不愿说话;性格外向的孩子,则情绪变得亢奋,伴着肢体动作,嘴里发出夸张式的感叹,如“哇噻”、“好美哟”、“好感动”之类,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表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多年观察和研究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掌握的词语量越多,他对外部信息的反应就越灵敏,其思想表达也越顺利;孩子掌握的词语量越少,则对外部信息的反应就越弱。词语量贫乏的孩子,经常出现思维受阻现象。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当外界的信息刺激他们的大脑时,表达的欲望就被调动起来了。刺激越强,表达的欲望也越强。但是如果此时大脑中搜索不到相关联的词语来承载他们的思想,其表达的欲望就无法释放出来,这时在孩子的大脑中就形成了思维阻塞。这种阻塞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在孩子心中渐渐郁结起来。如果这种情感冲突长期不能得到化解,孩子则慢慢变得冷淡、麻木。因此,多积累词语是青少年学生最重要的一课。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青少年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提炼了多个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情境造句法,教师利用音乐、画面、故事、物件、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下完成造句;词语竞猜法,借鉴综艺节目中的竞猜形式,开展词语竞猜活动,从挑选词语、人员分组,到制订竞赛规则等工作,都让学生自行组织,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改换传统活动法,如改丢手绢为丢词语,改老鹰捕小鸡为老鹰“抓”词语,改击鼓传花为击鼓传词等。在这里我特别介绍一种有趣的积累词语的方法,叫“我给词语找婆家”。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比如,周末家长要带孩子去公园或某地玩耍,去之前,家长与孩子共同设想,玩耍时可能会看到什么样的景物,碰到什么样有趣的事情。想好后,家长则问孩子:如果要把刚才设想的东西说出来,可能会用到哪些词语呢?这时家长鼓励孩子从教材或其他书本里挑选6~10个词语,写在纸条上,放在衣袋里。到目的地玩耍时,看到有与自己所选词语相似内涵的景物或情境时,就用这个词语说一个句子。说出了一个恰当的句子,用了一个词语,就算“嫁”出了一个“女儿”。这样直到把纸条上的“女儿”“嫁”完为止。“我给词语找婆家”这个方法不仅有趣,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他们的失语行为,更能融洽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而且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培养孩子联想、思考、观察、表达等思维方式,可以尝试着多练习几次。(兼职编辑:詹丽莎)

本文Hash:4ed3fdf968996d810c8b840b5969fe422afac131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