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幼儿崇拜奥特曼心理

在一次幼儿园召开的家长会议上,家长就孩子们崇拜奥特曼的现象展开了热烈讨论。许多家长认为,奥特曼碟片中暴力镜头太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为此他们感到忧心忡忡。奥特曼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笔者带着这个疑问走访了幼儿园。

在一次幼儿园召开的家长会议上,家长就孩子们崇拜奥特曼的现象展开了热烈讨论。许多家长认为,奥特曼碟片中暴力镜头太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为此他们感到忧心忡忡。奥特曼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笔者带着这个疑问走访了幼儿园。在与孩子们交往时,问他们最崇拜谁,最喜欢看什么样的碟片,令人惊奇的是几乎所有的男孩都回答说:“澳特曼!”他们惟恐我不认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摆出奥特曼的姿势给我看。

为什么奥特曼对孩子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我想就其中的心理原因做一些剖析。

1.孩子压抑的情绪缺乏合理的宣泄。现在不少孩子的生活世界里有令人羡慕的“三多”,即保护多、玩具多、食品多,然而他们并不快乐。父母过多的保护和照顾导致孩子自由活动的机会少,伙伴也少,孩子往往有一种孤独和压抑感。在幼儿园,虽然他们有较多的伙伴,但不少教师为了保平安,过多地限制了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孩子渴望自由活动、自主交往的需求也就无法得到满足。而孩子在看奥特曼碟片时,他们会觉得似乎被带到奇妙的世界之中,再加上碟片中出现较多的厮杀镜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们情绪的发泄。

2.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缺乏阳刚之气的熏陶。现在的孩子接受的几乎是“女性化”的教育。在家中,被父母小心翼翼地照顾和保护着,一般母亲与孩子接触时间更多一点;幼儿园又是个“女儿国”,教师组织的活动显得“阳不足而阴有余”,大多是跳舞、唱歌等柔和型的活动,缺乏跑、跳、滚、扔等力量型、爆发性的运动项目。而奥特曼高大、勇敢、坚强,富有阳刚之美,所以奥特曼成了孩子心目中的英雄也就不足为怪了。

3.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幼儿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可以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好奇心,是儿童特殊思维的直接体现。而奥特曼神通广大,行走于星球之间,为保卫星球与怪兽展开激烈的战斗,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对宇宙这一神秘领域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在观赏一幕幕扣人心弦的争斗画面时,强烈地感受到地球以外的那个神秘的世界。

笔者了解到许多家长为制止孩子观看奥特曼,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仍无济于事。其实,奥特曼也并非家长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仔细观看碟片,我们会发现奥特曼与怪兽搏斗时的那种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保护地球的强烈意识,可以让孩子获得有益的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家长如何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利用其中积极的因素。如借助奥特曼的勇敢、正直、富有正义感,来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例如,我的孩子刚入幼儿园时,胆子小,遇到困难就会哭,我曾为此伤透了脑筋。后来,我发现孩子也是奥特曼迷,一提起奥特曼,他就会眉飞色舞,两眼发光,每天缠着我编有关奥特曼的故事。我灵机一动,把孩子生活中的内容编入奥特曼的故事中。如奥特曼上课时大胆发言,遇到困难动脑筋,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把玩具分给别的小朋友玩。这些故事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奥特曼成了他可望又 及的朋友。渐渐地,孩子改掉了爱哭、胆怯的缺点。我想,这还得归功于奥特曼呢。

当然,如果孩子过于迷恋奥特曼,花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势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且片中暴力的镜头较多,过多地宣扬个人英雄主义,这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引导。

1.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孩子崇拜奥特曼,家长切不可急于禁止,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家长要有耐心,对孩子做细致的工作。我们可以向孩子推荐其他的优秀动画片,如《海尔兄弟》《西游记》《蓝猫淘气三千问》等。这些动画片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且画面图案鲜明、语言幽默、情节生动,让这些片子进入孩子的生活,可以冲淡他们对奥特曼的兴趣。

2.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对于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强烈。”因此,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如跑、跳、滚、爬等运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骨骼的生长,同时也是孩子发泄压抑情绪的最佳途径;还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日月星辰,也可以让孩子采集树叶,促昆虫,制作标本,舒展孩子的心灵。

3.鼓励孩子出门寻找伙伴。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要知道孩子只有在与伙伴的交往中才能健康成长。在交往中,他们可以互通信息,增强性别角色,加强自我意识。

