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蚊子不“咬人”。它的口器像注射器抽血那样工作,被蚊叮之后,刺痒的感觉并不是它在“咬”你,而是人体对其唾液中分泌的某种物质产生的免疫反应。
当皮肤中的血管少于5%时,蚊子首先要找到血管,它将口器在皮肤下来回锯组织并且每10秒插入组织一次,直到它寻找到一个血管。同时分泌一种抗凝剂以阻止血液凝固,这样蚊子就可以持续地吸食到血液了。
为了抵抗这种抗凝剂,免疫系统释放一种称为组胺的化学物质。组胺引起被“咬”部位周围血管扩张。这导致皮肤表面形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小红疹。同时,组胺会刺激皮肤中的神经末梢,使你感觉瘙痒。
而组胺是自体活性物质之一,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组织中的组胺是以无活性的结合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以皮肤、支气管黏膜、肠黏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等。很多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组胺都是很重要的化学介质。
很多人号称对蚊子过敏,其实大多都是组胺在起作用,这类人还是尽量避免被蚊子叮咬。
本文Hash:cf8fa5f1ae19befc1d4bfde5cd9f3130769dcd0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