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养育完全手册

  

  满心欢喜地把新生宝宝接回家后,你会发现有一大堆从未遇到的问题摆在你面前?怎么能让他好好睡觉呢……?别着急,我们会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新生儿应该注意的问题

  宝宝呼吸时嗓子发响不需要特殊治疗 有时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出生不久的宝宝在呼吸时,嗓子会发出一种吱吱的响声。特别是在啼哭或发怒时这种响声会更明显,安静时稍好一些。这时宝宝的啼哭声不嘶哑,也不发烧,吃奶也很正常,精神也很好。原来之所以出现这种吱吱的响声,主要是因为刚出生的宝宝喉头很软,每当呼吸时,喉头局部就会出现变形现象,使气管变得较为狭窄,这样自然就会发出响声。 随着宝宝的渐渐长大,柔软的喉头慢慢变得坚硬,也就不会发出响声了。所以不需要特殊治疗。

  宝宝的胎记一般会自行消退

  几乎所有的宝宝出生时都带有胎记。也叫“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色素痣”。大多发生在宝宝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为青色或灰青色的斑块。胎记的形状大小不一,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用手按压后不褪色,这是由于宝宝出生时皮肤色素沉着或改变引起的,一般在出生后5~6年内自行消退,所以不需要治疗。

  照相时闪光灯光不要直射宝宝的眼睛

  为刚出生的宝宝留纪念照片,是每一个爸爸和妈妈必须要做的事。在为宝宝照相时,细心的爸爸妈妈常常会发现,当相机的闪光灯闪过之后,宝宝的眼睛便一直眨个不停,这是因为闪光灯的强光刺激了宝宝的眼睛,因为新生儿的眼神经相当脆弱,经不起瞬间的强光刺激。所以,爸爸妈妈们在给宝宝照相时,相机与宝宝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米以上,并在闪光灯上罩一层遮光幕,这样可使光的强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有时不用打灯,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如果你的相机设备允许的话,也可以让闪光灯的灯光打到墙壁或天花板上,用反射光,而不要直接打到宝宝脸上。这样做的话,你就可以既得到一张理想的照片,又可以避免宝宝的眼睛不被伤害。

  为宝宝放音乐声音不要太大

  经常放些音乐对宝宝的发育成长非常有益。但是,音乐的声音不要放得太大。因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如果长时间听很大声的音乐,都会对听力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一般而言,新生儿的听力特别容易受到过大声量的伤害。这种伤害通常是暂时性的,但有时也会变成永久性的,这就看音乐的音量、忍受时间以及发生频率了。所以,为了使宝宝免受其害,细心的爸爸或妈妈要通过仔细观察,选择出适合宝宝听力的音量,如果发现音乐音量过大,宝宝出现易怒烦躁现象,应该马上把音量调低或者脱离这种环境。

  日常护理中要时刻注意宝宝的安全

  刚出生的小宝宝们非常容易受到伤害,为了保证宝宝的安全,爸爸妈妈应该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千万不可以将宝宝单独留在换尿片的台面上、床上、椅子上或沙发上,一秒钟都不可以。不要认为宝宝还不会翻身就没事,他(她)可能因为乱动而随时会摔下来。所以,除非换尿片的台上有安全绑带,否则必须腾出一只手护着宝宝。

  把宝宝放在大澡盆内洗澡时,一定要在下面垫块毛巾用来防滑,必须用一只手扶住宝宝,而且最好有两个人一块儿给宝宝洗澡。

  别把宝宝交给未成年人,或是不熟悉的人临时照看。也不要把新生儿和5岁以下的宝宝放在无大人照看的房间里 。

  绝不能把宝宝单独留在屋里。

  即使是再温驯的宠物,也绝不要让它与宝宝单独相处。

  抱宝宝的时候,手里不要拿剪子、刀子、针之类的物品。

  绝不可猛烈摇晃宝宝,或是将他(她)抛到空中再接住。

  宝宝身上或是他(她)的玩具、使用的物品等,都不要系上任何绳子或链子。衣服上的收缩绳、腰带,都应打个结以防止被拉出来。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游戏围栏、换尿片的桌台等,千万别离电话线、窗帘的拉绳太近。所有这些东西都有可能导致意外。

