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里两个样为啥孩子会区别对待

  生活中,部分妈妈总会发现一些怪异的现象:孩子上学的时候特别听话,可是一到家里就变得非常调皮捣蛋。而有的孩子在学校里什么话都不说、特别安静,一回到家里就活泼起来了。这里要提醒妈妈们,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那么就要小心了,因为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威胁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学校家里两个样的原因

  1.与成长心理变化有关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发育变化,心理上也会产生各种变化的,。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强烈的存在价值意识,对他人的看法特别看重,因此,就会出现在学校和家里两个样的现象,孩子会更加注重在学校的个人形象问题,而且也会去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孩子在家里受尽万千宠爱,根本不需要去太多关注家人的眼光,所以,孩子就会产生学校家里两个样的情况。

  2.管理教育方式不同

  学校里通常都会有各种行为规范来管理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孩子表现得会比较循规蹈矩,可是孩子在家里不必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因此,孩子自然也就放纵自由得多,行为举止都没有太多的讲究和限制。所以孩子由于管理教育方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孩子学校家里两个样的现象。

  3.成长环境不同

  学校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而孩子在家里往往是大人们的心肝宝贝,由于身份地位和成长环境不同。因此,孩子在不同场合表现出来的性格习惯也就各不相同,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的日常表现更是有很大的区别。

  二、孩子学校家里两个样怎么办

  1.老师家长多沟通

  如果孩子有出现学校家里两个样的现象,那么,家长可以平时和孩子多沟通,多观察孩子的性格形成以及在学校和家里的变化,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引导教育。

  2.多和孩子沟通教育

  平时家长不要只顾着自己忙,而是要抽空多陪伴孩子成长,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教育,这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此外家长也可以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之间更好地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

  3.养成良好的性格

  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来帮他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这不仅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有好处,对其日后的生活也影响重大。

孩子为啥家里家外两个样?

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可爱,在外却表现出胆怯认生,家长很是纳闷宝宝的“两面性”,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了宝宝家里家外如此不同呢?本文给您解释和支招。

儿子刘恒今年5岁,在家里能说也能闹,但一出家门,就完全变了个样,不和院子里的孩子一起玩,去幼儿园也是一个人待在一边自己玩玩具。妈妈很着急,为什么在家里很活泼,到了外面就那么内向?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呢?

专家介绍,孩子的人际智能,随着心理的发展表现不同:1岁以下的宝宝,正处在行为能力的萌发期,对人和物的探索欲望比较强烈。这一时期,无需大人教,就愿意与人沟通,见到喜欢的人会伸出手要抱,也会冲着陌生人笑。然而,1岁过后,人际智能会出现“倒退”现象。孩子似乎变得沉默了,除了在家里活跃些外,不愿与陌生人多接触,在新环境里他会表现出木讷、不能适应的状态。这种变化并不是坏事,因为孩子的倒退和羞怯恰恰表明他长大了,认知水平比以前更加成熟,自我意识的萌发让他能区分自己与别人。

心动力教育研究中心的李广斌老师介绍,很多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与社会的不断接触,孩子的这种“沉默”会改变,其实不然,如果家长不有意识地引导和纠正,只会使这样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最终影响到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导致交际能力较差。孩子为何“双面”?

教育专家介绍,刘恒这样的孩子,除了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外,还会表现出不愿上幼儿园、自我意识太强、自私、自大等等,导致孩子出现“双面”性格,主要和家庭环境有关。

独生子女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小朋友在一起玩,总是有大人照顾自己,不会与同龄人相处,同时家长的过分保护限制了孩子的活动和自由,使得各种自我服务技能不能很好发展。另外,家长过分宠爱孩子,什么要求都满足,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一些孩子不愿意与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或是很蛮横地抢别的小伙伴的玩具或零食,都是人际交往能力过弱的表现。

儿童3至6岁是性格养成的良好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人际交往的环境。比如,多带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比如公园、小区花园,鼓励他和同龄人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孩子与朋友沟通、交流的能力。家里来了客人,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接待。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有机会也要适当地带他参加各种聚会,让孩子学习与大人打交道。这样,见的人多了、自信心也强了,孩子在人前也就显得落落大方。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孩子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相互学习怎样相处。不要为了安全问题、怕麻烦等,就把孩子圈在家中。在生活中也可以随时锻炼。带孩子上街,鼓励孩子问路。坐公汽,让孩子去买车票等。

