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更离不开亲情。亲情是最天然的和谐剂、营养素和定心丸。婴幼儿长久地处在自己熟知的母亲身边,就不会有害怕的表现,孩子就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养家,而疏于对孩子心理的安慰。社会问题都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有关联。人不是机器,小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爱,爱也不是用金钱物质衡量。孩子要想健康不仅身体要健康,心理健康同样不能忽视,父母应多给予孩子心理教育,最好是从小做起。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更离不开亲情。亲情是最天然的和谐剂、营养素和定心丸。婴幼儿长久地处在自己熟知的母亲身边,就能避免产生害怕的情绪,继而避免出现易哭闹等情绪障碍。孩子自出生后,就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形成条件反射,这标志着其心理活动的萌芽和发展。母亲应多给孩子必要的爱抚和情感依托,这对婴幼儿心理发育有很大帮助。

从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孩子的心理就开始发育,许多家长都认为未满周岁的婴幼儿什么都不懂,给他吃饱睡好就足够了。周岁前是孩子成长的辉煌期,同时也是脆弱期,如果心理养护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将来在性格、心理上出现问题。为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在护理期间多逗孩子,说说话,唱唱儿歌,传达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既能增进孩子听力,又可培养其乐观情绪。

家长要促使孩子逐步适应环境和外界刺激,家庭气氛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一些影响。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刚出生时,和成人离家一样有恋巢心理。因此,要在一定时期内延续子宫时代的环境和习惯,如抱孩子时将他的头搁在妈妈心脏处,让他能听到妈妈熟悉的心跳。为了锻炼孩子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还可以帮他做些轻柔的运动,缓解肌肉紧张,如抬头、翻身、站立、四肢伸展等。当然,这些训练应逐步加强,而不是给予“突袭”。

另外,家长及时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一位母亲说,在她的孩子6个月左右时,她每天都定时翻看色彩鲜艳的儿童读物,在她讲述书中内容时,孩了听得很专注。有一次,她翻书略作停顿,孩子竟表现出烦躁、欲哭等情绪,直到她重新开始翻阅,孩子才安定下来,结果这个孩子长大后不仅爱看书,学习也颇自觉。这说明孩子小时候的习惯对未来的学习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不可盲目乐观,心理养护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从此高枕无忧。心理养护得当的婴幼儿一般不认生,也不爱无故哭闹,并能很快适应陌生环境,表现活泼机灵。不过,家长也不要因怕造成心理负面效应而对孩子过分溺爱,因为溺爱常常是导致“问题孩子”出现的重要原因。

母爱能促进婴幼儿健康地生长,给孩子讲故事,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长不要认为“吃奶的孩子不懂事”,忽略婴幼儿的心理养护。“望子成龙”的巨大工程,在“龙”出世的那一刻,就该破土动工了。为了避免孩子因环境的突然改变而产生心理不适应,父母最好留在孩子身边工作,能补出远门打工、工作最好不过了。

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人的身体和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更要有健康的心理。什么样的心理是健康的心理呢?下面是健康心理所具备的几项特征:

1)正视现实,乐观向上。心理健康的人能正视现实,能清醒地、客观地认识周围的事物,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时能正确处理。心胸开阔,情绪稳定,乐观向上,遇到烦恼的事能积极解决、开脱自己。

2)了解自己,乐于工作。对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等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安排生活。不以学习、工作为累,能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

3)自尊自制,善于待人。在社会交往中自尊自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独立的人格。能与他人和平相处,在与人交往中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和他人接触,相互交流。

只有心理上是健康的,才能体会生活的幸福,健康的心理是需要从小培养的,那么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呢?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学习、工作的动力。用辩证的世界观来对待生活中的矛盾,才不会因眼前的挫折而退缩,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其次,在接受现实,认识自我。如果一个人对自身所处的环境都不了解,就会四处碰壁,甚至不能生存。然而只了解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却不能接受现实,最终的结果就是将自己封闭,逃避现实。只有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身能力之后,才能根据现实的情况确定自身发展之路。现实是根本,只有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才能有所发展。家长要让孩子了解社会,理解父母,更要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状况,明白自己的家庭在社会中的位置,教育孩子不去追求奢华的生活,以自食其力为荣,更不要因家庭的贫困而抬不起头,认真地面对现实,以实际行动来改变现实。

