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不好多半是心火肝热

1.入睡难,入睡后易出汗,后半夜则睡不宁,频频转换睡姿和位置,有的孩子还会迷迷糊糊坐起来,换个位置躺下再睡,有的还会做梦,被梦境惊吓而睡。这些孩子大多喜欢趴着睡,有的还会打呼噜、咬牙齿。

2.动了肝风(实)的孩子,眼神不是很灵活,容易大喊大叫,脖子发硬,胸口发闷;肝气虚的孩子则容易咬牙,打哈欠,大喘气。

3.心火肝热的孩子还特别怕热,睡着时,容易踢被子、掀衣服,把肚子都露出来,有的干脆半夜把自己的衣服脱掉(对这些孩子,被子不要盖得太厚,但要注意腹部保暖)。

4.从舌苔脉相来看,“心火肝热”的孩子舌尖、嘴唇偏红,呼出的口气较热。有的孩子连手掌心都偏红,有口臭,大便干结不好拉。这些孩子往往会挑食,胃口较差,人消瘦。

5.由于“心火”重,孩子的性格也比较急躁,容易发脾气,倔强。

6.《小儿药证直诀》上还记载一种表现,“手寻衣领及乱捻物”为肝热,体征表现供各位家长参考。

如果孩子有明显的以上表现,一般来说就是心火肝热了。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采用清心平肝的办法来进行调理。

为什么孩子会心火肝热?

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理论渊源于《内经》,多代指病理上的邪正盛衰关系。“三不足两有余”主要针对脏腑的生理特性而言,亦因为这些生理特性,若一旦发病,常可产生可预知的特定的病理特点。这期我们重点来说说“两有余”。“两有余”是指“心常有余”、“肝常有余”。

心主惊——实则哭叫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

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哈欠、项急、闷顿;虚则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气温则内生气。——《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

两有余是生长发育迅速的宝宝正常状态:

中医中对“心”的地位是高于“脑”的,它是主管情感、意识的,所以有“心神”之称,属于“君主之官”,只有君王才能住在宫殿里(可以讲个故事给宝宝听:心里住着一位国王)。小儿因身体和内脏器官全而未壮,对于心神的自我控制并未成熟和稳定,所以易怒易经、同时也伴随着注意力集中,情绪浮动较大等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气血充沛和稳定,心神才能逐渐成熟和强壮起来。

脾生血,肝藏血。血液有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吸收到身体内的各种营养素输布全身。宝宝的身体各项器官,只有在充沛的营养素供给下,身体各项器官才能逐渐成熟和强壮起来。肝之所以能随着生理状态的改变,而调节其血量,是因为在“有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心肝的气血亏虚,势必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和发育。

肝火大的宝宝会灼烧肝肾之阴而导致阴虚,一般采用“滋水涵木”的食材,用肝肾之阴、把亢盛的肝阳平下去,有以柔克刚的意思。

“心常有余”在生理上表现出小儿神思敏捷,聪明好奇,病理上则应当分为虚证和实证,此处的“心常有余”并非全指实证,心经的病变除了表现为烦躁、夜啼和口舌生疮等心火有余的实证之外,尚有心气不足,心神怯弱,易受惊吓的一面,因而在治疗上针对小儿心常有余的实证和虚证而分别选用补虚或泻实之法方才适宜。

心火肝热宝宝的案例分析

1.心火上延——易怒易变

很多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宝宝经常自己玩的好好的,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就发脾气,身大喊大叫、扔东西、发脾气。智慧和有经验的家长,会适当 找其他的话题或者事情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宝宝的注意力会很快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很多妈妈无奈的描述,老话说的对啊,小孩子的脸,真是说变就变啊!

