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父母最容易犯的几种错误

  认为宝宝整天手脚不停是多动症

  专家观点:活泼好动是宝宝的天性,遗憾的是有些家长不理解,看宝宝喜欢运动不但不因势利导,反而口出怨言:“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顽皮……不许动,坐坐好。”

  宝宝整天一刻不停地活动是正常现象,并不是多动症,说明宝宝精力充沛、体力旺盛。宝宝的休息方式与成人不同,成人是以静坐、散步、躺卧等作为休息;宝宝则是以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的交替运动来休息。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1名幼儿在草地上半小时的活动摄成录像,然后请1名大学生运动员模仿孩子的摸打滚爬和攀登。大学生照着做了,结果还不到半小时,这位运动员就吃不消了,精疲力竭,而孩子仍精神饱满。

  宝宝强烈的活动欲望,是他们在散发能量和新陈代谢的一种生理的自发需要。重视宝宝的营养,忽视运动和锻炼

  专家观点:现在“小胖墩”越来越多了,有的家长认为宝宝不锻炼照样会长大,甚至认为越有营养越健康,于是一味地给宝宝添加营养。由于运动少、营养过剩,造成脂肪堆积,宝宝因肥胖而行动不便,活动能力也日益减退,这样对宝宝的健康和智力发展均十分不利。肥胖会使宝宝易疲劳,影响学习,还会为心血管等疾病留下隐患。

  正确的做法是:除了科学平衡地摄入营养外,还必须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坚持身体的锻炼。整天将宝宝关在家里很少外出

  专家观点:大自然是宝宝最佳的天然活动场所,每当宝宝在阳光中草地上尽情地奔跑玩耍时,都会充满快乐和满足。现代化的城市中,可供宝宝运动的自然条件本来就十分有限,如果家长还经常将宝宝关在家里,就更减少了宝宝的外界活动机会,宝宝像“笼中鸟”,会逐渐失去活力和活动能力,慢慢地与同龄孩子拉开了距离,不仅在体力上有差距,智力、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也会有差距。

  怕宝宝受累吃苦,以抱代步

  专家观点:家长对独生子女往往很疼爱,宝宝长到1岁左右,刚学会了走路,家长总担心宝宝还太小,走路时间长了会累,走得不好会跌倒。因此,即使宝宝已经会走路了,外出时家长还总是抱着,或是让宝宝坐在推车里。家长的好心可以理解,但却不知,这样的过分保护会影响宝宝正常的动作发展,使其越来越迟钝,越来越娇气,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利。

  1岁左右正是宝宝锻炼走路的好机会,宝宝对走路也充满着好奇和兴趣。

  正确的做法是大胆地放开你的双手,尽量少抱宝宝,相信你的宝宝,鼓励宝宝多行走,为宝宝创造条件练习走路。

  怕宝宝运动不安全,限制宝宝话动

  专家观点:家长认为宝宝太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受伤,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运动能力强的宝宝,体力好,反应敏锐,协调能力也好,宝宝在活动时,有一种本能的调整身体保护自己的能办而不爱运动或平时少运动的宝宝,由于动作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差,缺乏自我协调保护能力,反而更容易出事。事实上,在幼儿园出意外的,往往是平时不爱运动的宝宝,所以,积极的做法是在做好宝宝安全防范措施,对宝宝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鼓励宝宝多运动以增强自身适应、协调和保护能力,而不是消极地限制宝宝的运动。

  怕宝宝着凉,给宝宝穿很多衣服

  专家观点:家长生怕宝宝受凉生病,往往给宝宝 得严严实实,特别是外出时,以为这样一来就保护好了宝宝,结果却恰晗相反。冬天天气冷,本来手脚就很难伸展,穿上了厚重衣服的宝宝更难活动,稍一动就会出汗,一受风就更容易着凉生病,而且这种消极的保护还会让宝宝的适应能力下降,抵抗力没有增强反而被削弱。

  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穿宽松.棉质保暖的衣服,只要比成人多一件即可。外出活动时,应尽量让多一点皮肤暴露在外面,以增强宝宝抵御风寒的能力。

