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不能错过的黄金八年

很多家长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孩子的成长是否有规律可循?美国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在40多年时间里,追踪了数千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发现孩子的心理、行为发展是有章可循的,而且,每一年都有一个成长侧重。尤其1~8岁是家长们不容错过的“黄金八年”。

1岁培养安全感。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安全感的建立主要在1岁前,婴儿的安全感是从父母(特别是母亲)那里获得的。脆弱的婴幼儿要靠大人的帮助才能生存,他们喜欢有人在身边,关注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耐心地包容孩子,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注,才能培养一生的安全感。这个阶段,家长要避免以下言行:孩子哭闹或生病时不管他;过早让孩子独自睡觉;经常不辞而别;把孩子寄养在老人甚至亲戚家;经常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

2岁培养幽默感。我们常会发现,2岁左右的孩子“笑点”低,看到有趣的东西就会哈哈大笑,还会故意反穿衣服、鞋子等自寻乐趣。此时的孩子对面部表情十分敏感,能从身体或物体的不协调中发现幽默。父母多对孩子笑笑,多在他们面前做出假装“笨拙”的动作,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如果此时没有培养起幽默感,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一个“开不起玩笑”的人。还可以买一些以动物为主角、有象声词或滑稽动作的绘本,陪孩子一起读,模仿书里的言语跟孩子对话。

3岁培养创造力。3岁左右的孩子通过形象思维解决问题,开始有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他们的行为会经常让父母眼前一亮,比如借助凳子拿桌上的物品,这就是最早期的创造力。孩子的创造力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家长可以给孩子买积木、橡皮泥、彩笔,鼓励他们创造出心中的形象;讲故事可以不讲结尾,让孩子自己去想象;把杂志上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编故事等。

4岁培养表达能力。孩子在4岁左右,口语表达变得丰富起来。他们可能会变成“小话唠”,爱说话、唱歌,甚至大吼;喜欢面对玩具自问自答;还有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家长应适当增加言语互动,编个顺口溜教给孩子;鼓励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锻炼胆量。还要注意孩子的发音、语速,适时纠正口吃现象。

5岁培养书写能力。从书写能力角度看,3岁孩子以涂鸦为主,4岁孩子能尝试以点、线表达;5岁进入书面语言敏感期,孩子能尝试模仿写自己的名字。想让孩子练就一手好字,不妨从5岁开始。父母可以由简到繁地训练孩子,比如同时写田和由、太和大等,让他能精确区别字的细微差异。教会孩子正确的坐姿,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6岁培养好性格。美国一项研究发现,6岁是孩子人格培养和形成的关键阶段,但很多家长容易放纵孩子的不良习惯,认为“这是天性,不用去管,长大就好了”。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去思考,避免长时间分离,但也不要过分保护,要给他们独立的空间。需要提醒,此时爸爸的陪伴和关注尤为重要。

7岁培养换位思考。“7岁看老”,这句话不无道理。7岁的孩子以思考为特征,表现内向、审慎、敏感,心智快速成熟,思维模式已经处于“试运行”的阶段。与人相处时,他们开始为他人着想,渴望得到朋友和老师的认同,整体关系比以往更加和谐融洽。7岁还被称为“橡皮擦年龄”,很多孩子每页作业纸几乎都有被擦破的 迹,可见他们是多么想把一件事儿做得尽善尽美。父母此时要跟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对他们的问题给予具有创意的“回馈”,引导孩子正面看待事情,学会换位思考,心智真正成熟起来。

8岁培养独立能力。8岁的孩子充满活力,愿意帮助别人,在意来自他人的评价,并试图找到自己在家中和班级里的位置。他们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好坏的概念更清晰。这时候,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比如独自收拾书包、自己去上学等,并鼓励他们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顺利度过心理依恋期。

孩子成长的“黄金”8年,错过后悔一生!

