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即使在家庭生活中,也要对宝宝提出这样的要求,家庭成员之间使用东西也要经过允许才行。比如,妈妈要用宝宝的小刀子,就要向宝宝打个招呼,宝宝允许后再用;同样,宝宝要用一下爸爸的东西,也要经过允许以后再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以经过别人允许再用东西为是;以私拿别人东西为非。

  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杜绝宝宝私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一经发现自己的宝宝私拿了别人的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否贵重都要督促宝宝去归还人家。要对宝宝讲明私拿别人的东西的危害。必要时,父母要亲自带宝宝去归还物品,并同时向人家赔礼道歉。切不要怕脸面不好看,而敷衍塞责过去。更不能搞什么“下不为例”。因为这时宝宝完全在看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不坚决,甚至原谅、纵容,就会使宝宝的不良行为一发而不可收。有一次就有两次、三次……这一点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心软。岂不知,此时父母的宽容就等于把自己的宝宝往泥潭里推!

  家长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在平日生活中为孩子树立爱护公物、克已奉公的行为榜样,只有言行一致的教育人,才能使孩子从好的环境中逐步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切忌乱用“偷窃”二字: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自我评定水平不高,对来自别人的评价会产生“认同”,如果乱用“小偷”、“窃贼”的称呼骂孩子,久后孩子也会“承认”自己就是这号人。

  增强欲求克制力:旧时期的成人把“穷死不乞讨、饿死不求人”视为美德,而现代青少年对欲望的克制力则差远了。他们很少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体验了。相反,满足愈多,欲求愈强烈。从治本上讲,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抗拒欲惑的能力,学会忍耐、克制。这一条比泛泛的道德说教更有力。

  培养对损人行为的憎恶感:现代的生活方式、独生子女的环境,强化了少年儿童本来就具有的“自我中心”意识。为防止孩子“偷窃”坏习惯,应及早培养他们对损人利己行为的厌恶、憎恨感情。与孩子一起看戏剧、电影电视、观察社会现象时,要引发他们对坏行为的仇恶感情,体验受害人的痛苦。感情是行为的基础,良好的体验愈深刻,对自身不规范行为就愈具有自责力、控制力。

  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首先要扭转两个错误的认识:

  有的成人对孩子的此类行为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孩子小,不会有不良动机,没关系,甚至不闻不问,这是完全错误的。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阶段,“苗不正,则树歪”,从小形成的品行,以后是很难纠正的。孩子开始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一时疏忽或欲望所致,但幼小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很差的,他们很难自己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久而久之将形成难以纠正的不良品行,那时候就悔之晚矣!

更多推荐:

儿童孤独症的识别和诊断

儿童孤独症无法治愈需终身干预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孤独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

小孩子偷东西要怎么办?

新闻链接:

金华婺城公安分局站前派出所的王警官,接到了一个让人挠头的“报警”——报案人是个妈妈,带着自己10岁的儿子。

妈妈说,儿子拿了家里39元钱,她要带儿子自首。

转过头,她又偷偷跟警察说,她是想让民警帮忙,“吓唬吓唬”儿子,教育他一下。

教育犯罪嫌疑人,王警官不在话下。可面对一个10岁的孩子,他真有些手足无措。这话,该怎么说?

这个1989年出生的未婚大小伙,头皮都快抓破了。

儿子偷拿钱买玩具,妈妈怒了:

跟我到派出所自首去

3月2日晚上,王警官正在派出所值班。

晚饭后不久,一个30多岁的女人板着脸走了进来。

她扎着长辫,穿一身黑西服,身后不远处还跟着个男孩,耷拉着头,慢吞吞地拖着腿,踱着步子。

“警察同志,我发现我儿子偷了家里的钱,我说了他可能不会听,想请你们帮忙教育一下他。”走进大厅,妈妈走到王警官身边,小声地说。

王警官一愣,下意识看了眼那小男孩。刚挪到大厅门口的孩子,转身就想走了。

“站着别动!”妈妈一转身,声音大了起来,语气挺严厉。

孩子低着头不动了。

妈妈继续向王警官“介绍案情”:过年的时候她给了儿子100元压岁钱,但几天过去了,钱分文未动,儿子却多了个新玩具。

“我就觉得奇怪,问他哪来的钱。那时有个阿姨借住在我家的,没想到他说,他是拿了阿姨的钱。”说着,妈妈情绪又上来了,“儿子今年才10岁,小小年纪就会偷钱了,长大了还了得?”

小男孩偷拿了多少钱?妈妈小声说,钱不多,就几十块,但这个事情不是钱多少的问题。

“我要带他自首!”她喉咙又响起来。

民警审了这个“案值”最小的案子:

我就想告诉孩子,偷偷拿钱是不对的

妈妈说完,该王警官上场了。

虽然审讯过不少嫌疑人,但面对一个10岁的孩子,王警官吭吭哧哧半天,也没想好怎么说。

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王警官的个人情况:他1989年生人,未婚,准备今年5月份当新郎。教孩子,他完全没经验。

“说轻了怕孩子不听,说重了又怕他有心理阴影。”王警官头皮都麻了。他低声问这位妈妈,要是话说重了,孩子以后“恨警察”了,怎么办?

“不会,你就说。”这位妈妈倒很直爽。

再看看小男孩,10岁的孩子,个子已经有点高了,看起来挺老实的,面对穿着警服的民警,更是吓得头也不敢抬,说话都细声细气的。

王警官走到小男孩身边,清清嗓子:

“这次你拿了多少钱?”

