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患儿更需要家长关怀

许多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由于老师、同学对多动症患儿的行为不理解,他们会批评、孤立多动症患儿。此种情况更会使多动症患儿病情加重。开学了,大多学生的兴奋劲逐渐消退,可老师会发现有些孩子“与众不同”,他们的兴奋劲好像有增无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总喜欢“骚扰”其他同学。专家指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它会对儿童的学业、个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家长和老师不但要了解孩子“多动”的成因,还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帮助其逐渐克服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多动症患儿更需要家长关怀多动症儿童上小学后“凸显”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副主任医师戚元丽说,在幼儿园里,孩子主要还是以“玩”为主,一旦“好动”的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在统一的教学模式下,注意力低下、学习成绩差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这个时候,家长才会因为孩子经常出现完不成作业留堂、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学习成绩差等问题而求医。当然,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需要经医生严格的评估才能确诊,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好动”就轻易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事实上,多动症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一般多动症儿童常常有一个或多个近亲也患有多动症。一项研究发现,至少1/3曾患有多动症的父亲,其孩子也患有多动症。另外,多动症还与轻微脑损伤、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铁和锌有关,食物过敏、铅污染,食品添加剂、除锈剂也可成为多动症的诱因。小儿多动需多方关怀注意缺陷、多动、冲动是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多动症的孩子自己并无意识搞“破坏”,但家长不一定能容忍,有的老师和同学也不理解。于是家长的打骂、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孤立,就成了多动症孩子的“困境”。戚元丽说,多动症的治疗要从孩子、家长、学校老师和医生四方面着手,尤其是家长要改变以往对孩子的打骂态度,学会运用奖励与惩罚等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把长时间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块时间,以增加学习效率。研究发现,多动症存在着父亲与孩子交流少的情况。增加与孩子的亲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患儿克服症状的动力。同时家长要对自己的言行有所规范,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治疗多动症患儿更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关怀。因此,家长要增加与孩子的亲密度,多多关怀孩子,尝试站在孩子的立场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及时纠正,早日康复。(兼职编辑:布倩茹)

多动症患儿更需情感治疗

据最新发布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360度调研”全球调研显示,约四成多动症患儿在治疗中没被顾及到其未来社会功能和情感发展,这些患儿成年后往往在社交上存在问题,且犯罪率相对较高。

多动症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除了过度活跃、冲动任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外,自卑、焦虑、社交障碍、易和人对立也是多动症患儿常见问题,如家长和孩子说话经常以“闭嘴”、“停下”等粗暴语言对待,患儿在学校里常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

让人担忧的是,多动症人群在学业、职业方面成就更低,约3成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他们出现物质依赖(如药物依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违法犯罪的风险是一般人的5-10倍。

因此,专家提醒,在对多动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关注他们人格和情感的发展,注重对他们社会功能和情感的治疗及训练,教他们懂得社会规则,学会控制情绪,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加强他们将来应对社会的能力。

幼儿入园后更需要家长关注

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大多数家长也舍得送宝宝去幼儿园了,让孩子们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活。这时的孩子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更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扶持,孩子的习惯养成需要反复地实践和训练,如果家庭不与幼儿园相互配合,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孩子入园后您还得讲究些教育技巧。

及时鼓励孩子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学会写自己名字……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对不容易适应的孩子,父母应该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唱歌了吗?”等等,避免让孩子的记忆一直停留在不良的情绪体验中。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或者不喜欢老师,父母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与他谈幼儿园的事。

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幼儿园中,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就会希望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开始这个孩子只盯着小朋友,不说话。当他看到小朋友不理他时就扑上去,一把推开那个小朋友,抢了小汽车……这个小动作就是孩子缺乏交往技巧的表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等交往技巧。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大方地向别人问好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在培养孩子方面,父母和老师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父母首先应该信任老师,才能协同老师的工作。千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指责老师。刚入园的孩子,需要对老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维护老师的形象。私下里再与老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记住,理智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维护老师的形象,而不是相反。

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入园之初,父母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让老师真实地掌握孩子的特点,以便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接近孩子,使孩子对老师形成信赖、依恋的心理。幼儿入园后,父母同样应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绪、表现告诉老师,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这样既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指导孩子的方法,也有利于老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消除孩子的顾虑、不安,促进孩子的成长。

父母可以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直接与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联系手册,进行家园联系。此外,幼儿园各种活动父母要积极参加,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方法,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全面了解孩子,才能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使教育发挥最大效率。

本文Hash:c6ba7d1f88d803f8900614a8c3d3dcc53802aeff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