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尿检查肾炎不能漏

又到每年开学季节,许多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业之时,同样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这些年来,申城中小学校一直通过尿检筛查,为孩子们的慢性肾病早期发现“把关”。现有数据显示,目前本市儿童尿检异常率约为1%,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慢性肾病到底是怎样一种病?慢性肾病又有何危害?孩子该如何早期预防慢性肾病的发生?本期周刊,我们邀请了儿科医院的权威专家,为家长详解慢性肾病的科学知识。——编者

慢性肾病:起病隐匿难治愈

慢性肾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由多种不同疾病过程引起的肾小球慢性炎症。部分慢性肾病患者可由急性肾炎演变而来,病程漫长,有时可达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更有少数患者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慢性肾衰竭,最终因尿毒症及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对于广大家长而言,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肾脏问题更需引起关注。在临床门诊中,曾有14岁的男孩过去是足球小明星,有段时间突然感觉一侧肾区经常疼痛难忍,到医院接受尿检并做B超后发现,他患上了先天性多囊肾,肾功能已有所减退。原本母亲想培养他成为体育健将,而今只好通过药物和饮食调养,防止肾功能的继续恶化。还有孩子来医院问诊时,已出现吐血、严重贫血等症状,显然已经接近肾功能衰竭。这样的孩子,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将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巨额费用,令许多家庭无力负担。为此,早期发现慢性肾病并及时干预,应成为改善治疗效果的主要手段。

慢性肾炎为何要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有何意义

我们都知道,人体有两个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左右各一个,形似蚕豆。两个肾脏相互代偿,当一个肾脏坏掉时,人体表现并不明显,只会出现少量的蛋白尿、血尿等,很难被患者察觉。直到另一个肾脏也损坏时,才会出现贫血、无力、浮肿等体征现象。从肾功能轻度受损到慢性肾炎,这一病程发展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它的隐匿性往往造成患者未能及早发现疾病,耽搁了治疗时间。

肾脏病有先天、后天之分。很多儿童患有先天性肾脏病,比如先天泌尿系统发育的畸形、先天多囊肾等,这些患者早期生活正常,到10多岁时,甚至40余岁时才会有反应,一般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肾区疼痛、血尿和高血压,也可能引起尿路感染和肾结石等并发症。

另一类慢性肾炎是后天形成的。慢性肾炎绝大部分并不是从急性肾炎发展而来的,而是开始发病时便是隐匿性肾炎,它通常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等链球菌感染所致。慢性肾炎多见于较大儿童,男性居多。临床上,40%至45%的患者表现为肉眼或显微镜下血尿,35%至40%的患者表现为显微镜下血尿伴蛋白尿,其余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炎哪些症状

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大致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每名患者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慢性肾炎通常逐渐起病,许多患者以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仅是晨起时眼睑及面部微肿,午后下肢略有水肿,经过休息后短期内就会消退。有些患者则以血压增高为首要症状,继而发现慢性肾炎。大多数慢性肾炎则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竭并伴有高血压。血压增高的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有的患者进展迅速,同时会出现头胀、头痛、心悸、心脏增大、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心律不齐以及心力衰竭。

慢性肾炎到了后期,患者大多会出现贫血,这主要是因肾实质受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以及营养不良所致。早期发现慢性肾炎,最好的办法 是尿检。通过学校尿液筛查,可早期发现无症状尿检异常患儿,提供早期干预的时机。早期干预则是减轻慢性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改善预后、延缓减少肾衰竭的主要办法。自1974年以来,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先后在学校开展定期尿液筛查,及时发现貌似健康的血尿、蛋白尿患儿。目前,申城也已开展在部分中小学校的尿液筛查工作,对初次筛查存在血尿、蛋白尿的学生,将进行长期随访,以便及早医治。

慢性肾炎怎样预防

其实,慢性肾炎并不可怕,科学预防、改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急性肾炎向慢性肾炎转化,同时遏制慢性肾炎的加重。具体说来,预防措施大致包括以下三点——

1、谨防细菌或病毒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引起急性肾炎的最常见原因,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无症状菌尿、流感、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都可能使慢性肾炎的症状加重。

2、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开夜车”、考学压力增大等等,均会使慢性肾炎病情加重。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

3、注意饮食营养。肾炎患者要避免高蛋白饮食,注意食品安全,多吃新鲜瓜果和天然食品。品种多样、搭配合理、清淡可口是基本原则。综上所述,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身体变化,比如,孩子清晨起床后眼睑是否有水肿;小便非常浑浊,有的有较大泡沫,长时间不会消失;孩子是否会经常头晕、心悸甚至出现肾区疼痛的现象等。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及早防治了。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徐虹

