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研究发现,20%—40%的受害者在以后不出现精神症状。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儿童在诉说受侵害以后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极大地影响了创伤的康复。受害儿童能否从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那里获得更多支持,是影响他们康复的关键。然而,面对孩子的惨痛经历,父母往往很难给孩子提供持续有效的心理帮助。记者:为什么会这样呢?龙迪:每一个遭受性侵犯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痛苦的家庭。性侵犯不仅造成孩子的创伤经历,也成为整个家庭挥之不去的阴影。家庭常常为此经历很多复杂的变故,有的父母也在经历与孩子类似的创伤反应。一位妈妈曾眼含热泪地对我说,她非常内疚,因为她未能及时发现孩子受害的迹象,甚至还惩罚过孩子。她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妈妈。有的妈妈还会因孩子不告诉自己而感到愤怒:“她为什么会不信任我啊!”有时,孩子长期压抑的对侵犯者的愤怒也会投射到关心自己的父母身上,令父母忧心忡忡。不少父母表示,突然不知怎样管教孩子了。“以前我可以无拘无束地教育她,现在我就有顾虑了。可是,不管又不行。”特别是,当孩子表现出带有性色彩的行为时不知如何处理。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性只是成人的专利。此外,父母也不能与周围人谈论这些内心挣扎,即使说了,也常常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歧视。另外,家庭还可能遭遇很多现实困难,比如转学、换工作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生活适应问题。为不公正的司法判决而疲于奔命,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等。如果我们的社会不能给家庭提供足够的关怀和支持,重负之下的父母怎能给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疗伤?怎能为孩子提供有益的支持和保护?记者:那么,我们的社会该如何给这些家庭提供有效的支持?龙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帮助这些孩子不能只依靠某个部门、某项专业,而是需要跨部门合作、针对整个家庭进行帮助。因此我希望通过研究,从受害人及其家庭的角度,深入、真实地了解并呈现孩子遭受性侵犯被发现后,整个家庭的现实生活处境。不仅了解他们的困难和伤痛,也了解他们面对创伤的勇气、智慧、力量和希望。以期研究结果有助于为遭受性侵犯的孩子及其家人提供服务,并影响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记者:你对那些遭受性侵犯的孩子和父母有什么建议?龙迪:首先,不要内疚和自责!世界上没有全能的父母。孩子受伤害不是你的错,你和孩子都是受害者。其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孩子可能会“不正常”,比如在噩梦中尖叫、捉弄父母、成绩下降、沉默寡言。有的孩子可能对身体接触非常敏感,拒绝你碰他,这些都是创伤反应,要给孩子时间处理伤痕。等孩子慢慢有了安全感,症状自然会消失。你能做的是在他做噩梦时耐心陪伴他,告诉他:噩梦会缠绕他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是自然的。但可怕的场景不会永远跟着他。在他想和你说话时,注意倾听,试着从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要记住鼓励永远是最重要的。同样,作为父母的也需要他人关注。要动员全家人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也可以找个能安慰你的人吐吐苦水。你的情绪平稳了,才能给孩子有益的帮助。必要时可求助于心理咨询。有的父母为了保护孩子,尽量不对孩子“提这件事”。这样做不一定真能保护孩子,而是正在重复侵犯者的“保密要求”,这种忌讳可能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好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要求,做有关孩子的重大决定时,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孩子特别需要在信任中恢复自信 。
(龙迪,《性之耻还是伤之痛》作者)
本文Hash:413cf4c583ce7d50b259df51d1cbe9790bea0eeb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