幼儿的心理特点解析

幼儿的心理特点解析:

一、“泛灵”心理

什么是“泛灵”心理呢?世界著名的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泛灵心理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东西的一种倾向。”你看,我们的宝宝们抱着布娃娃哄它睡觉、对着小树说话就是“泛灵”心理在起作用。运用“泛灵”心理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将“泛灵”心理同移情结合起来,培养幼儿的爱心。“泛灵”心理是幼儿的一种特殊心理,是他们思维力、观察力和认识力低的一种表现。幼儿年龄小,生活阅历太少,谈不上什么生活经验,他们多半是从事物表面的形状去认识事物、认识别人的。在他们眼里,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物。而移情是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欣赏和理解别人的感情,替别人着想。据说,孙敬修老人,一次上公园,正看到几个淘气的孩子在攀折小树的枝条。他不紧不慢的走过去,把耳朵紧贴在小树上。孩子们好奇的问他干什么,孙敬修老人回答说:“小树说胳膊痛得要命,要你们可怜可怜它。”听了这话,孩子们羞愧的笑了,再不攀折小树枝条了。这里,孙敬修老人并没有训斥孩子,而是运用孩子的“泛灵”心理和移情对他们进行了爱心教育,来纠正孩子一些比如不爱惜玩具、撕书等不良行为,效果很明显。实践表明,幼儿对于会活动、有生命的东西,如小猫、小狗、拖拉机等,更容易产生“泛灵”心理。抓住这一点,将物拟人化,也是向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好方法。如我们教育幼儿不拖小椅子的方法……你看到孩子撕书时,就说:“你把书的衣服撕掉了,它多难受啊!”再如孩子要摘花或树木的叶子的时候……用这样的方法,比训斥、责怪、打骂的效果好,并培养了孩子的爱心。二、要从孩子的“泛灵”心理出发,利用故事,进行教育孩子们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而童话故事中,有不少是灵化了的人和物。在给幼儿讲解这些故事时,抓住他们的“泛灵”心理,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同样能取得好的效果。孩子在听这些故事或看动画片时,可以接受直接的心理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比如《狼和小羊》的故事,孩子们对弱者小羊无限同情,对狼的仇恨心理、对善良始终会战胜邪恶都有着非常明确的体现。我们在平时的游戏中发现孩子都不喜欢扮演狼等恶势力,他们都喜欢扮演善良的动物,只好由老师来扮演。平时他们都很喜欢老师的,和老师很亲,但是在那个时候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大灰狼,他们对老师豪不留情地进行打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应用这样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如豆豆的理发……调食教育“怕老鼠的猫”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的“泛灵”心理是一种意识发展不完全的表现。我们在运用时,还要引导他们辨别事物,引导他们从本质上认识人和物,促进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我们的教育策略也要相应地作出改变,如小班的孩子……而如果到了大班你还是这样“小椅子的腿会很痛的……”孩子是不会相信的。相反,经常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成为哪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彼得潘。二、“小猫”钓鱼心理——幼儿的注意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道:“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如果不打开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学习,也无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幼儿的一切智力活动,甚至一切心理活动都必须有注意参加才能得到发生、发展和形成。幼儿注意的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 说说目前的现状……:排除多动症或感觉统合失调等问题:感觉统合是一种本体感觉。人们平时学到的一切技巧都是凭借本体感觉的。很多人经常回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平衡感觉差,其实都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引起的。家长就要问了,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感觉统合是不是失调呢?撇开一些孩子的症状不说,先问一句:你的孩子小时候爬过吗?会爬吗?先学会爬还是走?1.让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活动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心情愉快,兴趣浓厚,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往往是目的、任务明确,所以游戏时幼儿的注意很容易集中,前苏联的比都霍娃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幼儿把各种彩色的纸条分别放在颜色相同的盆子里,比较在游戏中与单纯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幼儿的注意,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持续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而在单纯完成任务情况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因此应让幼儿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教导幼儿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地观察,区别物体的各种各样性质,训练儿童的注意推荐您一些智力游戏,如走迷宫、找相同、找不同、看看什么不见了、捉迷藏等。这种游戏孩子大都非常喜欢,因为我在思维训练兴趣组活动的时候发现孩子尽管他们的老师反映这个孩子很顽皮,注意力如何差,但是在兴趣活动中的表现是比较好的。2.充实幼儿的生活的内容为什么呢?我们平时可能也有这样的影响,比如在一个嘈杂的地方,你可能听不到什么具体的内容,只有一篇翁翁的声音,但是如果有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声音出现的话,你可能很容易就听清楚了。所以说我们对于熟悉的东西,注意力往往要集中一些。因此我们要不断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让幼儿的头脑中储备更多的经验,这样他的注意力相对也要集中。