当宝宝被心事招惹的心血内耗的时候,心神的落脚地就会缩小,乃至流离失所,心火就会到处滋事——向上可以扰乱清空,引发意识混乱、心烦难眠。(睡眠时间晚于9点宝宝还在床上闹腾的家长注意了)

其实,这种情况就是属于肝气有余。肝在志为怒,肝气有余则多怒。但宝宝情志尚未稳定,只要适当转移注意力,持续时间并不会很长。

肝之气血实则易怒,和心火上延的症状有异曲同工之理。

很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会发现:宝宝会非常容易上火。是因为幼儿本身心神未固、见到很多小朋友容易兴奋、大喊大叫,加之中国很多幼儿园老师,喜欢让小朋友大声回答问题和唱歌说话。长期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就固定并形成了自身的品格和性情。

七情六欲里,喜太过气就涣散了,容易伤心,而怒伤肝,惊则气乱,也容易伤心。这个时候,相对喝水量和清热的食物摄入比例要比在家人少清净时候增加一些。

在日本和韩国的幼儿园考察发现,这两个国家从小教育小朋友走路和说话轻轻的、稳重的、尽量不要影响和打扰周围的人,长期以往,形成一种心态和环境上的未尝不是一种自然的养心教育方法,是值得现代中国家长学习和敬重的。

中国最传统的蒙学—《三字经》《弟子规》始终贯穿养心的道理。这是因为3岁开始,是最好的时机给孩子讲关于养心的内容。等孩子大了,走上社会,人生碰到挫折和障碍,主动去看哲学方面的书,才感觉对自身有所启发,但此时已经走了很多弯路了,并且固定下的性格修改起来需要更多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毅力。

2.心火下注——小便发红

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

宝宝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下,做了个好玩的纸玩具。深夜爸爸回来的晚,看桌子上一堆莫名其妙的东西,随手就给扔到垃圾桶里。早晨宝宝看到东西毁了,大哭大闹一场,中午就开始尿血。给爸爸妈妈吓的以为是肾有问题,直奔医院。化验结果没有检查出血细胞,但尿液确实是红的。

当时看的是位老中医:“孩子是着急上了心火,火正从尿液里排出去,所以尿是红的。”当时开的是导赤散,因为心的颜色是红的,赤就代表心,导赤就是疏导心火出去的意思,可以治疗因着急上火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或口舌生疮。

当心血内耗导致阴虚火热向下时候,心和小肠互为表里,如果心里有热,会移于小肠,小便就会发红或便血。所以当宝宝小便发红的时候,家长首先要排查最近是否宝宝生气上火的比较厉害。

Tips注意宝宝舌尖发红

心火实盛的宝宝,一般都会感觉心里比较烦闷,脸上发红发热,总想吃冷饮,小便发黄发红有异常味道,尿起来有痛涩的感觉,尤其是舌头容易生疮,脾胃内热加肝木疏泄不及的,舌苔上会有小红点点(草莓舌),且一般都长在舌尖上---舌尖属心,舌的两边属脾胃。只要看到宝宝舌尖被火灼烧的发红甚至有了碎纹,都应该开始进食去清肝去火的食疗。

3.胆小易惊——肝之气血虚则易惊善恐

很多家长说宝宝胆子似乎特别的小。怕猫怕狗怕黑怕生人,赖在妈妈身上不肯下来自己走,或多睡觉时稍微一点声音即悸动不安。

这类宝宝先天遗传占多数,也有后期喂养不当造成的。

有一位妈妈,听人说,莲子心去火,感觉宝宝心火大的时候,就给宝宝吃一些莲子心加蜂蜜或黄连等清心火的 性刚猛药材,过一段是时间后,发现宝宝在幼儿园不太和小朋友沟通,有一次甚至看见小朋友推宝宝一下,宝宝退后一步,妈妈紧张极了,怕儿子受欺负。

其实,莲子心和莲子肉的作用相差是悬殊的,莲子肉属于食材里面补性的,补脾胃的虚弱的,每天放十来个在粥里可以持续且缓慢的增强脾胃的功能,莲子心对稚阴稚阳、体质清灵、随拨随应的宝宝来说,不免过于刚猛激进。平时吃的时候,也要把莲子心抠去,不能和莲子一起吃,否则时间长了,人会变得心理发空。

其他去心火肝热的中药、包括市面上成人喝的凉茶、甚至食材中偏凉一些的绿豆、螃蟹,胆小易惊的宝宝妈妈都要谨慎对待,建议须在中医的监督下服用,不可擅自加减,以免火去大了,心气可以被去虚的。

怎样护理心火肝热的宝宝?