  绝不可以把宝宝放在离床沿很近的地方,或毫无遮蔽保护的窗口附近。

  外出时,要让宝宝坐在汽车安全座椅上,妈妈和爸爸都必须系好安全带。切忌将宝宝单独留在车内。

  周围环境潮湿可减轻宝宝鼻塞症状

  细心的爸爸妈妈们发现,即使没有把宝宝带到外边去,宝宝也没有感冒却还是鼻塞,这是因为宝宝在长到半个月左右时,鼻子经常会发生堵塞现象。 有时把宝宝鼻子里的鼻垢取出后,鼻子还是不通气,而且症状可能逐渐加重,有时可持续3~4周左右,甚至达到了吃奶时费力的程度。

  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空气干燥的缘故引起的,爸爸妈妈们也不要过于着急。解决的办法是,可在暖气前挂上湿毛巾,以减轻空气的干燥程度。如果房间温度太高,宝宝也会感到鼻塞。所以,天气好的时候,要经常带宝宝去户外散步,接触室外空气后,会使宝宝鼻腔通畅。值得注意的是,切忌不要给宝宝用成人通鼻药。

  不必为宝宝大便颜色而惊慌

  妈妈为宝宝换尿布时,有时会被黑绿色的大便(胎便)吓一跳,以为宝宝得病了。其实,宝宝的这种大便颜色是很正常的。因为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侯,这种黑绿色的物质就存在了。这表明宝宝的小肠蠕动正常,所以出生后可以将这些东西排出体外。通常在宝宝出生24小时之内,胎便基本排泄干净,接下来的2~3天,爸爸妈妈们会见到过渡期的排便,颜色将是由暗绿色逐渐到黄色,并且稀软,有时还会含有黏液。

  另外,由于每个宝宝的喂养状况不同,大便颜色也会各有差异。一般而言,吃

  母乳的宝宝排出金黄色,如同芥末颜色的粪便,形态稀软;喂婴儿配方乳品的宝宝,排便的形状或颜色会有很多种,从淡黄到褐绿色都有,如配方奶含铁比较多,颜色会深得像黑色等等。所以千万不要与其他宝宝的粪便做比较,即使是同一个宝宝,两天之内也会排出不同颜色的大便。

  怎样帮助宝宝打嗝

  宝宝吸奶时,同时也会吸进不少的空气,如果长时间排不出这些气体,不仅会影响宝宝的食欲,而且还会使宝宝的肚子发胀,进而影响吃奶。所以,爸爸妈妈们需要随时帮助宝宝打嗝,特别是在宝宝吃完奶之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拍嗝”。通常拍嗝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趴在肩上,就是让宝宝趴在妈妈的肩膀上,妈妈用一只手托好宝宝的小屁股,另一只手就用来拍背。对大多数宝宝来说,趴在肩膀上拍嗝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是俯卧在大腿上,就是使宝宝俯卧在妈妈的两腿上,然后妈妈用一只手将宝宝扶好,用另一只手拍背。

  三是坐在大腿上,就是妈妈用一只手撑住宝宝的胸部或是扶住他(她)的两腋,让宝宝的头稍稍前倾,用另一只手用来拍背。

  宝宝患鹅口疮应及时治疗

  鹅口疮表面是层叠白斑,外观很像凝固的牛奶,通常出现在宝宝的双颊内侧,有时也会出现在舌头、上颚、牙龈等部位 。新生儿出现的机会最大,尤其是服用抗生素后更易出现。

  鹅口疮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通常是在宝宝通过产道时被感染的。当宝宝感染了这种霉菌时,由于平时受其他微生物的抑制,一般不会造成疾病,但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母体在怀孕期间激素发生变化,或宝宝使用抗生素后,都可以使这种霉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感染。这种感染有疼痛感,也会影响宝宝吸奶。若不给宝宝及时治疗,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如果发现宝宝有鹅口疮的体征时,应带宝宝到医院及时治疗。

  宝宝生理性黄疸可逐渐消失

  当爸爸妈妈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看心爱的宝宝时,可能会发现宝宝在2~3天时皮肤开始变黄,最明显部位是眼白、手掌心和脚底板,这无疑会引起爸爸妈妈的极大担忧。其实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属于生理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失。爸爸妈妈不必担心。

