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帮助宝宝减肥

家有“小胖墩”,不仅影响体型美感,而且是一种慢性疾病,表现为运动不足、全身无力,还会出现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小宝宝为何得了成人病?爸爸妈妈怎么帮助宝宝把减肥,把体重降下来,恢复正常生长指标?

小儿肥胖不仅对身心健康有害(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自我形象扭曲、自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还可以延续至成人期。有报道称7岁肥胖40%、青春期肥胖70-80%移行至成年期,使成年期心血管、内分泌疾病发病增加和早龄化。

目前认为导致儿童肥胖的有3个关键期,即婴儿期、学龄前期(3-6岁)和青春期。所以家长必须对小儿肥胖充分重视起来,积极帮助家里“小胖墩”减肥,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去做呢?

首先,家庭的因素对儿童认知非常重要,若全家都能支持儿童减肥,为儿童减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减肥成功能产生很好的辅助作用。同时要帮助孩子提高对肥胖危害的认知,树立减肥的决心和信心。尤其是家里的老人,一定要统一认识,不要因为心疼孩子影响到减肥的计划。

其次,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减肥过程里面。儿童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控能力不足。家长参与孩子进食过程,陪孩子一同体育锻炼,不仅能在心理上给予孩子安慰与支持,更能在孩子心里树立榜样,引导其健康行为的持之以恒。纠正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食物选择,减少高能量食物的摄入,控制进餐速度和主餐进食量;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减少看电视,玩游戏等静坐时间。

最后,家长应该与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儿童减肥比成人困难之处在于,任何减肥均不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减肥期间儿童的营养摄入是否均衡,运动强度有否达到,体重下降是否稳定,这些情况需要时常监控,而这些内容就相对专业,家长就需要得到专业医师的帮助。

推荐

脂肪肝为何与肥胖儿结缘

小胖墩如何健康减肥

宝宝害怕胆小怎么办?父母如何帮助宝宝克服胆小

宝宝处于恐惧的心理是正常的,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宝宝克服恐惧。因此,首先我们要明白宝宝害怕的是什么。

宝宝处于恐惧的心理是正常的,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宝宝克服恐惧。因此,首先我们要明白宝宝害怕的是什么。

宝宝恐惧是每个幼儿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现象,与生理、心理特点有关,但更与后天生活环境和早期教育密切相关。孩子惧怕某事物,常常是因为无知。一旦明白真相,其恐惧心理便会自然消除。

一、不同阶段孩子都怕什么?

一般而言,半岁前的孩子多为害怕突发因素,突然的大声等;

1岁左右主要怕陌生人;

1岁半产生对黑暗的、动物的惧怕;

2-5岁对黑暗,动物(毛茸茸),火,想象中的事物(怪物等)恐惧逐渐增加;尤其3岁左右是幼儿恐惧心理的高峰年龄,父母平时不要用吓唬的手段让孩子听话,更不要在天黑时,为了不让孩子出去,就编造一些谎言来吓他,这都是不对的,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二、宝宝出现害怕胆小情况时,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责备、嘲笑宝宝:

这样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这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胆小状况,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惧怕心理加重。

2、尝试用说故事的方式消除恐惧:

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宝宝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可以尝试使用说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安慰。如果能找到打雷相关的动画片一起看最好,当动画里被雷劈是因为没有用科学的防雷知识导致,从中教育小孩在打雷的时候首先要用科学的方法防雷,这样就不会有危险。

3、耐心陪伴孩子

父母应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陪伴孩子,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孩子思想感情的变化,恐惧持续的时间。以最确实的行动,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要鼓励孩子自已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使她感到自已的能力有办法应付发生在自已身边的事。不要对孩子过分呵护,要相信孩子。父母应从正面引导。

5、陪伴孩子

不管白天夜里,只要是电闪雷鸣的时候尽量在宝宝身边,抱着宝宝,给他身体上温暖的力量,让他有安全感!尽可能的和他说话,用玩具逗他玩,让宝宝分散注意力。宝宝如果在睡觉,那就要注意一下只要闪电刚划过,马上轻轻的连续的拍拍宝宝,这样他会有安全感,不会被雷声惊醒,如果宝宝在玩耍,也要注意一下,不停的与宝宝讲话,也会减轻宝宝的恐惧感的。

6.给孩子倾听音乐

在孩子害怕的时候,给孩子倾听一些抒情的音乐或者是胎教时播放的音乐,有助于孩子安稳情绪,并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父母怎么帮宝宝建社交圈?

