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了1岁就开始自我觉醒时期

孩子过了1岁就开始了自我觉醒的时期,但他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同时又常常拒绝父母要求他做的事。这时,妈妈的态度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会产生很大影响。孩子的反抗发出了一个信号: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一与其无条件保护,不如让孩子独立思考,或者训练孩子独立做事。

身心发育及特征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志

孩子出生满1年了,他的身心在茁壮成长,已学会走路,能开口说话,开始具备了人的特征。如果断奶也完成了,孩子就算从婴儿毕了业。

这时孩子的一个惹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总想做自己想做的各种事而不愿听妈妈的话,惹得妈妈不高兴。

黏糊在妈妈身上撒娇,看到过去不怕的人或东西也开始害怕起来,这也是1岁儿的特征。

忠告:孩子的个性鲜明起来,加上有了自我意识,妈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绪,同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尽量做到顺其自然。

体重、身高

一年之中孩子的体重增加到出生时的3倍左右,身高长到1.5倍。

孩子在第1年里身高和体重都增加很快,但从1岁以后,体重一年只能增加平均2千克,身高增长10厘米左右,看上去似乎不像以前长得那么快了。

体形也变得苗条起来,好像是瘦了。但身段和动作更加分明,给人感觉孩子的确变大了。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由于个体差异和遗传的关系,孩子有高矮、胖瘦之分,成长的速度和体形也会有差别。但只要孩子发育正常,精神饱满就不用担心了。

运动技能

周岁以后,开始走步的孩子多起来了。周岁时能走二三步的孩子只占半数以下,而周岁后1个月期间会走步的孩子会明显增多,到了15个月,大部分孩子都能走步了。

孩子们开始走步的时间有相当大的差异。走步晚的孩子并不一定会影响今后的发育,所以对周岁以后还不会走路的孩子也不用过于担心。如果16~17个月的孩子还不会走步,就应找儿科大夫看一看了。

从自己走步到能玩抛球,大人扶着一只手能上楼梯,还能踢球和跳跃。孩子的本领会越来越大。

智力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加,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萌芽。他开始自作主张,学会了自己拿着杯子吃东西,到了外边也能随意行走。大人开始觉得孩子难带。与其和孩子对着干,不如顺其自然,只要不发生危险,孩子愿意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孩子能做成一些事,慢慢地,这种满足感就能变成自信感,成为成长的基石。

有时候,孩子虽有想做什么的欲望,但实际上做不好,因此常常会和家长产生摩擦。比如,妈妈阻拦孩子的行动或者妈妈总是想伸手替孩子做事,孩子自己做的不如意而着急,都可能引发冲突。

说话能力增长

周岁时,孩子能使用的单词只有两三个,而到了2岁前后,新词会增加到300个左右。孩子说话是从用一个单词表达几种意思开始的。如用“狗”来表达“狗来了”、“怕狗”、“狗好玩”等。这是用一个单词代用一个句子的“单词句”,而到2岁时就能说“给苹果”等“双词句”了。还能用动词“去了”、“来了”等和形容词“怕”、“可爱”等。

日常照料

排泄训练

不要过分要求,做好了应称赞这时,妈妈们有急于取下孩子尿布的倾向,那不仅是为了省去洗尿布的麻烦,而且也有想显示自己育儿成果的心思。有的妈妈更是急于调顺好孩子的排便习惯’这是要不得的。

要想让孩子顺利使用便器,首先要调节孩子排泄的技能和习惯,否则怎么教也不能遂妈妈的 。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1岁半才能有拉大小便的意识,到这个时候使用便器才合适。在此之前因为孩子不会使用便器而发脾气,只能起反作用。但根据孩子情况的不同,早一点试一下也是可以的。

周岁孩子的排便一般在早晨起来、

午饭后或者午睡以后,次数也减到一天1~2次。从孩子的神态中可以观察出孩子是否想便,如果适时把孩子放到便器上,也许会收到好效果。

这时应注意的是不要强迫孩子坐便器,即使孩子从便器上下来的一瞬间拉出来也不要责备孩子。

如果每次用便器时跟孩子争吵的话,孩子就会讨厌便器。如果孩子在便器上拉出来了就称赞他。小便的次数多,时间又不好掌握,所以使用便器小便的时间自然要晚些。

让孩子小便也用便器,开始时孩子会很不习惯,因此常常会已经尿在外面了才说“尿尿”。这时不要责怪孩子“为什么不早点说”,而应该称赞孩子“真乖,能告诉妈妈想尿尿啦。”事后能说出来也是很大的进步。不久以后,孩子就能在尿尿之前告诉大人了。

