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当面铐打妈妈2岁孩子的恐惧如何疏导?

日前,广州大道南靠近客村立交处,城管执法试图赶走一带着小孩的女小贩。双方发生口角后,突然一名城管执法人员上去掐住女小贩脖子意图将其放倒。随后,小贩老公到场,发现妻子被警方强行扣押上警车,要求城管下车给出说法,对方不予理睬。而所有的这一切,一旁的女儿都看的清清楚楚,随着围观的路人越来越多,惊恐的小女儿跟妈妈一样哭成了一个泪人,一直很彷徨的看着将自己团团围住的人群。

广州女摊贩遭城管暴力执法孩子在一旁痛苦

妈妈是否做到了以孩子为重?

女摊贩带孩子做“走鬼”,迫于生活压力实属不易,值得同情。但是小编依然认为,作为一个母亲,无论遭遇怎样的情况,都应当以孩子为重,最先想到的都应该是保护孩子。能避免的纷争绝对避免,能不逞强的情况绝不逞强。如果母亲能够意识到在这一场激烈且围观者众多的争斗之中,孩子心灵受到的冲击有多大,大概也不至于做出攻击乃至暴力行为,导致事件升级。

在这样一起冲突当中,最大的受害人是这个年仅两岁的孩子。在妈妈被殴打、撕扯并最终被铐走的过程当中,惊惶失措的孩子嚎啕大哭,她最信赖的人却没有办法通过一个拥抱来平息她的苦难。我们在责怪城管粗暴执法、缺乏人性化的同时,也应该客观冷静地思考:作为孩子最信赖的人,妈妈有没有错?

小编推荐:

baby/art/20130306/421755.html"target="_blank">“墙内开花墙外捧”外国父母追捧的中国式教育

明星父母监护子女也疏忽布兰妮小s在列

父母应该为孩子做好示范?

城管与小贩妈妈双方撕扯

(1)控制情绪很重要。如果有“战争”爆发,你怎么解决?是耍赖?打骂?甚至打人?你的任何方式都会成为孩子将来效仿的对象。要想让他们将来学会稳重、镇定,首先从自身做起,以理智、自信和善良来对待生活中的矛盾。

(2)吵架也有学问。生活中难免也会有争执。如果下一次再要发火时,就把它当成一次教育孩子的良机,教他如何以善良和自信对待不同的意见和做法,在面对社会中不同的人和事时,孩子应该如何面对,而不是纯粹像个“愤青”,乱骂一通!

(3)尊重他人从说话做起。虽然孩子上学以后会经常在学校,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也短了,但是在孩子心里,父母始终是自己最重要的老师。孩子虽然不会明确地表达自己要向父母学习,但是家长的说话方式以及对待周围人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甚至会引发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危机。身为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对配偶的说话方式,如果经常发牢骚、指责甚至辱骂对方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原来自己的父母是这样的人!反之,如果能随时看到对方的优点并且赞美对方,孩子也会成为心中充满爱的人。

小编推荐:

baby/art/20130305/421474.html"target="_blank">女童压岁钱买车送罗志祥孩子的明星崇拜该不该?

80后的在职妈妈教育观念起底回归本真科学快乐

孩子受到了如此惊吓会怎样?

孩子的心就像稚嫩的花瓣,生活中在成人眼里感觉没什么的遭遇,却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这就是所谓的创伤性记忆(创伤性记忆是指那些由于生活中具有较为严重的伤害事件所引起的心理、情绪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状态),如果不及时抚平,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成人后出现精神障碍。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的记忆,忘掉不愉快的经历,需要家长的爱心和帮助。

受伤最大的永远是孩子

什么是孩子遇到创伤事件后最常见的反应?