要注意不断扩大幼儿的生活内容与认识领域,让幼儿在获取知识中发展各种兴趣,培养注意力。比如,可以带孩子一起参观展览会、博物馆、天文馆、画展,游公园,逛动物园,边看边玩边问边答,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如在逛公园时,看到小白兔可以问孩子:“小白兔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小白免的嘴和小花猫的嘴长得一样吗?”“大象的鼻子能干什么”等等。幼儿接触的范围越广阔,他们的兴趣就会越广泛,注意的范围也就越扩大。3.多让孩子做一些目的与要求明确的事,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要培养这一注意,必须首先使幼儿明确任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使行为服从于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注意的事,使孩子能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如晚饭后,爸爸可以要求孩子:把小凳子擦一擦,并且必须把每条腿擦干净;妈妈也可以要求孩子:给家里每盆花浇一壶半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孩子做完后,爸爸妈妈要检查完成的情况。做得好,给予鼓励,做得不够的地方,要让孩子重做。如果经常这样要求孩子做事情,既使平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坚持性差、粗心大意的孩子,也自然会聚精会神地努力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在提出任务和要求时,一次不要过多,既让孩子注意这个,又令他注意那个,反而会使孩子注意难以集中。小班的孩子更多的是能够理解单一的指令,如:到教室里去拿个椅子来。对于那些复杂的指令,他们就不能做到了,如,到教室里去 拿把椅子,然后放到某某地方,放好了以后再去干什么什么……4.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不感兴趣而又必须注意的事情上去兴趣在幼儿的注意中是不可忽视的,但也不能只考虑幼儿的兴趣,比如看电视是不需要什么意志控制的……要通过日常生活,逐渐培养孩子“集中注意”的习惯。为此,必须让幼儿逐渐学会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注意。由于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稳定性差,所以要经常使幼儿了解大人叫他做什么,有什么要求,从而逐步使他们学会根据需要(不仅仅是兴趣),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完成任务,进而促进注意力的发展。说到兴趣,那么兴趣与引导哪个更重要?例如某幼儿去学画画,学了两次就不愿意再去了,这时怎么办?强迫他去吧,似乎违背了孩子的以兴趣为主的观点,但是不去的话,又觉得半途而废,给孩子的影响也不好,这是其实就是重在引导。其实很多孩子的兴趣就是在引导中产生的。如涛涛爱上画画的例子。5.创造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幼儿常常会因无关刺激物的干扰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因此,要清除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尽可能隔绝一切外来的“刺激”。如在幼儿练习计算,搭积木或看画书时,就应关闭电视机,停止不相干的谈话等,排除一切可能分散幼儿注意力的因素,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发展其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要让孩子中断一样行为,那么就应该提前几分钟告诉他。例如我们在娃娃家快收的时候……6.磨练幼儿的意志与耐心测试一下你宝宝的耐性指数1、做事不能有始有终。2、任性。3、经常容易哭。4、情绪易激动,很难预测他们会干什么。5、吃饭时爱动。6、看电视时一会坐着,一会站着。7、不能坚持玩一个玩具,而是拿拿这个,碰碰那个。8、自私,只关心自己。9、咬手指甲。10、神经敏感、神经质或经常感到不安。11、情绪不稳定,变化无常。12、所做的事与年龄不相称。13、经常争吵。14、坐立不安,多动。15、经常打碎朋友或家里的物品。16、不能同朋友和谐相处。17、经常打架。18、冲动,做事前不思考。19、饮食调节不好。20、发火时骂人或说一些伤人的话。21、不能如自己的愿望时就打滚耍赖。22、经常哭哭啼啼地闹。如果你的宝宝有半数以上“符合”上述条件,有可能是缺乏耐性宝宝。缺乏耐性宝宝的特征缺乏耐性的孩子会出现3种倾向:过度的暴力性、依赖性及散慢性。暴力性这是缺乏耐性儿童的最大特征。不管是谁让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失控地尖叫、骂人或打小朋友等。刚开始自己还会自责,不过一旦形成习惯,自责感就会消失,连父母的劝导都听不进去,反而会使性子、发火。依赖性碰到稍陌生或困难的问题,便丧失了独自解决问题的意志,转而向别人求助,这种依赖性会使宝宝渐渐变得意志薄弱。散漫性注意力低下没有耐性的宝宝做事肯定没有持久性,因而会显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时,看看这个拿拿那个;参加钢琴、美术、书法等学习班,没有一个能坚持下去。鼓励孩子多玩动手操作游戏,以此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动手操作的游戏最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从而培养毅力。例如玩套叠玩具和拼图,5岁孩子更喜欢拼图。初学时可用简单的,如用加贺年片自己剪成5—8块的拼图。逐渐可以让孩子拼复杂的如分省份的地图和贴图和积木,拼的技术进步后可拼上切分30—50块的图。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能处长到45—60分钟。贴心提示:拼图游戏,培养孩子的耐性和毅力初学时按图的指导拼插,以后可以自己把几套拼插玩具 在较大的多种形状的。如拼接大型塑料,用套图卡扣就可以做成房子,桌子,小车或攀登架。当孩子做成一件玩具时就会兴趣大增,管子套不进洞内,套圈扣不到小洞里。有了目的孩子会试来试去终于能自己造成。有时大人可以略微帮助使孩子学到用另外的办法又容易又牢靠地把东西做好。最后,动手和克服困难是培养耐性和毅力的主要条件,父母选择的玩具要具备一定的难度,但也得易于克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果太难超过孩子的能力,孩子会失望而失去兴趣。所以选取材和背景都十分重要的。如何磨磨孩子们的性子,让他(她)们多些耐心呢?给你推荐几个小窍门,你不妨试试。幼儿园老师,我是这样做的:当小班长像王景鹏,平日里数他最没有耐心按要求去做事,请他来当小班长就不一样了。成了小班长,首先他自己会很漂亮完成任务,而且还能仔细地去检查、提醒每一个小朋友是否做到。做小值日生像小刘畅、展昊、闫明怡,不管什么时候见他们,总没个闲着的时候;无论进行什么手工活动,总是粗枝大叶的,唯独你让他们做小值日生,发本书了、发折纸了,或者擦桌了、插椅子,给你做的有模有样,极其认真、耐心,绝不会漏发、漏掉任何一个。

