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也需要父母进行性教育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不懂性知识,以至于到大了以后都不懂得保护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事情出来,那么对于小时候,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实施性教育呢?

对孩子的性教育要从何时开始?“当然是从他们青春期开始有性意识的时候了。”错了,谁告诉你要到青春期才会有性意识呀?到青春期再进行性教育的观念才耽误人呢!“那么,难道还要从他们三四岁开始吗,真要那么早吗?”又错了。告诉你吧,坐稳了,别吓着:性教育要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认真进行!

赵本山和宋丹丹在小品里面说,孩子出生后第一眼看到谁,长得就像谁。科学也已经证实,婴儿出生后第一次看到的事物,会对他的心灵产生神奇的影响。那么,为什么没有人相信性教育应该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呢?

性教育可不仅仅是告诉孩子我们的生理解剖结构,还包括性别意识教育,对于身体的感知与判断,以及亲密感,等等。而这些,确实是从婴儿期便开始了。

婴儿的眼睛应该有均等的机会看到母亲和父亲的笑脸,如果他在生命的第一个月里总是看到母亲,而很少看到父亲,他对于两个性别的平衡的情感投入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婴儿看到的母亲总是微笑的,而父亲多是严肃的,他的心灵中便会积淀下关于性别的最初的差异判定,而我们以后的讲义中将会提到,这种判定可能是错误的。

婴儿的耳朵有权利听到来自男性和女性的同样温柔的声音,他虽然还无法理解这些话语的含义,但生命的本能可以感知语调、语气、语速等等所提供的信息,这同样将形成他对于男女两性的最初印象,而这又不可能不作用于他日后的心理成长。

婴儿的肌肤有权利接受最温柔的爱抚,如果你抱他的姿势不够协调,动作有些僵硬,他便会以哭声提出抗议,而他心灵中便会留下这样一种感知:原来拥抱是这样的不舒服!并进而影响他日后与他人的亲密接触。

婴儿的口唇有权利享受母乳的甜蜜。不要说母乳仅仅对婴儿的免疫力以及整体健康有利,母乳将作用于我们的性心理。这是与母体亲密的一种渠道,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吮吸满足我们的口唇“*”,同时带给我们一种安全感,使我们知道与另一个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不仅提供一种安全,而且提供一种爱抚。亲密感与爱抚的不缺乏,对于每一个心灵都是至关重要的。

婴儿的性器官有权利得到额外的关爱。当你为婴儿换下弄脏的尿布的时候,请一定放慢你的动作,温柔些,再温柔些!特别是当你为婴儿清洗的时候,更要小心,请选择婴儿的肌肤最适宜接受的温水,用质地柔软的棉巾,轻柔的动作……对于男婴,还要翻开他们的包皮清洗里面的污垢,这种清洗在婴儿几个月的时候就要开始了,不要以为男婴的包皮里面没有污垢。同样道理,也要清洗女婴的生殖器官。清洗性器官是最危险的作业,如果你的动作与水温把握不当,就会使婴儿对任何加在那个部位上的动作感到反感与抵触,进而对那个部位产生排斥,而这必将影响他(她)成年后性意识的完美发育。

是不是太夸张点了?绝对没有。按着精神分析学的解释,每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都受其婴儿期经历的深刻影响。当精神分析学家要分析一个人的心理疾患的深层根源时,他们会一直追溯到你的幼年,甚至婴儿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能够学会爱,是因为我们被人爱着。父母对于婴儿长时间的凝视与触摸,唤起生命中最初的爱。这种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的、充满爱的关系,将影响到孩子成年后与他人和异性的关系 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是,我们之所以会爱一个异性,实质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需要将对父母的爱外延、转移到他人身上。

一个在婴儿时期便充分地培养出依恋与爱的孩子,在其以后的成长中会很自然地形成同情、自信、独立等美德。这完全是因为,爱是自信与独立意识的土壤,成年人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知道某人爱自己,会更加独立地去面对世界或其他环境。这种依恋与那种过分的依赖,性质是不同的。有学者指出,有些精神病患者就是从来没有学会爱的人。

父母进行儿童性教育的9个要点

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增大,性问题是众人关心的一个焦点。特别是儿童性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父母更应该学会如何教育孩子性知识。请注意一下九个要点:

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增大,性问题是众人关心的一个焦点。特别是儿童性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父母更应该学会如何教育孩子性知识。请注意一下九个要点:

1、承认性不是一个龌脞的东西。

如果你老是跟孩子强调“性非善”之类的观点,那么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只会更加想跟你唱反调。

2、不要轻视男孩的教育。

要跟女孩子说性,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事情。这是因为,你可以在孩子月经初潮,正感到恐惧或不安的时候跟她说这个话题。如果孩子是男孩,那么当你发现他有梦遗等等的现象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跟他谈这个话题。以现在的情况看来,对男孩的教育是不够的,因为据调查显示,女孩比男孩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冲动等的知识。

3、把性行定义为爱恋的一个过程。

解释性是怎么开始——可能是一个微笑,然后拥抱、相吻,触摸,然后性交。

4、男孩和女孩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你必须教会你的女儿,当男朋友提出这样的要求的时候,她必须学会当面地说“不”。正因为教育不够,有些女孩仅仅是看其他地方,默不作声,这就会给男孩发出错误的信息,甚至导致怀孕。另外,你要教会你的儿子,妄自猜测人家的反应的危险,因为,他很可能因为没有获得口头认同,而最后被告强奸。

