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除宝宝的焦虑情绪

什么是“幼儿焦虑症”?

宝宝自出生后就具有了人类的一些基本情绪,如愉快、兴奋、紧张、痛苦、失望、等。特别是6个月后,他们在上要经历两种与他们社会化有着重要联系的感情反应,即“分离性焦虑”和“认生阶段”。

半岁以后,宝宝会非常依恋妈妈,时刻希望妈妈在自己身边;8个月后,宝宝会经常关注着妈妈,一旦妈妈从自己视线中消失,就哭闹不安;1岁左右,宝宝会在妈妈上班或外出时,哭喊着不让妈妈走,有的会扯住妈妈的腿死活不放,仿佛一松手,妈妈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似的。

这种幼儿的分离性焦虑情绪,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正常情感反应。只有在经历了母亲多次离开的体验,知道母亲离开会很快回来后,才会逐渐好转。

产生的原因

1~2岁的宝宝已经适应了家里的环境,对妈妈又非常依恋,可是到幼儿园后,看到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而且不像在家里有那么多人为她一个人服务,哄着她玩儿,难免会感到紧张、不安和失落,所以会总是哭喊着要妈妈。有的宝宝虽然在当时没有表现出异常,但也会在适当的时机释放出来。Catharine的乖乖女就属于后一种情况,因为突然被送到幼儿园,情绪受到压抑,虽然当时没有哭闹,但回家后她的种种反常表现,就是对这种焦虑情绪的释放。

怎样消除宝宝的焦虑情绪

要想消除宝宝的焦虑情绪,就要尽可能地减少离开宝宝的次数,尤其不要丢下他一个人。如果必须离开,要用宝宝能懂的语言告诉他,妈妈要离开一会儿,但很快就会回来,让宝宝有这种思想准备。妈妈出门前,要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用玩具逗逗宝宝,或者搂抱一下,让他得到一定的情感补偿,缓解他因为知道妈妈要离开而形成的紧张情绪。

当妈妈不得不离开宝宝较长时间时,让宝宝看看妈妈的照片,从电话上或录音机上听听妈妈的声音,穿上妈妈的衣服或戴上妈妈的首饰,都可以减轻对宝宝心灵的伤害。

如何处理与宝宝的分离

对待处于“分离性焦虑”期的宝宝,大人一定要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如果试图忽视他们的情感,不理睬他们的哭声,生硬地掰开他们搂着父母的手,甚至把他们关在小屋里或围在栏杆里不让他们跟着父母,宝宝感情上的焦虑就会更强烈。如果想趁着他们玩儿的时候偷偷溜走,这样只能成功一次,下次他们就会牢牢盯紧父母,不让他们离开,而且会对大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

爸爸妈妈要理智地对待宝宝入托,应该有锻炼宝宝的决心。不要因为宝宝哭闹而再三迁就,或者觉得宝宝可怜而舍不得,送宝宝上幼儿园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会延长宝宝的不适应期。宝宝2~3岁后,会逐渐理解幼儿园是一定要去的,与妈妈只是暂时的分离,因而不会再有很强烈的焦虑情绪,也就比较容易适应暂时性的分离了。

其他原因

与父母分离是使宝宝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情况也同样会出现,但往往被大人忽视。比如频繁地更换保姆或抚养人,经常变更孩子的生活环境,家庭气氛紧张、父母吵架,严厉地训斥孩子,突然把爱转移的别的孩子身上(如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弟弟,家里来了亲戚的孩子)以及生病住院、打针吃药等等,都会引起宝宝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7个月的开开因为被妈妈训斥了几句,就几天都不吃奶,也不找妈妈,以此表示他的愤怒;月月才刚刚1岁半,却已经有至少3个保姆看过她,妈妈频繁更换保姆,使得月月整天郁郁寡欢,不停地咬手指甲,晚上也常常惊醒;涛涛本来是个 分可爱听话的小男生,可自从2岁半被送到幼儿园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回家后无缘无故地就发脾气、摔东西,还经常哭闹;3岁的天天从小在姥姥家长大,一直是全家人的中心,众星捧月一般,可是自从小姨生了小表弟后,天天独一无二的地位受到冲击,大家把注意力都转移到小表弟身上。从此,天天经常表现得常焦虑不安、任性哭闹,还不许妈妈去抱小弟弟。

这种焦虑情绪如果持续存在,必然会给孩子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会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安、情绪不稳、闷闷不乐、好发脾气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会形成“幼儿焦虑症”,影响宝宝的身心发育。

结语

分离性焦虑是婴幼儿个性化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但过多失望、焦虑、痛苦或孤独的情感经历对宝宝稚嫩的心灵是不利的。值得欣慰的是,这种焦虑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3岁以后,宝宝会变得容易与妈妈分离,因为宝宝会渐渐理解你会永远守着他,即使你暂时不在他面前,你仍然是存在的,即使你走了,也还是会回来的。这时候,宝宝已经能较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了。

因为宝宝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父母应该细心地体察宝宝的情绪状态,及时弥补感情上欠缺,尽量多和宝宝在一起,使宝宝有安全感,让他在浓浓的爱意中逐渐长大。

怎样稳定宝宝的情绪?