“35块钱……”

“到底拿了多少?”一旁的妈妈声音又大起来。

看样子没说实话。王警官又加了一句:“到底拿了多少钱?如果说谎的话,就会被关起来,到时候见不到爸爸妈妈,也没有人再买肯德基给你吃了。”

男孩有些无助,眨巴着眼睛,抬头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妈妈:“一共拿了39块钱,现在还剩25块。第一次9块,第二次10块,第三次20块……我趁中午阿姨在客厅的时候偷偷进卧室拿的。”

男孩头又低下去了,声音也轻到不能再轻。他说自己用这些钱买了玩具。

“接下来该怎么办?”

男孩其实挺懂事,说自己要知错能改,把钱还给阿姨,还要跟她道歉。

听了这话,妈妈的表情缓和了下来。

离开派出所的时候,妈妈低声对王警官说:“谢谢。”

“不问自取”的经历,每个孩子都会有

别太紧张,及时指出错误就好

听了这件事,我忽然想起自己的小时候。那时,妈妈总是把 零钱随意放在抽屉里。有时候我会偷偷拿一个5分钱的硬币买话梅,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直到有一次吃饭,妈妈说:“抽屉里的钱虽然乱放,但少了一分钱我都心里有数,小偷来了也不怕。”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随便拿钱了。

现在想来,这可能是我妈妈的一种“战术”。而这位妈妈,选择了另一种方法,只是这办法,有点麻烦我们的民警同志了。

我专门咨询了金华市心悦心理咨询主任咨询师孙玮。

“当孩子开始对有价值东西有概念时,就会发生偷或者不问自取的情况。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作为家长,一定要用正确心态去面对。”

孙玮说,对初犯的孩子,像这位妈妈把他拉去派出所的行为,可能有点过了。

“碰到这种事,家长心态一定要稳定。金钱、性……这种敏感的话题,都是孩子人生必须要经历的。”孙玮建议,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做了“坏事”,要及时指出“这是不对的”,但应该少一些惩罚,“最多就告诫孩子,如果以后再犯这样的错,就可能要去派出所了。”

类似事件盘点:

鞋店内“父母”教唆小孩偷东西>>

小孩偷东西家长撑腰实不该>>

店主怀疑小孩偷东西将其打得满脸是血>>

一个6岁的孩子:妈妈教我偷东西,偷完交给爸爸>>

❤小编寄语:

小孩子偷东西其实是一件常见的事情,碰到这种事,家长心态一定要稳定。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要偷东西!小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般来说,5岁以下的小孩子在他们的认知里,对于物品的所有权没有什么概念,他们并不了解偷东西是不对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已经了解偷东西是不对的,但是,他们可能缺乏自控能力;到了13-19岁的孩子,为了寻求刺激或是盲目模仿周围的朋友,试图借此获得主宰人生的良好感觉,或是填补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空虚。

家长们要注意,在面对孩子偷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认为孩子在故意作对,可能他只是想要爸爸妈妈的关注与疼爱。也不要责骂孩子或者与其当面对峙,倘若孩子承认错误但家长却惩罚了他,家长就向孩子灌输了“撒谎也值得”这种观念。当你抓住孩子偷东西,要注意不要给他贴上“做贼”、“撒谎”、“骗子”之类的标签,他也许会逐渐向着这方面发展。当然,你必须要让孩子知道偷东西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在孩子偷东西之后,你一定要让他归还他人,或者要他自己来偿还。平时的时候也要注意把钱放到孩子找不到的地方,家长自己也要做好模范!最最重要的是你要去了解孩子偷东西的根本原因!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请一如既往地相信你的孩子吧!

小编邀你一起讨论“小时候,你偷东西吗?为什么?宝宝偷东西,你会怎么做?”小编推荐:

孕期要富养?小心高血糖!>>

爆长春寻婴结果:请看好孩子!>>

6日读报[谁让儿子乐开了花儿?]>>

孩子偷拿东西家长怎么办?

孩子渐渐长大了,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心眼儿也渐渐多了起来,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常常会出现偷拿别人的东西的现象。虽然说孩子偷东西和以偷谋生,以偷为职业的偷不可同日而语,但可以肯定的说,孩子偷的现象如果不加矫正,很可能就会发展成很严重的问题。

孩子的偷往往集中在“物”和“钱”两个方面,而他们大多又有下列表现:

(一)爱不释手与偷

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众多孩子在一起学习和玩耍时,看到别人的物品自己特别喜欢时,有的孩子就会忍不住拿来看看,看来看去就会爱不释手,然后揣进自己的口袋。

(二)随便拿与偷

有的孩子不知道偷的本质含义,认为随便拿可能不是错误的,尤其是家中管理不严的家庭,常常有物品被孩子随便拿出来,最后发现“盗主”即是孩子。这种行为还会发生在随便拿人家的东西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父母带孩子去朋友家玩,回来后发现,几岁的孩子居然怀揣朋友家的玩具回了家。

(三)好奇与偷

有时候孩子偷的行为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的。例如,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几个小朋友在外玩耍,最后互相讲起谁家中有什么东西,于是约定每人回家偷拿一样东西出来,这实际是好奇的结果。

当发现问题时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共2页12

本文Hash:11c2984b4f22e08b82e6ea52fed0737ec094ddf1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