◎饮食注意养心养肝

1.红色食物多入心经

心之气血实的宝宝可以选择给宝宝摄入红色凉性食材。例如:西红柿、草莓(不要农药过多的,会消耗胃阴导致阴虚火热情况加重)、蔓越莓、西瓜、红豆等食材。

心之气血虚的宝宝可以选择红色的温补食材红枣、桂圆、枸杞、荔枝、龙眼、桂圆、樱桃等食材。

2.绿色食物多入肝经

肝之气血实的宝宝可以多选择绿色食材,例如:葡萄干泡水(一定要泡水,直接吃太甜伤脾)、红豆(绿豆比红豆柔和一些)、芹菜、蘑菇、荠菜等绿茶叶蔬菜水果等。

肝之气血虚的宝宝,则多用补脾胃的黄色食材进行养肝固气。例如胡萝卜、各种五谷杂粮、(五谷为养,最是滋补五脏、固本培元之用)、双芽水、金桂花陈皮甘草茶(桂花性温入肝、脾经)等调和五脏、温养脾胃。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养肝益吃

※细软、易消化食物

※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含蛋白质的食物

养肝忌吃

※辛辣刺激性食物

※含纤维较多的食品

※容易胀气的食物。

◎日常护理

1.清天河水。天河水属逆心包经,心火肝热的宝宝可以用清天河水的办法。(请补充清天河水的方法)

清天河水,只能左手,擦润肤油,只能从手腕向胳膊内侧方向推,力度和羽毛拂过一样。属逆心包经,据说能灭体内一些邪火,保健用每日100下,退烧用3岁以内每日200下,3岁以上每日300下。症状减轻或消失即可停止,清理时间过多或数量次数过于频繁,容易导致心气亏虚。切,切!

2.每晚睡觉前热水泡脚。

3.白天上午的时候,可以和宝宝做一做拍手游戏。

4.调整膳食结构,饮食方面减少动物性食材摄入或素食一段时间,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暂用豆制品和麦类替代动物蛋白,也可以均衡营养摄入。

宝宝睡觉不踏实或是内热上火

在育儿的过程中,很多妈妈都有遇到,宝宝睡觉不踏实的情况。同时,这也是很让妈妈苦恼的问题。那么,宝宝睡觉不踏实怎么办才好呢?专家指出,宝宝睡觉不踏实或是内热上火所致。下面,请看今天的婴儿健康手册。

内热上火使宝宝睡觉不踏实

在中医里认为,宝宝的体质与成人不同,被称为“纯阳之体”,这不仅是指宝宝们体质偏热,容易出现阳盛火旺即“上火”现象,更是指他们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速,在正常状态下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一旦有外部原因打破了这种平衡,就容易导致内热上火。

引起宝宝上火的两个因素

宝宝上火包括了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宝宝的肠胃处于发育阶段,过剩的营养物质难以消化,会食积化热而“上火”。另一方面家长总担心宝宝们营养不足,喂给宝宝过多的食物,特别是一些高蛋白质食品的摄入,等于是“火”的来源。

温馨提醒:宝宝的睡眠质量,对宝宝的身体发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宝宝的身体健康,在育儿的过程中,妈妈们一定要重视宝宝的睡眠质量。

推荐阅读:

宝宝睡前吃太饱易致夜间磨牙

不及时添加辅食易致孩子贫血

宝宝睡不香也可能是内热上火(1)

上火不仅仅是长口疮

宝宝睡不香也可能是内热上火

宝宝上火?爸爸妈妈肯定无比心急,可到底什么是上火,怎么又说明宝宝上火了呢?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专家魏睦新教授说,其实“上火”在祖国医学里被称为“火性炎上”,包括肝火、胃火、肺火、心火等等,而宝宝的许多不适,都可能和上火有关。

宝宝睡不好也可能是上火

宝宝睡觉不香?总是烦躁、哭闹、容易醒?这种时候你当然要警惕宝宝是不是缺钙,出现夜惊现象,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宝宝上火了。

