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睡觉家长要弄清原因

  爸爸妈妈们肯定经历过这种场景,是时候去睡觉了,但你的孩子仍然希望你再读一个故事或者唱一首歌给他(她)听,你完成之后,他(她)还会提出其他的要求,仍然拒绝安定下来去睡觉。

  让孩子可以平和安静地进入睡眠是需要爸爸妈妈有很好的执行力,与现有的指导相比,爸爸妈妈应该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对睡眠的需要。

  1.脾气如何进化

  发脾气是有一个过程的,刚开始他(她)只是抱怨,到最后会用小拳头去捶打身边的物体。这种行为带给爸爸妈妈的提示是什么?

  宾夕法尼亚州心理学家黛博拉·吉尔曼博士说,“发脾气是一种行为,是孩子们学习的得到关注的方式,当他们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她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可能以一个戏剧性的方式学习到,只要发脾气,他(她)会得到他(她)想要的东西。而且,为了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他(她)会更加频繁地发脾气。”

  2.家庭系统与睡眠

  睡觉时,你的孩子可能想要的是与妈妈在一起,并且是保持清醒的。而对于爸爸而言,自身疲劳和缺乏结构化行为一般会触发孩子睡前发脾气。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临床心理学家JohnDuffy说,允许孩子发脾气的最有力的因素通常是一个家庭系统。“如果父母是采取冷静的方式,即使在压力的情况下,那么孩子也可以做到这一点,”JohnDuffy说。“但如果我们感到愤怒,自己本身就是冲动的,那么孩子的行为也是如此。”

  3.分离焦虑

  你的孩子也会恐慌,当他(她)发现自己独自在睡觉的时候。儿童心理治疗师弗兰指出,儿童的抗睡眠几乎总是植根于分离焦虑。

  “当一个孩子需要与爸爸妈妈分开,独自去睡眠,孩子感到一丝分离焦虑是绝对正常的,”弗兰说,“不愉快的感觉、没有安全感很自然的触发,所以孩子会通过哭泣、尖叫抵触睡眠。”

  孩子的气质也可以影响他(她)在发脾气时扮演的角色。“如果你的小家伙是意志坚强的、固执的,那么你要求他(她)睡觉时,就像是拔河比赛的角逐。如果你的孩子是成熟的、随和的,他(她)可能会更快地适应这整个过程。

  4.环境改变

  周围坏境的转换也是影响孩子睡前情绪的因素,“家里来了一个新保姆、有亲人离开或者去世、父母中的一方去出差,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睡前情绪的改变。”弗兰补充道。

  5.好的建议

  儿童心理治疗师弗兰建议,把分离的睡前仪式设在孩子的床上进行。

  “在孩子的房间中设置一个阅读角落,那里要有柔软的毯子和靠垫,把睡前故事的地点就设置在那里,”她表示,“一旦你读完故事,引导孩子到床上去,收拾整理好阅读角落。这是传递给你的孩子一个明确的信息,放松时间结束了,一旦孩子躺在床上,他(她)的任务就是放松和入睡。”

17求知网

家长千万不要随便打孩子的原因!

打孩子是家长失去理智的野蛮行为,往大了说就是家长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表现。我劝这样的父母赶紧补学儿童心理学,学学怎么样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会和孩子平等沟通。

冬冬从小到大没挨过打,因为我和他爸爸都不打孩子。虽然我们从不打孩子,可是冬冬小时候对父母还是很惧怕的,既使成年了,也并不敢拿父母的话不当回事。

为什么有的家长要打孩子呢?我始终不理解。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极少打孩子。我自己家里是传统的“严父慈母”的家庭模式,父亲在家时家里顿时有了一股威严之气,孩子们一般是不敢造次的。而父亲不在家时,家里的气氛就轻松多了。我小时候管理孩子们的是奶奶,那就更多了一些宽容和慈祥。爸爸对学龄前的孩子几乎是不过问的,孩子上学了爸爸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以谈话为主了。

由小到大我们姐妹是很害怕和爸爸谈话的,即使到了今天,我已是知天命之年还是对爸爸的谈话心怀敬畏。小时候我曾编了顺口溜在心里默念:“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爸爸来谈话。”可见这种谈话的威力已胜过动手打。

爸爸只打过我一次,至今我还是记忆犹新,留下了很痛苦的回忆。那种恐惧使我很长时间常常做噩梦,有时候还会从梦里惊醒。对这一次挨打我却从来没有服气过,也曾经一度很仇视爸爸。那个时候我就记住了对孩子永远不要指望靠打来制服。

自己有了儿子后,就发誓永远不打孩子。

常听家长说:“这孩子太气人,不打不成才。”真的如此吗?我不敢苟同。我一直认为打孩子是父母无能的表现,你居然能被自己的孩子气得失去理智,这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具备当一个合格家长的能力,那就赶紧好好学习补上这一课。常言说得好:“有理讲理,干吗打人?”一般说来,大人打孩子多是因为孩子淘气。难道说孩子淘气就可以打吗?殊不知淘气是孩子的天性,淘气是孩子了解世界的一种本能。俗话说:“淘丫头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能淘出花样的孩子都是极聪明的孩子,只要引导教育得法,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肯定会有出息。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很可能就把孩子的灵气扼杀在幼年里。而且打孩子还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后果。从大人打孩子开始,孩子就知道了大人可以欺负小孩儿,大个子可以打小个子。以后再遇到大个子与自己有矛盾时就会心生恐惧,从心理上就认可这种恃强凌弱现象,这就打下了孩子缺乏自信的底子。