  这种黄色来自于血液中过剩的胆红素。胆红素是红细胞正常分裂后的产物,通常由肝脏处理后再经肾脏排除。由于刚出生的宝宝肝功能不成熟,肝脏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大量的胆红素,便会出现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2~3天,到了7~10天后逐渐消失。如果是早产儿,由于肝功能更不成熟,所以可能延续到14天之后才能消失。此外,男婴和低体重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新生儿黄疸,或者妈妈有肥胖症以及由催生产下的宝宝,都可出现。出现这种状况时,医生通常会将宝宝留下观察几天,待血液测试黄疸指数正常后,就可出院。

  怎样预防宝宝尿布疹

  尿布疹是宝宝常见的皮肤病。无论是市场出售的纸尿裤,还是家庭使用的传统尿布,只要使用不当,质量不合格,或是护理不当,都有可能发生尿布疹。再加上宝宝皮肤薄嫩,每天大小便次数多,就更容易引发。

  尿布疹常发现于宝宝肛门周围、臀部、大腿内侧及外生殖器,甚至可蔓延到会阴及大腿外侧。尿布疹初期,宝宝的患病部位发红,继而出现红点,直至鲜红色红斑,会阴部红肿,慢慢融合成片。严重时会出现丘疹、水疱、甚至糜烂,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则产生脓疱。预防宝宝尿布疹做到以下几点:

  要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纯白色或浅色纯棉针织料的尿布。使用传统的尿布时,一定要漂洗干净,最好用弱碱性肥皂洗涤,然后用热水清洗干净。而且要保持尿布垫的干燥,尿布和尿布垫应经常进行消毒,在日光下翻晒。

  要及时更换被大小便浸湿的尿布,以免尿液长时间刺激宝宝的皮肤。

  不要在宝宝尿布下加用橡胶布、油布或塑料布,以免使宝宝臀部长期处于湿热状态。

  如宝宝大便次数较多时,除了要用清水冲洗小屁股外,还要涂上防止尿布疹的药膏。如果发现宝宝的小屁股有轻微发红时,应及时涂抹护臀膏。每次清洗后用干爽洁净的毛巾吸干水分,再让宝宝的小屁股在空气或阳光下晾一下,使皮肤干爽。

  一定要保持宝宝肚脐的洁净和干燥

  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会通过脐带中的血管获得妈妈的营养。出生后,医生将脐带扎死,并且在贴近宝宝肚子的位置剪断。 剩下的一段像葡萄干一样慢慢地干缩,并在2~3周以后脱落下来。脐带脱落后,留下一个稚嫩的疤痕,还需要几周才能完全愈合。在宝宝脐带脱落的前几天,肚脐可能会出血或者有渗出物,这种现象可能一直持续到完全愈合为止。在此期间必须保持洁净和干燥,以防止受感染。

 如果爸爸妈妈们发现宝宝尚未愈合的肚脐变得很湿,并且有脓水流出时,必须每天用棉签蘸着酒精清洗肚脐周围有皱褶的地方。在给宝宝换尿片时,须将前端往下折到肚脐以下,同时让上衣往上翻,以便肚脐能直接与空气接触。

  如果发现宝宝肚脐和周围的皮肤变得发红,或者流出有臭味的脓水,说明可能有感染,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如果宝宝肚脐上尚未愈合的硬痂被衣物刮掉,这时可能会出点血,爸爸妈妈们不用慌张,这点儿血对宝宝没有影响。

  脐疝一般在宝宝1~2岁时可自愈

  刚出生的宝宝脐带脱落后,由于腹压的作用,脐带残端可能会逐渐增大,腹腔中的液体、肠管或大网膜进入脐带残端,形成脐疝。民间称“气肚脐”。当宝宝哭闹、排便时,随着腹压增高,脐疝增大;当宝

  宝安静时,脐疝会减小,甚至看不见。

  脐疝一般在宝宝1~2岁时自愈,无需治疗。但爸爸妈妈们如果发现宝宝有特大脐疝,这就属于疾病范畴,需要立即看医生,并且手术治疗。

  要注意分辨宝宝的哭声

  宝宝出生时的第一声有力的啼哭是一个很好的征兆,这说明宝宝已带着旺盛的生命力来到了人间。同时,也说明宝宝已成功地开始用自己的肺进行呼吸了。因此,这种哭声给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责任。

