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采访“我从哪里来”神回复视频性教育缺失吗?

“你幸福吗”央视采访话题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如今央视针对性教育问题推出系列采访“我从哪里来”。采访后出现不少神回复,一起来看看“我从哪里来”神回复视频!

“你幸福吗”央视采访话题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如今央视针对性教育问题推出系列采访“我从哪里来”。采访后出现不少神回复,一起来看看“我从哪里来”神回复视频!

相关新闻:

继国庆期间央视街头采访“你幸福吗”系列之后,中央电视台街头采访又出新系列“我从哪里来?”此次央视希望能够让观众正视孩子的性教育问题,经过采访群众、专家来揭示幼儿性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一系列的采访中受访对象再次给出了很多千奇百怪的回答。“从床底下翻出来”、“胳肢窝下掉出来的”、“洪水冲来的”等回答令网友忍俊不禁。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很少会公开谈性,几乎是谈性色变,这个问题也让很多父母头疼,不谈深怕以后到了年龄还是依然不懂,谈吧又难以启齿。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性教育是家长头疼的一个问题。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时不知怎么回答。央视针对这个问题也随机采访了很多民众,上至1940年的老人,下至90后都给出千奇百怪的回答。

央视采访“我从哪里来”神回复视频性教育缺失吗?12

性教育:我是从哪里来的?

  给孩子一个有爱有尊严的身体

  儿时的宝贝儿也因此认为自己就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那是一个无知的年代。无知者无畏,那一代的妈妈是不担心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头的。

  而今,轮到我们面对孩子同样问题,又该如何回答?如何才算妥当?

  被关爱的身体

  记得小时候很喜欢和大人亲热。有一次我抱着妈妈亲亲,妈妈把我推开了,说“多肉麻”。我也不懂什么叫肉麻,不过却明白这不是什么好词。从此我就不再和妈妈亲热了,心里觉得很失落,有一种被排斥的感觉。长大之后我一直对身体接触过度敏感,连正常的接触也会觉得反感,至于适应性生活,更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扬子,公司职员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哈洛进行了著名的恒河猴实验。他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母亲分离,只给它们提供两个模拟妈妈。一个是用铁丝网制成的“铁丝妈妈”,上面绑上奶瓶可以喂奶,另一个是以布片绑在木头上制成的柔软的 “布片妈妈”,但是上面却没有奶瓶。当让猴子自由选择时,猴子多数时间都会待在布片妈妈的身上,只在吃奶的时候才会去找铁丝妈妈。

  这个实验证明了柔软、亲密的感觉对幼子的重要性。但是,布片妈妈毕竟不是真正的妈妈。这些被模拟妈妈养大的孤儿猴子长大后行为孤僻怪异。到了性成熟的年龄,它们都无法正常找到配偶交配,成了猴子中的性障碍患者。

  哈洛的实验证明了亲子之间依恋关系的重要性。幼子不仅向母亲寻求食物与安全,更向母亲寻求关爱、接纳。得到母亲的关爱对正常的心理成长、包括性心理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一出生,就用自己的感官体验周遭世界。通过拥抱、抚触,感知自己的身体被照顾、被接纳。而作为成人,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爱的表达,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身体意识,如,即使是人工喂养,也要在喂的过程中,和孩子目光交流,说话,抚摸,沟通,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被关爱。

  换尿片。如果仅仅是匆匆忙忙地换过了事,甚至皱着眉头、一脸厌恶的表情,婴儿就会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我的身体是不可爱的。”相反,如果能够在此时和孩子沟通、交流,能够面带微笑,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也有正面的认识。

  洗澡。在洗澡时对孩子的关爱、欣赏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身体意识。随着孩子的长大,会逐渐对自己的身体发生兴趣,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在洗澡时可以自然而然教给孩子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抚触。抚触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也特别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好的触摸”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好的体验,对身体接触有更多正面的记忆。

  大小便训练,幼儿往往会发生“事故”,如果成人失去耐心,对孩子大吵大嚷,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负面的感觉。父母如果能够采取宽容、耐心的态度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身体意识。  

  从孩子出生开始,让他感到自己的身体被爱、被欣赏、被接纳,这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其实,这种“好的触摸”应一直伴随孩子的全部成长过程。

  被了解的身体

  小时候母亲教我洗下身时叫“洗屁屁”。那时我就有些困惑,除了坐椅子、挨巴掌的那个“屁屁”,好像还有个部位,和标准的“屁屁”不太一样。女儿3岁时,同样的事情轮到我了,该怎么说呢?我假装若无其事地说:“你今天学着自己洗外阴和屁屁,好吗?”

