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有“知子之明”

眼下,有一些做父母的经常为自己孩子的所谓“不争气”而苦恼。有的父母不惜重金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重点学校就读,本指望几年后能金榜题名,没成想,孩子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出现滑坡;还有的父母不惜动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授子女以权,甚至把孩子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去,也是没想到,孩子终不是那块料,既没有领导才能,上下左右关系又处理不好,没多长时间, 便成了光杆司令,孤家寡人。 你说这些事情,让那些做父母的苦恼不苦恼!

  由此我想起了那则“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虽然少而好学,能口谈兵书,头头是道,但他的不足是不知变通,死守教条。对赵括的缺陷,赵括的父母是早就发现的。赵奢生前就曾对他的妻子说过:“赵括把战争这种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说得太容易了。赵国不用他做大将也就罢了,如果用他做大将,那么使赵国失败的也就是他了”。赵奢死后,秦军来进犯。赵王意欲拜赵括为将。赵奢的夫人执意不肯,她向赵王讲了赵括的缺点,认为赵括只善纸上谈兵,不足以担此大任。但赵王就是不听,终于导致后来的长平之败。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国。

  其实,在封建社会,盼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为官做相是那个时代做父母的共同心愿。但赵奢夫妇能够从国家兴亡的大局出发,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是将帅之才,不让朝廷委以重任,这种知子之明,报国之心,是能昭示后人的。俗话讲,知子莫如父。按说,父母是应该最了解子女的。子女究竟有什么特长,有多大能力,能干什么与不能干什么,做父母的比别人都清楚。老舍教育自己的儿女,长大后,若无特殊本领,可学一、二门手艺,靠劳动生活。鲁迅也在遗嘱中嘱托:“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然而,像上面提到的那些做父母的,不顾孩子的实际才能,单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尽做些费神、费力而自寻烦恼的事情,似乎还没有古人赵奢夫妇开明。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人也应有知子之明,只有在此基础上的关心和期待,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资讯:

本文Hash:6791bd3c5952283859b2247400b8c5005cdd4e90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