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当心“夏季热”

婴幼儿常见发热症状,当宝宝发烧后,妈妈既担心又着急,夏季到底什么病最容易导致宝宝高烧呢?宝宝发烧后妈妈应该如何护理呢?相信,一提到发烧,妈妈们都会有许多种疑问。凤凰网亲子频道独家连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吴力群,为我们解答小儿发烧问题。

夏季小儿发烧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儿科专家吴力群说:“其实导致宝宝夏季发热的疾病有很多种,儿科临床最多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及肺炎、急性胃肠炎、疱疹性口炎等。”

如何判断小儿发热?

小儿发热,俗称发热。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小儿采用腋下测量。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

夏季小儿当心“夏季热”

儿科专家吴力群说:“还有一种引起小儿夏季长期发热的疾病叫夏季热,一般在南方地区体弱多病、早产儿都容易患此病。这是一种婴幼儿在暑天发生的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口渴喜饮水,小便多,但出汗少。气温越高,患儿的症状越重,等到秋天气温凉爽以后,症状可以自行消失。”

当婴幼儿高烧后,是先送往医院,还是先自行退烧?

儿科专家吴力群说:“先测体温,孩子是6个月以下的孩子慎用退烧药,主要采用物理降温,如头敷退热贴、温水擦浴等。6个月至1岁的孩子选择副作用小的退烧药。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药物。婴幼儿突然高热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的并发症,因此建议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到医院诊断治疗。”

小墩妈妈问:我们家孩子在生后2个月时,有一次高烧,我因为太着急给服了一些退烧药,后来我才知道孩子太小最好不要给服药,怕药物毒性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影响。问请吴主任,影响大吗?“

“对于小婴儿,由于其体温中枢发育未完善,采用解开衣服散热、身体周围放置冰袋或开冷气降低环境温度、温水擦浴、外敷退热贴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即可达到退热效果,一般不需要口服退热剂。”吴力群说。

物理降温真能管用吗?

一说起发烧,许多妈妈都知道要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可起到辅助降低体温的作用,一般可减低体温0.5℃左右。如果体温超过38.5℃,需及时服用退热剂,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查明发热原因,以免延误病情。”吴力群说。

酷热夏季当心痱子“迷”上宝宝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宝宝的皮肤很娇嫩,所以很容易生痱子。因此,在夏季为宝宝做好预防生痱子,成为年轻家长朋友们在育儿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过,防痱子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妙招的。那么你知道究竟预防宝宝生痱子的妙招有哪些呢?别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细细道来。

妙招一:室内保持凉爽通风在夏季育儿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宝宝长痱子,应当保持室内凉爽通风。同时,适当的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每日为孩子洗1~2次澡,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

夏季当心宝宝暑热症“冒充”发烧

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2岁宝宝发烧,用了退烧药不起作用,却没有其他症状。临近夏季,专家提醒,一些患儿的发烧症状与病毒和细菌没关系,他们患的是“暑热症”。

“暑热症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5岁以上者少见,在南方气候炎热地区多见。”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任榕娜主任医师介绍,暑热症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患儿多出现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等症状。该病与气温升高、气候炎热关系密切,发热期可达1-3个月,气温愈高发病愈多,且随气温升高而病情加重,秋凉以后症状多能自行消退。

宝宝发烧不一定是感冒。患上暑热症的宝宝发烧都在38℃以上、40℃以下,精神状态还好,有时可能会有一些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各项检查项目均正常。最主要症状是发热,但体温很少超过40℃,发热一般从早晨开始,在白天体温逐渐升高,下午逐渐下降,到了晚上降至最低,可从第二天早晨又开始升高。患儿虽有高热,但汗出不多,仅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出,甚至无汗。

暑热症最明显的就是热度很少超过40℃,且服用退热药没有效果。这类患儿到环境温度较低场所后,体温会自然降下来。之所以会患上暑热症,与病菌感染没有关系,主要是由于夏天气温高,而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由于自身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发育还不完善,产热和散热功能不平衡,加上汗腺功能也不足,出汗少而不容易散热。因此在六、七、八三个月高温天气里,就容易患上暑热症,待到天气凉爽即可自行痊愈。

宝宝本年患此病后,下一年通常会复发,有的宝宝会继续2-4年,不过会有所减轻,病程也较短。尽管此病能够不药而愈,但若不加强防治,不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并且因为宝宝抗病能力降低,诱发各种并发症,如消化不良、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宝宝3天后体温不降,或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天热时给小儿穿宽松、柔软、透气、吸汗性能好的衣服,以免影响身体散热。如果宝宝出汗太多,妈妈可给宝宝洗2至3次温水浴,浴时多擦洗皮肤,使皮肤保持清洁。

夏日保持居室空气流动,采用空调、冰块等降低病室温度,室温保持在26-28℃为宜。饮食宜清淡,注意营养物质的补充,可用冬瓜、西红柿、西瓜汁、金银花露等茶饮,或以红枣、乌梅煎汤代茶饮。高热时可适当采用物理降温,常用温水沐浴,帮助发汗降温。平时加强锻炼,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多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合并症。(吴志、李政)

本文Hash:3c00c5b6f9b8e3d04ea05ebeabb03401099c9315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