  女儿4岁时 有次磕磕巴巴地问:“男孩子,肚子下面,有个长长的东西,叫什么?”我说叫阴茎。这个词我几乎从没说过,感觉很尴尬,可我还是尽量自然地说出来,仿佛它和肩膀、小腿没什么区别,然后我补充说,一般人们管它叫小鸡鸡。这些词汇女儿毫无困难地学会了,并且会在对话时会非常自然地说出来。――贺兰全职妈妈

  小孩一般从一两岁开始就可以注意到男、女身体上的区别。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两三岁的小孩就可能会询问相关的词汇。对此,一般父母往往回避或者以俚语对付。但是专家却指出,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相应部位的正式名称,或者正式名称加上俚语中的名称。

  因为正确的名称可以帮助人们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并使知识逐渐积累。而对一个名称的刻意回避,反映了人们对这个事物不能正视的态度。对与性有关的词汇也是如此。俚语词汇往往很含糊,带有戏谑的意味或贬义,而且不成体系。当孩子怀着好奇心提问时,告诉他们正确的名称是最佳的回答,如外阴、阴道、子宫、阴茎、睾丸等等。从最初的这些词汇开始,可以逐渐扩展,以至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

  不必担心孩子太小,不能接受。儿医专家组指出,和孩子谈论性越早开始越好,成人对孩子的提问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让孩子知道这类问题是交谈中可接受的话题。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性教育不宜采取长篇大论的形式,而应在平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适当反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样孩子从小就会明白,当有了性方面问题的时候,父母是可靠的信息源。

  有隐私的身体

  初生的婴儿是“赤子”,毫不介意自己赤身裸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了解有些事情不宜当众去做。传统上,我们往往教给孩子“羞耻”的概念。比如,当一个孩子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时,我们往往会说这样做“羞羞”。一个含糊的“羞”字往往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不好的评价,而且也不能教给孩子正确的方式是什么。[img][r]

  更好的方式则是教给孩子“隐私”的概念。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地方,如果他想碰触的话,可以“私下”去做,比如回到自己的卧室。这样说可以在不让孩子对身体感到羞耻的前提下教给孩子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

  小孩到了四、五岁,不仅清楚地了解了男女的不同,而且会比较理解社会上男女有别的情况。这正是对孩子开始进行隐私感教育的时机。

  隐私感的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比如:

  ――人身体上有些部位比另一些部位更特殊,不宜暴露。

  ――有些事不适合当众做,但可以在卫生间或自己的卧室做。

  ――男女有别,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

  ――隐私并不等于不好。

  在这方面,不同家庭的尺度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尺度到底在哪里,而是明确有某种尺度需要孩子逐渐掌握。这种尺度同样不是通过长篇大论去灌输?在公众场合尽量不要让孩子随地大小便,尽量让孩子在卫生间方便。当孩子当众抚弄生殖器官的时候,不大声呵斥,而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让孩子到自己的卧室去。随着年龄增长,减少让男孩上女厕所的次数。当母亲带儿子外出的时候,锻炼孩子自己去上男厕所。

  夏天穿裙子的时候,逐渐要求女孩注意自己的姿态,尽量不要暴露出三角裤。……

  教给孩子社会的文明常规、礼仪是父母的责任。在此过程中,父母应该特别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如果父母过于生硬、严厉,则会让孩子对身体产 过度强烈的羞耻感,以至影响以后形成健康的性意识,就得不偿失了。但另一方面,如果对孩子过于宽松,而孩子可能因为从他人那里受到严厉指责而产生心理阴影。