剖析幼儿的情感特点

幼儿的情感具有易冲动、易转移和易感染待特点。但是,其复杂程度和社会化程度等方面却有所发展。情感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已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并影响其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1、幼儿情感的信号功能。早在婴儿期个体就会利用哭和笑这两种情绪表现(初级情感)向成人展示其需要或对客观事物的体现,使情感表现出信号功能。到幼儿期,幼儿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已能较正确地领会别人的情感信号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一个孩子的哭声作为悲伤的信号传递给其他幼儿,并被他们理解接受,引起共同悲伤体验。

2、幼儿情感的创造功能。幼儿情感的集中体现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对自己喜爱的游戏百玩不厌,会不断创造出新花样。比如,自制游戏中所需的“道具”,布置游戏场所,装扮角色,编造新奇愉快的游戏情节等等。这些创造性活动的开展完全是建立在幼儿喜爱该活动这一情感基础上的。因此,成人应慎重地评价幼儿持积极情感的游戏,对他们的积极情感予以充分肯定,鼓励并帮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发展创造力。

3、幼儿情感的催化功能。幼儿如果对活动充满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在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得很主动,很有勇气和智慧,会取得出人意料的好结果。相反,则会表现出心不在焉、迟钝木纳、出错率高,甚至故意捣乱以求被取消活动资格来逃避活动。所以,成人应特别注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情感,尽量避免或减弱消极情感的不良影响。

4、幼儿情感的取向功能。幼儿情感的取向功能是指:情感能够直接引导个体选择行为的方向并能决定维持此方面时间的长短。幼儿情感的取向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他们最初的情感取向常常受成人暗示,后来在具体活动中又经常出现情感削弱或转移的情况,使原始取向中断。因此,成人在加强自身情感修养的前提下,应特别注意加强幼儿情感取向的自主性和稳定性的培养。

以上分析显示,情感不仅是幼儿各种活动的伴随因素,而且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制约着活动的进行,并在幼儿的人往、智力和个性发展等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情感去判断他们的个性特征,也可以根据主导情感分析他们对家庭、社会和成人的态度倾向。情感功能的释放为我们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提供了可能。

本文Hash:7c1493c6f7aa3f7dfca3c564e171f8fe63473e3f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