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希望孩子成“小姚明”

  如今的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成像姚明一样。由于当今审美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父母更加关注自己孩子的身高。可是,孩子喜爱“夜生活”,业余补习的负担过重,导致平时日常锻炼少;再加上各种增高广告的宣传,结果不少父母为了孩子的身高,茫然不知所措。

  春季正是儿童长高的“黄金期”,专家提醒,尽管引起孩子矮小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若要孩子长高,必须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营养的饮食和积极的运动。

  ・孩子爱上“夜生活”

  8岁的明明和许多时尚青年一样,竟然爱上了“夜生活”。每天做完作业就已经不早了,明明还看电视、打游戏、玩电脑,不到晚上11点、12点是绝不肯上床睡觉的。一到周末,更是通宵熬夜玩电脑游戏,第二天双休日一觉睡到中午12点,晚上则又接着通宵玩。为此,父母很担心,在长高的季节里,每天都这么晚睡觉,会影响今后的身高吗?

  新华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主任、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顾学范教授说,人体生长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身高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父母身高、出生体重、内分泌、遗传、营养和某些慢性疾病等。虽然,在医学上把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平均身高第3百分位以下儿童分类为矮小,但矮小本身不是病,只是一种生长偏离正常曲线的现象。尽管其中一部分会是某种疾病的最初现象,但在这3%的人群中,真正有病的还是极少数,多数则属于正常矮小或者发育变异,比如,在某一阶段可使孩子处于矮小状态。

  ・矮小原因多种多样

  在疾病方面,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繁多,内分泌疾病、遗传性疾病、全身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等,都可能引起。内分泌疾病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可能引起矮小的原因。比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遗传性疾病中最常见像Turner氏综合征,该病可能引起女孩身材矮小、青春期不发育。另外,像小儿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比如、哮喘,长期挑食等,均是导致矮小或生长障碍的原因。

  在内分泌专科门诊,医师会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性发育表现等,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骨龄测定、内分泌激素检查和必要的染色体分析等,进行疾病诊断,给予正确治疗。

  ・充足睡眠积极运动

  对于暂时没有发现明确病因的矮小儿童,顾学范教授提醒家长,仍要关注孩子的身高,定期测量,并记录下来,为判断孩子的生长是否正常提供依据。此外,家长还应该每半年至一年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次,让医生了解孩子身高的增长情况和骨龄变化。

  另外,家长在家还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营养饮食,以及积极的运动,这些都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还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这些都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发挥。对于某些出生低体重儿和一些特发性身材矮小的儿童(指暂未能找到明确病因的矮小儿童),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是这必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注意药物长期应用的副作用。

  提醒

  面对自己身材矮小的孩子,家长应该带孩子到有儿童内分泌专科的大医院做系统检查,寻找病因,对症下药,而不能盲目滥用广告保健品。如果有病的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孩子失去时机而致终生身材矮小。

  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体型 孩子身材“匀称”更健康 注意宝宝成长的20个里程碑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父母是否知道孩子希望的小礼物

孩子们都喜欢得到礼物,那爸爸妈妈们知道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哪十件礼物吗?

第一件:临睡前的一个吻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这是我们了解到的数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爱的方式。还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来爱我?”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

第二件: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都是现在的家长们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家长给自己设计的“包装”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是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总是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不好,而不当众对孩子进行表扬。在我们的采访中,有80%以上的孩子对家长的这些行为表示不满。孩子也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丸美。

专家建议:给你的孩子适合他们年龄的打扮,让你的孩子独立地去从事一些事情,然后说一声:“做得好!”小护士在外人面前,如实地夸奖自己的孩子。

第三件:爸爸妈妈的尊重

把孩子的秘密当做笑话对别人讲,家长们对孩子的一些良好行为通常不能给予适当而及时的称赞,而对孩子的错误,总是不分场合地过分指责和嘲笑。

专家建议:儿童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其尊重培养出来的。尊重意味着你必须将孩子看成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尊重他的个性,不要什么都替他做主,多对孩子伸出拇指而不是食指。

第四件:爸爸妈妈给我当榜样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专家建议:家长应时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把你自己当成一个好榜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

第五件: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提供一些为人处世的规则,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为所欲为,以及自我约束的重要性。这些教育却不能是生硬的。