5、聆听孩子。

每个年代都会有自己对性的印象或者价值观。想想你在60年代,70年代的时候,自己是如何对待“性”的。对你孩子的态度了解更多,你就越清楚应该怎样进行教育。

6、了解他会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性交的决定。

这是因为爱到浓时,顺其自然,还是受惑于其他人,还是因为喝酒、用药后的反应呢?要了解这些东西,然后给予适当的教育。

7、告诉他性和以后感情的关系。

告诉他:性是一种物理上的冲动,会造成以后的很多情绪反应。它会把两个人绑得更深。一旦发生关系,人们会更加脆弱,更容易受伤。

8、父母不要互相逃避责任。

男孩需要从父亲身上了解男人应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只有母亲才能清楚地跟女儿解释女性的问题,也仅仅有父亲才能跟女儿解释男人的心理。

9、利用其它东西,如:电视,电影,杂志文章。

你可以听听孩子对这些东西所作出的评价。然后可以展开教育式的谈话。

婴儿也需要“性教育”

对孩子的性教育要从何时开始?

“当然是从他们青春期开始有性意识的时候了。”错了,谁告诉你要到青春期才会有性意识呀?到青春期再进行性教育的观念才耽误人呢!

“那么,难道还要从他们三四岁开始吗,真要那么早吗?”什么?我没有听错吧,三四岁还算早吗?

告诉你吧,坐稳了,别吓着:性教育要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认真进行!

赵本山和宋丹丹在小品里面说,孩子出生后第一眼看到谁,长得就像谁。科学也已经证实,婴儿出生后第一次看到的事物,会对他的心灵产生神奇的影响。那么,为什么没有人相信性教育应该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呢?

性教育可不仅仅是告诉孩子我们的生理解剖结构,还包括性别意识教育,对于身体的感知与判断,以及亲密感,等等。而这些,确实是从婴儿期便开始了。

婴儿的眼睛应该有均等的机会看到母亲和父亲的笑脸,如果他在生命的第一个月里总是看到母亲,而很少看到父亲,他对于两个性别的平衡的情感投入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婴儿看到的母亲总是微笑的,而父亲多是严肃的,他的心灵中便会积淀下关于性别的最初的差异判定,而我们以后的讲义中将会提到,这种判定可能是错误的。

婴儿的耳朵有权利听到来自男性和女性的同样温柔的声音,他虽然还无法理解这些话语的含义,但生命的本能可以感知语调、语气、语速等等所提供的信息,这同样将形成他对于男女两性的最初印象,而这又不可能不作用于他日后的心理成长。

婴儿的肌肤有权利接受最温柔的爱抚,如果你抱他的姿势不够协调,动作有些僵硬,他便会以哭声提出抗议,而他心灵中便会留下这样一种感知:原来拥抱是这样的不舒服!并进而影响他日后与他人的亲密接触。

婴儿的口唇有权利享受母乳的甜蜜。不要说母乳仅仅对婴儿的免疫力以及整体健康有利,母乳将作用于我们的性心理。这是与母体亲密的一种渠道,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吮吸满足我们的口唇“*”,同时带给我们一种安全感,使我们知道与另一个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不仅提供一种安全,而且提供一种爱抚。亲密感与爱抚的不缺乏,对于每一个心灵都是至关重要的。

婴儿的性器官有权利得到额外的关爱。当你为婴儿换下弄脏的尿布的时候,请一定放慢你的动作,温柔些,再温柔些!特别是当你为婴儿清洗的时候,更要小心,请选择婴儿的肌肤最适宜接受的温水,用质地柔软的棉巾,轻柔的动作……对于男婴,还要翻开他们的包皮清洗里面的污垢,这种清洗在婴儿几个月的时候就要开始了,不要以为男婴的包皮里面没有污垢。同样道理,也要清洗女婴的*。清洗性器官是最危险的作业,如果你的动作与水温把握不当,就会使婴儿对任何加在那个部位上的动作感到反感与抵触,进而对那个部位产生排斥,而这必将影响他(她)成年后性意识的完美发育。

是不是太夸张点了?绝对没有。按着精神分析学的解释,每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都受其婴儿期经历的深刻影响。当精神分析学家要分析一个人的心理疾患的深层根源时,他们会一直追溯到你的幼年,甚至婴儿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能够学会爱,是因为我们被人爱着。父母对于婴儿长时间的凝视与触摸,唤起生命中最初的爱。这种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的、充满爱的关系,将影响到孩子成年后与他人和异性的关系。精神分析学的观点是,我们之所以会爱一个异性,实质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需要将对父母的爱外延、转移到他人身上。

< p>我们前面谈过母乳喂养的重要,事实上,即使是孩子略大几个月,需要用汤匙喂食物了,在喂养方式上的细微差别也将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对于喂养方式影响个体心灵甚至民族性情的研究,是心理学、人类学等许多学科重要的研究手段。同样是向一个婴儿的嘴里喂流食,汤匙的大小不同,填放的速度快慢,动作的强弱等等这类不同,都将影响到一个孩子的爱心培养。

一个在婴儿时期便充分地培养出依恋与爱的孩子,在其以后的成长中会很自然地形成同情、自信、独立等美德。这完全是因为,爱是自信与独立意识的土壤,成年人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知道某人爱自己,会更加独立地去面对世界或其他环境。这种依恋与那种过分的依赖,性质是不同的。有学者指出,有些精神病患者就是从来没有学会爱的人。

我们在摇篮里经历的世界,将一直陪伴我们长大成人。

本文Hash:efb205a4b13b1736284f1744a30455f1f5548cf1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