  啼哭是宝宝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本能。啼哭能使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对宝宝全身各系统的健康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不要过于担心自己的宝宝哭得时间长,也不能一听到哭声就将宝宝抱起来哄。但是,在宝宝哭时爸爸妈妈要注意观察,仔细听哭声的音质及音调,辨明哭的原因。

  通常,宝宝哭一阵就停一小阵,这种哭大多是由于饥饿、困了、大小便了、过冷、过热或蚊虫叮咬等原因引起的。一旦去除了这些引起不适的因素,宝宝就会停止啼哭。如果宝宝是由于疾病而引起的哭闹,哭声就会有明显不同,表现为尖声哭、嘶哑地哭或低声无力地哭,而且还可能伴有脸色苍白、神情惊恐等反常现象,甚至将宝宝抱起来也不能使哭声停止时,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还有一种哭声,只是在睡前哭一会儿就进入睡眠状态,或在刚醒来时哭一会儿就进入安静的觉醒状态,这属于正常现象。

  宝宝有听力障碍应及早治疗

  新生儿一般对于较大的声响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宝宝听力可能有问题,可以先做个小试验。具体做法是,看他(她)有没有惊吓反射。正常情况下,宝宝也许会本能地隔绝某些声音,如果没有反应,也许重新测试一遍就出现反应了。如果仍然没有反应,而且平时话语安抚他(她)或对音乐也无回应时,应立刻到医院进行检查。

  对于某些宝宝来讲,以下原因会使出现听力障碍的几率较大;耳朵有明显缺陷以及有智障、眼盲或脑性麻痹的;出生体重在2500千克以下的;在分娩时或一出生就患有严重并发症的;在母体中曾接触毒品或是会影响听力的药物感染的。

  女宝宝的特殊护理

  有的女宝宝在出生一周左右,阴道可能流出少量血样黏液,大约持续两周左右,叫做“新生儿假月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做任何处理。

  形成女宝宝假月经的原因,是由于宝宝在母体内受大量雌激素的刺激,造成生殖道细胞增生、充血。出生后,宝宝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原来增殖、充血的细胞大量脱落,造成类似月经的 血性分泌物排出。所以,在给女宝宝洗澡时,不要用盆浴,要淋浴或用流动水清洗外阴以免感染。如果妈妈发现宝宝的血性分泌物较多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是否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性疾病的可能。

  刚出生的女宝宝在阴道口内还有乳白色分泌物渗出,如同成年女性的白带。这是由于妈妈在怀孕时母体雌激素、黄体酮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出生后宝宝阴道黏液及角化上皮脱落,成为“白带”。女宝宝的“白带”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揩去分泌物就可以了。这种“白带”持续几天后会自行消失。如果长时间不消失,或白带性质有改变,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患有阴道炎的可能。

  男婴的阴茎特殊护理

  当出生的是个儿子时,爸爸妈妈就应意识到,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殖器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每次洗澡的时候,爸爸妈妈只要轻轻地把阴茎外边洗一下,就能把过多的污垢清除。有些爸爸妈妈妈想给宝宝洗得更干净时,可以把包皮轻轻地向后拉,直到感到有阻力的时候为止。然后把包皮里面的污垢洗掉,并且冲洗干净。千万不可以把包皮强行向后拉,因为这样可能导致感染。

  如果宝宝做了包皮环割术,伤口大约需要一个星期就能愈合。在伤口尚未愈合之前,爸爸妈妈要经常给宝宝换尿布,这样可以减少大小便导致的感染。在此期间,爸爸妈妈们要按照医嘱护理好宝宝的阴茎,要学会如何使用绷带,如何洗澡擦干,如何使用护肤水或者护肤油等。等到宝宝的伤口愈合以后,就可以像正常宝宝那样洗澡了。

新生儿五官完全护理手册

新生的宝宝看上去那么弱小,妈妈给洗个澡可能还有些战战兢兢,更何况宝宝的小鼻子小耳朵,还有可爱的眼睛与嘴巴,该怎么保持它们的清洁与健康呢?新生儿五官完全手册很多妈妈不知道该怎么清洁宝宝的五官,用什么,怎么做,都是第一次,不做不行,做错了更不行。还有,宝宝面对并不适应的新环境,难免出点小麻烦,若是小小的嘴巴和眼睛出了问题,妈妈仅仅心疼是不够的,此时你的小宝宝需要你更精心的照料。