  给新手爸爸妈妈的六条建议

  在安静的环境中,愉快地哺乳

  室内,电视机声嘈杂,母亲抱着宝宝一边喂奶,一边看电视。偶尔看看怀中的婴儿是否吃饱了,是否呛着。

  屋内飘着柔和的轻音乐,母亲以爱抚、愉陕的情绪一边喂奶,一边轻声和宝宝谈话,吸引他吸吮较长的时间。同时,细心地查看他的反应,及时满足他的需要。

  哺乳是母亲与婴儿感情交流的重要时机,母亲充满爱意、集中注意力地给婴儿哺乳,婴儿能更好地感受到成人的爱抚。

  婴儿离开母体,从胎内温暖、舒适的环境到胎外陌生的世界,他面临的考验很多:要靠自己呼吸,自己进食,而且外界的气温也不像母体内那么稳定,婴儿需要适应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大多数婴儿出生时紧闭双目,紧握拳头,处于紧张、应激状态。出生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哭。

  婴儿太需要温暖和安慰了,母亲与婴儿亲密地身体接触、对婴儿柔和地细语、适时地变换着体态使婴儿保持舒适,这些都会使婴儿产生安全感,使他对这个世界产生最初的信任。

  按照宝宝自身的生物节律来照料

  宝宝一出生,父母就想让他过有规律的生活。常常是宝宝还在睡觉,就被父母唤醒喝水精力挺充沛,就被父母哄着去睡觉。宝宝常以哭声表示反抗,父母也被他弄得筋疲力尽。

  宝宝从一出生,父母就细心地体察他的需要,观察记录下他的睡眠规律。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想吸奶,就给他充足的奶汁。父母按照他的生物节律去照料他,宝宝常常处于舒适状态。

  婴儿在出生前,由于遗传基因和胎内环境的不同,形成他们各自不同的特性。他们在情绪性、反应敏感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特性的不同组合,也就形成了婴儿个体独有的气质。这种先天形成的气质,长大后有可能受到环境的某种程度的干预而有所改变。

  对于出生不久的婴儿,如果父母采取适合他的方式去照料他,会有利于他情绪的安定。父母应该知道,按照婴儿自己的生物节律去照顾,才是最适合的。

  不要计宝宝被动地接受照料

  母亲在房间里闻到一股刺鼻的臊味,她走到宝宝身边,一句话也不说就给他换干净的尿布。

  恰当的做法

  当母亲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她走到宝宝的小床边,对宝宝拍了拍手说:“乖乖,来让妈妈检查检查尿布!是不是尿湿了?”她等了一会儿,才把宝宝抱起来。

  妈妈在为宝宝做每一件事情前,都先告诉他,然后给宝宝一点时问对妈妈的话作出反应。每次妈妈把宝宝放回小床前,都告诉他妈妈将要做什么。

  分析

  不少家长认为,婴儿什么也不懂,对他说话等于对牛弹琴,白费劲。其实,7个月大的胎儿,听觉系统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让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常听某首曲子,婴儿出生以后会显示出对这首乐曲的偏爱。< /p>

  如果成人在照料婴儿的过程中忽视对婴儿说话、传递信息,婴儿就会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受支配的状态。倘若父母在照料婴儿前与他说话,让他有一个思想准备,婴儿就会及早参与到照料活动中来,与父母配合。

  而且,如果母亲在照料婴儿时,经常不断地和婴儿交谈,使婴儿经常接受语言的刺激,再加之与情景的结合,会有利于婴儿语言的发展。

  容许宝宝自己“动手动脚”

  8个月大的宝宝,父母怕他到处乱爬,磕伤或碰翻东西,就常把他抱在怀里,或放在婴儿车里。吃饭时,母亲把饭一勺一勺喂到宝宝嘴里,不容许他碰碗和勺。

  8个月大的宝宝在桌前,他坐在舒适、安全的椅子上,可以自由地移动,在他面前摆着碗和勺。母亲坐在他对面,让他尝试着自己吃饭。母亲偶尔给他喂一勺。

  活动对婴儿的身体和智能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随着婴儿的成长,他越来越显示出主动性。婴儿逐渐地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他们渴望做以前别人替他做的事。可是有些父母为了避免宝宝“破坏”正常的生活规律,或为了避免他在活动中出现受伤、碰坏物品之类的意外,宁愿把宝宝抱在手上,替他包办一切。