开始训练使用便器时,要取下尿布穿开裆裤,这样就不怕尿湿裤子啦。另外,穿开裆裤比戴厚尿布和尿不湿更加轻便。

即使孩子会使用便器,在3岁左右还会尿湿裤子,这时不要责备孩子。

睡眠训练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1岁的孩子平均睡眠时间为晚上10~12个小时,白天睡眠为一日两次,一次1—3个小时。

睡眠时间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孩子虽然一两岁,但一天只睡10个小时就够了。只要能保证身体所需要的睡眠就行。少觉而健康的孩子本来就是睡眠少的孩子。

问题不在于睡几个小时,而在于几点钟睡。孩子如果晚睡晚起就会失去生活节奏,导致玩的时间少、运动不足,从而形成不能按时睡觉的恶性循环。也有一种说法是,很晚睡觉的孩子智力发育可能要低下。一般来说,幼儿的就寝时间应定在晚8点钟左右为宜。

为了晚上睡得好,白天睡眠时间要少一点,避免孩子一直睡到傍晚。晚饭和晚浴的时间也要安排得早一些,别让孩子跟着大人的时间转。

吃饭训练

食欲比饭菜更重要

孩子到了周岁时就想拿着饭碗和勺自己吃饭了。但开始时因为手不听使唤,孩子就常常用手抓着吃。不但吃得慢,还把周围弄得很脏。这时让孩子能坐在那儿老老实实地吃饭对他们来说就太过分了。这时的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食欲。

孩子即使是空腹,妈妈硬给他往嘴里塞,他也会发脾气,不愿吃。所以,事先做好准备,如戴上围嘴,洗净手,然后就让孩子随便吃好了。

但是,孩子吃不好而着急时,妈妈可以帮一帮,如果孩子推开妈妈的手时,妈妈可以坐在孩子的右边,同孩子的右手同一个方向伸出勺子,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默许孩子边吃边摆弄器皿,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孩子自己吃。但是,如果孩子边吃边玩就不好了。如果几次把孩子拉到饭桌前孩子都不好好吃,就可以边说着“你吃好了”边收拾饭桌。

往正在玩的孩子嘴里硬塞东西,或者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因为孩子在吃饭时吃得不多就给孩子补零食’或者把已经收拾好的饭菜又重新端出来给孩子吃,下顿饭还是这样,就会造成恶性循环。要规定准确的吃饭时间,使孩子牢牢记住,过了这顿饭,在下一顿之前不能再吃饭,以后孩子就会认真吃饭了。

1岁孩子开始认识自我

1岁以后的孩子能够开始对自己有所认识,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我意识不是天生就已具备的,而是在后天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婴儿早期还没有这种意识,没有自己这个概念,不认识自己身体的存在,所以他们会吃手,抱着脚啃,把自己的脚当玩具玩。以后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逐渐知道了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到了1岁以后有了自我意识,表现在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并能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自己,这表明小儿开始能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与别人的名字区别开来。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有关部位,如“宝宝的脚”,“宝宝的耳朵”等,还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如“宝宝痛”,“宝宝饿”等。1岁左右的孩子学会走路以后,能逐渐认识到自己能发生的动作,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如用手能把玩具捏响,用自己的脚能把球踢走,这些都是幼儿最初级的自我意识表现。

大约到了2岁以后,当幼儿会说出“我”,“你”代词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又会上一个新台阶。这时候,小儿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客体来认识,而是真正把自己当作了一个主体。到了3岁以后,小儿才开始出现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会对自己的行为评说好与坏。自我意识是人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有着许多社会因素的作用,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中,家长要教会孩子自己教育自己,完善自己的个性。

你好,在孩子11个月时就开始吸烟了,孩子

你好,在孩子11个月时就开始吸烟了,孩子现在一周三个月了,在这半年里我一直在吸烟,这个对孩子有什么影象吗?

闫铁回复:可能还是会影响孩子发育,引起孩子一些呼吸道的疾病您还是需要尽早戒掉的,或者是不要在家里吸烟的。

本文Hash:9f8431e4fcc7dfeaa93e622b818235e5e1ce6d84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