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肺炎宝宝乱用抗生素

别给肺炎宝宝乱用抗生素

“近一周来,病房的走廊里都加满了床,连凳子都接起来当病床用了。”28日,哈市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孙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形容近期肺炎患儿数量急剧增加的状况。

据孙珺介绍,从一周前哈市气温下降开始,到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门诊量较平时增加一倍还多。

此次发病患儿多以婴儿居多,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喘、发烧,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属于肺炎的一种。接诊患者中还有许多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小学和初中学生,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高烧不退。

孙主任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天气寒冷、干燥,温暖的室内适合病菌存活并易致生病。儿童易患呼吸道感染与其生理特点有关,孩子的气管、支气管腔狭窄,易被黏稠分泌物阻塞,另外,儿童的免疫功能还不完善,防御能力自然就差一些。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让他们整天待在有暖气的房间,使孩子的御寒能力大大下降,不能适应冷空气。

医生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肺炎症状,不要盲目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要及时到医院确诊后对症治疗。

宝宝腹泻别乱用抗生素

夏天,为什么孩子特别容易腹泻呢?这是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孩子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胃酸比成本低,杀菌能力差;再加上夏天过多地进食饮料,又稀释了胃酸,这样,病菌就不能过多地进食饮料,又稀释了胃酸,这样,病菌就不能被胃酸杀死,很容易闯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另外,儿童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也比成人分泌得少,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再者是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足够的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又都要经过胃肠道来消化吸收,与成本对比,儿童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夏天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了感染的原因之一。对于小儿腹泻的防治,近年来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观点:

提倡母乳喟养母乳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而且卫生、经济、服务方便。母乳喟养可预防小儿腹泻。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若广泛宣传母乳喟养,全世界每年可100万婴儿免于死亡。

放弃奶瓶,改用碗勺喟奶油因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别是橡胶奶头,很容易污染病菌,导致小儿腹泻。改用碗勺,污染的机会比奶瓶要少。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们不妨一试。

大力推广口服务补液,提倡家庭治疗造成小儿腹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脱水和酸中毒,因而补充水和电解质的早晚及充分与否,往往决定小儿的生存死亡。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英文缩写prs)是最经济、方便又科学的口服补液办法。每袋含有适当比例的糖、盐和碱(苏打),服务时每袋冲水250-500毫升(看包装大小),只要耐心地给孩子一勺一勺喟下去,就可以收到与静脉输液同样的效果。这种口服补液法在第三世界已救治了成千上万濒于死亡的儿童,被称为“生命之水”。在没有“口服补液盐”时按适当比例自制糖盐给患儿饮用。

不要滥用抗生素

目前小儿腹泻,应用各种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制剂、整肠生、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物是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为目的,通过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长,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的,而且无副作用的。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

腹泻患儿不应禁食

以往患儿腹泻,比较强调限制饮食,或干脆禁食。理由是让胃肠道得以休息,并认为禁食后,腹泻会减轻。近年来,专家们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小儿处于饥饿状态,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所以,现在学者们认为,腹泻时不必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之类。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给予适当的饮食,孩子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

别再给宝宝滥用抗生素了

――经常碰到一些妈妈问医生:“宝宝咳嗽2天了,流鼻涕,我在家已经给他吃了2天×××消炎药,一点也不管用,您给孩子开点输液,换一种更好的消炎药!让他的病快点好。”

――“幼儿园有的孩子得了痢疾,我给孩子吃了点消炎药预防,您说行吗?”

――“医生,这是我们大人吃剩的庆大霉素,可以不可以给宝宝吃呀?”

――“医生,我的孩子体质差,每个月几乎都生病。您多给孩子开点消炎药,到时孩子有点小病,我在家给他吃点消炎药就可以不来医院了。”当医生没有满足家长的要求时,希望他及时来医院就诊时,家长就会生气的抛过来一句话:“××医生就比你好,我要什么药他都给开!还说对我们负责?真够差劲的!”

