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儿童精神病?

孩子的奇怪行为可能暗示着儿童精神疾病

  医学专家提醒,家长对孩子的奇怪行为要警惕:

  在对儿童精神疾病的认识上,许多家长存在误区;

  有些家长误把孩子的抑郁表现当成懒惰散漫;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与他人交往困难就是性格内向;

  还有些家长容易小题大做,孩子偶尔因成绩不佳表现出情绪低落,也会被他们误认为是患了精神疾病。

  所以,过度轻视和过度重视都是不对的。

  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专家说,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出现与自己年龄不符、与受教育程度不符、与一贯表现不符的异常行为,家长都应提高警惕。

  此外,儿童精神疾病的表现与成人不一样,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以抑郁症为例,成人的表现主要是情绪低落,严重的可能有自伤、自杀行为,但孩子的情绪表达突出,部分孩子表现为毁物、伤人、具有攻击性。

  不过,孩子究竟是有心理冲突还是已经上升到精神疾病,还是要到医院让医生来评判,不要妄下论断,更不能擅自治疗。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除了要及时送他们就医外,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是让孩子有正常的生活规律,按时起居,在这方面家长要做表率,保证使他们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是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多带孩子到户外走走,与大自然、小动物接触也是很好的心理治疗。

  久久健康网专家提示:最后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不要无端指责孩子,尤其不要跟孩子抬杠。

哪些行为是疑似精神病?宽泛标准下如何杜绝被精神病?

日前上海市对疑似精神病患者开展一场全民性调查,并对疑似精神病的条件做出了初步的认定,其中包括无故不上学、不上班、宅等等,这些标准是否太过宽泛了?你“被被精神病”了吗?如何杜绝被精神病?

日前上海市对疑似精神病患者开展一场全民性调查,并对疑似精神病的条件做出了初步的认定,其中包括无故不上学、不上班、宅等等,这些标准是否太过宽泛了?你“被被精神病”了吗?如何杜绝被精神病?详情请见下文。

昨天(9月13日),上海市卫生局新颁布了《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2012版)》,其中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这些行为异常人员将成为上海市社区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的线索。

哪些行为是疑似精神病?宽泛标准下如何杜绝被精神病?

开展疑似患者调查

根据市政府批复关于组织实施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意见,为了促进公众的健康,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在辖区常住人口中开展疑似精神病患调查。需要了解辖区居委会的居民,或村里的人、家中的人是否曾经出现下述情况:

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有过自杀,或者自残;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话,比如说自己能够和神仙或者看不见的人说话、自己本事特别大等;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却不是因为喝醉了酒;经常自言自语自笑,或者表情呆滞,或者古怪;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古怪,衣衫不整,甚至赤身露体;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或者害他,比如给他下毒,等等;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

发生过以上情况,不论何时有过,现在好或没好,都列入调查线索,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区(县)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并告知患者或亲属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诊治。

重性患者每年4次评估

《规范》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纳入管理的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需征得患者本人、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后,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指导、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了解患者的躯体状况、社会功能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心理应激事件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亲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并对患者开展个案管理和心理疏导。12

本文Hash:fc710842215c907d353ff5336bad31976e9c9322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