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感冒妈妈要注意宝宝的腺样体肥大

  专家指出,腺样体肥大易引发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和非化脓性中耳炎,甚至有耳聋的危险;还可导致孩子白天精神萎靡或嗜睡、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好动,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很大。最糟糕的是还会形成特殊的“腺样体面容”,甚至可引起鸡胸、扁平胸或肺心病,影响孩子成长发育。

  欢欢今年5岁,两个月前就说自己有时耳朵会发出声音,妈妈开始以为她瞎说,小小年纪怎么会耳鸣呢?通过检查发现,欢欢患上了非化脓性中耳炎,连同久治不愈的鼻炎,医生由此判断欢欢的病是腺样体肥大所致。

  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杰说,腺样体是幼儿体内的正常组织,类似上腭的“扁桃体”,附着于鼻咽的后壁。如果儿童时期受到感染,腺样体会肿大和发炎,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肥大。腺样体肥大会妨碍鼻子呼吸,它就像一个蓄水池,将本该正常排出的鼻涕滞留在鼻窦内,而使孩子易患鼻窦炎,也会导致中耳感染疾病。如果能够药物控制住并减少鼻窦炎的复发几率,多数孩子在6岁以后腺样体不再发育,并能够逐渐萎缩。若儿童因经常发生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使腺样体继发感染,并引起病理性肥大,同时,还可能合并慢性扁桃体炎,这时,保守治疗一般无效,需尽早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治疗。

  孩子常“感冒”需警惕腺样体肥大

  据北京儿童医院专家介绍,现在耳鼻喉科接诊的孩子很多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引发鼻部、耳部症状后前来就诊。孩子在发病初期常出现感冒症状,鼻塞、流鼻涕,通常并发鼻炎、鼻窦炎;耳朵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很多家长往往以为孩子是感冒了,却不知道这是由腺样体肥大所致。

  专家说,由于儿童的鼻咽腔比较狭小,当腺样体肥大时,咽鼓管咽口极易受阻,可发生非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甚至有耳聋的危险。腺样体肥大引发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初期,表现为不痛、不痒、不流脓,因其发病时的无痛症状,往往被很多家长忽视,而当病情加重使孩子听力逐渐下降时,家长才带孩子就医,这时孩子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这种耳聋伴随鼻腔内炎症的消除会有所缓解。

  腺样体长期肥大会影响孩子日后容貌

  很多患儿的腺样体堵塞了鼻腔的2/3甚至4/5,引起鼻阻塞影响鼻呼吸,患儿需要张口呼吸,呼吸时,常有鼾声,睡觉时容易惊醒,严重的会出现呼吸暂停、喘鸣。

  首都儿科研究所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谷庆隆大夫说,腺样体肥大还可以导致孩子白天精神萎靡或嗜睡、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好动,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很大。最糟糕的是还会形成特殊的“腺样体面容”。这是由于患儿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的发育,上颌骨变长,下颌骨下垂、鼻唇沟消失、腭骨高拱,还可出现上唇增厚翘起,换牙后牙齿排列不整齐、咬合不良,鼻中隔扁曲,面部肌肉不易活动,缺乏表情,长得很像是猪八戒或丑小鸭。而患儿长期呼吸不畅,导致肺部扩张不良,甚至可引起鸡胸和扁平胸,或因长期缺氧而发生肺心病,影响孩子成长发育。

  因此,专家提醒,儿童出现上述情况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耳鼻咽喉专科诊治,病情轻微者,可选择保守治疗;若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腺样体切除术。如手术适时,一般效果良好。

  治疗腺样体肥大目前有哪些好方法

  一些家长担心自家的小孩无法承受手术之苦,或是担心手术会全部切除腺样体降低了小孩儿的免疫力,因此很多都不愿进行手术治疗。腺样体受炎症刺激程度的不同,产生的腺样体肥大严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药物属于保守性疗法,对轻微的腺样体肥大会有效果,但对于比较严重的腺样体肥大,只能缓解症状,根本无法治愈,必须用手术把病灶部位进行切除。

  耳鼻喉科专家提醒,腺样体肥大出现以下情况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1)引起后鼻孔堵塞,以致说话带鼻音,张口呼吸,睡眠不安,入睡打鼾,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引起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即所谓腺样体面容。(3)因腺样体肥大,易患上呼吸道感染者。(4)堵塞咽鼓管口引起中耳炎,听力下降。