  爸爸视角,有那么一两次,全校同一年级的女生们全都被召集到某个教室里面去,去讲一些特别的事情。至于讲什么,男生不得而知,只听说因为教室特意封闭得严严实实,人又太多,有女生在教室里当场晕倒。男生们对于性知识的学习,大概来自这样几个途径:“一、生理卫生课本上欲言又止的文字和图片”;“二、男生之间悄悄流传的一些传闻和笑话以及正式和非正式的出版物”;以及,“三、政治老师关于道德、交友、同学关系方面的教导”。女生们的待遇稍微好一些,可能还有“四、几次特别的课程”,以及“五、妈妈对女儿的悄悄话”。

  关于性、异性、爱情以至婚姻之类学习,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似乎永远没有正确的时间。

  小时候自然年龄太小,虽然父母不能为如“路边捡来的”之类的说法提供足够证据,也不会招致多少反对,反正可以大了再说。上学后自然主要精力要放在学习上,就是戴耳环、染头发、抹口红也很可能被认为是违反校纪,“性”字更是不能提。工作以后一切解禁,不过工作单位并不需要为性教育负责,所以只需结婚前在医院看上半个小时的录像,全部的性教育课程就毕业了。

  既然我们的父母没有对我们进行过什么性教育,我们自然也不知道如何把这样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们。可是想想我们自己,居然都通过对“生理课本+传闻+政治课”提供的信息,加上小说中、影视剧中和身边的故事,学会了如何谈恋爱,如何结婚,并且成为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真是很庆幸,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学成材的天才,才可以在没有多少性教育的环境下也能够基本正常的生活。

  完美的环境中,没有性骚扰,没有未婚先孕,没有强奸,也没有婚恋中的各种问题,也许性意识上的无知也可以成为一种美德。可惜,我们的环境并不完美,无知也就无法成为纯洁的保障,反而等同于更容易受到伤害。但愿从幼儿开始就进行适当的性教育,能够让我们的后代们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一分钟性教育》靠谱!趣解“我从哪里来”