当孩子遇到创伤性 件之后,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4个方面,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

1.生理反应。在创伤时间后,孩子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反应。孩子的吃饭、睡眠都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吃不下饭,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睡不好觉,做恶梦。可能会出现肌肉发颤、出汗的现象,容易哭闹。有的孩子会头疼,肚子疼,或抱怨总是很疲乏。有的皮肤会出现反应,如起皮疹。如果孩子曾经受到来自背后的攻击,身后一有动静可能就会有惊跳的反应。

2.情绪反应。遇到伤害性的事件,孩子一般都会产生恐惧情绪。像电影闪回一样的“插入式回忆”也很常见,伤害的场面会克制不住地突然出现在脑海中,并引发负面情绪。有的孩子会易激惹,容易发脾气,情绪愤怒。有的孩子情绪会很低落,表现就是“发蔫”,甚至躲藏起来。也有的孩子会很孤独,不哭不闹,处于麻木状态,这是一种“情绪休克”,是遇到过度强烈刺激后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还可能会产生内疚情绪,觉得自己应该阻止事情发生但却没有。

3.认知方面的反应。孩子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容易忘事。有的会出现定向力下降,对时间、空间的感知变差。高级的认知能力,如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也可能变差,不能像往常一样思考问题以及做决定。孩子可能会一时失去目标,没有了愿望。

4.行为反应。受到创伤的孩子会对亲人极度依恋,寸步不离,如果不在亲人身边就坐立不安。很多孩子会出现交流的困难,对人不信任。有的孩子是对所有人不信任;有的则是对一些人,比如如果伤害他的人是老人,他就对所有老人都不信任。一些孩子到陌生环境会高度警觉,比如遭遇了火灾的孩子,到了封闭空间就会很紧张,会首先找出口。还可能会暂时出现社会功能退缩,比如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不能上幼儿园、上学。也有不少孩子会出现“退化”的行为,即退回到自己更小时候的表现,如吃手指。

小编推荐:

“墙内开花墙外捧”外国父母追捧的中国式教育

明星父母监护子女也疏忽布兰妮小s在列

如何帮助心灵受伤的孩子平安度过心理危机呢?

孩子有心理创伤怎么办?

(1)首先要防患于未然,多给孩子一些保护,避免他们受到恐怖场面的刺激。人们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的害怕心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与大人交流并对外部世界认识、思考的过程中出现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对什么都不害怕、无所畏惧的人。年幼的孩子,受到恐吓特别容易害怕。孩子受到惊吓,往往容易形成胆怯、畏缩不前的性格,从而导致不健康心理。为此,对孩子的害怕,大人必须弄清原因,具体对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疏导。一般说,孩子的心灵创伤多半是由于恐吓造成的。

(2)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和呵护。如果孩子不幸受到了心灵伤害,家长就要及时地给与关心和帮助。多接近他们,多抚摸他们,让孩子有安全感。要帮助孩子淡化创伤记忆,尽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3)转移孩子注意力。在为孩子的心灵疗伤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想办法让孩子生活丰富多彩,做他们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使他们逐渐忘掉那件可怕的事情。另外,不要在孩子面前再说起恐怖事件,一些家长也被当时的遭遇吓坏了,常无意中就议论起过去的事情,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并且慢慢强化创伤记忆。如果孩子主动说起他们的精神紧张状态,家长要尽力放松心情,用通俗的语言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解释。

专家解惑:处理创伤事件的原则—— 通与表达

家长往往会有这样的误区,觉得孩子不懂事,所以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其实孩子可能表面上无动于衷,但都会记得,以后也许什么时候就会把所有细节都描述出来。所以不论孩子的年龄大小,都要帮助他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

孩子从2、3岁以后,就有了语言,就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当他愿意说的时候,成人要倾听,不论他的说法多么幼稚,都要表示理解和安慰,并要一直陪伴他,不要阻止他谈。

大一点的孩子,成人可以引导他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这样是心理减压。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比较“闷”,这就需帮助他把心里的东西对父母释放出来。

当然,在孩子不要说的时候,也不要强迫他说。最好的做法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你愿意听他讲的态度,对他的感受表示接受。对于孩子的疑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适当解释,让孩子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不必给孩子讲太多和他无关的细节。

在2~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遇到创伤后的主要表现会是极度依恋,恶梦,夜惊,以及尿床等“退化”行为。这时家长和老师从态度上要接受他,尽量鼓励。即使出现尿床一类的行为也不要嘲笑。对于孩子的感受,家长应该尽量鼓励他表达出来并给予理解。

总之,为了孩子的健康生活,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好表率,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那些本可以避免的事情,当然执法者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给孩子造成伤害,你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小编推荐:

女童压岁钱买车送罗志祥孩子的明星崇拜该不该?