其次,家长也要经常给孩子灌输“分享”、“讨论”、“团队”的思想,引导孩子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如何说、如何做。秦女士的孩子以前经常抱怨小朋友不和他玩,秦女士一问,知道是儿子的表达不讨人喜欢。比如说,他想要玩别人的赛车,就直筒筒地来一句:“把你的赛车给我玩!”其他孩子自然不买账。于是,秦女士引导孩子换一种说法,说:“我想玩玩你的赛车,保证不会弄坏。我也可以借一样玩具给你,我们交换好吗?”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孩子既和小伙伴搞好了关系,又玩到了玩具。

孩子为啥在校在家两个样?

部分中小学生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特别乖,学习成绩也好,有的还担当了班长等工作。可回到家里却像变了一个人,稍不顺心就摔摔打打,甚至还打人。在校“乖乖仔”,在家“小暴君”。孩子的这种表现让父母们感到非常苦恼。

学校家庭表现两重天

菲菲在北京市某示范中学念初二,因为学习成绩好、工作认真负责,被同学们推举为班长。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回到家中不但骄横跋扈,还常常动手打姥姥。有一次,菲菲放在桌上的折扇被姥姥不小心碰到地上,没等姥姥反应过来,菲菲就从沙发上跳起,捡起扇子往姥姥的胳膊上打了一下,嘴里还说着:“笨死了”。姥姥望着被打红的胳膊气得说不出话来。

与菲菲姥姥有同感的还有很多家长。“如果不是家长来告状,我怎么都想象不到孩子会这样。”得知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巨大反差,北京某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很惊讶。

刘老师班里有个叫倩倩的小姑娘,斯斯文文的,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妈妈先后给倩倩买了小金鱼、小鸟、小猫等小动物,希望培养她的爱心。谁知道,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陆续被女儿弄死了,两条小金鱼甚至是被倩倩用圆珠笔扎死的,手段之残忍令家里人难以理解。

“我和倩倩爸爸都是知识分子,平时也没怎么娇惯她,我们感到很惶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教育她了。”倩倩的妈妈一筹莫展。还有一些父母,即使发现孩子有暴力行为,也不愿声张。

对此,一位从事一线教育20多年的资深老师说:“这种‘两面派’的孩子,反映出教育的缺失,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专家:前期教育的结果

一份针对1585名初中生及其家庭情况的调查显示:初中生存在敌对、攻击行为的占5.1%。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多是讨老师喜欢的乖孩子或优秀学生,但在家中却是“小暴君”。

小小年纪为什么显现出如此极端的两面性?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温方认为:这是家长前期教育的结果,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家长平时不注意言谈举止,家庭成员之间不够礼貌。比如那位打姥姥的菲菲,就是因为父母平时吵架时,总埋怨姥姥惯坏了菲菲。看惯了父母对姥姥的不尊重,菲菲自然而然地认为姥姥“没水平”,不值得尊重。

其次,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差、情绪不稳定、不易适应新环境。有的孩子则常常感到自己是弱者,导致自卑、烦恼和苦闷。在学校受到挫折,更不敢表达,只能回家发泄到父母身上。

第三,有的父母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在学校时,有的孩子被各种荣誉架了起来,便开始伪装自己,以维护自己的形象;有的孩子则是为了在学校获得小伙伴的认同,表现得很蔫、很顺从,回家后才显现出“小霸王”本性。

此外,孩子的学习负担比较繁重,家长忽视了孩子对自己的感情和心理支持的强烈需求,久而久之,孩子会出现情绪障碍,心烦或苦闷,道德规范和约束力降低,严重的就会出现暴力行为。

专家建议家长: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把孩子当成家庭的一分子来看待,家里有什么难事、急事,不妨跟孩子说一说,让孩子有“主人翁”的感觉,共同分担烦恼。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孩子为家里“操操心”,共同参与策划家庭大事,这将是一种拉近情感的有效方式。(贾晓燕)

本文Hash:a5ba9e34d1fa90a2bf0da9aae33a3ae1079d41a8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