1、头面部头部相对较大,约为身长的1/4,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前囟斜径为2~2.5厘米,(前囟约在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已闭或尚开放,(后囟于2~4个月时闭合)。可隐约辨认骨缝,头皮可由于局部水肿而形成产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面部皮肤与全身皮肤一样十分娇嫩,其上覆以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以后逐渐吸收。胎脂吸收后,由于表皮薄,皮肤富于血管而呈浅红色。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出现,约在生后1~14天消退。

2、五官眼睛:眼睑处可见到微小的出血点,此时新生儿的眼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过程。大部分新生儿眼运动不协调,常有生理性,一般在2~4周时消失,故不能在婴儿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否则就会有内斜(俗称对眼)的可能。鼻: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鼻腔较狭窄,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嘴: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小白点,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消失。耳:耳软骨发育良好,已形成耳廓。出生2~7天后开始有听觉,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界声音。

新生儿五官护理完全手册

新生的宝宝看上去那么弱小,妈妈给洗个澡可能还有些战战兢兢,更何况宝宝的小鼻子小耳朵,还有可爱的眼睛与嘴巴,该怎么保持它们的清洁与健康呢?

  很多妈妈不知道该怎么清洁宝宝的五官,用什么,怎么做,都是第一次,不做不行,做错了更不行。还有,宝宝面对并不适应的新环境,难免出点小麻烦,若是小小的嘴巴和眼睛出了问题,妈妈仅仅心疼是不够的,此时你的小宝宝需要你更精心的照料。

  一、新生儿头面部、五官的生理特点
  
  1、头面部

  头部相对较大,约为身长的1/4,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前囟斜径为2-2.5厘米,(前囟约在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已闭或尚开放,(后囟于2-4个月时闭合)。可隐约辨认骨缝,头皮可由于局部水肿而形成产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

  面部皮肤与全身皮肤一样十分娇嫩,其上覆以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以后逐渐吸收。胎脂吸收后,由于表皮薄,皮肤富于血管而呈浅红色。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出现黄疸,约在生后10-14天消退。

  2、五官

  眼睛,此时新生儿的眼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远视过程。大部分新生儿眼运动不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一般在2-4周时消失,故不能在婴儿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否则就会有内斜(俗称对眼)的可能。鼻,鼻腔较狭窄,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嘴,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消失。

  耳,已形成耳廓。出生27天后开始有听觉,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界声音。

  二、如何护理新生宝宝的头面部及五官

  1、脸及面部的一般护理与清洁

  (1)准备用物(内置半盆温水,水温38-43℃)。护理篮内放柔软棉质小毛巾两条、婴儿洗发香波一瓶、消毒棉棒一包、茶壶一把(内置温水)、盛污物的小盘一个、小剪子一把、干净上衣若干。

  (2)操作方法,并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孩子的臀部和双下肢,左手托住头颈部,用拇指和中指压住婴儿双耳,使耳廓盖住外耳道,防止洗脸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略挤一下,先洗双眼。注意小毛巾擦过一只眼后要换一面擦另一只眼,然后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前额、面颊部及嘴角,拧干毛巾擦干面部。

  接着洗头。先将婴儿洗发香波倒少许于手中,轻轻在头上揉洗,注意勿流进眼睛里及耳道内,最后请另一人帮助用小茶壶的温水冲净头发并擦干。接着擦洗颈部、腋下、前臂及手。新生儿双手大多紧紧握拳,如不洗净擦干,掌心皮肤易糜烂。

  洗闭换上干净衣服后,将婴儿抱起,用消毒棉棒擦净婴儿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渍。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处,只在外围处理一下即可。

  由于新生儿皮肤特别娇嫩,其体内免疫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皮肤稍有破损即可感染,如处理不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因此用毛巾擦体时,一定要轻柔,最好用干毛巾吸干水份。

  2、新生儿五官的特殊护理

  (1)眼部护理

  如不慎将浴液或肥皂水流入婴儿眼内要进行眼部冲洗。

  准备用物,内盛适量温开水,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盘一个,接水脸盆一个,0.25%氯霉素眼药水一支。