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可预测的规律?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对此进行了40余年的研究,跟踪了数千位孩子的真实成长,发现人类行为的发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在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是完全可以准确预测的。

孩子成长中每一年都是独一无二的,下面摘选了其中对于1—8岁孩子最不可错过的、最重要且美好的时刻,以此让我们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出合理又合时宜的预期,特别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了解了这些规律,父母心理就会踏实很多,更少一些焦虑。

一岁:培养安全感不可错过的一年

很多父母在孩子一岁时就抱着很高的期望,甚至开始对他进行各种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其实,科学实验证明,孩子在一岁半前行为和智力水平基本上和猩猩一样,太早训练并没有益处。

而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的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闹,才会有安全感和亲熟感,成长起来也才会更顺利。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耐心的包容孩子,培养起他一生的信赖感和幸福感。

两岁:培养幽默感不可错失的一年

“幽默感”是彰显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的幽默感起步是比较晚的。到了两岁时,孩子的幽默能力有了初步的表现,但显得很稚嫩。比如说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会感觉很好笑,还会故意把夹克反过来穿,以寻找乐趣。

两岁半,则到了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他离开自我的圈子,融入了人群中。别人笑的时候,他也会跟着笑。当他和成人及小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仍会主动向成人微笑,以此作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对另外的小伙伴,他的交流方式多半还是肢体语言,很少去讲话。孩子主动和大人说话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让别人注意一下他的行为、他拿的物品、他做的趣事或他完成的作品。

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兴趣,增添幽默的情境,较强的幽默能力,可以为他们排除许多紧张和困扰,可以使孩子受用一生。

三岁:培养创造力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三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启发他,潜能自然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让孩子去编故事、画彩笔图、揉泥巴,并给予他鼓励,是培养他创造力的好方法。可以给他讲故事时故意不讲结尾,让他自己来编;把杂志上好玩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自己自己编故事等。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进而开发他的想象力,尤其是增强他的逻辑观念。

还可以假设情形让他自己想象,比如在他身上又多了两只手会怎么样。把几件物品摆在他面前,先让他看一会儿,再蒙上他的眼睛,让他讲刚才看到的东西。让他动动手、动动脚,比如表演骑自行车、烤面包等也是不错的法子。

除了让他用眼睛来观察世界外,还让他用嗅觉、味觉或触觉来感知,你可以做“触觉袋”(不透明的购物袋即可),让他伸手去摸袋子里的东西,再告诉你他摸到 了什么。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经常带他去郊游,同样也都能很好地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四岁:语言表达力飞速成长的一年

语言,是四岁孩子的最爱之一。他爱说话、爱韵文、喜欢说悄悄话,喜欢唱歌,甚至喜欢吼叫。喜欢把词绕来绕去,甚至还喜欢跟他的玩具说话。在遣词造句上,他们喜欢夸大,很多时候遭到父母谴责的“撒谎”,其实只不过是他想要添油加醋地夸大一下而已。

当然,有些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开窍的时间要慢一些。不过,这种从谬误到开窍的过程是孩子的成长阶段之一,我们只需好好珍惜,不必为此担心。三岁之前,请不要去纠正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说错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出现结巴或者干脆不肯说话的问题。你可以用正确的说法重述一遍他的话,但是,你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错处。

四岁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龄。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一部分是为了渴望知道新的东西;一部分是为了好玩,瞎聊下去;还有一部分则是表达抗拒不从的意思。当然最主要还是用来求知的,所以请尽量满足他们。

四岁的孩子不仅仅喜欢问你问题,也很喜欢把他知道的消息告诉给你。他的语言已经颇为丰满,和别人的对话,不但实实在在丰富了他的生活,而且更增进了他和别人之间的交情。

五岁: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

五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量力而行,与人相处和谐亲密。这个阶段格外爱恋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妈妈开心,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来自妈妈的赞扬和肯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尽管时时显得相当有自信,可是他仍然十分需要妈妈的肯定,很愿意妈妈时常在他的耳边说她有多爱他。他一方面心里笃信“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另一方面却又常常去问他妈妈:“你爱不爱我?”