奶爸怎么当?娱乐圈最称职明星奶爸逐一看

孩子幼升小,爸爸妈妈面临的恐惧

相信每位爸爸妈妈都知道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因此在面临孩子幼升小的时候,不少家长都会显得格外重视紧张。有的家长害怕孩子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与生活,有的家长则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下面一起来看看家长们面对孩子幼升小的恐惧:

恐惧一:鸣响高考长跑发令枪

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开始读书就是走上了一条漫漫长路,这条路的终点就是高考。家长董女士告诉记者:“老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就说,爸爸妈妈要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多陪陪孩子,抓紧功课。高考成功是一步步做起的。”

当然,也有家长更“深谋远虑”,早早就盘算起“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大学-高级白领”的成长路径。孩子上小学,意味着这场赛跑的发令枪鸣响了。

恐惧二:孩子能否适应新环境

孩子上小学,意味着他不再是幼儿园里无拘无束的小朋友,而要做一名遵规章、守纪律的小学生。于是,许多家长的烦恼又来了。“宝宝原来一直无忧无虑的,在幼儿园不开心就不去了,可如今天天要上学。在学校里,孩子比谁会乐器谁会奥数,我真怕孩子会受不了。”许多家长在网络上发出这样的担心,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朋友,他们觉得孩子会无法适应,产生消极厌学情绪。

恐惧三:自己从此当陪读

“家长会上,老师说没有书面作业,不过语数外每天都要家长帮着预复习、听磁带、练口算,晚上8点要上床睡觉。我和孩子妈妈觉得太难了,每天下班回来就像打仗一样。”家住普陀的翁先生接到小学老师的“指令”之后自然不敢怠慢。可是自己平时工作已经忙得“四脚朝天”,孩子的妈妈也是“下班没点”。“原来我们每天会把要做的事情写在题板上,现在少了陪吃、陪玩,多了陪读、陪听、陪练这么多新的内容,题板上都写不下了。”

孩子幼升小,爸爸妈妈面临的恐惧

家长甲:调整“家庭作息表”

家住闵行七宝的刘先生,再过几天就要送女儿读小学一年级了。这两天,夫妻俩把宝贝女儿的开学日程表梳理了一遍又一遍,详细敲定了“家庭生活作息表”的改革方案。

夫妻俩决定将起床时间提前到早晨6点。以前孩子的幼儿园离家不远,如今要上的名牌小学却要步行20多分钟。因为夫妻俩上班的地方离家比较远,只好先帮孩子打理好穿戴、早餐,早早地送她去学校后再挤地铁上班去。发愁的倒是放学,幸好女儿有个同学就住在同一小区,有老人接送,刘先生只好委托别人把女儿带回家。

家长乙:全家行动各司其职

彭先生是新上海人,女儿开学也要上小学一年级。与刘先生不同,孩子的接送可以由外公外婆担纲,可是自己工作实在太忙,早上走得比孩子还要早。无奈之下,全家召开紧急家庭会议,重新明确了分工。

“孩子的外公负责上午送,外婆负责晚上接,我太太每天督促孩子起床、梳洗、吃早饭和晚上回家做功课。”彭先生坦言,自己平时忙,在整个分工中只好当个“机动”,一有空闲马上补位。为了接送方便,他专门把岳父岳母接到家里住,但又怕老人管不住爱玩的孩子。至于这种过渡期何时结束,他心里也没谱。

