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学会发现别人的进步(1)

观察一:4月7日大三班

朴朴是个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平时他不太喜欢与别的孩子交流,语言能力相对有点弱。缺乏自信,甚至很少与班级老师说话,打招呼也是用小小的声音。

今天的活动幼儿都很开心,我特别注意到朴朴也表现得很兴奋。于是我请她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并想借机会鼓励她。可我刚刚说出她的名字,朴朴就低下头搓手。我微笑着继续提问,可连问题还没有说完,班级其他的孩子就开始议论了起来:“她肯定不会说的。”“她什么都不知道。”“她从来不回答问题的。”“她不跟我们玩。”------朴朴没有辩解,表情也有些麻木,好像习惯了这些。

观察二:4月13日大三班

今天我和小朋友们做动物模仿操。大家学小兔跳;学老虎叫;学乌龟爬------正高兴时,我听见哭声。原来是刚才做操不知道是谁的手碰到了佳佳的眼睛。我鼓励佳佳勇敢一些,也准备提醒孩子们要小心些。可提醒的话还没说,我就听到许多小朋友的声音:“老师,肯定是壮壮。”“壮壮最调皮了。”“壮壮还打过我。”“壮壮昨天抢了我的玩具。”------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好像真看见是壮壮的手碰到了佳佳的眼睛。站在一旁的壮壮涨红了脸,急得说话都打结了:“老师,真---真的不是我---我。”

反思:

通过这两次观察,我认真回想。虽然我平时注意了要把自己的爱平均给每一个孩子,注意尽可能给每一个孩子机会,也多次鼓励和表扬过朴朴和壮壮的进步,但似乎在回忆里,想不起其他孩子曾经给过他们认同和赞许。

甚至我想起有一次我请几个男孩子唱英语歌曲,尽管壮壮也唱得很棒,但小朋友似乎并不在意他,而是把赞扬都给了其他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们的心里总是在“强化”朴朴和壮壮的不足,为什么因为他们某些方面的劣势而有些排斥他们,根本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呢?老师的认可和赞许固然能够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但在一个集体中,孩子们之间的相互欣赏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和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在欣赏与被欣赏中,大家都会感受到愉快,体会到自信和自尊。解决方法:

我用全班抽签的方式从班级选出3名孩子(使用一些小技巧,让朴朴和肖博夫都被选),让其他的小朋友用一周的时间认真观察他们3位。找出3个小朋友的优点和不足,发现的时候可以请老师帮助记录下来。

结果:

一周之后,我们总结了这次的幼儿观察活动。大家说出了3个小朋友很多的优点和不足。的确,孩子们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比如:朴朴爱干净;朴朴会画画;朴朴睡觉很乖;朴朴每天都来幼儿园------

壮壮喜欢帮老师做事情;壮壮计算很棒;壮壮带了好看的图书和小朋友分享------还有个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发现壮壮每天都吃两碗饭。”看得出,孩子们都是真心的赞美他们。

我想,听到同伴的表扬,朴朴和壮壮应该是高兴的。虽然朴朴还是没说什么话,虽然肖博夫还需要一些时间改掉“欺负”小朋友的毛病,但是这样的观察至少能让他们体会快乐,也能让所有的孩子慢慢学着了解欣赏他人。

教幼儿学会赞美和欣赏别人的妙招

 学会赞美和欣赏别人就是学会找出别人的优点,无形中看出了自己的差距,这是一种潜在地激励自己的动力,有助于自己的进步。同时由于你的赞美和欣赏,别人获得了鼓励,引起别人对你的好感,更愿意和你在一起,形成一种无声的凝聚力。

  要养成孩子这种美德,就需要从小进行培养。孩子在3岁以前主要是在家庭中生活,因此家长就要注重孩子这方面的教育。首先通过孩子的视觉、听觉让孩子感受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如颜色绚丽的图片;模样可爱、会发出各种声音的玩具;能给孩子的视觉产生美好的刺激的家中的一切陈设等。家长应不时地用语言向孩子讲述这些“美”的东西,如:看这个图片中的小姐姐多漂亮呀!老奶奶多慈祥呀!虽然孩子不能理解你说的语言,但是孩子通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妈妈愉快的表情,一种“美”的感受在孩子的大脑中保存下来。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社会交往不断地扩大,生活经验不断积累,在家长的帮助下应该开始让他对家中的人和接触的外人的优点进行赞扬,例如,让孩子对奶奶说,奶奶做饭多累呀,我亲亲奶奶!奶奶做的饭多香呀,谢谢奶奶!对邻居家的小姐姐说,小姐姐的衣服真漂亮!小姐姐真干净!因为2岁多的孩子主要是模式化学习,对事物的看法也只是局限在表面性和情绪性上,不可能会看到事物的本质,但是从这方面着手,让孩子先学会如何找出别人的优点(哪怕是表面的或带有情绪性的),孩子也在赞美别人的行为中获得别人的喜爱,也要让孩子进行比较,鼓励他向被赞美的人学习,久而久之这种良好的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固定下来,成为孩子个性中的一部分。

  当然随着孩子思维水平的发展,逐渐学会不但从外表赞美别人进而发展到能够发现别人内在美好的一面,随着孩子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这种赞美和欣赏别人就具有了特殊意义。

教幼儿学会赞美和欣赏别人的妙招

 学会赞美和欣赏别人就是学会找出别人的优点,无形中看出了自己的差距,这是一种潜在地激励自己的动力,有助于自己的进步。同时由于你的赞美和欣赏,别人获得了鼓励,引起别人对你的好感,更愿意和你在一起,形成一种无声的凝聚力。

  要养成孩子这种美德,就需要从小进行培养。孩子在3岁以前主要是在家庭中生活,因此家长就要注重孩子这方面的教育。首先通过孩子的视觉、听觉让孩子感受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如颜色绚丽的图片;模样可爱、会发出各种声音的玩具;能给孩子的视觉产生美好的刺激的家中的一切陈设等。家长应不时地用语言向孩子讲述这些“美”的东西,如:看这个图片中的小姐姐多漂亮呀!老奶奶多慈祥呀!虽然孩子不能理解你说的语言,但是孩子通过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妈妈愉快的表情,一种“美”的感受在孩子的大脑中保存下来。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社会交往不断地扩大,生活经验不断积累,在家长的帮助下应该开始让他对家中的人和接触的外人的优点进行赞扬,例如,让孩子对奶奶说,奶奶做饭多累呀,我亲亲奶奶!奶奶做的饭多香呀,谢谢奶奶!对邻居家的小姐姐说,小姐姐的衣服真漂亮!小姐姐真干净!因为2岁多的孩子主要是模式化学习,对事物的看法也只是局限在表面性和情绪性上,不可能会看到事物的本质,但是从这方面着手,让孩子先学会如何找出别人的优点(哪怕是表面的或带有情绪性的),孩子也在赞美别人的行为中获得别人的喜爱,也要让孩子进行比较,鼓励他向被赞美的人学习,久而久之这种良好的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固定下来,成为孩子个性中的一部分。

  当然随着孩子思维水平的发展,逐渐学会不但从外表赞美别人进而发展到能够发现别人内在美好的一面,随着孩子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这种赞美和欣赏别人就具有了特殊意义。

本文Hash:e3fdfbf708588dc78e86ab3bc4a1b7505fd65fd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