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养孩子不能太干净?

对于小宝宝来说,养孩子的原则是很清楚的,越干净越好。但是,随着宝宝渐渐长大,看到他把掉到地上的食物捡起来吃掉,你可能就不会像以前那么担心了。此外也有一种理论认为,养孩子不能太干净,让孩子在一尘不染的环境中生活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真的是这样吗?

养孩子太干净会让孩子过敏?

从20世纪的70年代到90年代,在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患过敏症的孩子数量有大幅度增加。有一项研究认为这种情况可能与家庭成员数量减少以及居室越来越干净有关。因为与以前的孩子相比,这两个因素使得孩子接触的细菌数量大大减少了。

由于接触的细菌少了,所以孩子们正在发育的免疫系统也就没有多少与细菌抗争的锻炼机会。然而即便如此,因为体内的免疫系统还是需要启动,所以免疫系统就把那些无害的物质,比如尘土和花粉看作是危险的侵入者。所以,按照上面那个理论的解释,过敏与哮喘的孩子数量因此增多了。

为什么说养孩子不能太干净?

以下研究结论,似乎可以佐证养孩子不能太干净的观点:

•在农场长大的孩子患哮喘和其他过敏症的的可能性更小。

•胎儿期以及儿童期都在农场生活的孩子,对哮喘、花粉热和湿疹的抵抗力更强。

•小时候跟其他孩子有过接触的宝宝的免疫能力强。有一两个兄弟姐妹或者从小就上托儿所的宝宝,患哮喘的可能性较低。

•从婴儿期家里就养猫或狗的孩子,对某些过敏原过敏的可能性较小。家里养狗能够防止孩子对花粉过敏,养猫则可以防止孩子对尘螨过敏。

•两三岁的孩子,如果经常鼻子或嗓子发炎,他们患哮喘的可能性就会较小。

不管是农场的动物、宠物、兄弟姐妹还是幼儿园的其他孩子,都有一个不那么招人喜欢的共同特点,这个特点与少量内毒素有关。内毒素是“大便”的一种文雅说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如果他患哮喘或过敏的可能性降低,也许就是因为他与细菌的接触次数多了。要知道,大便里的细菌可是不少啊。

为什么说养个孩子真那么不容易吗

亲子故事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养个孩子真不容易!”

把一个孩子从小养到大家长花尽了心思,孩子还不听话,经常小动作不断:恶作剧、淘气、爱哭、告状、虐待小动物等,状况多得数不清,怎么教都不管用,令家长烦恼不已。

其实,如果家长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从孩子的心理出发,真正理解了孩子,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养个孩子”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沟通技巧

1.淘气是孩子的“事业”

孩子的小小脑袋中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常常搞得家里天翻地覆,张青文就是这样一名小男孩。

那天,张青文在客厅里和妈妈一起吃水果。妈妈有事进了一趟卧室,出来的时候就发现沙发上有一块大大的印记――儿子又淘什么气了?妈妈仔细观察儿子,发现儿子把果盘里的橘子剥开,把汁整个挤在了沙发上。

这孩子,净给妈妈找事!妈妈伸手就是一巴掌,儿子委屈地哭了起来。

只要在家里,张青文就静不下来,到处乱跑乱跳,乱翻东西。刚刚看上了客厅里的垃圾筐,非要把筐里的东西鼓捣出来。于是,妈妈给儿子端来水果,打开电视,让儿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水果,好不容易转移了儿子对垃圾筐的注意力,儿子却捣出了这么一个大乱子。

妈妈清理完沙发上果汁的痕迹后,又发现张青文正拿着一袋奶,往鱼缸里倒呢!“干嘛呢!”妈妈大喊,儿子说:“给红灯笼喂点奶!”

金鱼怎么会喝奶呢?这孩子,整个一孙猴子嘛!每天都得上演一场“大闹天宫”的戏码!

遇到这样能折腾的孩子,大多家长都会苦恼不已。他们认为,孩子给家长添了麻烦,破坏了家里的生活秩序,就是犯错误。殊不知,孩子并不是父母眼里的附属物,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更有被家长尊重的权利。

当孩子淘气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破坏了家里的物品,就简单化地打骂孩子,要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这么淘气。小孩子的好奇是天生的,会爬、会跑、会跳的时候,不断地去触摸、改变他眼中的事物,由于孩子的肌肉不发达,不懂得自己不具备拿起或者扭动一件物品的力量,把东西弄坏了是不可避免的。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玩过的东西,他就不怎么感兴趣了。所以孩子淘过气,搞明白了,他就不会有第二次了。

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弄,他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他可能就会另寻时机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带来更大的麻烦。更糟糕的情况是,如果孩子被父母吓唬住了,从此缩手缩脚,好奇心和求知心理受到抑制,大脑没有得到充足的知识养料,做起事情来很可能就会缺乏自信。

2.如何面对告状的孩子

有的孩子受一点委屈,就会向家长告小朋友的状。在大人眼里,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懦弱和无能的表现,是孩子没事找事,让大人很厌烦。

从成长学上来说,告状是孩子心理不够成熟的表现。孩子受了委屈,不知道怎么处理,向自己最可信赖的大人倾诉后,就能宣泄掉紧张的情绪。所以当孩子告状的时候,家长不妨耐心地听孩子的诉说,给以适当的回应,孩子说完也就没事了。

