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手足口病是看中医还是西医?

主持人:网友jiyue_qian问,如果发现孩子有了可疑的症状,是否需要马上带去医院呢?一般到了医院都是西医先介入的?

唐为勇:手足口出现明显的皮疹应该到医院就诊。最好到中医儿科就诊,当然西医医院也可以得到护理、治疗的指导。

看看中医是如何防治手足口病的

  每年的晚春都有各种病毒肆虐,手足口就是常见的一种。去年4月,正是手足口病高发的时候,门诊上天天都挤满了带孩子来就诊的家长。有的家长对手足口的认识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但是也有很多家长,不能科学地看待手足口病,总是过于轻视或者矫枉过正,这样便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恐慌。

  其实,手足口是很常见的小儿传染性疾病,每年春末夏初开始发病,持续到七八月份。因为北方的春天较短,近几年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很多初夏才大规模滋生的病毒都提前侵袭人群了。所以,手足口病也成了晚春时节家长要重点防御的传染病,家长要做到科学认识,积极预防。

  现实中很多妈妈不能正确认识手足口病,盲目的将分布于手、足、口部位的皮疹认为是手足口病,甚至将单纯的蚊虫叮咬都列入其中。那么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宝宝患病要如何处理呢?中医在治疗和预防小儿手足口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下面,针对妈妈们关心的问题,之前我们已经介绍了手足口的发病症状、病程以及一些防护措施。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医如何防治手足口病。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

  诊治6方法

  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等。发病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可以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

  西医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相比较而言,中医治疗本病更具特色且素有成效。针对宝宝比较多见的症状,给妈妈们介绍几个小方子,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1、如果孩子以手足疱疹为主,可用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蒲公英15克、车前草15克、浮萍15克、黄柏10克,水煎外洗疱疹处。

  2、如果孩子以口腔疱疹为主,可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任选一种,涂擦口腔患处。

  3、如果孩子出现口腔溃疡,疼痛明显伴有烦躁、哭闹、大便秘结,可以用银花15克、淡豆豉9克、竹叶10克、清茶少许,煎水代茶饮。也可服用黄栀花口服液,每次5~10毫升,一日2~3次。

  4、出现牙龈红肿者,可用板蓝根、黄苓、白藓片、竹叶、薄荷煎水含漱。

  5、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苓、黄连、丹皮、板蓝根、白藓片、地肤子、忍冬藤、红花煎水清洗患处。

  6、如果孩子出现食欲不振,不必强制进食,可以试一下荷叶薏苡粥。取鲜荷叶一个,洗净切碎,取薏苡仁20克、大米适量,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另外特别指出,手足口病大多以发热起病,在宝宝发热时不可急于退热而给宝宝使用激素。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使用激素抑制了孩子的免疫力,却不能清除病毒,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者可能会使宝宝出现生命危险。

  科学预防6细节

  虽然要做到绝对的预防手足口病很难,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妈妈们还是要做好以下几点,以减少宝宝感染的几率。

  1、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教育宝宝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宝宝的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燥热 难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免肠胃“疲劳”。

  2、生活注意

  注意宝宝的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3、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季节不带宝宝到人多的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大人可能携带病毒,回家要洗手漱口,以免传染宝宝。

  4、定期消毒

  对宝宝的玩具、毛巾、水杯等定期煮沸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还要注意定期消毒。

  5、药物预防

  新博林(利巴韦林颗粒) 儿童一次0.05克,一日3次。

  柴黄颗粒 3岁以下儿童一次半袋,一日2次; 3岁以上儿童一次1袋,一日2次。

  6、食疗预防

  荷叶粥 用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食用

  竹叶粥 用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饮用;

  印花蝉衣饮 用印花15克、蝉衣3克,清茶少许,煎水饮。

  其预防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15字方针“勤洗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另外可以多带宝宝在空气流通、人又不多的室外,晒太阳也是消灭病毒的过程。

孩子生病看中医还是看西医

  多多的咳嗽在经过差不多一周的中药调理后,终于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那种剧烈频繁的咳嗽终于不再在我耳边萦绕了。

