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

  我有2个2岁半的双胞胎孩子,两2孩子很可爱,一家人都很喜爱他们。可是他们很调皮,经常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从1岁起就开始和我们作对。到了2岁半,有的时候竟然和自己过不去。他们常常绞尽脑汁去做一件事情,可是马上又会改变主意。有时说两句还好,有时说他们还生气。有一次,他们商量着要拆一辆玩具汽车,我说:“不如妈妈给你们买个四驱车自己组装好不好?”哥俩头也不抬地说:“不要。”“那你们拆完了可要再装起来。”“行啊”,回答得倒是干脆。于是,他们忙活整个下午把车拆开来,可是组装了一半就没有兴趣了,扔在一旁不管。奶奶看不过,帮着收拾了一下。我顺嘴说了他们两句,结果两孩子不乐意了,把房门一关,不理我们了。到了吃饭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们居然把收音机拆了一半又装起来了,理直气壮地跟我说:“看,我们装起来了。”真让人哭笑不得。这种情况一再发生,不管我好说歹说,他们一概不理,事事都和我们对着干,真是十足的叛逆者。

  为“造反者”辩护的理由??

  很多父母为孩子不听话的行为头疼不已,实际上,幼儿心理学家认为,父母的这种担心有点多余,因为过了2岁的孩子,本来就处于反抗阶段,无论你多么权威,只要不合他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用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话来说,这个时期叫“自我中心”时期。??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2岁至5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幼儿的反抗其实是在拒绝父母太具体的照料,比如他想自己穿鞋,自己用筷子,自己洗手绢等。如果是有语言表达能力的4~5岁孩子,他可能会说:“我自己穿鞋可以吗?”“我自己洗,不用帮忙。”但是语言能力还十分匮乏的2岁幼儿,只会说“不要”和“自己做”,很难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父母,而被误以为是在“反抗”、“任性”等。其实孩子并不是毫无道理地抵抗,他们只是在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这些主张得以实现,对于孩子“自我”的确立非常重要。

上一篇

1/2

下一页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宝宝从2岁开始,爸爸妈妈可能就会发现孩子慢慢变得淘气了,有了自己的小主意。“不听话”的孩子真的成为了很多爸爸妈妈心中的一大烦恼。对于不听话的2岁孩子,爸爸妈妈讲道理,可能TA还听不太懂,但是又不能打骂孩子。那么,究竟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呢?一、孩子为什么不听话1.运动能力的发展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宝宝从2岁开始,爸爸妈妈可能就会发现孩子慢慢变得淘气了,有了自己的小主意。“不听话”的孩子真的成为了很多爸爸妈妈心中的一大烦恼。对于不听话的2岁孩子,爸爸妈妈讲道理,可能TA还听不太懂,但是又不能打骂孩子。那么,究竟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呢?一、孩子为什么不听话1.运动能力的发展

孩子不听话,也许是父母“配不上”孩子的听话!

孩子不听话父母可头疼了,那么孩子不听话的理由是什么呢?孩子为什么老是跟你对着干呢?究竟是孩子真的不听话还是父母自身的原因呢?今日就让小编为你揭秘吧!孩子不听话,也许是父母“配不上”孩子的听话!

还记得我们小学课本里的一篇课文吗?关于“一条线”的故事。讲的是:

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机器出了毛病,严重影响生产。于是,请来德国技术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房躺了三天,听了三天,要了一架梯子,一会儿爬上去,一会儿爬下来,最后在马达的某一个部位用粉笔画了一道线,并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照办后,毛病果然消除了。

当时我们从这篇课文里学到的“中心思想”就是:“知识就是力量”。殊不知,这个小故事背后,还有未讲完的一些细节。这些细节现在看起来,是更重要的事:

斯坦门茨技术高超,福特公司想要把他从原来所在的小公司里挖走,但是斯坦门茨拒绝了。他告诉福特先生:是这个小公司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所以自己不能走。一走这个公司就可能面临倒闭。

福特先生被斯坦门茨的责任感与知恩图报所感动,并最后做出了一个让福特公司董事会吃惊的决定:收购斯坦门茨所在的那家小公司。

故事的后半段,是被原来的课文简单两句忽略带过的。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灌输、技能培养。而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想象力、创造力,且缺少更宽阔的视野与格局。

从根本上说,是我们把教育物化了。教育过程中,更多是把孩子当做无知的、需要被驯化的小动物去看待,并没把孩子当做一个人,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独立、完整、有血有肉的人。如此,孩子们的心理层面、人格层面,长期缺乏关注与引导。

一直记得一年多前看过的一则“熊孩子”的新闻:

孩子10岁,在读5年级。当时独自在家看动画片,仅仅因为觉得窗外楼面作业的工人吵,他直接剪断了悬在8楼的作业工人的安全绳索,差一点酿成惨剧。

我们可以往这个孩子身上贴很多的道德标签。但是,他为何会做出如此残酷的举动?可以断定,孩子在那个时刻,并未把外面的工人当做一个有生命的人看待,而只是把对方当做了一个“影响了自己”、“不符合自己心意”的“物件”。

一个无法把别人当做真正的生命去尊重的孩子,他自己一定也是在“物化”的环境中长大的。

何为“物化”?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初开始为了活下去,必须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为我所用。这是物化,或者叫工具化。我们也可以管这叫生存。

然而,生存,这是连动物都会做的事。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关系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学会发现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懂得尊重他人,珍惜他人。这是我们成为一个人的基础。这也才是生活。

多少育儿中的冲突乃至悲剧,都是因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一个物化的工具。

譬如,一个母亲,她为孩子做很多事,希望孩子读书好,功成名就,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实际上,这个母亲跟孩子就不是健康的“我”和“你”的关系。她不和孩子谈作为一个人的内在感受,只会和孩子谈学习。最后,孩子成为了这个妈妈自我实现的工具。

譬如,那些很容易看到孩子问题的父母,那些经常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的父母,内心时时刻刻都有一个“理想孩子”的标杆。他们根本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真正模样,更多是在拿孩子去跟外部世界各种“条件”做比。 最后,孩子要么跟父母完全闹僵,甚至反目成仇;要么就会被父母的指责催眠,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的“废品”。

这些被物化的孩子,未曾得到过真正接纳的、无条件的爱,所以他们也就缺乏同情他人、爱他人的能力。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连与自己内在的真正需求保持链接的能力,也被深深地压抑。而这样的事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也恰恰是这些“物化”孩子的父母,最常抱怨孩子“不听话”。但是,要我说,孩子“不听话”就对了。不听父母的话,说明这些孩子还有救。

所有父母都必须知道下面这些真相:

❶一个早年被父母真正接纳与爱惜的孩子,一个被尊重的独立的个体,自己就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

❷不懂爱与接纳的父母,最好减少“教育”,因为你的教导很可能不过是控制、限制。相反,父母不主动向孩子施教,却具备谦卑的爱人的能力,孩子反倒容易成长为更加杰出的人。

❸真心爱孩子,希望孩子过得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父母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因为一个孩子:

更愿意听一个他喜欢的、甚至崇拜的人说的话;

更愿意听能够接纳自己、跟自己关系亲密的人说的话;

更愿意听一个富有能量的、具有感染力的人说的话。

所以,若孩子不听你的话,多半父母需要自己觉察:我是否该维护一下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了?

再苛刻一些说,孩子不听话,是否意味我配不上孩子的听话?

本文Hash:e54e8092dde03eb6dccca5c18c350e43bae9feb6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