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好习惯让你的宝宝远离传染病

  习惯1、督促宝宝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宝宝年龄小,卫生意识淡漠,需要我们随时监督与督促,使他们形成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吮手指,饭前便后洗手等,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都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勤洗手,它是目前公认的预防传染病的最佳举措,我们不应忽视。

  习惯2、常晒宝宝的被褥、衣服、毛巾。宝宝的被褥、衣服、毛巾常年不见阳光,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它们也就成了“传染源”。所以,天气晴朗时,我们应当把宝宝的被褥、衣服及其毛巾等拿到太阳光下晒晒,紫外线能杀灭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习惯3、定期消毒宝宝的餐具与玩具。我们要常消毒宝宝的餐具,且消毒好了的餐具应注意保洁,以防二次污染;宝宝的玩具也要隔三差五就得清洗,必要时消毒,如果不便清洗的玩具,最好定期拿到太阳低下暴晒。对餐具、玩具的清洗消毒可有效消除传染病的传播。

  习惯4、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通风是消毒空气的最好办法,尤其有利于防范呼吸道传染病。因此,我们每天开窗1次~2次,每次换气半小时。我们在做好通风换气的同时,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杜绝空气或环境中的传染,尤其是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或家中出现传染病患者时,更应加强对居住环境的消毒。如:

  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的空间约用3毫升食醋,放于容器内,加适量水,文火慢蒸,使空气中有较浓的酸味即可。熏蒸时注意随时加水,别出现干蒸。

  冲洗消毒:将含氯等消毒剂稀释,冲洗地板、宠物或禽畜的窝等,擦拭宠物或禽畜停留过的地方。

  喷雾消毒:将含氯等消毒剂稀释水,装塑料喷壶进行对需消毒的地方喷雾。

  习惯5、增强宝宝抵抗力。我们平时应常带宝宝出去户外运动,还有,帮宝宝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多吃时令果蔬,同时也要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他们的抵抗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习惯6、按规定给宝宝接种疫苗。用接种疫苗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我们人类在同传染病作斗争过程中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接种疫苗,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防控传染病的方法之一。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按规定给宝宝接种疫苗。

  习惯7、避免接触传染源。如果亲朋或邻居患有传染病,我们莫带宝宝去串门;如果自家宝宝患传染病了,也别让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家中成员患有流感等传染病,应减少与宝宝接触的机会,如,戴口罩、不和宝宝同睡一张床,不做亲吻宝宝等亲昵动作;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我们少带宝宝去空气不新鲜、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还有,如果宝宝的双手接触过患者的污染物,我们一定要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洗他们的双手。

让宝宝远离胃病的饮食习惯

宝宝看似离胃病很远,但胃也是比较脆弱的一个器官,酸甜苦辣都到胃里,胃很容易“受伤”。护好宝宝的胃,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以清、软、松为主;进餐要科学,宜坐着吃饭不宜站立或蹲着吃;宜定时定量,每餐食量适度,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宜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避免过饥或过饱或暴饮暴食,改掉“废寝忘食”、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2.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少吃生、冷、硬的食物,过烫、过冷、过硬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3.细嚼慢咽吃饭太快会增加胃的负担,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容易导致胃受伤。因此对食物要充分咀嚼,可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4.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汤最好饭前喝。5.饭后莫运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饭后”绝非是刚吃完饭,应在饭后20~30分钟开始散步,这样有利于消化。6.注意防寒寒冷会使胃的活动减缓或出现胃痉挛,故要注意保护胃部,不要受寒。7.避免刺激酒精和香烟中的尼古丁都能刺激胃粘膜,导致胃粘膜缺血、缺氧,使胃的功能失调,引发胃病,因此,要想保持或恢复胃的健康,对烟酒必须要有节制。少吃辛辣,如辣椒、胡椒等、过酸、油炸、烧烤、烟熏等食物;少饮浓茶、咖啡等刺激强烈的饮料。8.快乐进餐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心情不好的时候胃口也不好,这就是情绪对胃的影响。中年男人工作紧张且生活压力相对比较大,这些对大脑皮层不断重复的不良刺激,很容易促成胃的病变。因此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对脾胃功能的影响。吃饭的时候专心感受食物的味道和口感,避免边吃饭边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把商务谈判、工作问题、子女问题带到饭桌上的做法不可取。9.服药慎重切记不要自己乱服药,不少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可损伤胃黏膜,甚至引起溃疡。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糖皮质激素等。过于寒凉的中药如大黄、黄芩等,都不要长期服用。10.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地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11.注意饮食卫生。生吃瓜果要洗净,不要吃变质食品,因为被污染变质的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细菌毒素,对胃黏膜有直接破坏作用。推荐

