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的表现形式

宝宝的攀比心理_攀比心理的表现形式.jpg"src="/attached/image/20150626/1435299551403018637.jpg"/>

攀比心理往往是通过自己与他人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工作状态等方面的刻意对比,产生一种希望赶超别人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存在于学生时代和成年人当中,也存在于幼儿时代。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随波逐流式攀比

随波逐流式攀比是别人的某些不良行为影响到自己,进而也向这些不良行为看齐的心理倾向。主要表现为:有些孩子见别的小朋友与父母顶嘴,自己也学着顶嘴;见别的小朋友不好好吃饭,自己也不好好吃饭;见别的小朋友不爱护花草树木,自己也不爱护;见父母说脏话,自己也学着说脏话。再大一点就会表现为别的孩子不写作业,自己也不写作业;别的孩子打扫卫生偷懒,自己也偷懒;别的孩子学习不好,自己也不努力。成年后则变成别人在工作中混日子,自己也混日子;别人不思进取,自己也不思进取。

小贴士:向不良现象学习也是一种攀比心理。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好表率,教育孩子不能与不良现象攀比。

嫉妒式攀比

嫉妒式攀比是一种总想利用极端手段把别人的优势排除或破坏的一种心理倾向,常带有憎恨的情绪在里面,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口头禅“羡慕嫉妒恨”。主要表现为:看到别的小朋友穿了新衣服不服气,给他弄脏;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好玩具而自己没有,给他弄坏。再大点,就会影响和破坏别人的学习和生活。到了成年就有可能危害他人利益,进而走向犯罪,危害社会。

小贴士:嫉妒式攀比心理有着很大的危害性,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畸形,发展下去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因此,教育孩子有一颗平常心很重要。

讲面子式攀比

讲面子式攀比往往是要求自己被他人尊重,这种需求的层次比较高,往往表现在生理、友谊、安全、各种爱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被尊重需要,通过各种努力建立受尊重的体系,说得通俗点就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具体表现为:在小朋友中间比谁的玩具多,比谁的衣服好看,比谁的压岁钱多,比谁的朋友多。再大点比谁家有钱,谁家有车,谁的爸妈有社会地位,谁的朋友圈广,谁办事能力强。而爸爸妈妈则比谁的孩子懂事、听话,谁的孩子学习好,谁的孩子有出息,谁舍得给自己的孩子花钱。

小贴士:讲面子式攀比是建立在被他人尊重的基础之上,对他人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对自己却有很大危害。人们往往因为讲面子把自己搞得很累、很苦,有的时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便有了“打肿脸充胖子”之说。所以小编建议:不要因为好面子而给孩子置办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奢侈品”,本着低调做人的原则,打消孩子们的攀比心理。

盲目性、习惯性攀比心理

盲目性、习惯性攀比心理主要是过分注意别人的看法而忽略了自己的实际,也是虚荣心心理在作怪。具体表现为:看到别的小朋友坐汽车来上幼儿园,自己也要闹着坐车上幼儿园,不管自己家有没有汽车;别的小朋友演出节目,自己没选上就和家长闹,不管自己是否适合演节目的要求;过节了,别的小朋友都有节日礼物,自己也要有,没有就不行。长大了,就会出现别的同学报了名牌大学,自己怕丢面子,不切实际地也报名牌大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结果滑档。别人出国留学是为了深造,自己出国留学,却是为了赶时髦,不管这个专业留学适不适合自己。

小贴士:盲目性、习惯性攀比心理主要根源是认知偏差造成的从众 理。太注意别人的看法而导致盲从,看别人做啥自己也要做啥,不考虑自己的实际。当然,孩子的心理机制还不健全,不会过多地考虑家庭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然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小编建议:父母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应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在面对外界环境带来的“竞争”时,要引导他们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正确对待盲目攀比。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

本文Hash:9bb19cb2350096d4cde851935123f67de324e8cd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