家长丙:紧急为孩子减负

“我现在挺矛盾的,既怕孩子一上学神经绷得太紧,会产生厌学情绪;又担心孩子松松垮垮地贪玩,浪费时间,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周女士毫不掩饰自己焦虑的心态。听到亲朋好友里许多“过来人”谈起的一桩桩活生生的例子,她最近暂时“叫停”了孩子每周三次的舞蹈课,决定等开学一段时间后视具体情况再看看 要不要再去上课。“孩子是蛮喜欢的,可是每次去上课,路上就要花掉两小时,实在怕影响孩子的心情和健康。”

让孩子快乐每一天

“造成幼升小家长焦虑和无所适从的原因非常复杂。”上海师专附小校长韩新文分析说:首先,部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不信任,对孩子上学后能否受到好的教育心存疑虑;其次,社会各界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有些家长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开始不抓,后头来不及”的片面观点,精神压力比较大;还有就是跟风心理,你的孩子会奥数,我就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攀比到后来自然会紧张兮兮。

其实,现在小学的学习准备期给了孩子和家长比较充裕的过渡时间,学校教育日益人性化,以学生为本。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安排孩子入学以后的生活,经常和老师、孩子沟通,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使孩子感觉每天有长进。不要急功近利,避免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那样做的消极影响会很深远。

【心理专家】

家长心理也要“软着陆”

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金武官教授在咨询中发现,不少从幼儿园即将进入小学的儿童,普遍对小学学习有既盼望又害怕的“双重心理”,处理不当可能产生“入学障碍”。也就是因为怕孩子出现“入学障碍”,许多家长出现了担忧、焦虑的情绪。有一位家长为了让儿子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在暑假里就早早地对他进行了训练,结果孩子因压力大、恐慌、紧张过度而引起发烧、腹泻、头疼。

要消除“入学障碍”,家长和学校老师要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孩子,要尽可能理解孩子,多与其交谈,对进入小学可能发生的问题准备一些预案,即让孩子从幼儿园“软着陆”到小学,逐步适应新的生活。

小编总结: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次接受正式教育的平台,因此会与幼儿园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当然,在孩子幼升小的时候家长也不必过分紧张,只要家长做好孩子升小学前的准备,尽快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步步做好,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孩子幼升小,爸爸妈妈面临的恐惧

相信每位爸爸妈妈都知道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因此在面临孩子幼升小的时候,不少家长都会显得格外重视紧张。有的家长害怕孩子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与生活,有的家长则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下面一起来看看家长们面对孩子幼升小的恐惧:

恐惧一:鸣响高考长跑发令枪

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孩子开始读书就是走上了一条漫漫长路,这条路的终点就是高考。家长董女士告诉记者:“老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就说,爸爸妈妈要牺牲一点自己的时间,多陪陪孩子,抓紧功课。高考成功是一步步做起的。”

当然,也有家长更“深谋远虑”,早早就盘算起“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大学-高级白领”的成长路径。孩子上小学,意味着这场赛跑的发令枪鸣响了。

恐惧二:孩子能否适应新环境

孩子上小学,意味着他不再是幼儿园里无拘无束的小朋友,而要做一名遵规章、守纪律的小学生。于是,许多家长的烦恼又来了。“宝宝原来一直无忧无虑的,在幼儿园不开心就不去了,可如今天天要上学。在学校里,孩子比谁会乐器谁会奥数,我真怕孩子会受不了。”许多家长在网络上发出这样的担心,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朋友,他们觉得孩子会无法适应,产生消极厌学情绪。

恐惧三:自己从此当陪读

“家长会上,老师说没有书面作业,不过语数外每天都要家长帮着预复习、听磁带、练口算,晚上8点要上床睡觉。我和孩子妈妈觉得太难了,每天下班回来就像打仗一样。”家住普陀的翁先生接到小学老师的“指令”之后自然不敢怠慢。可是自己平时工作已经忙得“四脚朝天”,孩子的妈妈也是“下班没点”。“原来我们每天会把要做的事情写在题板上,现在少了陪吃、陪玩,多了陪读、陪听、陪练这么多新的内容,题板上都写不下了。”