是什么伤害了宝宝的肠胃

育儿:宝宝节后养胃有高招

优生干预让遗传病远离你的宝宝

遗传病究竟是什么疾病?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遗传中心宋婕萍主任介绍,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的遗传病大约有四千多种。包括染色体病、但基因病和多基因病三大类。

宋主任说,人们容易把遗传病和先天性疾病混为一谈。其实,先天性疾病一般是指婴儿出生时就表现出症状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中有些是遗传因素引起的,属遗传病,如先天愚型(唐氏综合征);而有些,却是孕期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引起胎儿发育异常,不属遗传病范畴,如先天性心脏病。由此可知,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另一方面,遗传病也不一定是在出生时就有症状表现的,也就是说,一些后天出现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有些遗传病,要在个体发育到一定年龄时才表现出来。例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般4岁~6岁才发病。许多遗传性智力低下患者,在婴幼儿期亦不易发现。由此可知,后天发生的疾病中,也有遗传病。

预防遗传病把好“三道关”

第一关:婚前健康检查

已确定恋爱关系的男女,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之前应做一次全面系统的健康检查。尤其要注意的是,避免近亲结婚。

所谓近亲是指3-4代以内有共同的祖先。我国婚姻法规定三代以内血亲禁止结婚。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人群中每个人约携带5~6种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随机婚配(非近亲婚配)时,由于夫妇两人无血缘关系,相同的基因很少,他们所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不同,因而不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体(患者)。而在近亲结婚时,夫妇两人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容易在子代相遇,而使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升高。例如常见的兔唇,一般人的发病率仅为0.17%,而近亲结婚引起的发病率竟高达4%。近亲结婚的后代患有智力低下、先天性畸形和各种遗传病等比非近亲结婚的要多出好几倍。

第二关:孕前遗传咨询

一对曾经生育过先天愚型患儿的夫妇时常感到很纳闷,他们夫妇都很正常,亲属中也未曾有过类似的疾病,怎么会生下这种先天智力低下的病儿?专家指出,如果在下次怀孕之前提高防止遗传病的意识,做个遗传咨询,应该可以避免悲剧重演。

宋主任说,下列情况可以结婚但不宜生育:

(1)男女任何一方患有某种严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软骨发育不全、成骨发育不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马凡氏综合征,以及遗传性致盲性眼病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显性遗传型双侧先天性小眼球等。因为这些疾病遗传风险较高,且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比如成骨发育不全,俗称“玻璃人”,这是一种主要累及骨骼、肌腱、筋膜、韧带、牙本质和巩膜等的疾病。其典型特征为骨骼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故又称“脆骨病”。它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夫妻任何一方患病,子女都有50%发病风险。而且对女性患者而言,怀孕本身就是高危情况,可能出现流产、死胎、畸胎、甚至危及孕妇生命,因此是不宜生育的。

(2)夫妻双方均患有相同的严重隐性遗传病如垂体性侏儒症、小头畸形、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等。

(3)男女一方患有严重多基因遗传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多为高发家系。高发家系是指除患者本人外,其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一人或更多人患同样遗传疾病。

第三关:产前筛查避免患儿出生

产前筛查主要是针对一些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疾病,其目的是防止有缺陷患儿的出生。一般在怀孕16周-20周的时候进行,抽孕妇的外周血2-3毫升检查,如果发现高危可能性(高危因素超过1/270),则需进一步抽羊水培养,确诊。例如唐氏综合征就可以通过唐氏筛查筛出高风险孕妇,再通过抽羊水做产前诊断来确诊。再如成骨发育不全,目前通过产前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可有效防止患者出生,也是该病防治的主要措施。对有些单基因遗传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目前可以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如果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已经生育过一胎患儿,可以对下一胎进行基因检查,如果检查胎儿带有致病基因,可引产避免患儿出生。

本文Hash:01cd404416d06e47d06d7ca5c90b67755d521310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