【妈妈网特稿】小时候我们问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忽悠我们是“河里捞起来的”、“石头缝里捡来的”……等到我们做爸爸妈妈了,小孩又问起“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你是如何回答的呢?你还在纠结怎么跟孩子解释‘我从哪儿来’之类的尴尬问题吗?近日,一段时长1分钟的儿童性教育短片爆红网络,简单易懂地讲述了必要的性知识以及自我保护等。爸爸妈妈你们都看了吗?性教育该怎么进行呢?性教育短片爆红网络家长都称“靠谱”近日,一部短片名叫《一分钟性教育——给未成年人看的小电影》爆红网络,不少妈妈网准爸妈们看完都表示“非常实用”,直呼“靠谱”。短片配合着充满童趣的漫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介绍如何防范“性骚扰”。如“孩子,凡是被衣服遮住的地方都不能被别人碰”、“不要跟别人去陌生的地方,即便老师和隔壁叔叔也不可以”……而短片中葫芦娃、机器猫、蜡笔小新等孩子们喜欢的卡通明星更化为了性教育素材。妈妈网网友“hellobaby”:这样的性教育方式,幽默风趣,又能让小孩子有所得。妈妈网网友“爱你芬芬”:很不错的短片。希望编者再接再厉!妈妈网网友“不老青春”:很有趣!很好!很适合小盆友。妈妈网网友“月古韵”:好可爱啊,收了,等给宝宝看。。推荐!妈妈网网友“娃娃娃娃”:正确态度平常心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让他从小懂得性只是生长的一分子。妈妈网网友“风筝”:给三岁的女儿看了,她已经明白自己怎么来的了。很多父母,对于性教育这一敏感话题总是难以启齿,可这是孩子成长很重要的课程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系教授李凌说,家长们需要改变以前那种对孩子“谈性色变”的态度,不必把孩子有些泛成人化的行为视作洪水猛兽,“举个例子,有个小孩5岁多开始就喜欢偷看大人洗澡,家长向我表达了自己的焦虑。其实,这是孩子强烈好奇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李凌认为,只要正确地加以引导,让孩子懂得什么是隐私、什么是自我保护之后,这些问题自然都会得到解决。“性教育”从何时开始?研究发现,两三岁的宝宝已对两性问题开始诧异和苦恼了,学龄前的孩子更是热衷玩“结婚”或“医生检查身体”等性游戏,这其实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年轻的爸爸妈妈此时要具备基本的婴幼儿性知识,给宝宝讨论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差异;当孩子模仿电视或者电影里的成年人,要告诉他大人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含义,当然,大人也要注意平时的亲近方式是否适合孩子。当发现宝宝做“结婚”或其他“性游戏”时,不要粗鲁责骂或惩罚,使孩子觉得“性”是脏的,自己做了很坏的事,对今后的性心理产生消极影响。0~1岁:认识自己身体。从8个月开始,父母就要引导宝贝认识自己的身体。比如根据宝贝的理解力很自然地向他解释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并以关爱、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宝贝的身体,让他正确地了解并对待自己的身体。温馨提醒: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1~2岁:了解男女的区别。1岁半以后宝宝就能注意到男女身体的差别,可让同龄的男孩女孩一块洗澡,让他们识别彼此的生理差异;随着语言的发展,宝宝会开始询问与性别有关的词汇,此 不要用其他名称来取代或回避孩子,应该科学正确地告诉宝宝相应部位的名称,让孩子感觉到与身体其他部分一样自然,满足他的好奇心。温馨提醒: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觉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要孩子认识到生殖器官与人体其他器官一样并不神秘,而且引导孩子要保持自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5岁:正确对待私处。当孩子进入性蕾期,可能会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或玩“性游戏”,此时不宜呵斥或以“羞羞”等词来制止孩子。这会让孩子对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大人越自然地对待孩子的这些举动,孩子就越能自然地接纳自己的身体,接受自我。告诉他,哪些是属于他秘密的、不能暴露的地方,要如何保护,还应给孩子穿宽松的衣裤以减少刺激,并增加有趣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温馨提醒: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该怎么进行孩子的性教育呢?性教育的三节课性教育的第一课:对器官的认识对器官的认识,是性教育的第一课。妈妈心事:5岁的儿子最近多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当着别人的面脱裤子,把小鸡鸡露出来。我有些犹豫,太干涉吧,怕他对此越来越感兴趣,不管吧,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专家解密:四五岁的孩子玩自己的小鸡鸡,脱裤子展示,很容易让父母紧张,因为在大人看来,这是与“性”相关的问题。但其实,孩子表现出来的“性”趣,与父母所理解的“性”并不是一回事。当孩子们长到四五岁的时候,会发现男孩是站着尿尿的,身上还多了一件小东西。而有的女孩觉得好玩,会模仿男孩站着小便的样子,回家以后还会对爸爸妈妈如何尿尿和他们的裸体产生兴趣。