孩子幼升小,爸爸妈妈面临的恐惧

家长甲:调整“家庭作息表”

家住闵行七宝的刘先生,再过几天就要送女儿读小学一年级了。这两天,夫妻俩把宝贝女儿的开学日程表梳理了一遍又一遍,详细敲定了“家庭生活作息表”的改革方案。

夫妻俩决定将起床时间提前到早晨6点。以前孩子的幼儿园离家不远,如今要上的名牌小学却要步行20多分钟。因为夫妻俩上班的地方离家比较远,只好先帮孩子打理好穿戴、早餐,早早地送她去学校后再挤地铁上班去。发愁的倒是放学,幸好女儿有个同学就住在同一小区,有老人接送,刘先生只好委托别人把女儿带回家。

家长乙:全家行动各司其职

彭先生是新上海人,女儿开学也要上小学一年级。与刘先生不同,孩子的接送可以由外公外婆担纲,可是自己工作实在太忙,早上走得比孩子还要早。无奈之下,全家召开紧急家庭会议,重新明确了分工。

“孩子的外公负责上午送,外婆负责晚上接,我太太每天督促孩子起床、梳洗、吃早饭和晚上回家做功课。”彭先生坦言,自己平时忙,在整个分工中只好当个“机动”,一有空闲马上补位。为了接送方便,他专门把岳父岳母接到家里住,但又怕老人管不住爱玩的孩子。至于这种过渡期何时结束,他心里也没谱。

家长丙:紧急为孩子减负

“我现在挺矛盾的,既怕孩子一上学神经绷得太紧,会产生厌学情绪;又担心孩子松松垮垮地贪玩,浪费时间,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周女士毫不掩饰自己焦虑的心态。听到亲朋好友里许多“过来人”谈起的一桩桩活生生的例子,她最近暂时“叫停”了孩子每周三次的舞蹈课,决定等开学一段时间后视具体情况再看看 要不要再去上课。“孩子是蛮喜欢的,可是每次去上课,路上就要花掉两小时,实在怕影响孩子的心情和健康。”

让孩子快乐每一天

“造成幼升小家长焦虑和无所适从的原因非常复杂。”上海师专附小校长韩新文分析说:首先,部分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不信任,对孩子上学后能否受到好的教育心存疑虑;其次,社会各界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有些家长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开始不抓,后头来不及”的片面观点,精神压力比较大;还有就是跟风心理,你的孩子会奥数,我就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后,攀比到后来自然会紧张兮兮。

其实,现在小学的学习准备期给了孩子和家长比较充裕的过渡时间,学校教育日益人性化,以学生为本。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安排孩子入学以后的生活,经常和老师、孩子沟通,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使孩子感觉每天有长进。不要急功近利,避免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那样做的消极影响会很深远。

【心理专家】

家长心理也要“软着陆”

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金武官教授在咨询中发现,不少从幼儿园即将进入小学的儿童,普遍对小学学习有既盼望又害怕的“双重心理”,处理不当可能产生“入学障碍”。也就是因为怕孩子出现“入学障碍”,许多家长出现了担忧、焦虑的情绪。有一位家长为了让儿子适应新的学校生活,在暑假里就早早地对他进行了训练,结果孩子因压力大、恐慌、紧张过度而引起发烧、腹泻、头疼。

要消除“入学障碍”,家长和学校老师要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孩子,要尽可能理解孩子,多与其交谈,对进入小学可能发生的问题准备一些预案,即让孩子从幼儿园“软着陆”到小学,逐步适应新的生活。

小编总结: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是第一次接受正式教育的平台,因此会与幼儿园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当然,在孩子幼升小的时候家长也不必过分紧张,只要家长做好孩子升小学前的准备,尽快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步步做好,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本文Hash:3ccbba8464d05a9758f11ad81a2c2b58aec538f5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