碰到这样的事情,医生也感到十分恼火:一方面为这些妈妈滥用抗生素给孩子带来潜在的或者已经造成的伤害感到心痛,一方面为同行不负责任的医疗行为带给妈妈的影响感到十分气愤。

这里谈到的消炎药,就是我们常说的抗生素。人们一般认为抗生素能够治疗一切炎症,其实抗生素只是针对细菌引起的感染,而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以及无菌性炎症是不起作用的。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几乎90%都是病毒感染引发的。关节炎、肩周炎、滑膜炎等都属于无菌性炎症。

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的贡献。但是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面性。当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时,同样抗生素也会带给人类不小的灾难。

每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谱。凡是能杀灭或抑制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而对革兰氏阴性菌、结核菌、立克次体等均无疗效,故青霉素就属于窄谱抗生素;凡是能够杀灭和抑制大多数细菌的抗生素则称为广谱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由于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被称为广谱抗菌药物。近年来一些半合成的青霉素,如,如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等扩大了抗菌范围,不但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而且对革兰氏阴性菌也很有效,特别是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效果也很好;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也很广。窄谱抗生素针对性强,不容易产生二重感染,而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应用范围大,容易产生耐药、二重感染等,针对性也不如窄谱抗生素强。因此医生会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做出选择,达到尽快的控制感染,挽救病人生命的目的。

临床医生选择抗生素的原则是:

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在没有明确病原菌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就要使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轻度或中度感染不主张联合使用抗生素。

具体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

能够口服制剂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针剂;能够使用肌肉注射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静脉滴注。使用抗生素必须保证足够的剂量,在体内必须要达到有效浓度,且要维持一定的时间,切不可随意停用或减少用药次数,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不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

人体是一个微生态平衡的整体。各种细菌在身体各个部位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和平共处。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或无菌炎症使用了抗生素;或者已经明确某种细菌的感染而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或者没有针对性的使用窄谱抗生素,这些抗生素不但没有杀死致病菌、病毒 或者即使杀死了致病菌,同时也杀死或抑制了正常细菌,引起菌群失调,耐药致病菌种大量产生、繁殖,造成二重感染,即原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由于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些真菌趁虚而入,引起鹅口疮、念珠菌肠炎、全身性念珠菌、曲菌感染等。

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对于成人可能不会造成损害的抗生素,往往对于婴幼儿和儿童造成严重的损害。一些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会造成孩子肝功能的严重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等对儿童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引发血液病和灰婴综合征。一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容易造成孩子的耳聋和肾损害,一些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氯霉素、红霉素等也可以引起药物性耳聋。据《生命时报》报道:2005年全国春节联欢会上由21名聋哑表演者献上的“千手观音”让太多人感到了震惊和感动。这21名表演者中,竟有18名是由于小时候注射抗生素而致聋的。滥用抗生素也增加了孩子过敏的机会,儿童哮喘病的增多,就与此有很大关系。

不少的家长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滥用抗生素:错误的认为越高级的抗生素越好;喜欢把抗生素作为预防药物长期使用;当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只要用上一两天不见效,也不管自己使用剂量够不够、药物在体内是否达到有效浓度、用药途径是否对,使用时间是否够,孩子本身的免疫机制是否有问题,则频繁更换医院不断就诊,造成同一种疾病使用多种抗生素。有的家长只要治疗一旦见效就马上停止用药,造成致病菌死灰复燃,病情迁延不愈治疗起来更加困难。

有的家长总说自己孩子的体质不好,爱生病,抵抗力差,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药物提升孩子的抵抗力,不知道家长想到了没有:孩子体质之所以这样,家长是负有很大责任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健康就攥在家长的手里!

随着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和新产品的不断研发,细菌的耐药性也在逐年增长,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现在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时间,而医药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如此发展下去,我们早晚有一天会面临着无药可治的境地。

因此我们呼吁家长和医药界人士,现在赶快治理我们身边的抗生素污染环境,实行用药的绿色革命――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滥用抗生素!文/张思莱

本文Hash:cc398dd4a90780a34e98b04320b8d2fd983d2305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