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对孩子说“儿化语”,不利于语言发展

目前,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幼儿园教育中,都普遍存在着一种惯用“儿化语”的现象。幼儿园的老师习惯于对幼儿慢声细语:“知道了吗?”“好不好呀?”,家长们更是怕自己的话幼儿不能理解,或者故作亲昵,对孩子说一些诸如“睡觉觉”、“吃饭饭”之类的话。殊不知常常使用这种“儿化语”,对幼儿的智力和性格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很快,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也很高,专家们认为,幼儿时期有特别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当满足幼儿这方面的要求。如果对幼儿老是使用他们早已习惯了的语言,让他们习惯于无需要多做努力的语言环境中,那么他们潜在的智力就得不到激发,长期下来,潜在能力也会因长期被压抑而难以发挥。比如说夏天的天气热,不光要对幼儿说“夏天天气真热真热”,而且可以对他们说成人丰富多彩的语言:“天气热得喘不过气来”,“热得汗流浃背”,尽管幼儿一时不怎么明白,但这样能唤起幼儿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他们潜在的语言能力。经常用“儿化语”和幼儿交往,幼儿还会从中发现成人和自己说话,是各成人与成人之间说话不一样的,幼儿无形中感知的是自己是个小孩,这样不仅会抑制幼儿的智力发展,而且会使他们失去相应的上进、创造的意识,以致产生自卑、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鹦鹉学舌不利于孩子语言发展

妈妈要注意了,鹦鹉学舌不利于孩子语言发展哦,那么要怎么给孩子一个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呢?

“这是树。”“这是树。”“你是女孩子。”“你是女孩子。”“不对,你应该说:‘我是女生’”每次欣欣妈妈教欣欣说话一涉及到人称的变化,欣欣就会出错。欣欣学说话,就像是小鹦鹉在学舌,只是单纯的模仿,学会一些专用词语而已,妈妈开始发愁,这样学说话要到几时才可以学会和别人沟通交流?

什么是“鹦鹉学舌”的教说话方式

鹦鹉学舌就是父母在教宝宝学说话时,不以他们能理解为基础,而只是让宝宝语句的进行单纯模仿。这种模仿式的教说话方法是孩子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步骤。

二岁以后,不要“鹦鹉学舌”的方法

0-6个月:宝宝出生6个月后,宝宝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这时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鹦鹉学舌”式的,大部分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可以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

6-12个月:该年龄段的宝宝已经能说一些意义的语汇,如:爸爸、妈妈,知道挥手表示再见,能够模仿简单的声音,能够指认常见物。所以“鹦鹉学舌”依旧是教这个年龄段宝宝学说话的主要方法,

12~18个月:因其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愈来愈丰富,宝宝会话的语汇增多,可以使用简单词语与人交流、表达意思,明白别人给予的简单指令,会跟着大人学说单字,如:车、喝、饭等。所以除了“鹦鹉学舌”的方法,父母还应该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教孩子学说话。

18~24个月: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单纯的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父母已经不宜再采用“鹦鹉学舌”的办法教孩子学说话。

研究发现,经常教孩子模仿说话与词汇量的发展呈负相关。相关研究表明,11—13个月的小儿所获得的词语与成人教授所用的词语相符率高达80%,而到了14个月时,上述符合率下降到38.5%。换言之,13个月前,模仿是该年龄段孩子学语言的主要方法之一,而随着小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儿童开始从交际等其它途径获得词语。

孩子掌握语言的过程是从具体发展到抽象。所以,2岁以上的儿童就不宜采用单纯模仿的"鹦鹉学舌"形式进行语言教学。

“鹦鹉学舌”的弊处

弊处一: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

弊处二:会阻碍孩子交流的欲望,孩子很有可能以后变得不爱说话。

弊处三:会妨碍孩子在语言学习上完成思维和智力上的提升与飞跃。

三大禁区不利于幼儿语言发展

在父母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宝宝学习语言的禁区。特别是幼儿学语言阶段,有一些方法不利于宝宝的学习,甚至会造成宝宝的语言滞后喔。

在父母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宝宝学习语言的禁区。特别是幼儿学语言阶段,有一些方法不利于宝宝的学习,甚至会造成宝宝的语言滞后喔。

宝宝到了牙牙学语的阶段,爸爸妈妈也开始卖力地对宝宝进行语言攻势。但并非所有的话都是宝宝可以照单全收的,在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还是有禁区的,家长们要注意了!

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破禁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禁区二:过多使用叠词限制宝宝语言发展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犯禁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犯禁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破禁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禁区三: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

犯禁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破禁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本文Hash:5740edac9d8dd4fe9ebf286467fd93f00cdf09ef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