“在许多家长眼中,如果宝宝便秘、眼屎增多、生口疮,会考虑宝宝是不是上火,可在中医角度里,‘上火’内容也颇为宽泛,表现自然也更多。”魏睦新说。

比如目赤肿痛,这其实是“肝火”的表现,而咽喉肿痛则是“肺火”;牙龈肿痛和口舌生疮虽然都是口腔的问题,但前者应该属于“胃火”,后者却是“心火”等等。

在中医里认为,宝宝的体质与成人不同,被称为“纯阳之体”,这不仅是指宝宝们体质偏热,容易出现阳盛火旺即“上火”现象,更是指他们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速,在正常状态下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一旦有外部原因打破了这种平衡,就容易导致内热上火。

所以宝宝上火包括了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宝宝的肠胃处于发育阶段,过剩的营养物质难以消化,会食积化热而“上火”;另一方面家长总担心宝宝们营养不足,喂给宝宝过多的食物,特别是一些高蛋白质食品的摄入,等于是“火”的来源;如果遇见夏季炎热、潮湿的天气,就等于给“内火”加了一把柴。

魏睦新说,宝宝如果真上火,一般有六大症状。

1、便秘,而一旦患上便秘的宝宝由于排便时感到疼痛,因此常常会尽可能拖延排便时间,造成大便更加干燥,形成恶性循环。

2、尿黄,这是宝宝的尿液会比平时的颜色黄,分量变少,这一症状表明宝宝上火了,同时也代表宝宝身体经常水分缺失。

3、口舌生疮,这会影响宝宝的饮食。如果还没学会说话的孩子,突然不肯吃饭,容易烦躁,不安哭闹,甚至不愿喝水,爸爸妈妈就应该检查一下,他们的口腔里是不是有溃疡面。

4、宝宝睡不香,睡觉时经常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易惊醒,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同时没有其他症状,就可能是因为上火引起的体内失调而引起的睡眠障碍。

5、宝宝突然眼屎增多,排除了一些泪道、眼部的疾病后,可初步判定宝宝上火。

6、宝宝有口气,可能是“胃火”所致,一般与喂养不当出现积食有关。另外,胃火严重时还会同步出现大便干结等问题。

凉茶“降火气”可影响发育

宝宝一旦上火,为了不影响宝宝的正常饮食,就要进行治疗。但魏睦新告诉我们,很多家长往往会走两个极端:抵死不肯用药,或者随便用药。

“宝宝和成热不同,一些成人吃的‘降火气’药,未必适合宝宝,滥用成人药物甚至可能会伤害儿童的肠胃、肝肾,必须慎用。甚至就算是凉茶这种常喝的方子,药量没有控制好可能会引起拉肚子,长时间喝还可能会影响到小孩的正常发育。”魏睦新提醒,但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怎么都不肯用药、拖延用药,宝宝也会因为体质下降,更容易患上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等病症。

给宝宝降火气,可以选择适合宝宝的专用药,比如如适合0~6岁儿童的小儿七星茶,或者自制降火茶,只要用绿豆、鲜藕、甘蔗、大白菜根、荸荠、 鲜茅草根、鲜芦苇根等熬茶,让宝宝每天多次饮用,对预防上火就有很好效果。

另外,预防“上火”比“降火”更重要。对于宝宝来说,坚持母乳喂养,在辅食添加中多给宝宝多吃些清火蔬菜,可起到预防上火和便秘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少给宝宝吃大葱、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还有肉类、巧克力以及油炸类等热量高的食物也要少喂。

另外,要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补充宝宝体内所需的水分,同时也是在清理肠道,排除废物等。如果宝宝不爱喝白开水,可以加一些白糖或者是果汁类的东西。但不要给孩子喝添加了甜味剂、色素、香精或高糖的饮料,这可能会加重上火表现。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环境清新,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在空气清新的日子多带宝宝外出,也可以促使宝宝体内积热的发散,提高抗病能力。

本文Hash:7a3d006b86dceb9ac0267b3d4cd6f6c9a3500500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