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不要硬着来

宝宝自小便被爷爷奶奶宠坏了,有时候脾气一上来,九头牛也拉不转,他想干什么或者想要什么,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哭闹、打滚、扔东西。有一次,妈妈跟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把小冰带去了。由于妈妈提前和小冰商量好了,告诉他要讲礼貌,吃饭的时候小冰还是比较乖的。可是等吃好了以后,小冰就开始在餐厅里乱转,见有一桌客人要了一盘大闸蟹,就回来跟妈妈要。其实妈妈已经点了一盘烧花蟹了,只好跟他商量:“我们已经要了一盘蟹,下次再要那种大闸蟹。”可是小冰把筷子一摔就闹了起来。碍于人多,妈妈一开始昼哄他,可小冰又是推盘子,又是踢凳子,还大声喊着妈妈的名字,弄得大伙没法吃饭。妈妈气坏了,把小冰拽出餐厅就打了一顿……小冰的任性,跟爷爷奶奶的溺爱有很大关系。他知道家里人都疼爱他,不管自己提出什么样的条件都会被满足,即使不满足,只要哭闹,家里人就会心软,最后也会答应自己的要求。专家分析得出,孩子任性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1、妈妈缺乏耐心。对于孩子蛮横无理的任性行为,妈妈刚开始还能坚持原则,但是当孩子的各种任性行为频繁出现或者愈演愈烈时,一些妈妈就会丧失耐心,听之任之。还有些妈妈认为,反正现在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稍大点自然就会好了,因此之前坚定不移的管教信念也就不再支持。妈妈的态度,孩子都看在眼里,就更助长了他们继续任性的“气焰”。2、环境因素。现在人们居住的环境,都是一门一户,大门一关,只管生活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除了在学校,他们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一起培养感情。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考虑到别人的情绪和不满。孩子普遍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也就养成了任性的坏习惯。3、孩子逆反心理的影响。孩子容易冲动,自制能力也差,很多时候思维方式带有片面性,容易产生逆返情绪。有些妈妈由于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每当发生问题,总是不分青红皂白、不问来龙去脉,上来就用训斥、打骂等方式来教育孩子,从而导致孩子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以执拗不讲理来对抗妈妈的责骂,这样就使孩子的任性行为越来越明显。4、隔代教育的结果。由于工作压力大,妈妈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都交由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来照顾。这同样会有弊端。祖辈们溺爱孩子,把他们当做手心里的宝贝,爱都来不及,哪里会舍得严加管教。遇上爸爸妈妈来管教孙子,祖辈们还会上前去阻止。这样,孩子就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不顺心就开始闹,他们知道,反正家里有人会护着他,最终愿望也会实现。孩子的任性,不仅给大人带来许多麻烦,而且还会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因此,妈妈要注意从小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首先要事先和孩子沟通好,用“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其次要耐心劝导,当孩子提出非分要求时,如果妈妈置之不理孩子扔不能善罢甘休,妈妈就要耐心地说服教育,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妈妈不能答应他的要求。但是,妈妈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第三,要适当地“惩罚”。当孩子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妈妈时,妈妈也要房间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让妈妈很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最后,要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感到孩子可能要耍性子的时候,妈妈可以抓住时机用转移孩子注意力来避免。(责任编辑:亚辉)

对付孩子的任性,不能硬来

“妈妈,给我巧克力!”玩得满头大汗的林林跑回家里,对妈妈说。

“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的。”妈妈不同意。

“我就要,就要!”林林跺着脚嚷起来。

“闹!再闹你爸爸回来又该揍你了。”

妈妈虽这么说,还是从盒子里取了一块巧克力递给他。不料林林嫌少,把巧克力一摔,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妈妈无奈地将整个糖盒送到他面前,林林这才破涕为笑,抓了一大把跑出去了。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唉,这孩子,总是这么任性。

分析:

林林是奶奶带大的。从小被视若掌上明珠,有求必应。林林想买什么玩具,爸爸妈妈说不买,爷爷奶奶就掏钱。一来二去,林林有主意了,说他他就闹,有时一闹一两个小时,他爸为此没少揍他,可好像也不起什么作用。

由此可看出,林林的任性、固执同成人的溺爱放纵以及教育不一致有关。任性的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发展为刚愎自用、钻牛角尖的人,很难与人和睦相处。你自己要清楚,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人生活在社会中,是需要有所限制和约束的;只有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因此,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纠正他的任性与固执。

办法:

首先,要从根子上去除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对林林而言,就是要纠正溺爱与放纵,纠正成人对他教育的不一致。

对具体的任性行为,你不能硬来,可试试以下方法:

转移注意力。在孩子表现出执拗时,父母可先采用转移的方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玩水,你可以告诉他,天冷,玩水容易感冒,咱们出去打球好不好?小朋友都在外面玩呢。孩子可能就会高兴地放弃玩水的念头而跟随大人去打球。

暂时不理睬。转移的方法收效不好时,可以“暂时不去理他”,父母可视情况采用沉默和“禁闭”两种形式。沉默是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哪怕孩子滚到地上也当看不见;或当孩子闹得凶时,用神情制止。沉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孩子看闹了半天,引不起父母关注,一般就会偃旗息鼓。

假如沉默不起作用,就可以将门带上,让孩子独处一会儿。当然,屋里不能有危险品,也不要有孩子能玩的东西,以防惩戒作用被削弱。孩子在屋里哭闹,父母不要理他,孩子闹一会儿感到没趣,就不会再固执了。“禁闭”的时间不用长,但父母的态度必须坚决,这样才会有好效果。当然,在这之后,还是要跟孩子讲清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及父母不同意的理由。

赏罚并用。当孩子任性胡闹之时,给孩子两种选择:一种是不再闹下去,将得到某种奖赏;一种是闹下去,会受到处罚。孩子在听清两种结果后,通常会放弃吵闹以获得奖赏。这时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明道理,让他明白,正当的要求,父母会同意;不正当的要求,闹也是没用的。

不过应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出“固执”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父母不可一味指责、惩戒。那么,哪些“固执”行为是可肯定的呢?