冬冬从小被我们管得不会打架。记得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他回到家里说,班里新分座位了,他的新同桌在课桌中间画了一条线,不允许他越过这条线,过线就用铅笔扎他。我告诉他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一要和同学讲道理,二要找老师反映,决不能姑息容忍。

冬冬找老师反映了情况,老师纠正了同桌女孩儿的错误做法,保证了儿子的心理安全。因为我觉得,即使是小孩子之间,同桌女孩的这种暴力行为也会对儿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伤害。孩子挨了父母的打,自尊心会受到更大的伤害,留下心理阴影,甚至长大了也难以平复。

大人打孩子是建立在大人和孩子体力不对等基础上的暴力行为。这个时候大人灌输给孩子的就是父母打儿子很正常,以强凌弱是合理的,孩子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种暴力行为,然后就会效法。一些孩子爱打架,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追根溯源会找到父母打孩子的影子。我说父母打孩子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束手无策,讲不出道理或拿不出办法来说服孩子,只好恼羞成怒动起手来, 这不就是无能的表现吗?打孩子是家长失去理智的野蛮行为,往大了说就是家长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表现。我劝这样的父母赶紧补学儿童心理学,学学怎么样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会和孩子平等沟通。

小孩子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自尊,他更应该首先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增强自信。为人父母者应该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家长不要捂上孩子的眼睛的原因!

有一位妈妈曾经对我说:“现在的传媒对孩子影响太大了,那么大的信息量对他的学习是一个很大的干扰,我们家的电视几乎不开,家里的网线也让我给拔了....。.”

很遗憾地告诉这位妈妈,假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回到一个“大众传媒哑音”时代,像文革期间,将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我说,不要企图捂住孩子眼睛,关闭他看世界的窗口。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媒介信息是他们须臾不可分离的“社会空气”,它对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所具有的影响力,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也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期。据统计,广播问世38年间,拥有5000万听众,而达到这个数字,电视用了13年,网络只用了4年。在这样一个传媒异常发达的社会背景下,父母无法抗拒大众传媒对孩子的影响,那我们能够做的就只能是积极地利用大众传媒,为孩子开启多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一向秉承“三个开放”的教育原则:向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向课外开放。所以我认为发达的传媒,不是干扰了孩子的学习,恰恰是孩子向社会开放、向课外开放的好时机,关键是怎样正确利用。

夏杨小时候,传媒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但我是努力寻找机会让他多接触,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他幼年的时候,我给他订了《儿童时代》、《好娃娃》等杂志,在电视媒体上引导他看适合他年龄段的各种节目。上学以后,他把作业写完,愿意看电视、上网、玩游戏都可以,而且在他8岁的时候,我就给他报了电脑班,跟着大人一起学,并学会了上网。现在夏杨负责我们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站、论坛、招生咨询系统的技术维护,他的编程能力很得益于他对电脑和网络的从小接触和介入。

等他上了中学,传媒也越来越发达,他利用传媒接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电脑、VCD、DVD、磁带,学英语,看大片,传媒成了他拓展学习领域、扩大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渠道。

当年我在英国留学时,见到那些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软盘,包括游戏软盘,那时候国内还很少这些东西,我也是买回来,让他见识。我从来没有限制夏杨玩电子游戏,只要他完成作业,我还鼓励他。我想,游戏的竞赛意识、高度集中的状态,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强化他的意志力、专注力、竞争精神等品质。

现在有很多学校把不准学生看电视当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很多家长也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母亲一样,不敢让孩子亲近大众传媒。我认为这无异于把孩子放到了一个孤岛上。大众传媒就像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佐餐”,尽管含有杂质,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息全感的,全方位的,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开启更多的窗口,让他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世界。而现代传媒,充分地把一个多元的世界和丰富的信息传达到每一个人的面前,捂上眼睛,无异于关上窗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太有意识地让孩子回避什么,除非是一些黄色的,我会告诉他绝不能接近,让他意识到那是他的“雷区”,他就在心里有了一道界限。但其他的我们还是让他在接触中,增强免疫力。哪个孩子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让他经风雨见世面远比让他在温室里,对他的成长更有利。

高分和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夏杨之所以可以在多媒介之间自由地切换,原因是他已经养成了快速完成作业,快速掌握课内知识的习惯。另外, 在媒介面前的自控力、判断力、选择能力,也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塑造的。

环境并不是直接地影响着孩子,它会被过滤、筛选。孩子小的时候,是父母为他过滤筛选,孩子大了以后,是孩子的判断力在过滤、筛选。而孩子有着什么样的判断力和选择标准,却是父母有意培养的结果。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我始终把一种判断是非的标准,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用他不同年龄能懂的方式告诉给他,潜移默化中,相信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力。

为我们的孩子祝福吧,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知识丰富的世界里;为我们的孩子行动吧,给他一双慧眼,让他在真实的社会中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

杨文: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荣获全国“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等荣誉称号。

夏杨: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现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担任剑桥大学生物社团主席等社团兼职。

本文Hash:ccec06b8d3edf04fa3ea41ac3605db1985bcd409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