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教育3个贴心提示

所谓独生子女问题,本质上是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要防止独生子女受到社会影响,可以出现的问题,就必须采用科学教育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这是家长最重要的,最神圣的责任。目前,不少家长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有效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归纳以下几点:

1.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

独生子女的许多不良习惯是由于以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引起的。

许多独生子女感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处于独一无二的优越地位,理应是家中的“特权者”。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做父母的要在思想上深深的铭记这一点。平时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不要使孩子产生特殊感。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是没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相处的习惯,使孩子不会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

2.用群的功能弥补“独”的缺陷

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不是靠成人说教,而是通过他们相互交往发展的。儿童良好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替代不了的。因为成人的许多言行是孩子难以理解的,因此成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儿童伙伴的孤独感。

大多数的孩子是好群体生活的。特别是游戏。通过集体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商量、谦让、分享玩具,关心小弟弟、小妹妹,家长切不要因爱子太深,怕孩子吃亏,将孩子封闭起来,或者偏袒孩子去责怪别人,这样做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

独生子女的心理教育要重视

现在的年轻人因为生活的压力大,基本上都只生一个孩子,这样孩子就成了家中的掌中宝。对此独生子女的心理教育成为首要工作,要如何来做呢?

现在的年轻人因为生活的压力大,基本上都只生一个孩子,这样孩子就成了家中的掌中宝。对此独生子女的心理教育成为首要工作,要如何来做呢?我们应根据独生子女可能具有的心理特点进行。一般说来,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父母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是搞好独生子女教育的首要条件。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形成。有些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视如“掌上明珠、“宝贝疙瘩”,在生活上娇惯迁就孩子,而忽视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父母要做到既爱孩子又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2)根据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注意帮助他们克服弱点,发扬优点。

(3)如有条件,可让孩子早些到托儿所、幼儿园去接受早期教育,在集体生活和共同游戏中培养集体现念和良好品德。无条件进托和进幼儿园的幼儿,要让他们多和年龄相近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受到集体的影响。

(4)从小培养独生子女的自理、自立能力,使之逐步养成爱劳动、爱公物、尊敬长辈、友爱谦让等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三个“过分”

导读:如今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多”“独生子女教育难”的现象。究其原因,即家长错误的教养态度造成了宝宝不良的性格和行为,可概括为“三个过分”。

如今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多”“独生子女教育难”的现象。究其原因,即家长错误的教养态度造成了宝宝不良的性格和行为,可概括为“三个过分”。

过分疼爱

有些家庭因宝宝是独生子女,就成了家庭关注的中心,不仅爸爸妈妈处处围着宝宝转,就是与之相关的人遇到事情也都要依顺宝宝,宝宝提出无理要求也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甚至有的宝宝稍不称心就大吵大闹,逐渐养成了任性、执拗的坏脾气。由于过分疼爱,又导致了对宝宝的过分照顾。让宝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结果养成宝宝懒惰、吃不得苦、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

过分保护

有些家庭因宝宝是独生子女,就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但宝宝也是爱和小朋友玩的,有的爸爸妈妈怕宝宝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由于家庭环境的寂寞、活动单调,容易形成宝宝的孤僻、胆小、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

过分灌输

每一位妈妈和爸爸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基于这种心情,有些妈妈和爸爸会错误地认为,宝宝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聪明,但这些妈妈和爸爸又往往不懂得早期教育的方法,于是,就给宝宝灌进许多“食而不化”的知识,特别是宝宝会认几个字、会背几首诗歌时,又受虚荣心驱使,便在人前人后盲目地夸自己的宝宝。长此以往,势必养成宝宝高傲、自以为是的个性。

本文Hash:c1afb15548362cfc4a1bc879b07114aa7ee2c30b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