另外,小孩子告状有可能是他小小的嫉妒心在作怪,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甲和丙是好朋友,两个孩子经常一起玩。但是甲和乙突然好了起来,不和丙玩了。于是,丙便编造了一个故事,像甲告状说,乙曾经说过甲学习很差劲,不是好学生。以至于甲和乙打起架来。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让孩子明白,与人为善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 才能快乐地生活在朋友中间。

3.关注坏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

有的孩子,生气的时候就虐待小动物。比如,把小动物的腿脚捆上,给小动物的脖子上拴上重重的物品,更有甚者,拎起小动物就摔到了地上。这时,我们不要简单化地认为孩子没有爱心。研究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孩子虐待小动物是为了发泄心中的郁闷,缓解紧张情绪,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

我们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孩子情绪变化的问题。比如,新买的衣服被小伙伴取笑了,考试没考好,学不会最喜欢的一首歌等。所以我们要多和孩子聊天、经常拥抱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谈谈心等,只有经常和孩子交流,才会发现问题之所在。

为什么说父母对孩子不要“心太软”

孩子早晚都要脱离父母走向社会,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把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让他们离开父母的庇护也能独立生活,能够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父母如果心太软,对孩子的事情包办过多,往往容易造就懦夫和懒汉。“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这样的教训数不胜数。只有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在人生的海洋中去搏击,孩子才能经得住风浪,而不至于被淹没。不要帮孩子扛孩子的问题,走出替代的误区,这是现代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

当孩子做不好事情或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做的是鼓励,而不是替代。可是有些父母往往不能明智地对待孩子,处心积虑,唯恐照顾不周;宁愿自己受苦,不愿孩子受累。一所学校对学生进行“在家是否做家务”的调查,竟然有2/3的学生回答“爸爸妈妈不让我们做,怕我们做不好”。很明显,我们的父母对孩子替代有余,鼓励不足,如此状态下的孩子不但四肢不勤,而且受不得任何挫折和困难。

美国一对年轻夫妻带着6岁的儿子在郊外骑车时,男孩的自行车陷到了泥地里,父母只说了句“闯过来”就径直走了。孩子实在骑不动,只好慢慢推过去。当孩子满头大汗地赶上父母时,父母夸赞儿子:“非常好!你像个男子汉!”

有这样一个新闻:学生小张考取了国内某名牌大学。可入学后,他不但无法换洗衣服,无法去食堂吃饭,更无法适应没有父母照顾的集体生活,无法在宿舍睡眠。入学不久,他就因为生活不能自理退学了。

美国父母看着孩子“受罪”却如此狠心,这在国内一些父母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但不可否认,对比国内一些父母的做法,造就小张这样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学生,美国父母的做法确实值得所有中国家长进行回味和反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新世纪的教育宗旨,要求受教育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还有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发展,等等。目的是要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既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有扎实的文化理论功底,又要有多种能力和强健的体魄。21世纪对孩子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的趋势。但能否顺利实施,实施效果如何,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成年人,放到家庭教育中,就在于父母。如果父母不注意去读书,去学习,不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那么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将是一句空话。

对比一些其他国家的孩子,中国孩子的表现让人触目惊心。在1992年那次中日少年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无组织、无纪律、眼高手低、以我为中心等毛病曾经引起众人的痛心和沉思。然而,生活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孩子类似的表现:每逢学校组织出游,恨不得把食品店都带上;上课忘带书本会理直气壮地埋怨“妈妈忘记了”;学校打扫卫生让家长去代劳;十几岁了从未洗过袜子和内衣是常事;学校门口已经是交通堵塞最严重的地方;大学生入学由父母帮忙办理入学注册,进行行李安置等;考取名牌大学的高分学生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这究竟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的父母心太软,帮孩子代劳的事情太多。对于孩子有求必应,照料周到,无微不至。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的大事小事,一律代劳,甚至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事情,也舍不得让孩子去做。更有甚者,干脆告诉孩子,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做,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后甚至无法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更不用奢谈对社 做出什么贡献了。

美国大富豪洛克菲勒的儿子一边在哈佛念书,一边还在码头开吊车打工挣钱。很多人认为外国父母的心肠太硬,太不尽父母责任,其实仔细想想,中国的父母心太软,帮孩子做了本应由孩子做的事情,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结果是养成了高分低能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做事优柔寡断,不了解社会,与人交往不合群,感情经不起挫折,甚至产生交往困难,不得不逃离社会。如此下去,中国的孩子怎么能够面对国内国际的激烈竞争,又怎么能够竞争得过心肠硬的外国父母培养出来的后代?

俗话说:父母疼孩子没够。不管是哪一位父母,都是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孩子服务,从小时候的吃喝拉撒睡,到长大后的升学、就业、成家立业,无时无刻不在替他们操心费力。孩子小,有些事情自己做不了时,父母帮忙做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不分原则地替孩子扛起所有问题,包办所有事情,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了。

因此,中国的父母也要心肠“硬”一些,让男孩早日长出独立的翅膀。每位父母在感叹“如今的孩子怎么了”的同时,也要反思一下。同时,还要捧起书本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改变一下头脑中旧有的教育观念。“养”孩子不单单是照顾孩子长大的意思,还要教会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孩子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文Hash:d5a0fee3d147b6ae5a0084e545b78e1b6ad49629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