这时,如果父母不刻意回避,让孩子看父母尿尿,和父母一起洗澡,一次关于“性器官”的体验课也就完成了。作为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它们会很快过去,不用刻意去矫正,除非对身体有伤害。性教育的第二课:爱、温暖、满足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没有性器官参与,也能得到爱、温暖、满足感、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性教育的第二课。妈妈心事:儿子非常喜欢触摸我的手臂,特别是夏天穿短袖衣服时,他总是抱着我的手臂,把脸贴在上面,有时还会亲亲。虽然我喜欢与孩子亲密无间的嬉戏,可是,我又担心性教育的问题。专家解密:孩子喜欢触摸父母裸露的胳膊,甚至有时会触摸妈妈或阿姨的胸脯,这时的性不仅和性器官有关,同时意味着对爱、温暖、满足感和安全感的渴望。所以,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应该马上理解或联想为这是“性”反应,更不能用羞辱和责骂或打骂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要亲嘴,你可以有意识地去亲孩子的脸;孩子要摸妈妈或阿姨的胸脯,你轻轻把孩子的手移动到其他地方;同时,你可以抚摸孩子的头、手脚、背部或着拥抱他,向孩子表达爱、温暖和关怀。没有性器官的参与而能得到爱、温暖、满足感、安全感、归属感,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这是性教育关键的第二课。如果孩子从小缺乏这种体验,长大之后当他发现性器官的参与很容易让他体验到这些感觉时,就容易依赖性活动来得到它们,从而影响他们建立对性和爱情的正确认识。性教育的第三课:了解两性关系从家庭中了解两性 系,是性教育的第三课。妈妈心事:5岁的女儿和好朋友在外面玩耍时,突然说起生娃娃来!这是不是受到那个朋友的影响?那个孩子的父母离婚了,她跟着爸爸生活,最近她妈妈又结婚怀孕了。专家解密:孩子们对性的认识已经进入到了心灵层面。他们会“朝三暮四”地和不同的小朋友或者和爸爸妈妈“结婚”,不过这些探索都和狭义的“性”没有关系。他们只是通过玩过家家来构建他们的童话世界,如同艺术家通过艺术来表现他们的内在世界一样。在幼年期,父母所呈现出来的两性关系,也是孩子直接感受到的“性”教育之一,这种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成人的“性”态度和方式。异性之间如何传递感情、关爱、温暖、爱情和性关系等都是成人给孩子的性教育活的教材。孩子通过玩过家家、玩结婚生孩子的游戏,来演习大人的性认识。无论是在青春期开始之前给孩子讲关于性的科学知识,还是通过图片让孩子认识性器官和生命的来源,这都是过于片面地理解性教育。实际上,性并不是性欲、性满足或繁殖后代那么简单。也就是说,青春期开始之前的性教育和性器官并不应该有太大关系。性的定位,性的内涵,没有性器官参与的温暖感觉,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性教育5本有趣的性教育绘本推荐当孩子逐渐长大后,肯定会对自己和大人的身体产生好奇,没准儿哪天就问出令大人难以立刻回答的、有关性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情景出现,绝对有必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性教育。其实除了《一分钟性教育——给未成年人看的小电影》这部小短片,还有一些性教育绘本也是很不错的,下面推荐2本给爸爸妈妈们。《小威向前冲》翻完这本,你的第一感觉绝对会是诧异+惊喜:“天啊!好棒!连这样的事情都能为小孩子写出来,还能画出来!”该书最赞的是用孩子的思维来回应孩子好奇心,在图与文的互动中,除了讲述一个小精子变成小宝宝的过程,还有更多更多值得一家人共同分享的呢!《我从哪里来》早在前两年,这本绘本就已经风靡。绘本中的图画很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宝宝出生的过程,完全能让孩子怀着浓厚的兴趣尽释疑惑,而且这个过程中孩子还能更理解爸爸妈妈的关系,也许就不会做出跟爸爸争妈妈之类的举动了。不过这本绘本“尺度有点大”哦,妈妈网专家建议爸爸妈妈最好能够分阶段让孩子学习。《我的小鸡鸡》当孩子疑惑:为什么小妹妹要蹲着尿尿?为什么我却要站着?这时候就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这本绘本的画风十分轻松有趣,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露着小鸡鸡的小男孩。绘本用轻松诙谐的方式教会孩子如何区分男孩和女孩外,也教会小男孩该如何注意生理卫生和健康,例如小鸡鸡要如何清洗、该怎么换小底裤等等。此外,它还涉及到一些性教育,比如如何避免性侵犯的问题。《乳房的故事》当孩子提出“等我长大了,乳房是不是也会变得和妈妈一样?”的疑惑时,妈妈可以通过这本温馨的绘本来解答宝宝的问题,正确地引导孩子去了解身体,这也为以后孩子了解性做好铺垫,这样,孩子一定可以成长得更健康。更赞的是,绘本从哺育到乳房的结构都有讲到,还是妈妈了解自己身体一部分的小书哦。《和妈妈一起看的性教育绘本》这是一套儿童性教育的系列丛书,一共有3册。包括了《我的故事?男孩篇》、《我的故事?女孩篇》及《两个人的故事》。这样的分类有利于宝宝明确性别意识,知道男宝宝和女宝宝是有区别的,同时也能帮他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而最后,当他了解了男女区别时,再深入一 步去了解两性关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种进阶式的教育让让宝宝更能够理解。

本文Hash:5240a45d932a71021a247967c8bb5d296116cc78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