专家建议:你所规定的一切一定要让孩子理解,而且一定是正确的。对一切人和事要平等对待。

12

孩子不希望父母沦为“孩奴”

“孩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汇,是形容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为子女挣钱,而失去了自我价值体现的生活状态。在我们身边,很多家长都可以和“孩奴”这个词对号入座。

孩子成家庭消费主力

林泉在武汉市的一家超市做收银员,丈夫在一家单位开车,孩子今年才4岁。每个月,林泉和丈夫的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花在孩子身上。林泉和丈夫每月的收入共计3000余元。“除去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几百元的开销,还得让他学点什么呀,还有玩具啊、衣服啊,都得买好一点的……”林泉说,儿子学滚轴滑冰、绘画;孩子最喜欢玩玩具车,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添新玩具;孩子长得快,衣服也得买,还有零食什么的。林泉说,凡是给儿子买的东西,都会尽量挑最好的,他们不希望孩子在生活方面低人一等。就这样,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每个月都会超过1500元。

本来月入就有限,孩子的花销高了,林泉和丈夫平时过得特别节俭:中午吃的饭是前晚的剩菜饭,有了孩子后,两人平时很少买衣服。只有这样,每个月才能有点节余,而存下的钱都是为了给孩子将来读书用。

为了孩子,今年30岁的林泉只有将美好的购物设想一一打消,埋头为孩子打拼。

七成家长愿为孩子“牺牲”

一项对武昌秦园路学校的调查结果发现,70%的家庭将月收入的一半花在孩子身上;家长们表示,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爱好是值得的;95%以上的家长表示,孩子左右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们表示,他们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害怕工作不稳定,害怕收入减少,因为收入减少就意味着孩子学习和生活环境打折扣。

孩子就读于武汉粮道街中学的甘女士称,孩子上学7年以来,自己没去过电影院,也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甚至没有完整地听过一首流行歌曲。每天,她蓬头垢面地围着孩子打转,送孩子去补习班、跳舞,在等待的过程中,则匆匆地去买菜,盘算着下一顿让孩子吃什么。

对“孩奴”称谓看法不同

对于“孩奴”这样的称谓,不少家长并不抗拒,他们坦言,确实有这样的意味,但他们同时表示,这种付出和牺牲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爱孩子,他们相信自己的付出和牺牲,将来孩子会用成绩回报。一名家长说:“父母为子女全身心付出投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采访中,也有家长不赞同“孩奴”的说法。湖北省电力公司的程工程师说,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为他牺牲太多,高考期间,父母忙得不着家。现在想起来,他很感激父母,因为父母的不包办、不牺牲,给了他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练就各种本领,一步步从小村庄拼到了大都市。

如今,程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他无疑是爱的,但他表示自己绝对不当“孩奴”。他会满足孩子正常的需求,但不会因为孩子的额外需求,而放弃自己所有的爱好和兴趣,“孩子做作业时,我在一旁伺待着,他肯定会瞧不起我;但如果这时我去看书,他也许会觉得我有追求。”

受访的小学生都不喜欢“孩奴”这一称谓,在他们看来,不希望父母为了他们沦为“奴”。就读于东湖中学的曹同学说,如果父母为了他,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甚至是娱乐活动,会让他更有压力。

专家:不如做“孩农”

武汉大学心理特聘教授尹邓安称,现在的家庭多半是一个孩子,加之社会竞争的加剧,许多家长将自己的期望都寄托到了孩子的身上,给予孩子过多关爱,凡事都为孩子包办代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忽略 自身的价值。尹邓安说,现在的“孩奴”队伍有扩大的趋势。

“做父母的要有一定的牺牲,但必须掌握好度。”尹邓安说,当父母沦为“孩奴”,就会过得非常辛苦,凡事包办代替,这样会滋生孩子的惰性,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意识、自主能力会缺失,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反而缺乏竞争力。此外,家长追求自己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对孩子也是一种正面引导。

当“孩奴”不如当“孩农”,尹邓安说,孩子好比农作物,家长要知道何时浇灌,何时放养。试想,农民一整天围着农作物,不停地浇灌施肥,农作物能长得好吗?

本文Hash:46874e8e54cbb130d31eb893c15377ef483280e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