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坏情绪的6招

孩子的情绪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如何掌握孩子情绪的变化呢?给大家介绍6大绝招,不妨试试。也许可以让您更了解孩子的坏情绪。

第1招: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赞赏的事情。

孩子“坏”时希望受到注意,“好”时希望得到赞赏,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承认他所做的事情,会提高他的自我价值观念。即使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也可以提醒孩子知道他是可爱的、有能力的。例如,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到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件事,另一张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爱和能力。

第2招:抽时间单独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十分宝贵,尽管如此,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这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的最好办法,是把与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计划,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这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络是十分重要的。与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要超出他的水平。对于重组家庭,父母应该考虑孩子的特殊情感需求,对于感到孤独的继子女,家长应抽出专门时间和他在一起。

第3招:允许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许多父母认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难的事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他自己不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励和挑战,要给他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时,指导并协助他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

第4招:珍视孩子的物品。

父母经常控制送给孩子的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某件物品不适合孩子了,但事实上他可能仍然需要它,甚至这种喜欢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件孩子的物品时,父母不要擅自作主,要由孩子自己决定何时放弃某件物品。

第5招: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身体方面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粉刺、肥胖和雀斑时,父母要帮助他解决精神上的负担,并让他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也是可以控制的。

第6招:孩子贬低自己时父母要干预。

孩子贬低自己是在传达一种有碍自尊的信息。这时父母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他的爱,认真地倾听,然后再告诉他应有的态度。

如何对待孩子的坏情绪

戈特曼将父母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对于孩子的情绪,你是属于那种类型呢?不要让孩子的坏情绪影响你的情绪,更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坏情绪。

“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都别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很多中国父母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它隐含了一个讯息:孩子是自己的“产品”,应该听命于自己,还不能有情绪。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将这类父母归为“情绪抹杀型”。

为了研究情绪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戈特曼在36年里,调查了3000个家庭,后来又对儿童跟踪调查了10年。戈特曼将父母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情绪抹杀型”父母尤其无法容忍孩子有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哭时,他们会大声喊“停”,强迫孩子憋着,甚至还吓唬说:“再哭,就送你上幼儿园。”有些家长则喜欢用奖励来诱导孩子的情绪,如“只要不哭,就买冰激凌吃”。当所有的恐吓或贿赂都无法管住孩子时,家长还可能动手。“这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孩子无法从成熟的大人那里,学到有关人性与理性相和谐的办法。”韩国儿童心理学家赵璧在与戈特曼合著的《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这么说。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则截然不同。他们会给孩子解释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其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何种情绪。看见孩子哭了,这类父母克制自己不动怒,关心地问“妈妈见到你哭,很心疼”。这会让孩子知道,妈妈很在乎自己,能增加亲密感。然后问“你为什么哭呢”,让孩子有表达情绪的机会。最后说“你这么哭,会影响到别人,可能不太合适”,告诉孩子明确的行为界限,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目的。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发展心理学专家曹子芳告诉记者,亲子之间良好地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在孩子3岁以前,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正面教导。比如孩子打架了,父母可以如实说:“爸爸妈妈也会吵嘴闹脾气,不过马上又和好了。”如此这般,孩子会觉得父母和自己一样,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

戈特曼指出,中国父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吝啬于表达“爱”,而过分强调“失望、愤怒”,造成孩子从父母处获得的多是批评,缺乏表扬和肯定。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父母要学会多用“我”传达法。比如,两个孩子打起来。父母不能说:“你怎么又和别人打架?”或“不是告诉过你不能打人吗?”这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正确做法,先说“我听说你打小朋友了。小时候,我也跟其他小朋友打过架,还被打哭了。”看到孩子情绪缓和,再说:“能告诉我,为什么打架吗?”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家长解读、理解和管理孩子的情绪,就是“镜像式反应法”,简单说就是重复。比如小孩闹脾气、哭了,父母不妨说“哦,你很生气呀”、“是的,心情确实不好”,如此一般,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父母认同,渐渐安心。

如何对待孩子的坏情绪

戈特曼将父母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对于孩子的情绪,你是属于那种类型呢?不要让孩子的坏情绪影响你的情绪,更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坏情绪。

“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都别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很多中国父母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它隐含了一个讯息:孩子是自己的“产品”,应该听命于自己,还不能有情绪。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将这类父母归为“情绪抹杀型”。

为了研究情绪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戈特曼在36年里,调查了3000个家庭,后来又对儿童跟踪调查了10年。戈特曼将父母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情绪抹杀型”父母尤其无法容忍孩子有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哭时,他们会大声喊“停”,强迫孩子憋着,甚至还吓唬说:“再哭,就送你上幼儿园。”有些家长则喜欢用奖励来诱导孩子的情绪,如“只要不哭,就买冰激凌吃”。当所有的恐吓或贿赂都无法管住孩子时,家长还可能动手。“这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孩子无法从成熟的大人那里,学到有关人性与理性相和谐的办法。”韩国儿童心理学家赵璧在与戈特曼合著的《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这么说。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则截然不同。他们会给孩子解释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其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何种情绪。看见孩子哭了,这类父母克制自己不动怒,关心地问“妈妈见到你哭,很心疼”。这会让孩子知道,妈妈很在乎自己,能增加亲密感。然后问“你为什么哭呢”,让孩子有表达情绪的机会。最后说“你这么哭,会影响到别人,可能不太合适”,告诉孩子明确的行为界限,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目的。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发展心理学专家曹子芳告诉记者,亲子之间良好地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在孩子3岁以前,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正面教导。比如孩子打架了,父母可以如实说:“爸爸妈妈也会吵嘴闹脾气,不过马上又和好了。”如此这般,孩子会觉得父母和自己一样,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

戈特曼指出,中国父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吝啬于表达“爱”,而过分强调“失望、愤怒”,造成孩子从父母处获得的多是批评,缺乏表扬和肯定。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父母要学会多用“我”传达法。比如,两个孩子打起来。父母不能说:“你怎么又和别人打架?”或“不是告诉过你不能打人吗?”这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正确做法,先说“我听说你打小朋友了。小时候,我也跟其他小朋友打过架,还被打哭了。”看到孩子情绪缓和,再说:“能告诉我,为什么打架吗?”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家长解读、理解和管理孩子的情绪,就是“镜像式反应法”,简单说就是重复。比如小孩闹脾气、哭了,父母不妨说“哦,你很生气呀”、“是的,心情确实不好”,如此一般,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父母认同,渐渐安心。

本文Hash:9044c33d20515ee98c69967af9d486ca5fbe9244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