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宝宝皮肤的特点

新生儿的皮肤也许会被白色的胎脂所覆盖

有些新生儿的胎脂遍布脸部和身体,另一些新生儿只分别分布于脸部和手。不同医院对于胎脂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医院认为应该予以保留,因为胎脂提供了一道抵抗轻度皮肤感染的天然屏障,而有的医院则在新生儿娩出后细心地将胎脂清除掉。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不必清除胎脂,这不仅因为胎脂具有保护的特性,而且也因为它在2~3天之内就自然地被皮肤所吸收。只有在新生儿皮肤的皱褶内存在大量胎脂堆积并可能引起刺激时,才应把它擦拭干净。

新生儿出生时也许皮肤干燥、脱屑(最常见在手掌与脚底)

这既不是湿疹,也不意味着新生儿永久是干燥性的皮肤。一般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干燥性皮肤几天内使会迅速消失。

新生儿身体上半部的皮肤也许表现为苍白色,而下半部则表现为红色

这是由于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发育不完善导致血液在下肢汇集造成的,这种上、下身皮肤颜色不同的现象可以通过移动新生儿的体位得到矫正。

新生儿的手或脚也会出现变蓝的现象,特别是当孩子躺下的时候

这同样是由于新生儿的血液循环相对不足所造成的,如果将新生儿抱起或移动体位,这种皮肤颜色就可以改变,这种蓝点(亦称“蒙古蓝斑”)看来像挫伤,常出现在新生儿背部的下方并带有黑色的皮肤色调,几乎所有非洲和亚洲的新生儿都有上述斑点,这些斑点是无害的,会自然地消退。

胎记

在新生儿的皮肤,特别是在眼睑、前额和颈后常可出现一些小红色的斑点,这是接近皮肤表面的微血管扩张所造成的,通常在6个月内可以消失,个别小儿可延长至18个月才会消失。

还有一种常见的胎记称为“杨莓状痣”,于娩出后两天出现,而于3年内逐渐消退。如果家长对这些胎记担心的话,可以请教医生消除疑虑。

斑点

新生儿的鼻梁上有个小白斑点,称为“粟粒疹”。这些斑点并不是异常的,因此,千万不要挤压它,粟粒疹是由于汗腺和皮脂腺(产生皮脂以润滑皮肤)短暂阻塞所造成的,粟粒疹一般在数日后自行消失。

风疹块(荨麻疹)和疹子

许多新生儿出现一种皮肤症状,看起来很像荨麻疹,称为“新生儿荨麻疹”。新生儿的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并伴有很快出现接着又很快消失的白色小斑点。整个出疹过程只延续几天并无治疗而消退,如果有怀疑,可请教医生。

了解新生宝宝的皮肤特点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工作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孩子一出生就给孩子准备了很多的东西。但是很多东西不适合孩子,比如说给孩子准备很多洗护等护理产品不仅仅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是害了孩子。这是家长们对婴儿皮肤护理的误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新生宝宝的皮肤特点有哪些及新生儿皮肤如何护理?

新生宝宝的皮肤特点:

1.皮肤已经发育良好。可以起到平衡体温、保护身体的作用。但是,汗腺还未发育成熟,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完善。

2.皮肤容易干燥。尤其是冬天出生的宝宝。由于汗腺发育不完善,婴儿的皮肤容易发红、干燥脱皮、瘙痒、起疹子。

提示:新生宝宝清洁护理用品,使用越少越好。给新生宝宝进行日常清洁工作是新妈妈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些必备的清洁护理用品是新妈妈的好帮手。比如:浴液、婴儿皂、润肤露、润肤油等。不过在使用这些产品时,新妈妈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用的越少越好。

新生儿皮肤如何护理:

第一,新生儿脸部护理

1.涂抹润肤露防止宝宝脸部干燥皲裂。每次给宝宝洗过手脸后,不要怕麻烦,定要为宝宝涂润肤油。

2.外出前也要将宝宝的脸洗净、擦干,并涂宝宝润肤露。凡士林、儿童霜颇受妈妈们的欢迎。

3.宝宝脸部皲裂应及时涂抹药膏。如果宝宝不小心出现干燥、脱屑等现象时用甘油、凡士林软膏涂之。

4.多给宝宝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避免皮肤会变得干燥,因而禽蛋、猪肝、黄豆等食物是上选。

第二,新生儿脐部护理

1、脐部护理常用的消毒剂有医用酒精、聚维碘。

2、脐带残端一般在出生后2周脱落。一般保持脐带清洁干燥即可。

3、若有血性和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就诊,可用3%过氧化氢、2%碘伏或75%酒精消毒处理,每日2-3次,仅消毒表面是不够的,必须从脐的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有创面的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4、另外,需勤换尿布,避免大小便污染,保持皮肤干燥,

5、沐浴时可用温和的中性清洁剂清洁脐部及周围皮肤,保持干燥。

6、检查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吃奶、体重及各种反射等,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宝宝皮肤出现问题如何应对:

1、小手皴了怎么办?

如果发现宝宝的小手皴了,应先把小手放入温水(偏热一点)浸泡几分钟,待宝宝手上皴裂的皮肤软化后,再用无刺激的香皂把宝宝手上的污垢洗净,擦干双手后涂上护手霜,多涂点无妨。另外,还要提醒宝宝,手上有水时要擦干净后再出门,而且要擦上护手霜、戴手套等以防皴裂。

2、出现冻疮怎么办?