  目前采用较多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传统的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再加上术前的全麻,对身体危害大,因此专家建议,腺样体肥大手术,要选择微创技术。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低温等离子微创技术的治疗原理是利用低温等离子射频的能量,以40度左右的等离子低温对腺样体病变组织进行消融,以恢复咽腔正常通气作用。并且该技术借用内窥镜治疗,把病变组织放大百倍,手术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简单精准,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导致的咽鼓管咽口、咽璧或软腭损伤所引起的并发症,确保了手术的安全,降低风险。其独特优点是表面麻醉下即可操作,微创微痛苦,无出血,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对腺样体表面粘膜保护好,一般不需住院治疗,且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无并发症

  (实习编辑:苗皓)

宝宝学习走路的时候妈妈要注意宝宝的身体状况

  跌撞易影响平衡

  剪刀步和醉步也是在宝宝学走路过程中经常出现,这两种步态的共同点就是宝宝走路跌撞、不稳。事实上,宝宝在刚开始学步的时候跌撞、摔跤都是正常的,在跌撞中宝宝才可以学会更好的控制脚步。不过,如果到2岁后宝宝还是一直这么跌撞着走,那么就要带他赶快的去医院看一看了,一种可能是由于宝宝的骨架结构的问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宝宝有小脑疾病影响平衡,还有可能会是脑缺氧或脑瘫。

  跛行要查髋关节

  鸭子步和跛行。很多时候宝宝走起路来很像小鸭子,两条腿移动的速度很慢。如果不小心摔倒了,还需要用手撑地、弯腰,或者是要用手撑膝关节才可以自己站起来。这种步态会在刚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很明显的呈现出来,一种塬因是因为宝宝这时候还是平足,走的过程中还需要慢慢的进行锻炼,不妨多让宝宝蹬那种小轱辘童车,一般到5岁前宝宝的脚就可以呈现出自然的弧度了;还有一种塬因就是由于两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这种情况就要赶紧去医院了。走路跛行的宝宝一般都是得过小儿麻痹的孩子,如果是宝宝在一开始走就这样,那可能是宝宝单侧髋关节脱位造成的。

  八字脚需补充钙

  宝宝的八字脚主要塬因还是在腿上,也就是我们经常会提到的x型腿和o型腿。x型腿的宝宝在走路的时候喜欢夹着大腿走,这种宝宝都不爱长时间的走路,总是喜欢让妈妈抱,有时候宝宝出现这种姿势是由于缺乏肌肉负重锻炼,妈妈不要一味的宠着宝宝,要让他尽量的多做些锻炼;o型腿的宝宝走起路来比较像骑马,不过这个不用特别担心,宝宝慢慢的自己就可以调整过来。这两种走态的宝宝一般在2岁左右就可以慢慢的恢复正常,但是如果长时间一直这样,宝宝就会有缺钙和维生素的迹象,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像o型腿严重的宝宝还可能会需要父母给宝宝的双腿打上石膏来纠正。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走姿,很多不正确的姿势正是宝宝身体健康发出的警报,妈妈们在宝宝学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实习编辑:苗皓)

准妈妈要注意;‘宝宝感冒不要重复用药

  专家:对乙酰氨基酚是用于治疗发热和感冒常用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又称为扑热息痛、醋氨酚、退热净等,很多治疗感冒和发热的药物中都含有这种成分。由于这些药物都属于非处方药物,因此大家认为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很高,副作用相对较小,使用时就放松了警惕,没有特别注意其中所含的成分,埋下了重复服药的隐患。一些家长在给孩子或自行选择非处方药时,往往只记药物的商品名,却忽略了其中所含药物的成分。当几种感冒药叠加服用时,就很容易出现重复药物导致“过量”中毒现象。

  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这种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肝细胞坏死。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会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同时使用水杨酸钠(阿司匹林)或咖啡因时,更容易损伤肾脏。另外,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也会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有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孩子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导致嗜睡、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等。

   (编辑:苗皓)

本文Hash:447f69d6ae4a8a3b7ffa1f2767ba78b29918981b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