  父母应当容许孩子自己做事、自己行动,孩子最初萌发的自动行为应该得到父母的鼓励。

17求知网

年轻父母教育孩子最容易犯的10个错误

所有父母都会犯错误,新手爸妈在育儿方面尤其如此。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最新载文,刊出由专家总结出的“新爸妈常犯的10个错”,值得所有父母们重视。

1.遇到啥事都恐慌。纽约市心理学家利昂·霍夫曼博士表示,很多新手爸妈对宝宝吐奶、呕吐等身体反应太过敏感,担心小家伙排便次数不正常啦,吃的是不是适量啦,哭得正常不正常啦。往往带孩子的头一年,父母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神经紧张。其实宝宝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脆弱,反倒是你的恐慌可能会带给他们不好的影响。

2.不让孩子哭出声。大多数人认为,照顾周到的父母可以保证宝宝不哭。《妈咪婴儿基本护理指南》作者珍妮弗·沃克博士表示,宝宝爱哭是天性,未必是因为父母“服务”不到位,他们就算吃好了也能哭得撕心裂肺。当然,如果宝宝哭了1个小时也哄不好,且伴有发热、皮疹和持续呕吐,务必赶紧看医生。

3.叫醒宝宝把奶喂。沃克博士表示,人们普遍错误地认为,母乳太稀,宝宝只喝母乳,夜里一定会饿,得中途弄醒他们再喂次奶。但事实是,母乳绝对够宝宝安心地睡一整晚,妈妈们大可放心。

4.溢奶呕吐分不清。沃克博士表示,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频率。如果你的宝宝肠胃有问题,那么不管喂不喂食,每隔30—45分钟就会吐一次。

5.宝宝发烧乱吃药。3个月之前,宝宝体温超过38摄氏度,应看急症。若是接种完流感疫苗24小时内发烧,则不用太惊慌。有些年轻父母一看到体温上升就给宝宝用泰诺退烧是错误的。

6.车内不装婴儿座。一般汽车座无法替代婴儿座椅。建议选择优质婴儿座椅,请专业人士帮忙正确安装在车内。

7.宝宝口腔不护理。要养成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纽约牙科医生索尔·普莱斯纳建议:为了防止宝宝蛀牙(奶瓶龋齿),睡前别让孩子叼奶瓶;勤用湿纱布为宝宝清洗牙床;1岁以后开始学刷牙。

8.夫妻生活被忽视。有了第一个宝宝后,初为人父人母的兴奋会冲淡夫妻间的情感交流。《父母最不该做的七件事》作者约翰·弗里尔博士表示,全身心投入在宝宝身上时,也要抽空想想伴侣。

9.宝宝面前常争吵。弗里尔博士表示,宝宝3个月大时就能感知到周围的气氛了,别老吵架吓着宝宝,当然也别太压抑情绪,冷战同样会伤害宝宝。

10.育儿知识太盲从。沃克博士表示,不科学的育儿经比比皆是,应少听少看。要挑选权威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发布的育儿保健信息。

本文由怀孕初期应注意什么()

推荐阅读: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初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

  

  初为父母,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小人儿。能够让年轻的父母显得手忙脚乱,也容易犯很多错误!错误

  解决方法

  在孩子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你恨不能从所有身边的人那里寻找建议,千万不要那样。但是,即使你不那样做,身边的人也会想办法用各种方式向你提议。来自不同的人的意见往往有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一个熟人告诉你要和孩子睡在一起,但你最好的朋友却极力反对。你的表姐告诉你,孩子吮吸他的小手指是没有问题的,但儿科医生却告诉你要给他安慰奶嘴。甚至不同的专家给出的育儿建议都不同。你到底该听谁的?