很多小朋友在冬天都会生冻疮,特别是在冬季的南方,冻疮的发生部位一般在手、脚、耳朵等血液循环比较差的部位。出现冻疮后应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内外相结合的治疗。可以口服维生素E等以提高血管对寒冷的应激力,并用药物浸泡,局部可涂搽敷贴各类霜剂、软膏、酊剂、搽剂等。 一旦得了冻疮,即使当时治愈,第二年还有可能复发,因此,预防工作很重要。预防冻疮的办法就是一要注意防寒,二是要保持宝宝血液循环通畅,积极提高宝宝的抗寒能力。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整室内温度,不要使室内外温差过大;其次,为宝宝选择的保暖鞋、手套一定要注意不能太紧,否则会影响宝宝的血液循环;第三,不妨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有意识地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当然,每次外出前别忘记给宝宝按摩一下小脸,擦上润肤油。风大时出门,给宝宝戴上口罩、手套和帽子,不让寒风直接吹打在皮肤上,也会起到保护宝宝娇嫩皮肤的作用。

3、湿疹怎么办?

到了冬天不少宝宝的脸上会长奶癣,看起来像花面猫,痒的时候还不停地抓自己的脸,家长看在心里着急得很。对此,提醒家长,在秋冬季高发可能与天气干燥或尘螨有关,所以爱长湿疹的宝宝秋冬季一定要注意润肤。每天两次润肤霜涂抹全身,常用效果好的像 御惠堂宝宝多效霜 专为宝宝研制,温和滋润保湿,有效防裂止痒,补水抗燥,可以使湿疹及瘙痒减轻。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选择不含香料和色素的护肤品。

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掏心掏肺的一样给孩子一个优益的生活条件小到沐浴乳,洗发露,护肤乳大到玩具汽车婴儿床。恨不得把自己所有东西都给孩子。很多人都没有考虑到自己准备的东西适不适合孩子。就譬如因为小宝宝的皮肤十分的娇嫩并不适合那些复杂的护理产品,通过今天我们就介绍的这些婴儿皮肤护理知识大家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新生宝宝皮肤的七大特点

  宝宝刚生下来时各个器官组织并没有发育成熟,如大脑、肝脏及胃肠等,这一点似乎每个妈妈都知道,然而,对于宝宝皮肤发育妈妈却知之甚少,甚至以为和大人没有多大区别。其实宝宝的皮肤同其他器官组织一样,结构尚未发育完全,不具备成人皮肤的许多功能,至少还需3年的时间才可发育得和大人一样。因此妈妈在照料时一定要细心打理,有时稍有不慎,便会惹出不少麻烦,给妈妈和宝宝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烦恼。那么,宝宝的皮肤与大人相比都有哪些特点,应该怎样去照料呢?

  特点一 皮肤面积与体重之比要比成人大得多

  新生儿皮肤的平均表面积是2500平方厘米,平均体重5千克,二者之比为1:500;成人皮肤的平均表面积是18000平方厘米,平均体重65千克,二者之比为1:270。因此,对于同样量的洗护品吸收得要比成人多,同时,对过敏物质或毒性物的反应也强烈得多。

  给宝宝清洗皮肤时,应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洗护用品,即经过严格医学测试证明,其中的成分完全符合婴幼儿皮肤的特性,与成人的用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对宝宝的皮肤无任何刺激性,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特点二 皮肤薄容易因摩擦而受损

  新生儿的皮肤仅有成人皮肤的十分之一厚,表皮是单层细胞,而成人是多层细胞;真皮中胶原纤维少,因而缺乏弹性,很容易被外物渗透和摩擦受损。

  尿布及贴身衣物应是棉质的,且柔软吸水,每次用后都应用弱碱性新生儿皂清洗;沐浴后用细腻无杂质的新生儿爽身粉涂于全身。尤其是皱褶处,这样便可有效地吸湿,同时减少摩擦,从而预防痱子和尿布疹的发生。

  特点三 皮肤控制酸碱能力差

  仅靠皮肤表面的一层天然酸性保护膜来保护皮肤,以防细菌感染,并维持皮肤滋润幼滑,因此保护好这层保护膜很重要。

  不可用碱性洗护品清洗,以免破坏保护膜,比如含皂质、酒精和刺激性成分。应选择pH值中性,在清洗后能在皮肤上留下天然保护膜,并能保留水分的洗护品。

  特点四 皮肤色素层薄

  新生儿皮肤黑色素生成很少,因而色素层薄,很容易被阳光中的紫外线灼伤。

  从新生儿时期就要避免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强烈的阳光下。外出必要时,暴露的皮肤使用无刺激性不含有机化学防晒剂的高品质新生儿的防晒品。

  特点五 皮肤体温调节能力弱

  皮肤的汗腺和血管还处于发育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控制体温,因此容易产生热痱。

  不要给宝宝穿戴得太多,经常用柔软的小毛巾擦拭宝宝的全身,然后用新生儿爽身粉涂抹皮肤。如果宝宝长了痱子,应在长痱子的皮肤上涂上新生儿热痱粉,帮助宝宝去痱止痒。

  特点六 皮肤抵抗力差

  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善, 抵抗力弱,较易出现皮肤过敏,如红斑、丘疹、水疱等。

  在给宝宝清洗皮肤时,不要用含皂质和刺激性的沐浴露,应用温和的新生儿润肤露、润肤油。

  特点七 泪腺发育不成熟

  由于泪腺未发育完全,且眨眼少,所以不能分泌足够的泪水来保护眼睛,常常受到刺激物的伤害。

  给宝宝洗澡时,应选用专为新生儿设计的无泪配方,100%不含皂质的洗发精或洗发沐浴露,以免伤害宝宝的眼睛。


本文Hash:93d1688c2ebdf60fe8dce4b037d18c5ccce6f6c6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