宝宝出现恐惧的情绪,父母可以通过与宝宝身体的接触,如抚摸,紧抱等动作,令宝宝感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护,而逐渐安静下来。

零至一岁

这个时候的宝宝情绪十分平和稳定,偶尔号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生理上得不到满足,如想睡觉,肚子饿或身体不适,所以父母的周全照顾最要紧,令宝宝觉得安全,舒服。建立正常的作息规律,宝宝的情绪便不会有太大波动。

避免出现恐惧

但要注意一点,就是避免宝宝受到惊吓,例如在他身边大叫或突如其来的巨响,这会使他觉得无助,对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感到害怕,产生恐惧的情绪。

克服恐惧

如果宝宝出现恐惧的情绪,父母可以通过与宝宝身体的接触,如抚摸,紧抱等动作,令宝宝感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护,而逐渐安静下来。另外,这时期的宝宝对周围陌生的环境也有探索的意欲,不防带他外出,认识外面的事物,切勿过分地保护他,拖延他的学习进度。

一至二岁

这时期的宝宝很容易哭闹,大发脾气,无论你怎么劝都没有用。平息他哭闹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加理会。

分散注意力

宝宝用哭闹来要胁你,最佳的对策便是转移他的注意力。比方说,吃饭时你把正在学步的宝宝放进他的高脚凳里,他可能会拗在那里,并挥动双手尖叫着。此时,你最好先让他下来,拿些有趣好玩的东西分散他的注意力。只要把他哄得团团转,让他忘记他不想坐在椅子里吃午餐这件事,之后,当你再把他放进高脚椅里,他很可能会乖乖合作。

无论你碰到多么棘手的管教问题,你可以发现最有效的一招,便是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宝宝小的时候,注意力往往持续不久,这就是为何他们一看到有趣的东西,立刻破涕为笑的原因。

自由发挥

但是,教导这个岁数的宝宝时,必须注意一点,就是不要期待他去做讨你欢心的事。举一个例子:宝宝大都喜欢户外活动,他喜欢自由自在的跑跑跳跳,去认识新鲜有趣的事物;此时,父母应该耐心地在一旁观看,不要催促他。如果不得不打断他时,不妨在他面前来回地走,或设法吸引他的注意,他就会很快往你这边过来。可是,宝宝很可能会抗拒父母的触摸或搂抱,不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束。管教宝宝时最好先放松后收紧。

总括而言,管教这个年纪的宝宝并不容易。

最好的管教方式之一是允许(但不评论)宝宝正常的情绪宣泄,这会带给宝宝莫大的支持与安慰,例如让他吸吮拇指或橡皮奶嘴,让他将心爱的毛毯带在身边,给他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二至三岁

宝宝到了两岁左右,就不需要这么多的管教技巧了。但是到了两岁半时,进入了教养的黑暗期,令父母伤透脑筋,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年纪的宝宝都非常相像,而且简单的管教技巧就可以把他们管得服服帖帖。

怎样改善宝宝的情绪化?

摇篮网友:我的儿子,刚2岁半,聪明活泼,就是情绪化。在幼儿园老师也是这样说。好的时候,非常好,一旦闹起来,全班就不得安宁了。主意特别多,总是不停的折腾人。总是盯着一件蓝色的毛衣穿,睡觉也不肯脱。在幼儿园,喜欢双手摸着毛衣的底边,不让毛衣塞进裤子里。小朋友都做的事,他不去干,大家不去做的事,他就去干。样样事情都要自己动手。看着胆儿挺大的,其实挺小的,他总爱说,害怕!问怕什么,他也说不出,只说我怕,要抱。茅于燕: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孩子情绪不稳,好的时候非常好,一旦闹起来,全班就不得安静了。你的宝宝才两岁半,正处在发展的第一个反抗期,往往会自作主张,不听劝说。可能他的性格比较外向,情绪表露得很明显,对别人有影响。可以这样做:1、思想上明显这是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环,是正常的,到了三四岁,会好得多。2、当他脾气发作时,千万要冷静,不要和他对着干,这一点也要和老师讲。必要时,可请保育员把他带出去玩一玩别的玩具,待他平静了,再带他回班上来。3、他也会有缺乏安全感、觉得害怕的时候,要安慰他。他要抱,也可以抱一会儿,过了这个年龄段会好得多。第二个问题是总是盯着一件蓝色的毛衣穿,不让毛衣塞进裤子,双手常摸着毛衣的边。可以说这种现象在这个年龄段很常见,蓝毛衣对他来说是一种慰藉物(pacifier),他穿着这件毛衣就感到安慰。当然,短期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问题,但长期就会是行为问题了。

本文Hash:b5f34f8666475a5a2aa6a8de1fe8b24e5e84970a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