首先,是孩子的正当行为被忽视或粗暴干涉后出现的执拗行为。例如,孩子正玩得兴头上,父母不由分说,拽上就走,孩子就可能会哭闹着不愿离开。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自然会受到他的反抗。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可先告诉孩子需要做什么事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把将要做的事与孩子的游戏联系起来。如,该睡觉了,带上正在玩的娃娃一起睡。

其二,是孩子认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时候,会执拗地“坚持真理”。比如,平日家 来了客人,孩子拿糖果招待,会受到赞扬,但如果忽然来了一位患糖尿病的客人,就会拒绝吃糖,孩子不理解,硬是让客人吃。这时,只要给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去拿些瓜子招待客人,孩子就会兴冲冲地当好小主人的。

其三,是父母本来答应做而违约的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得很固执。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在答应孩子前,应该考虑好可行性,不要糊弄孩子,也最好不要随便违约。实在做不到,要向他解释清楚,这也是对孩子守诺言、讲信用的一种教育。

培养孩子要有个性但不要任性

【妈妈网特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培养孩子的最好方法当然是让孩子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错误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宝宝变得不听话,甚至边变成任性。那么“个性”如何培养呢?怎样才能让宝宝有个性而不任性呢?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有魅力的宝宝呢?

如何实现“民主”教育?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主张“民主”教育,觉得不能管孩子太多,应该多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让他有自己选择的自由,这样孩子才能快快乐乐地成长!有这样的想法是对的,但是,您知道行动上应该怎样把握好自由的“度”吗?怎样既保证“民主”又能避免孩子形成坏习惯呢?来看看这位妈妈是怎么做的吧!

妈妈讲述:方方已经5岁了,开始上幼儿园,孩子接触的人多了,真的是改变了不少,有好有坏。有一天他突然跑过来,缠着我说:“妈妈妈妈,方方想买新书包,要买新书包呀!”我就很奇怪,不久前刚给他买了个新的,那么快就用坏了?我检查了一下他的书包,都是好好的,于是我蹲下来跟方方说:“方方,妈妈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呀?”方方乖乖地点头,我问:“方方的书包没有坏呀,为什么要买新的呢?”原来是他看到小朋友买新书包了,眼馋了呢。我笑着跟方方说:“小朋友买新书包是因为他的书包坏了,可是方方的书包还是新的呢,等坏了妈妈一定给你买新的,好不好?”方方不哭也不闹,懂事地点点头答应我了。

方方妈妈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既充分地尊重孩子,又能正确地引导他,让方方明白不合理的要求是不能轻易实现的。如果方方妈妈板着脸教育方方,那方方可能会开始哭闹,任性地缠着妈妈一定要买新书包了!从方方妈妈的做法中,总结了培养魅力孩子的几大做法,一起来看看吧!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孩子慢慢长大,3岁左右就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这个时期开始,爸爸妈妈就应该多尊重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受到宠爱的。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尊重,可是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哟!

如果家长不管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就一味地拒绝,性格外向的小孩会觉得不满,开始出现叛逆,跟爸爸妈妈顶嘴,不服管制的脾气;而性格内向的孩子会因为爸爸妈妈的拒绝而变得不自信,再也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胆小怕事。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都很难在社会中立足。

爸爸妈妈在尊重、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也要注意辨别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应该爽快地拒绝,并告诉孩子为什么他的要求不合理等等。父母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为所欲为,容易变成自私、不讲道理的坏孩子。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与孩子平等对话,了解真实想法

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爸爸妈妈要让他觉得自己和爸爸妈妈是平等的,可以用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宝宝,妈妈有一件事不理解,能不能跟妈妈解释一下呀?”让他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了,自己已经变成“小大人”了,可以帮爸爸妈妈解决问题了,这样他也会很高兴地跟爸爸妈妈交流对话。

爸爸妈妈只有与孩子平等地交流,才能了解孩子提出要求或者做某件事情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的,这样可以减少家长对孩子的误解,也能尊重孩子个性的行为。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

要做到尊重孩子,给他们充分的选择自由是非常需要的。孩子3岁以后,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 选择的机会,比如说要吃什么菜呀、今天上学穿什么衣服呀、要买酸奶还是牛奶等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在帮爸爸妈妈选择的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了,受到尊重了,而已也能帮他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

不过,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好“度”,在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时,爸爸妈妈也不能让他随心所欲,应该适当地给他一些限制,比如在问孩子要吃什么菜的时候,如果他每次都嚷着要吃肯德基,那么妈妈可不要再答应他了,在拒绝他的时候告诉他:“宝宝正在长身体,不能老吃没营养的东西,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哦,以后宝宝如果乖乖地吃十天的饭菜才可以跟妈妈说要吃肯德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而不是任性的哭闹。

爸爸妈妈做到充分地尊重孩子,给他适当的选择自由,这样孩子的合理要求能够得到实现,当要求被拒绝的时候他也能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要这样做,也不会任性地耍脾气,时间久了,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懂事,而且也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啦,还怕孩子没有个性魅力吗?

本文Hash:6895110a5e70ca2de9b25b42564a57aaf8a90a33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