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胖小子”为何老生病?

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时,很多人会说:“看这孩子白白胖胖的,多可爱啊!”的确,白白胖胖的孩子看上去非常健康,自然也就很讨人喜欢,但是也有一些孩子,虽然也白白胖胖的却经常生病,让父母操碎了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妈妈疑惑:白胖孩子为啥常生病

一岁多的林林,长得白白胖胖,非常讨人喜欢。每当妈妈抱着他在社区里玩耍时,周围的大人都忍不住想逗他玩。

但让林林妈妈烦心的是,虽然才一岁多一点,林林却一直是医院里的常客,动不动就感冒发烧,并且每次生病都要好长时间才能痊愈。

于是,妈妈专门抽时间带着林林到医院儿保科做了个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意外地告诉林林妈:“孩子属于‘泥膏型体质’,这也是小家伙经常生病的主要原因,这种体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喂养不当造成的。”林林妈一听感觉非常疑惑:“不会吧?林林一直吃的都是母乳,辅食也正常给他添加了啊,怎么会是喂养不当呢?很多人不都说母乳喂养好吗?我的奶水好着呢。”

医生释疑:喂养不当是生病主因

郑州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朱晓华介绍说:“临床中,像林林这样白白胖胖但经常生病的孩子很常见,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业内把这种体质的孩子一般统称为‘泥膏型体质’,其主要特征就是虚胖,看着很健康,其实体质很差。”

“大胖小子”非好事新生小胖墩易患糖尿病

1

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的巨大儿患糖尿病风险极高

已有证据证实出生体重与后天肥胖及代谢性疾病呈“U”形分布,即低出生体重与高出生体重可能均是后天代谢性疾病或肥胖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巨大儿出生体重大,特别能吃,很容易变成小胖墩,导致血糖升高。

和成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患有糖尿病后的危害更大。发病年龄提前,治疗和控制效果不佳,使儿童在青壮年时期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弱,糖尿病治疗所要求的饮食控制、规范用药、生活规律等对儿童而言难度更大。

专家指出,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的巨大儿患糖尿病风险极高,100个小孩中有一个在20岁前会血糖升高,成为糖尿病“后备军”。我们一同了解。

调查数据显示,儿童糖尿病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其患病率已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并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目前中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250万。专家指出,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的巨大儿患糖尿病风险极高,100个小孩中有一个在20岁前会血糖升高,成为糖尿病“后备军”。

瑞金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顾文琼透露,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除了与生活方式的“可口可乐化”有关外,还与家族遗传、出生时的体重、孕妇妊娠期间的血糖情况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关联。

小编总结:婴儿过于巨大不仅会对妈妈生产时造成危险,而且出生后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比较高,对此,出生时体重超过4公斤的宝宝,妈妈需要多加注意。

新生宝宝为何肚子大大的?

导读,而肚皮却鼓鼓的,很多家长都很着急。那么,肚皮内究竟有什么东西呢?

  孩子小,而肚皮却鼓鼓的,很多家长都很着急。那么,肚皮内究竟有什么东西呢?

  肚皮内最常见的是皮下丰富的脂肪。只要用拇指与食指把腹部的皮下脂肪一捏起就能发现,腹壁下面都是厚厚的脂肪。腹腔内如果有过多的水、气或者内脏增大;多数情况是疾病的表现。

  腹腔内有水,称为腹水。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少量的腹水,如果水分过多,肚皮就会向外鼓。引起腹水的原因很多,如全身营养不良、慢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症、肝硬化、腹腔内原发或转移的肿瘤等。肠梗阻时,肠子上下不通,胃液或肠液照样分泌,积聚达到一定的量时,也会使肠腔内充满水分。

  肚皮里有气。正常情况下,肠腔内的气可以通过肠蠕动经肛门排出;原先腹部胀气很严重,排气后腹腔就会变软。如果有肠梗阻或者肠子蠕动减弱,就会使肠腔内积气。有些婴儿由于肠绞痛而剧烈哭闹;会吞下了较多的空气进入肠腔;极少数孩子由于吃了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山芋或面粉)也会使腹腔胀气。

  腹腔内的脏器增大,尤其是腹腔内的实质性脏器,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脾、肾、淋巴结的增大,也会产生腹腔胀气。有时,以上几种情况也可以同时存在,例如肠梗阻或肠套叠时,肠腔内既有液体,也有空气的积聚;腹腔内脏肿瘤增大并可转移到腹膜,出现腹水;胃、肠穿孔或腹腔外伤;使腹腔内充满气与液体。

  如果发现孩子肚皮鼓,应到医院会通过B超检查和腹部叩诊,看腹腔内是否有水或者脏器是否肿大(增大)。另外;也可做直立位腹部X线摄片检查;以明确是否有较多的气体。

  呵护宝宝小PP之夏日护理 三伏天给宝宝的清凉方案 防治宝宝便秘的根本方法

(编辑:赵春婷)

本文Hash:016f831049980ee8a608ea310d7ad86bfe80e1f9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