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和孩子说“反话”要不得?

  宝宝个案:

  上周末,五岁的洋洋和妈妈在客厅玩积木,洋洋正在用积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快到做饭的时间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你自己再搭会儿积木,就去看会儿书,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

  洋洋正玩得高兴,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叫起来:“不行,妈妈要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你不吃饭了吗?”“那也不行!”洋洋说着,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妈妈说完,气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这个孩子怎么听不懂大人的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害呢?

  专家分析:

  洋洋是听不懂妈妈的话吗?妈妈说的“要去做饭”的话,洋洋肯定是听懂了的,但是后来妈妈看到洋洋坚持让自己陪着玩,并哭起来,这时妈妈说的,“你哭吧,你使劲地哭吧!”这句话洋洋是没有听懂的,因为洋洋在妈妈说完后,反倒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记得我听一位小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报告!”三个孩子站在班级门口向老师大声喊着。“哟!你们还回来呀,再玩会儿去吧,别急着回来呀!”三个男孩听完,转身就向外跑。“回来!”老师哭笑不得。后来,校长帮着老师分析,错不在三个男孩,而是因为教师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这个老师原来经常教高年级,说“反话”学生也能听出来,等到再教低年级时,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孩子听不懂老师说的反话,才闹出这样的笑话。

  洋洋的妈妈也是犯了相似的错误,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的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 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来源

和孩子说“反话”要不得?

宝宝个案:

上周末,五岁的洋洋和妈妈在客厅玩积木,洋洋正在用积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快到做饭的时间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你自己再搭会儿积木,就去看会儿书,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

洋洋正玩得高兴,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叫起来:“不行,妈妈要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你不吃饭了吗?”“那也不行!”洋洋说着,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妈妈说完,气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这个孩子怎么听不懂大人的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害呢?

专家分析:

洋洋是听不懂妈妈的话吗?妈妈说的“要去做饭”的话,洋洋肯定是听懂了的,但是后来妈妈看到洋洋坚持让自己陪着玩,并哭起来,这时妈妈说的,“你哭吧,你使劲地哭吧!”这句话洋洋是没有听懂的,因为洋洋在妈妈说完后,反倒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记得我听一位小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上课铃响了,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报告!”三个孩子站在班级门口向老师大声喊着。“哟!你们还回来呀,再玩会儿去吧,别急着回来呀!”三个男孩听完,转身就向外跑。“回来!”老师哭笑不得。后来,校长帮着老师分析:闹出这个笑话,错不在三个男孩,而是因为教师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这个老师原来经常教高年级,说“反话”学生也能听出来,等到再教低年级时,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孩子听不懂老师说的反话,才闹出这样的笑话。

洋洋的妈妈也是犯了相似的错误,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的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 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孩子不听话要怎么教育?父母怎样和孩子说话好?

孩子不听话要怎么教育?父母怎样和孩子说话好?提醒家长朋友们:有时候孩子完全不听家长的话!必须要一遍一遍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即便如此,他也不会按照家长说的做。当家长提醒他的时候,他就会用一种困惑的表情看着我,好像在说:“啊?你是在跟我说话吗?”家长要思考一下了:其它孩子也是一样爱听好听的话不好听的话当然不爱听了。换句话说,就算你冲着他吼,让他把垃圾拿出去倒了,他也会像耳朵塞了棉花一样。而如果你嘀咕你想带他去吃冰激凌,他的听力立刻就会变得超级敏锐起来。所以解决孩子不听话其实很简单慢慢看吧!??孩子不听话要怎么办?1、当你提出一个要求时,确保自己取得了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碰碰他的胳膊或者手,也可以看着他的眼睛。清楚而简单地说出自己的要求。例如,不要站在隔了三间屋子的地方大吼:“该走了!”最好的方式是走到孩子的面前,看着他的眼睛,然后清楚地要求他:“福斯特,请穿上鞋子和外衣,坐到车上去。”?2、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回应你的要求,要求他重复你说过的话:“福斯特,我刚刚想要你做什么?”一旦孩子重复了你的要求,你就知道他已经听到你说的话了(同时他也知道你知道他听到了),然后他就会按照你的话来做。?3、确保你没有在唠叨,或者自己都不当回事,这会鼓励孩子的不听话。如果你总是三番五次地重复自己的话,然后才会采取行动,孩子就会知道他可以在开始时忽略掉你的话,而不需要按照你说的做。?4、让你的要求简洁而明确。例如,告诉你的孩子准备上床,不要发表一通长篇大论的演说,无论是关于睡眠的益处、及时起床的重要性、星期四的晚上依然要准备第二天上课、为什么你对每天晚上都这么来上一回感到厌烦,还是其他什么的。让自己只说一些最重要的话,例如:“九点了,该睡觉了。”?5、用行动代替语言。不要抱怨屋子里的那堆臭袜子,只需要将它们捡起来递给你的孩子。当拿着一堆脏衣服的时候,孩子就会明白该做什么。好了相信你已经解决了孩子不听话了!特别提醒:父母教育孩子最好别说这七句话不要对孩子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说话分析: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深远影响: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日后会不断犯错。不要对孩子说:“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说话分析: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们争夺玩具,实行同一款玩具买两件,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间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纷争,父母便对她们说:“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其实这种教导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而可以获得与别人分享的喜悦。12/2页下一页

本文Hash:2ee96184e381fc1f38dd6d2efe4ae76a34c93c5d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