正因为五岁孩子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所以,有时候他会误以为妈妈应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当他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把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又倒过来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居然没有一下子听明白他想要说什么。做妈妈的脑筋要转得足够快才行。

虽然偏爱妈妈,但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就该受到冷遇。孩子往往也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以爸爸为荣,喜欢有爸爸陪伴在身边。

六岁: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可能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五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六岁时,他世界的中心则变成了他自己。孩子在寻找他的中心点,随着他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他就越发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一方面喜爱妈妈、需要妈妈,离不开妈妈的挚爱与接纳;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因此常常又会推开妈妈,搞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妈妈的日子都十分挣扎。

爸爸也很受六岁孩子的热爱,孩子不但热切地希望得到爸爸的陪伴和关注,而且一旦得到就会如获至宝。许多孩子更害怕爸爸的不认可,而不是妈妈的不认可;他更敬佩的人是爸爸,相信爸爸什么都知道。

与六岁孩子相处,爸爸需要更多的耐心,比如他们半点都输不起的“球风”或者“棋风”,常常到父母的抽屉里“偷”些小玩意的“不够诚实”。因为他们跟爸爸之间的纠葛通常都没有和妈妈那么深,往往对爸爸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因此当孩子大发脾气或者母子间将要出现大麻烦的时候,爸爸登场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于水火。

七岁:抽象思 开始发展的一年

这是一个以思考为特征的年龄段,在这个内向的、审慎的阶段,我们所看得见的孩子心智的运作,也许比他一生之中的任何其他阶段都要多。

开始显露抽象思维的痕迹,七岁的小学生对一个词的写法和意义开始感兴趣,而且开始喜欢用带图像的字典,他可以指出两个不同的物体有哪些相同点。他开始把思考和自己的头脑联系起来:“你必须用你的脑袋好好想想”,“我的脑子里跑出这么个想法来”。

许多七岁孩子的思维已经处于“试运行”阶段的尾声了。在“试运行”阶段,孩子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且认为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他也会把有些事情的发生理解成跟他的意愿有关:“我想要下雨,就下雨了。”他甚至还相信物体和自然现象都会跟人一样有情绪,有思维;也会以神奇魔力来看待很多事情。

一旦到了“具体运行”阶段,也就是从七岁左右开始,孩子既可以看到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他能明白容器形状的改变并不会造成量的改变,也开始理解数量的意义。如果你把10个石子摆成一排,另外再把8个石子稍微拉开一点也摆成相同长度的一排,他也能分辨得出哪一排石子数量更多。

八岁:热衷思考思维活跃的一年

虽然我们不能苛求八岁的孩子事事做到完美,然而这个时候他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在智力、体能和性格上,都有了很多好的改变,八岁的他呈现出阶段性和自己的风格。

在对时间的感知上,他们懂得守时,会关注和时间有关的事件;对空间位置有浓厚兴趣,变得非常喜欢地理;很喜欢阅读,阅读的重点偏重于印证他已经知道的东西;算数能力则参差不齐。

思维和语言全面发展,判断能力增强,可以运用简单的逻辑得出一定的结论,做简单的演绎推理。另一个重要的思维层面的改变是:八岁的孩子不再像过去一样相信万物有灵,现在他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的客观力量;在语言方面典型的八岁孩子十分健谈,虽然还做不到彻底的诚实,但他已经能够分得清幻想和现实。

八岁孩子能够接受死亡的概念;不再笃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对好坏的概念更清晰,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以父母的准许与否来判断好坏;他们虽然已经更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通常来说,他的第一冲动仍然是去怪罪别人。

最后,我们一定要说的是:孩子的能力获得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不要奢望孩子照自己的设想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孩子成长进程的快慢都各有不同,不是所有的孩子在那个年龄段“都会”或者“应该”是那个。

孩子成长的“黄金”8年,错过后悔一生!