  说起多多的咳嗽史差不多有大半年了。从去年11月起,她的咳嗽就没停止过。儿内科、呼吸科、耳鼻喉科专家咱是一个都没少的光顾了,各类西药咱家多多也没少吃(可怜的娃儿,在上幼儿园之前多多的身体之好在院子里是有目共睹的)。可最终在去年12月底因咳嗽导致中耳炎住了12天的医院,害得安排好的三亚圣诞度假游被迫改期。出院后好了没几天,又开始了咳嗽。轻的时候只是早晚咳,严重的时候咳得无法进食和睡觉,我在那段日子真的都快崩溃了。每次去看专家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但各类西药倒是开了不老少、消炎的、抗过敏的……林林种种也有十几种。多多的咳嗽也往往是好个一两天又卷土重来。小人儿的脸色是越来越差、人也越来越瘦。5月份的时候,多多的咳嗽又加重了,在爷爷的强烈推荐下,我带多多到省中医院找了一位老中医看。没想到80多元的中药吃了2天咳嗽立刻减轻了,一周下来基本上不咳了。第二周去复诊时,老教授说恢复得很好,但由于多多的过敏体质,所以偶尔的干咳在近一年内是不会完全杜绝的,又开了一服中药说是吃一周调调就可以了。现在快一个月了,中间除了有2天因为在肯德基喝了冰的果汁又咳了,其余时候基本还好。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真的很后悔,为什么在多多咳了一个多月,吃了N种西药还不好的情况下没去看中医,害孩子耽误了这么长时间。在此我无意去指责西医的种种不是,只想列举一下我在看西医、中医这段时间的比较吧。

  态度、中医专家都不错,但我对中医的感觉更好些。首先是看西医时,医生很少有耐心去听我讲多多的漫长咳嗽史,而是很严肃地采取“提问回答”的方式,有时我想讲讲可能引起咳嗽的一些细节时,往往会被打断。但看中医时,老教授不但很耐心地听完了多多几次咳嗽的前因后果,还很认真地看了西医的病历,甚至当我告诉多多吃了哪些西药时,中医还一样一样给我讲解每样西药的药理。

  书写,不管是儿童医院还是妇幼的病历我基本上就像看天书似的,每次都是到药房拿了药才知道是什么;而中医的病历是书写工整,一目了然的。

  检查,每个医院都是千篇一律的流程,首先看看嗓子,听听肺音,然后就让去抽血、如果咳得很厉害就让你去拍片子,后来还做过什么变异性咳嗽的肺功能检查,过敏性鼻炎的测试等等,中医则是传统的望闻问切。

  费用,但西医每次名目繁多的检查都要100~200元左右,开的药每次都在100元左右。中医看了两次,每次都没超过100元。

  效果(去了医院十多次)但效果甚微(最好的时候大概有四五天不咳,中医看了半个月(去了医院两次)效果明显(最好的时候大概有半个月不咳,后来因喝了冰果汁又咳了两天,现在早晚还会偶尔咳几下,白天基本不咳了。)

  多多的西药已经完全停了,中药还准备再吃一周,然后再找中医看看。以后除了急发的疾病,如果是一般的头痛脑热,我决定还是看中医,特别是类似咳嗽这样的慢性病我觉得中医比西医要好些,关键是药物的副作用要小一些。

  中医PK西医各有利弊,但我今后对于多多看病的指导方针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当然最关键的是加强多多的身体锻炼、平日护理要细心,尽量少生病! (张玉)

  编后,又有西医,是中国人的幸事。中医有中医的优劣,西医有西医的长短。这不仅 两种医学在理论上各有千秋,而且指每一个个体医生在认识和能力上也自有差别。因此,我们不能做健康的无知学盲,遇事便把健康主权完全交给白大褂。不论是作为患者还是作为患者亲属,我们都应该具备健康和医药知识的基本学养。惟其如此,孩子生病时,才能明智地做出选择,也才会正确地配合治疗。

  更多连接:

  宝宝养眼护脑的鸡肝辅食

  关于奶粉的10个问答

  儿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本文Hash:a4b8d3e8bab96aad80186447c079a5bb1c7a6de7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