怀孕了,为了不影响胎儿,什么项目不能检查

概述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一件另准妈妈幸福和自豪的事情,也是给一个家庭带去快乐的事情。怀孕后,准妈妈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反应,还会出现心理上的担心,担心胎儿的健康,其实准妈妈们不要太过担心,注意平时营养摄取做好产检就可以了,但是产前检查并不是所有检查都是有益的,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那么哪些项目怀孕期间不能检查呢?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怀孕了,为了不影响胎儿,什么项目不能检查

对于怀孕的女性来说,在怀孕期间应该避免接触辐射类的东西,像胸透,X射线,还有CT等等,这些检查都有很大的辐射,容易造成胎儿畸形。B超虽然能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但是它也有辐射,应该尽可能的少做。

怀孕期间,孕妇最好不要做妇科检查,因为有的妇科检查需要在阴道内进行,不注意的话很可能造成阴道出血,感染,引发流产。所以在怀孕前,应该做好妇科检查,确定没有炎症再怀孕。

怀孕期间,除非必要,孕妇最好不要做羊水穿刺或是绒毛膜活检这两项检查,因为羊水穿刺有可能会引起羊毛感染,尤其是绒毛膜活检对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流产或是早产。

注意事项

怀孕期间,为了胎儿健康,孕妇除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外,一定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是剧烈运动,还要注意加强营养,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1-3岁宝宝体检不能漏的检查

幼儿时期的宝宝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父母该给宝宝做定期的身体体检,在1-3岁时一定要完全3项检查,不可漏掉哦。赶快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孩子要进行血液检查

一岁半血液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医生为孩子检查血红蛋白,看是否存在贫血情况。另外,医生还会询问孩子平时饮食情况,会给宝宝一些营养建议。

Tips:一岁多的宝宝不会很老实的等着抽血化验,所以抽血的时候你要配合好医生,不要让宝宝乱动,紧紧抱住他。

两岁以后每年体检一次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重点:宝宝两岁之后每年都需要体检至少一次。除了那些常规的项目外,医生还会特别检查孩子运动的协调性和对词汇的掌握程度。比如通过和孩子玩捉迷藏游戏,查看他走、弯腰、下蹲和起立、以及扶着扶手爬楼梯时的协调性。通过让孩子认物、和孩子玩过家家游戏,判断他掌握的词语量。

Tips:宝宝长大了,体检也不频繁了,所以爸爸妈妈更不能忘记每年的一次体检。除了这些重点检查外,身高、体重等常规检查也很重要,应该做好记录。

千万不能漏掉视力检查

三岁视力检查

检查地点:医院保健科。

检查内容:孩子到3岁时,视力已达到与成人近似的精确程度。此时宝宝应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检查的方法和成人差不多,主要测试孩子是否近视和弱视。

Tips:如果孩子有视力问题,这次检查就能及时发现,并在4岁以前治疗,效果才最好。

其实,要想让宝宝的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能够愈加明亮,视力检查还做得更加全面才行。除了上述的近视和弱视,宝宝还有一种眼疾值得妈妈们注意,就是斜视。

斜视可以分为:隐斜视、调节性内斜视、隔日斜视、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

有的宝宝斜视可在外观上一眼便能看出,而有些宝宝表现得并不明显或根本看不出。斜视如果能及早发现并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治疗,将对宝宝的一生十分重要。因为一旦发展成弱视,看东西时就会没有立体感。因此,当宝宝有以下情况时妈妈切不可掉以轻心:

发育过程中视力的保护很重要

1、发现宝宝经常过度地揉眼睛;

2、看东西时总是闭上一只眼睛、歪头或转动头;

3、眨眼次数多,脚下常常被小东西绊倒;

4、看东西时靠得物体很近,不能看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

5、宝宝总抱怨自己看不清东西、看东西有重影(复视),看近的东西时想吐;

6、当有以上问题时,用手电筒照看宝宝的眼睛,发现光点不在瞳孔中央。并且,用手掌交替遮盖眼睛做比较,可使检查效果稍好。

无论宝宝患上哪一种斜视,都应及时去看医生,治疗效果年龄越小越好,如果在3岁以前矫正,便能使两眼的视功能达到正常水平。一旦视力发育成熟,手术治疗效果往往欠佳,多数只是外观上的治疗,而两眼的视觉功能则很低难达到正常。

小编总结:体检能反映宝宝的身体长况和成长发育的程度,就像是天气预报一样,所以该要的检查各位爸爸妈妈一定不能省不能懒哦。

本文Hash:e62aee101f1601960f92397c380d30af04b4d418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