最后,在参与社会,参与生活。孩子经常会有恐惧心理,害怕与人接触,害怕参加社会活动。这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亲眼看看社会并不是那么可怕和不可亲近。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活动,参加同学组织的晚会、郊游,参加夏令营等,使孩子从团体活动中得到乐趣,得到友谊和信任。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些家庭活动,如购物、做饭等,从中也可以体会生活的滋味。“重在参与”,积极的参与会使孩子性格开朗,拉近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改变孩子对生活的态度。

另外,稳定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中发现,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表现出性格孤僻,情绪不稳定,学习成绩不好等特点。更为突出的是,教师甚至可以从孩子第二天上学时的状态中看出父母在前一天是否吵架。这就说明稳定的家庭关系、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

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智力重要

外婆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外婆:张沪伟

妈妈:王佳

宝宝:单越

王佳给我的第一眼印象是温婉文静,始终是轻轻地说话,柔柔地笑着;而外婆则说话干脆,直奔重点,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原来,外婆年轻时曾经当过兵,难怪行事作风如此直爽干脆。

妈妈:像宠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母亲

王佳是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于是宝宝就完全托付给外婆了。不过对于宝宝的成长,王佳并不是完全放手。从网上、书上或者专家那里得来了最新的教养信息,她会在第一时间跟妈妈分享,而外婆也不甘落后,阅读了大量教养方面的书籍和杂志,看到精彩的地方还会折起来等王佳回来看。

母女两不约而同地跟记者提起两件小事:有一天晚上,宝宝原本是和妈妈一起睡的,可半夜醒来宝宝一定要去外婆的房间,后来还在房门口摔了一跤,爬着去找外婆了。还有一次王佳问宝宝:“你觉得妈妈漂亮吗?”宝宝回答:“我觉得外婆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我惊讶于宝宝对外婆的这份感情,问王佳:“宝宝和外婆感情这么好,你会不会嫉妒?”王佳笑着摇摇头:“当然不会了,外婆带宝宝这么辛苦,宝宝爱她是应该的。”

是啊,外婆带宝宝真的太辛苦了,从小到大,从生活到教育,没有一件事情不操心。自己是女儿的时候,向妈妈索求得多,不能体谅妈妈的操劳。自从当上了母亲,王佳才真正体会到“母亲”这两个字的分量,对于妈妈之前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有了更深的体会。由此,王佳对待妈妈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对自己的母亲,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耐心和关爱。”

外婆:我是宝宝最亲近的人

这个外婆不简单!从宝宝的吃喝拉撒到心理健康,只要扔出一个问题,她就能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堆目前最先进的理念,育儿观念之现代让人吃惊,也令人佩服。问外婆为什么对育儿这么有一套,她说这要归功于所看的无数育儿书籍和杂志,还有常常带宝宝去参加亲子活动,有亲子活动的地方,就少不了她和宝宝的身影。外婆用心关爱着宝宝,因此成为了宝宝最亲近的人。

外婆认为她的优势在于有耐心,并且有大量的时间慢慢教育孩子,比如教宝宝穿衣服,她就会花上一个月的时间让宝宝慢慢地学习。可是妈妈忙着上班,就不能有这么多时间慢慢教宝宝了。而且养育过一个女儿,哪些方法正确哪些方法错误,外婆心里一清二楚,在教养宝宝的时候,避免了犯同样的错误。这些都是老一辈家长教养宝宝的优势。

老经验加上新知识,再根据孩子的个性加以改进,外婆和妈妈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宝宝的教养方式。在这摸索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每到这个时候,外婆绝不会摆出长辈的架子来“一意孤行”,而是要详细比较究竟谁的方法更正确或者更适合孩子。当然了,母女俩的这些“争执”,是绝不会发生在孩子面前的。

外婆语录:一旦想要生孩子,一定要提前一年阅读各种育儿书籍和杂志,不要临时抱佛脚。

妈妈语录:孩子的心理健康比智力更为重要,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事,不要死板地坚持到底,你的强硬很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导致他日后的武断和冷漠。

本文Hash:6ead74b442bd2848fd37022b73c1f9790ac63775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