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可预测的规律?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对此进行了40余年的研究,跟踪了数千位孩子的真实成长,发现人类行为的发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在动作、语言、社会行为和情绪发展各个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是完全可以准确预测的。

孩子成长中每一年都是独一无二的,下面摘选了其中对于1—8岁孩子最不可错过的、最重要且美好的时刻,以此让我们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出合理又合时宜的预期,特别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了解了这些规律,父母心理就会踏实很多,更少一些焦虑。

一岁:培养安全感不可错过的一年

很多父母在孩子一岁时就抱着很高的期望,甚至开始对他进行各种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其实,科学实验证明,孩子在一岁半前行为和智力水平基本上和猩猩一样,太早训练并没有益处。

而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的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闹,才会有安全感和亲熟感,成长起来也才会更顺利。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耐心的包容孩子,培养起他一生的信赖感和幸福感。

两岁:培养幽默感不可错失的一年

“幽默感”是彰显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的幽默感起步是比较晚的。到了两岁时,孩子的幽默能力有了初步的表现,但显得很稚嫩。比如说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会感觉很好笑,还会故意把夹克反过来穿,以寻找乐趣。

两岁半,则到了培养孩子幽默感的最佳时期。他离开自我的圈子,融入了人群中。别人笑的时候,他也会跟着笑。当他和成人及小朋友们在一起时,他仍会主动向成人微笑,以此作为和成人交流的方式。对另外的小伙伴,他的交流方式多半还是肢体语言,很少去讲话。孩子主动和大人说话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是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让别人注意一下他的行为、他拿的物品、他做的趣事或他完成的作品。

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兴趣,增添幽默的情境,较强的幽默能力,可以为他们排除许多紧张和困扰,可以使孩子受用一生。

三岁:培养创造力不可错过的一年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三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只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机会启发他,潜能自然会得到最大的发挥。

让孩子去编故事、画彩笔图、揉泥巴,并给予他鼓励,是培养他创造力的好方法。可以给他讲故事时故意不讲结尾,让他自己来编;把杂志上好玩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自己自己编故事等。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进而开发他的想象力,尤其是增强他的逻辑观念。

还可以假设情形让他自己想象,比如在他身上又多了两只手会怎么样。把几件物品摆在他面前,先让他看一会儿,再蒙上他的眼睛,让他讲刚才看到的东西。让他动动手、动动脚,比如表演骑自行车、烤面包等也是不错的法子。

除了让他用眼睛来观察世界外,还让他用嗅觉、味觉或触觉来感知,你可以做“触觉袋”(不透明的购物袋即可),让他伸手去摸袋子里的东西,再告诉你他摸到 了什么。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经常带他去郊游,同样也都能很好地启发孩子的创造力。

四岁:语言表达力飞速成长的一年

语言,是四岁孩子的最爱之一。他爱说话、爱韵文、喜欢说悄悄话,喜欢唱歌,甚至喜欢吼叫。喜欢把词绕来绕去,甚至还喜欢跟他的玩具说话。在遣词造句上,他们喜欢夸大,很多时候遭到父母谴责的“撒谎”,其实只不过是他想要添油加醋地夸大一下而已。

当然,有些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开窍的时间要慢一些。不过,这种从谬误到开窍的过程是孩子的成长阶段之一,我们只需好好珍惜,不必为此担心。三岁之前,请不要去纠正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说错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出现结巴或者干脆不肯说话的问题。你可以用正确的说法重述一遍他的话,但是,你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错处。

四岁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龄。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一部分是为了渴望知道新的东西;一部分是为了好玩,瞎聊下去;还有一部分则是表达抗拒不从的意思。当然最主要还是用来求知的,所以请尽量满足他们。

四岁的孩子不仅仅喜欢问你问题,也很喜欢把他知道的消息告诉给你。他的语言已经颇为丰满,和别人的对话,不但实实在在丰富了他的生活,而且更增进了他和别人之间的交情。

五岁: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

五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量力而行,与人相处和谐亲密。这个阶段格外爱恋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妈妈开心,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来自妈妈的赞扬和肯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尽管时时显得相当有自信,可是他仍然十分需要妈妈的肯定,很愿意妈妈时常在他的耳边说她有多爱他。他一方面心里笃信“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另一方面却又常常去问他妈妈:“你爱不爱我?”