  要明白,决定权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并严格执行,那么你就失去了创造生活的乐趣和原则。

  朋友和亲属可以给你提供有用的育儿建议,但是记住,你知道的比你想到的和做到的都多。

  错误

  解决方法

  无论你计划在有了孩子以后在家里呆多长时间,几个星期、几个月或者几年,你都不要觉得你在家里带孩子是在度长假。相反,自从有了孩子,你开始了新的工作,和一个更小的、经常唱歌的老板一起工作,她经常非常苛刻,即使在周末也不给你休息时间。在孩子小睡的时候,想把你们假期里拍的照片放在相册里,或者重新整理一下衣橱,都是不可能。现在的日子可不是你过去的生活加上了一个孩子,是完完全全的新生活。

  你想等一切事情做完之后,和老朋友聚一聚,每天晚上可以做晚饭,但这一切都无法和你孩子的作息时间相吻合。最差的时候,可能是你的孩子整天都在不断地哭,最好的时候,是孩子醒了,要你照顾他,哭上半个小时,再要你抱着,睡上45分钟,然后再重复刚才的那个循环,就这样过上一天。

  所以建议你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现实的计划、写三个谢谢你的纸条、整理床铺。一天结束的时候,当你把单子上的每一条计划划掉,你会觉得非常高兴。

  错误

  解决方法

  喂奶、换尿布、哄孩子睡觉、逗孩子开心,结束了这样一整天的辛苦之后,你可能最想和刚回家的丈夫说,你想一个人彻底地放松。可是他却告诉你,上班一天,回家很累了。刚躺下就呼呼睡去,甚至晚上仍然要你给孩子换尿布。

  孩子小的时候,你感觉压力很大或者情绪忧郁,婚姻上出现一些小问题都是正常的。因为从无忧无虑的二人世界到养育孩子的转变过程,其实是对婚姻的最大挑战。

  但是你还是要把婚姻放在第一位。如果可能的话,雇一个保姆或者小时工,每周让你自己有一个晚上空闲出来作为你们两个人的约会日。你们可以谈谈孩子,也可以聊其他的事情。只要互相关注对方,并且成为习惯,就对婚姻很有帮助。

  错误

  解决方法

  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记得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喝一杯咖啡、看一会报纸,这半个小时会让你会觉得这一天很特别、感觉很好。

  有了孩子以后,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非常必要,当然不是要放任自己。找个时间在电话里和朋友聊个天,或者去上瑜珈课,找回本来的自己,别总觉得你自己是机械的、不快乐的。你越快乐,做父母就做得越好。

  错误,爸爸是局外人

  解决方法,共同进步

  新爸爸和新妈妈一样,学习育儿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带孩子的方法,你也许觉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从一开始,你给孩子换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给他 澡时也很有条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这些技巧。因为一个人照顾新生儿,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在他帮你的时候,你对他不要推辞、不要责备和不断地命令。有些妈妈希望丈夫帮助他们,又不愿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确定了孩子不会冷、他不会给孩子喂太多,不会在孩子吃过以后和她玩得太激烈、不会呕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这完全没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学习做父母,你会更轻松,你们也能互相学习,掌握更多的技巧。

  错误

  解决方法

  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一些健康问题,有的可能还比较严重,让初做父母的你非常担心。即使是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一些病症,比如,湿疹、咳嗽、疝气、腹泻等。其实你不用太担心,今天的社会,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控制的。当你能面对这样的事实,就会觉得好一些,因为事情已经发生,而且不是你能够避免的。

  作为新父母,你一定会很担心的,因为你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重的责任,带孩子又需要非常实际的经验。如果你能在孩子还非常小的时候就放松自己,你就不会那么担心将来会发生什么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错误

  解决方法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觉吗?他会笑吗?他能试着坐起来吗?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上,不要受别的父母这些问话的影响,因为那样你会觉得你的小宝贝好像总有些地方发展得比别人慢。

  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这时你要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来对待。一个孩子爬得早并不代表他比别人发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说明他想追赶父母的脚步。

本文Hash:e7dac2acb41d6d88ebe0abc308f4390f8038a657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