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住小胖墩就是防住糖尿病

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猛增,其中最关键的致病因素就是肥胖问题。在大洋彼岸,现任美国第一夫人的米歇尔,就掀起了一场“战斗”,对手就是“儿童肥胖以及饮食健康”。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儿童的肥胖状况,预防健康问题,米歇尔在中小学推广“肥胖高危量表”,旨在了解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如晚餐吃多少,是否吃零食,吃多少、频率,体重,有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学校会将得分高的肥胖儿或有高危因素者登记在册,老师随后会联系家长,给他们介绍健康知识。

反观中国,目前我们缺少积极有效的糖尿病防控手段,尤其是对祖国的花朵——孩子们。逢年过节,肯德基、麦当劳门庭若市。不少父母在鼓励孩子时,还会说一句:“只要你表现好,妈妈就带你吃肯德基!”很多爷爷奶奶在带孩子时,对其格外娇宠,甚至仍抱着老观点,觉得孩子多吃、胖些是福。殊不知,这些爱,都是害!

“防住小胖墩,就是防住糖尿病”,不该是一句口号,必须落到实处。我觉得应该学习美国,在学校推广量表,从小限制高危人群的发展。同时,要干预孩子的生活方式,鼓励其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与成人2型糖尿病一样,对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对高危人群,如超重合并以下任意2项指标:有家族史;高风险种族;胰岛素抵抗特征;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要定期筛查。一般每隔3年筛查一次糖尿病,还要不定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

管住孩子嘴谨防糖尿病

远离“富贵病”要“回归”生活方式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二,儿童也未能幸免。目前儿童糖尿病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左右,且仍呈上升趋势。多在10―14岁发病,也有5岁前即发病。

父母之祸殃及孩儿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若小儿患糖尿病,意味着终生都将在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伴随下度过。

儿童及青少年患上I型糖尿病,多数与遗传有关,再加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最终因功能衰竭而发病。父母若患有糖尿病,儿童患糖尿病的几率大增。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周玲介绍,30岁的黄小姐生小baby时发生了妊娠糖尿病,但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上小学时经常感冒低烧,又瘦小不堪,反复看病打针,最后才查出是I型糖尿病,黄小姐抱憾不已。专家强调,父母哪怕是有一过性糖尿病都不可大意,一定要全方位控制,以免给下一代埋下隐患。

儿童更要管住嘴

更多的儿童患上的是因肥胖等因素引起的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这些小患儿,最爱吃的食物是糖果、巧克力、炸鸡块、膨化食品等,最爱喝的是可乐类含糖饮料,这些食品最易长胖、最易引发糖尿病。肥胖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使体内胰岛素虽然分泌却并不起作用,以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经过治疗如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即便控制了血糖,还易复发。因此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应该学会控制美味的诱惑,回归一种质朴而简约的生活方式,即“五谷为养”、“粗茶淡饭”。除此,还要运动煅炼,保持乐观心态。

“小胖墩”需谨防肾病

近年来,儿童的超重与肥胖已成为让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德国肾病协会日前提醒,肥胖儿童需注意预防肾病发生。不论在哪个年龄层,超重者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都会升高,而这些疾病同时也是导致肾病的危险因素。

德国肾病协会发言人扬·加勒说,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不得不靠透析维持生命,因此,肾病专家认为有必要提醒儿童和青少年谨防肾病。

此外,研究人员曾对1830名6岁至14岁的日本儿童进行尿检,结果显示,27名儿童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尿中红血球增多等肾病症状。经对比后发现,这些尿检异常儿童的身高体重指数(BMI)以及血压的收缩压(高压)明显高于尿检正常儿童。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与成年人肥胖可致肾病风险增加相似,儿童肥胖与肾病风险同样存在关联。

本文Hash:78cb603ae8d1725b3197d9b7ffca3e8f25d400d6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