所谓社交能力,指的是宝宝和他人结交和相处的能力。宝宝的社交能力,不但对他的智力发育影响极大,而且将深深影响到宝宝成年后的社交生活乃至职业成长。

研究表明,宝宝社交能力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基础是和母亲的关系,因为宝宝最初是从他和母亲的亲密关系出发来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

宝宝的“社交恐惧症”

有的宝宝大方开朗,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交往,也会主动和其他宝宝交际。可有的宝宝却生性孤僻,胆小,不愿与小朋友交往,一到陌生环境就会胆怯。很多妈妈以为这是小问题,年龄大了自然就好了。其实,这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被称为“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

一般来讲,大多数宝宝在陌生的环境或意外情况下,都会表现出短暂的退缩。但通常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逐渐适应,并会在做游戏等活动中主动发展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但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就容易发展成社交敏感症,甚至社交恐惧症。

寻找对策

1-2岁:增加宝宝社交机会

勤带宝宝到亲朋好友家拜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多与小朋友交往、玩耍,要增加交往机会。同时增大他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大胆表现自己。通常,1岁左右的宝宝已有了社交的意愿,比如,他们在路上看到其他小朋友,会用手指指他,还会把食物送到别的宝宝嘴巴里去。育儿专家指出,当宝宝想要争夺别人的玩具时,其实也是他社交的开始,这表明宝宝玩的时候开始注意别人,注意同伴的玩具了。这时,爸爸妈妈不要一味阻拦,更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可以示意宝宝向别的小朋友好。妈妈要多鼓励宝宝同小朋友互相交换玩具。这样的交换,会让宝宝体会到放弃一样东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同小伙伴分享并没有什么损失;父母还可以通过与小伙伴交换玩具教宝宝怎样用语言索要一件他想要的东西。在宝宝学会说“我要这个”之前,他可能只会用手指着一样东西表示他的需要。如果别的宝宝不把玩具给他,妈妈可以逗逗宝宝:“别人不同意呢,宝宝怎么办?”让宝宝学会怎样索取和让步。

2-3岁:游戏和童话的启发

拿宝宝平时喜爱的布偶玩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宝宝体验一些生活情景,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并多跟宝宝讲一些小动物或小朋友之间如何交朋友的故事。如果宝宝和小伙伴发生争执,只要事态不很严重,可以在一旁静静观察。并用平时经常讲角的故事启发他:比如故事里的小白兔和小松鼠发生争吵后,是怎么化解矛盾的等等。3岁左右的宝宝已听得懂故事,有趣的故事,比简单生硬地讲道理能更好地开启宝宝的心扉。同时,这也是培养宝宝情商的好机会,可以帮助宝宝分辨和识别他人的表情,为他日后学会观察人,同小朋友打交道奠定基础。实际上,宝宝和别的宝宝一起做游戏,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他会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的想法都与他完全一样,每一个伙伴都有独特的性格。你会发现他更加倾向于与一些宝宝玩耍,并开始和他们发展友谊。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也有一些让人喜欢的特征——这种发现对他的自尊心的培养有强烈的支持作用。

4-5岁:提高宝宝表达能力

口齿伶俐的宝宝朋友会更多。平时多让宝宝复述故事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3岁以下的宝宝,社交还需要妈妈的帮助,可以邀请一个与宝宝同龄的小伙伴来玩,他们玩的时候,自己也参与。宝宝和其他小伙伴玩耍时,要帮助宝宝用合适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情感和渴望,避免他感到挫折。 他和小伙伴发生打架时,要与他谈心,弄明白他为什么这样恼火。也要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但让他明白打架不是表达感受的好办法。然后,建议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在他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以后——而不是以前,让他向小伙伴道歉。一个4岁的宝宝已经开始明白“道歉”的意义。

本文Hash:395b44922042cba49f9878a741de4f2f4f73a648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