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说quot;不quot;很正常越批评TA会越叛逆(1)

研究显示,2岁左右是宝宝人生里的第一个叛逆期。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宝宝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除了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还应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样的叛逆表现是“正常”的?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1、拒绝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调;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会感觉,孩子是和故意他们对着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会变得很“乖”,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帮助“叛逆”宝宝渡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 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叛逆期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1理解宝宝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宝宝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宝宝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宝宝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3给情绪找个宣泄口。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宝宝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4寻找宝宝的良好表现。表扬能间接地让宝宝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5给宝宝一定的自主权。既然宝宝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6不处处约束。宝宝就是宝宝,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五3种方法缓解叛逆期的亲子冲突

一、多项选择法

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宝宝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试。

二、约法三章法

宝宝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你也要认真对待你宝宝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

三、角色扮演法

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宝宝明白应该做什么。你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你的。有的宝宝会用你常用的方式对你,也有的宝宝会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你,你需要细心观察。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自会消弥不少哦!

错误的批评方法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导读:就算一个孩子再听话,总是有做错事的时候。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有些父母采取的对策往往不是责备就是打骂。结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就算一个孩子再听话,总是有做错事的时候。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有些父母采取的对策往往不是责备就是打骂。结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绝大部分的原因是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没有用对方法。那么,怎么批评孩子——尤其是女孩——才是正确的,才不会有反作用呢?如下的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轻声细语地批评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很多父母的第一个反应通常就是大声对孩子嚷嚷,让孩子一听到就觉得反感。如果父母能够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则更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能让孩子把父母所说的话听进去。这种低声的教育往往会比大声训斥的效果更好。

2.沉默是对孩子最大的惩罚孩子做错了事情,在她的心中总会担心父母会责骂自己。如果父母的反应正如孩子所想象的那样,把她大骂一顿,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个时候,孩子对于父母的批评也会不以为然。但是,如果这时候父母保持沉默,那么,孩子的心理反而会出现紧张的感觉,觉得不自在,进而就会反省自己的错误。

3.对孩子的批评要适可而止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可以对孩子做适当的批评,但是不可以太过。

如果孩子只不过是犯了一个小错误,父母就把孩子狠狠地批评一顿。那么,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反正怎么样都要挨批”的想法。长此下去,孩子慢慢地就会把错误放大。

4.对孩子实施“亲情攻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都是非常有爱心的。如果父母不停地批评孩子,就会把孩子心底的爱心给磨平,孩子会照样犯错。如果父母能够不直截了当地批评孩子,而是把孩子的善良和爱心调动起来,这样反而可以让孩子改正错误。比如,有一个孩子总喜欢在放学之后和别的孩子打架,父母怎么说都不听。后来有一天,妈妈对他说:“如果你再跟别的小朋友打架,妈妈就会担心你被别人打伤。妈妈总是担心,心里就会落下病根,身体就会慢慢变得不好。”孩子害怕妈妈的健康会因为自己的不听话而变得不好,于是从此以后就不再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

5.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她的爱可以感化一切,尤其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孩子虽然有时不听话,甚至什么事都和父母对着干。但是,孩子不是草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孩子的内心也是存在着爱的。如果孩子会不顾父母的感受而一味地犯错,那可能是因为她觉得父母不再爱她了,所以就没有必要顾及到父母。如果父母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她的,并且爱得很深、很深,那么孩子就会用爱来回报父母。

有一个孩子有着非常叛逆的性格,不管什么事都要和父母产生不同的意见。对于孩子的叛逆,父母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但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有一天,孩子无意中发现了妈妈所记的育儿日记。本来,对于父母的东西她是不屑一顾的,但是这是和自己有关的东西。于是,她翻开了日记。孩子发现,日记中记录着自己成长的一点一滴。从自己出生时父母的喜悦,到自己得病时父母的恐惧,以及父母对自己美好的期望,这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了日记本中。孩子看着看着,慢慢地入了神,慢慢的眼中有了泪。

终于,她合上日记本,来到了父母的房间,郑重地向父母道歉 ,并且保证再也不惹父母生气。

6.让孩子换位思考孩子惹了祸之后害怕遭到父母的责骂,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会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以此来逃避父母的责骂。这个时候,父母不需要给孩子讲什么大道理,硬让孩子承认错误。父母可以在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时候问孩子:“如果你是那个人,你该有什么解释?”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思考如果自己是那个人,会说些什么呢?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发现,其实自己也有错误,并且可以让孩子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7.暗示比明示更有效果孩子犯错之后,有些父母往往会直指孩子的错误,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希望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可以改正。其实,当孩子犯了错误,往往都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的,父母不需要再次申明孩子的错误。父母需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女孩子往往是很聪明、很敏感的,她很快就会明白父母的用意,也比较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父母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1岁5个月的孩子不会说话正常吗——潘洁回答

时间:2002年2月28日15:24?15:29提问:angel回答:潘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学专家)

angel:我宝宝1岁5个月了,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只会自己yiyiyaya说一些我们不懂的话。(15:24:32)

潘洁:一岁五个月的孩子还不会讲话,这并不是属于不正常。但造成延迟讲话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遗传的因素,大脑的言语中枢成熟得比较迟,而更多的是幼儿缺乏丰富的语言交往,因此我们必须跟孩子进行积极得语言交流。经常给他们讲话,读故事给他们听,当他们有语言反映的时候要积极地鼓励,并用更好的方法与他们对话,对于他们的动作、表情、姿态要做言语的反应,比如孩子指着奶瓶,你就可以说那是奶瓶,宝宝是不是要喝奶等等,来激发孩子的讲话的愿望,有条件的话可以让他和比他年龄稍大的孩子言语发展好的孩子在一起游戏,这样一般到两岁左右都能够比较好的说话。(15:26:50)

angel:我尽量在空余的时间给讲故事、唱童谣等,玩的过程中训练她的语言能力,但她好象接受地很慢?(15:28:37)

潘洁:如果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可以到医院为孩子做听力和言语器官的检查。以消失你的顾虑。(15:29:19)

本文Hash:dd9df75bd1ac8ddc0efd95c90d55bb19ec0da8ec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