正因为五岁孩子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所以,有时候他会误以为妈妈应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当他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把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又倒过来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居然没有一下子听明白他想要说什么。做妈妈的脑筋要转得足够快才行。

虽然偏爱妈妈,但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就该受到冷遇。孩子往往也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以爸爸为荣,喜欢有爸爸陪伴在身边。

六岁:内心矛盾最为突出的一年

可能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五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六岁时,他世界的中心则变成了他自己。孩子在寻找他的中心点,随着他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他就越发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一方面喜爱妈妈、需要妈妈,离不开妈妈的挚爱与接纳;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因此常常又会推开妈妈,搞得不管是自己还是妈妈的日子都十分挣扎。

爸爸也很受六岁孩子的热爱,孩子不但热切地希望得到爸爸的陪伴和关注,而且一旦得到就会如获至宝。许多孩子更害怕爸爸的不认可,而不是妈妈的不认可;他更敬佩的人是爸爸,相信爸爸什么都知道。

与六岁孩子相处,爸爸需要更多的耐心,比如他们半点都输不起的“球风”或者“棋风”,常常到父母的抽屉里“偷”些小玩意的“不够诚实”。因为他们跟爸爸之间的纠葛通常都没有和妈妈那么深,往往对爸爸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因此当孩子大发脾气或者母子间将要出现大麻烦的时候,爸爸登场亮相,往往能解救全家于水火。

七岁:抽象思 开始发展的一年

这是一个以思考为特征的年龄段,在这个内向的、审慎的阶段,我们所看得见的孩子心智的运作,也许比他一生之中的任何其他阶段都要多。

开始显露抽象思维的痕迹,七岁的小学生对一个词的写法和意义开始感兴趣,而且开始喜欢用带图像的字典,他可以指出两个不同的物体有哪些相同点。他开始把思考和自己的头脑联系起来:“你必须用你的脑袋好好想想”,“我的脑子里跑出这么个想法来”。

许多七岁孩子的思维已经处于“试运行”阶段的尾声了。在“试运行”阶段,孩子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且认为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他也会把有些事情的发生理解成跟他的意愿有关:“我想要下雨,就下雨了。”他甚至还相信物体和自然现象都会跟人一样有情绪,有思维;也会以神奇魔力来看待很多事情。

一旦到了“具体运行”阶段,也就是从七岁左右开始,孩子既可以看到物体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他能明白容器形状的改变并不会造成量的改变,也开始理解数量的意义。如果你把10个石子摆成一排,另外再把8个石子稍微拉开一点也摆成相同长度的一排,他也能分辨得出哪一排石子数量更多。

八岁:热衷思考思维活跃的一年

虽然我们不能苛求八岁的孩子事事做到完美,然而这个时候他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在智力、体能和性格上,都有了很多好的改变,八岁的他呈现出阶段性和自己的风格。

在对时间的感知上,他们懂得守时,会关注和时间有关的事件;对空间位置有浓厚兴趣,变得非常喜欢地理;很喜欢阅读,阅读的重点偏重于印证他已经知道的东西;算数能力则参差不齐。

思维和语言全面发展,判断能力增强,可以运用简单的逻辑得出一定的结论,做简单的演绎推理。另一个重要的思维层面的改变是:八岁的孩子不再像过去一样相信万物有灵,现在他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的客观力量;在语言方面典型的八岁孩子十分健谈,虽然还做不到彻底的诚实,但他已经能够分得清幻想和现实。

八岁孩子能够接受死亡的概念;不再笃信圣诞老人的存在;对好坏的概念更清晰,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以父母的准许与否来判断好坏;他们虽然已经更愿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通常来说,他的第一冲动仍然是去怪罪别人。

最后,我们一定要说的是:孩子的能力获得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不要奢望孩子照自己的设想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孩子成长进程的快慢都各有不同,不是所有的孩子在那个年龄段“都会”或者“应该”是那个。

本文Hash:f3af18c2640ef4b80a2f1f3f11fdfd788be5b04b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