  操作步骤,一人将婴 抱好,如冲洗左眼则将婴儿头偏向左侧,头下方地上放置脸盆,右手将婴儿左眼上下眼睑分开,另一人将细颈小壶壶嘴离婴儿头部约1-2厘米时,将小壶略倾斜,使水缓缓冲向婴儿眼睛。注意冲时勿将水流入耳道,水温不可过高,冲洗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眼部组织。冲洗完毕用消毒棉棒吸净眼周水渍。需要时如法冲洗对侧眼睛,冲毕双眼各滴0.25%氯霉素眼药水1-2滴。

  新生儿如患眼角膜炎时,则需按时点眼药。

  准备用物,小毛巾一块,眼药水利福平或0.25%氯霉素、盛污物小盘一个。

  操作步骤,将小毛巾放于患眼外侧,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分开婴儿的上下眼睑,右手持药瓶至离眼2厘米处时滴药1-2滴后放开手,用消毒棉棒轻擦眼周药液。如双眼发炎,则先滴患病较轻的眼睛。

  注意,用药前先将药瓶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如有絮状物或药液混浊均不可用。药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如系利福平,开瓶使用24小时后即不可再用。滴药时勿使药液流入同侧耳道。

  (2)鼻部护理:

  新生婴儿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使原来较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而致呼吸不畅,烦躁不安。另外,鼻腔分泌物也是造成新生儿鼻堵的重要原因。

  准备用物,清水一碗

  操作步骤,切勿用镊子强力夹出,要先软化鼻痂,用棉棒沾清水往鼻腔内各滴1-2滴,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亦可,经1-2分钟待鼻痂软化后再用干棉棒将其拔出,或用软物刺激鼻粘膜引起喷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随之排除,从而使新生儿鼻腔通畅。

  (3)耳部护理:

  足月新生儿耳壳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对较狭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处,极易引起发炎,严重者可致外耳道疖肿。由于新生儿的骨骼未发育完全,外耳道几乎是一条缝隙,发生炎症后,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很重,所以疼痛就较剧烈,新生儿就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也难安睡,抱哄均无效。总之,如果新生儿常常哭闹不安,外耳道的炎症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儿洗头、洗澡或滴眼药时,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按时服药、滴药,局部热敷,只要治疗得当,此症愈后良好。准备用物,消毒棉棒1包、盛污物小盘一个,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一瓶。

  操作步骤,将新生儿侧卧,患耳朝上,用无菌棉棒轻擦外耳道分泌物,必需时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牵引耳壳,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将药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轻压耳屏,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婴儿保持原位5分钟左右。注意滴耳药的温度应接近体温,(37.7℃为宜),以免刺激迷路神经引起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注意滴药时一手拉住耳壳向后下方牵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药液顺利进入外耳道深部。

  (4)口腔护理:

  正常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需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粘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做口腔护理。准备用物,内放生理盐水浸泡的大棉球6个,消毒液体石蜡油1瓶,或煮沸过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镊子1把,棉棒1包,小茶壶1个(内放温水),小毛巾两块。

  操作步骤,先洗净双手,将新生儿侧卧,用毛巾围在颏下及枕上,防止沾湿衣服及枕头。用镊子夹住盐水棉球1个,先擦两颊内部及齿龈外面 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每擦一个部位,至少更换一个棉球。注意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擦洗之后用毛巾擦净面部及嘴角,口唇干燥者涂以石蜡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内根据需要涂药。注意做口腔护理时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卫生,经过消毒方可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过多,防止婴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另外前文中说到新生儿口腔内长“马牙”,“马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胎儿在6周时,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叫牙板,而牙胚则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脱离牙板生长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时这些断离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长期留在颌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随牙齿的生长发育,“马牙”或被吸收或自动脱落。

  “马牙”切忌用未消毒的物品去处理,曾经有一位老奶奶看孙子长了“马牙”,用布蘸水去擦,结果擦破造成口腔糜烂,高烧不退,后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妈妈们切勿重蹈覆辙,尤其要说服家中老人正确对待“马牙”问题。

本文Hash:e167d082134a4abba9403a4666be7f87b0ffb90f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