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冷漠?

当妈妈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时,孩子不但不关心,还站在一边哈哈大笑;当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时,孩子却在抱怨妈妈没有带自己出去玩……种种冷漠让人心寒。为什么妈妈含辛茹苦为孩子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的必经之路当爸妈们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我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爸妈们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要知道,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一课,而“爱”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此,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的必经之路。感恩进阶之路第一步养成感恩的习惯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第二步利用各种节日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第三步让孩子学会给予偶尔“示弱”,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假装拿不动衣服,让孩子帮忙拿一两件。假装累了,请孩子倒杯水给爸妈喝……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我们做父母的成为孩子爱的“银行”,而不是“自动柜员机”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做一个感恩的好宝贝,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时给孩子灌输这种爱的理念,让孩子也学会关心爱护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宝贝。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自参与,对于儿童来说,阅读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从中得到启发。阅读实质上就构成了儿童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比如,九月份的布奇成长绘本《爱的味道》告诉我们:爱是一种什么味道呢?这天早上,布奇发现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尽快好起来,布奇不仅给妈妈拿药和湿毛巾,还给妈妈做了一个超级汉堡。当布奇在莫莫的帮助下将超级汉堡送到妈妈面前时,布奇妈妈边吃边幸福地说:“还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是什么呢?”这时我的宝宝手指书本,奶声奶气地读:爱的味道。妈妈欣慰地笑了。布奇让妈妈懂得了如何把爱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里。给予爱比付出爱,会让人收获更多。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享受爱的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学会奉献。让我们做父母的成为孩子爱的“银行”,而不是“自动柜员机 。存进多少,你才能取出多少,付出才有回报。父母的爱也是有限的,也是要回报的,让孩子懂得只有把爱源源不断地存进去,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取出。“自动柜员机”是不知道索要与回报的,孩子也就不会想到回报,这样的孩子能感恩吗?让孩子懂得并感受爱,需要我们把爱溶入于生活。(实习编辑:朱小丹)

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叛逆

我儿子今年13岁,他小时侯就不是很听话,近来不知为什么性情变得非常暴躁、叛逆,动不动就发脾气,让我们家长很头痛,请问,我儿子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桃源张语

对于这种现象,作为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有研究机构指出,叛逆的孩子在青春期早期,大脑内负责情绪的区域发育较正常孩子要快,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个现象会消失。

研究表明,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孩子,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比其他孩子发育更早。但是他们大脑内控制情绪的区域发育状况却不佳。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叛逆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躁、反常情绪,也更不善于控制局面。通常人长到20多岁时,大脑两个区域的发展才会达到平衡。

专家指出,诸多因素会助长孩子叛逆的个性。比如家庭成员间不顺畅的交流,或是孩子本身懒惰,或是孩子需要更多关于自身责任和尊重他人的教育。研究人员同时指出,家庭环境对孩子大脑发育也可能产生影响。

从我们查询的相关资料中发现,大脑的发育是分阶段进行的。青春期早期,孩子解读愤怒语调与面部表情的能力大大减弱,因此12—14岁的孩子在社会智力方面变得迟钝。所以并不是青少年故意作对或难以相处,而是他们的大脑在特殊时期无法正确感知父母的感情,尤其是悲伤和生气两种感情。到16—17岁时,青少年在感情感知上达到成人水平,会逐渐变得懂事。作为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不听说而责怪孩子,或者冷淡孩子,应多理解他,关心他,多多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平稳过度叛逆期。

我的孩子为什么脾气这么大

五岁的杨杨,人小脾气却很大。妈妈买回来草莓,他抓起来就要吃,妈妈说:“这些草莓是准备晚餐时吃的,现在还没有洗干净,不能吃的。”杨杨开始扭动身体,闹腾起来,拉扯着妈妈,还把脚上的鞋子甩出去。妈妈很无奈,不知道杨杨哪来的那么大脾气。

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发脾气,人类行为学家认为:发脾气是人类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是属于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发脾气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即使是最温顺的孩子有时也会发脾气。但是孩子经常发脾气,则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稳定的情绪,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而且这种方式是非建设性的,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十分重要。为此,家长首先应该知道孩子为什么发脾气,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遗传因素一个人多长时间发一次脾气,发脾气的程度有多么厉害,主要是由他的个性决定的。心理学家格林潘把孩子划分为一种类型:高度敏感型、自我关注型、对抗型、漫不经心型和攻击型。他认为:每一种类型的孩子都可能发展成为个性健康的人,关键是家长能否了解孩子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教育。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孩子的反应是不同的,性格敏感型的孩子可能会大发雷霆,而漫不经心型的孩子可能泰然处之。对于敏感型的孩子,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帮助他们学习控制情绪。

生长发育阶段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不同的。当一个小一些的孩子与大一些的孩子在一起时,小一些的孩子比大一些的孩子更容易发脾气。专家认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其“脾气爆发点”是不同的。五岁的杨杨会为吃不到草莓而发脾气,如果换成一个十岁的孩子,他一般就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些耐心。

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孩子比女孩子更易发怒。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与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背景有关。因为家长和老师们更偏爱或者更原谅易怒的和攻击型的男孩,而更容易接受柔弱爱哭的女孩。这种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性格形成。但是,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在发脾气时不使用暴力或者要挟手段。

家庭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发展的影响十分巨大。孩子们会因为离婚、生病、死亡、搬家以及其他一些重大家庭事件而变得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当家庭发生这些变故时,孩子们会迷惑不解甚至受到伤害。当孩子受到伤害时,他们常常会反过来伤害别人。

一个孩子在别人与他开玩笑时,他是坦然接受还是引发一场激烈的争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发脾气模式”。那些家长发脾气时大声喊叫、用力关门或者有其他一些攻击性行为,他们的孩子往往会禀承父母身上的这种“发脾气模式”。在另一些行为约束较严的家庭中,其孩子表示气愤的方式就不大相同,他们对爆发式的情绪宣泄感到不舒服,他们认为大发雷霆是一种罪恶。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自己的“发脾气模式”。

专家建议,学龄前儿童发脾气时,家长应该采用“积极倾听”的方式。这种方式意味着你赞同或者同情孩子,给孩子一个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机会。家长还可以尝试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如果不奏效,专家建议,不理睬孩子几分钟,这样会使孩子明白,你不被他的脾气所左右。三分钟后,你再说:“现在是你平静下来的时候了。”如果孩子继续发脾气,就让 承担一些后果,比如取消一次上公园玩的机会等等。

本文Hash:a8402abe7e6ec394a92dc4797068bba2c7ed3d30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