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童话背后隐藏的芒刺

  经典童话引起的噩梦

  前些日子,妞妞妈向我讲述了她与3岁的宝贝女儿之间发生的故事,妞妞妈正绘声绘色给妞妞讲《白雪公主》,讲着讲着,妞妞的小脸就变了。妈咪好几次试图停下来,但是一向爱听故事的妞妞还是死缠着妈咪讲完了整个故事。令妈咪十分不安的是,听完故事之后,妞妞连着几个晚上噩梦连连,即便睡梦中还在时不时用含混的语言喊叫着:“不要吃毒药!不要砍头!”白天玩着玩着,小家伙也会突然冒出一句类似的话:“妈咪,你会给我吃毒药吗?”很显然,小家伙被童话故事里那些充满暴力的镜头吓坏了。

  看到女儿如此恐惧,妈咪也吓坏了,直后悔自己没有经过检疫就把故事原封不动地搬了出来。妞妞妈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经典的童话会给宝贝带来如此的伤害,也因此深感困惑,这些经典的童话还能给宝贝读吗?

  经典童话隐含的芒刺

  的确,正如妞妞妈提到的,在那些经典的西方童话里,暴力并不少见。不仅仅暴力,很多童话故事还充斥着彼此欺骗、过于贪婪、睚眦必报、投机取巧、依赖一些有着魔力的物品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等内容。作者如此讲述故事自然有他的用意,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幼小的孩童来说,在他还分不清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之间的差别,是非观念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些描述则有可能成为一种精神芒刺,刺伤宝贝脆弱的心灵。因此,原封不动地给予宝贝这些,经典童话故事也可能会给他带来伤害。

  避免宝贝受经典所伤的策略

  虽然那些经典的童话故事里确实有着精神芒刺,可能会对年幼的宝贝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但是经典终究还是经典,我们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回避。比如安徒生童话那种诗意的美,那种令人称奇的幽默方式,都是非常难得的。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也读过安徒生和格林,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崇尚暴力,或者受了影响,成为精神上的次品。毕竟,父母、老师平时的教育还是会更多地渗透到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逐渐变得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只要我们注意给予宝贝的方式,经典就能发挥经典的作用,为宝贝提供丰盛的精神大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不可能给宝贝一个真空一样的纯粹世界。让他懂得这个世界有善恶是非之分,对他将来的成长还是有益的。如果我们过分保护宝贝,为了害怕他受伤就放弃给予他了解真实世界的权利,那反倒可能会害了他。一个突然呈现在他面前的“非”与“恶”的事件也许就足以击碎他所有的梦想,让他面对眼前的世界不知所措。

  因此,要避免宝贝受经典所伤,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经典可以有选择地读

  在宝贝是非观和分辨力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给宝贝读一些经典童话里精彩的的片段。比如《海的女儿》里面那些场景描述的段落非常优美,在临睡前读给宝贝听,可以用来催眠,同时这些内容也有助于宝贝了解海底那个神秘的世界,调动他对自己不熟悉的世界的好奇心,为他以后更好地探索埋下伏笔。

  2、要带着批判色彩读

  有位妈咪给她3岁的儿子讲《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当讲到老太婆要把渔夫赶到海里去捕鱼的时候,小家伙居然来了一句:“老太婆真坏,如果我是渔夫,我就不听老太婆的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宝贝虽然小,但是他还是可以根据他平时的生活经验做出判断,评判性地去感受童话故事的。因此,在宝贝语言能力发展起来,逐渐开始有了一些是非观念,对想 与现实的世界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之后,只要宝贝乐意,我们就可以完整地给他读这些童话故事了。如果担心宝贝受到不良影响,读完一个童话故事之后,我们还可以适时地加入一些讨论的内容,或者不失时机地发表一些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这些评价都不用过于刻意,因为,父母看似十分随意的一句话,宝贝都会十分在意的。只要他在意,他就会因此受到影响,学会分辨是非与善恶了。如此,我们就可以避开经典童话的芒刺,帮助宝贝更好地成长了。

  3、等待宝贝具有足够的承受力之后读

  为了防止经典带给宝贝伤害,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让他了解这些童话故事完整内容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不能片面的根据年龄来区分,而要根据宝贝的理解力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来区分。当我们确信他已经有了是非观念,已经明白一些生存的规则,知道区分善恶,我们就可以尝试给予他了。

(以上内容为《妈咪宝贝》授权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资讯:

儿童3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小宝宝突然就不高兴了!以下和你一起分析宝宝的五种行为背后的心里想什么!表情一、执拗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基于此,家长们采取了打、罚、哄、物质引诱等方法,但效果也只体现在一时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副作用。那么运用哪种行为规范、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才能处理好此类问题呢?对此需要认识以下几点:儿童心理分析: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换言之,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成人认为孩子执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长倒有可能是执拗的,这关键是个理解、沟通、引导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举例来说,让一个4岁的孩子写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担心写不好,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会拒绝,继而遭到家长的打骂,甚至惩罚,他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通过这个例子,应该了解,孩子的热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因此,当孩子执拗不听话时,你应认清原因,注意沟通,正确引导。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火、惩罚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这种没耐心的专制的做法只会令孩子更加反感,成人的束缚、压制,会使孩子觉得难为情,受到威胁,他们就会更执拗。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成人与子女间以民主方式进行交往,可以互提意见时,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大有好处,在管束压抑的气氛中,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baby/20111015/1318686660_79951.png"alt=""border="0"/>表情二、发脾气在商店玩具柜台前我们常可见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要父母买某一玩具,父母不肯,孩子就大发脾气,吵闹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滚。怕丢面子的父母赶紧以满足孩子的愿望来使孩子停止吵闹折腾。儿童心理分析:孩子由此感到,只要我发脾气,在人前大闹,父母就会满足我的愿望。于是,每当孩子有新的愿望,父母不答应,孩子就大发脾气,最后家长不得不屈从。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脾气也越来越大,人也变得越未越任性、粗暴。另一方面,到了会走路的时候,孩子的“什么都想自己来做”的意欲便开始萌发出来了。例如,吃饭时想自己吃,可因为还不会用调羹,撒掉的比吃进去的还多,结果会变成用手抓着吃了。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即便是这样也不要去阻止他。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话就大发脾气,不是哇哇叫唤,就是倒在地上打滚,或者是乱扔东西。baby/20111015/1318686691_63647.png"alt=""border="0"/>对于妈妈来说,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时期,于是,当孩子想自己一个人做什么时,妈妈很可能就不由分说地训斥道:“不行。”但是,孩子的这种自己来做的愿望正是意欲在成长的表现。因此,妈妈要了解1岁左右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时候就让他试着做一做。并且,当孩子因达不到自己的想象而又吵又闹时,大人要若无其事地应付过去。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前后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大声哭闹、跺脚、打滚。这种“动肝火” 一定是对着别人,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希望别人“那样”,自己想要“这样”--这些欲望过于强烈,而现实又无法满足,这时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乱起来,在情绪上表现出不安定。想睡觉了、肚子饿了、感到累了的时候,一点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发脾气。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不声不响地把他抱起来,或者是平静地注视着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静下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妈妈爸爸们需要了解这一点。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去责怪、训斥他。表情三、撒娇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孩子哪有不撒娇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我该听谁的?儿童心理分析: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另外,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这些撒娇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理解,并给予安抚。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不能纵容。(实习编辑:朱小丹)

宝宝气话背后的小心思

3~4岁的孩子为何“出口成伤”?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儿童心理学家CathyMavrolas博士研究发现:3~4的孩子语言能力还不够发达,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有可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常常会出现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情况,或只是重复他在别处听到新鲜表达。再加上孩子日益增长的独立感和自我意识的逐渐建立,遗憾地造成了这样一种结果:孩子有可能会使用粗鲁伤人的语言。那么,当孩子第一次说出让你惊讶又不知所措的话时,莫慌张、表生气,看看以下我们给你支招的应对大法:1当孩子说:“我讨厌你!”

真实含义:其实孩子并不是真的不喜欢你。他真正想表达的是“我很不开心”“我很生气”之类的意思。他不开心的原因可能跟你完全无关,他把火发到你头上只是因为你是一个安全的目标。

应对方法:当孩子说出了这样的话语,父母尽量不要情绪冲动,也不要立刻斥责孩子,可以耐心询问孩子遇到了哪些让他困扰的问题,并帮助孩子找到表达情绪的其他语句,这样他就不会把“我不喜欢你!”当做口头禅。然后等孩子情绪稳定后,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向孩子解释清楚,“不喜欢”这几个字是会伤害到别人感情的。

2当孩子说:“这不公平!”

真实含义:孩子感到在某些方面受骗了。因为孩子通常希望所有事情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们很重视“公平”与否。如果你给他的饼干比他认为自己应得的少,或者你不让他玩某个游戏,而他的朋友却能玩,他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应对方法:不要对孩子说出诸如“生活本来就不公平”这样的话。这种情况,你不妨可以听取孩子内心的想法,但坚持自己的立场。比如,你可以说:“我理解你认为这不公平,但你不能再吃饼干了,因为你这会儿吃了这么多饼干,一个小时后就吃不下好吃的午饭了。”或者说:“丁丁能玩那个游戏,但你不能,虽然是有些不公平,但是各家有各家的规矩,我们家的规矩就是这样。”

3在当孩子说:“没人喜欢我。”

真实含义:可能刚刚有个游戏小朋友没有带他玩,或者跟某个小伙伴闹了点矛盾。对于已入园的孩子来说,能够融入群体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感到受了冷落,他可能会以为整个世界都跟他作对。

应对方法:询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或玩耍时是否发生了什么让他不高兴的事。要在他向你倾诉时,支持他并对孩子的情绪表示共鸣。“茉莉今天不跟你玩,真让人不开心。”你说出这样一句话就会对孩子很有帮助。但你没有必要去找茉莉的父母或安排两人和好。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频繁地说没人喜欢他,交不到朋友,你就应该找老师谈一谈,了解一下情况。另外,你平时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容易交到同龄朋友的活动。

4当孩子说:“别烦我!”

真实含义:这时孩子可能真的想清静一下,他可能正在专心致志地玩游戏或者解谜题,不希望你在他耳边唠唠叨叨谈论什么整理玩具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有负面的情绪。

应对方法:孩子想要一点个人空间并没有错,只是,你应该教会他用更礼貌的方式表达出来。你需要告诉孩子,类似“别烦我”或者“走开”这样的话是不友好的,可以用“我想单独待一会儿”或者“我能不能在做家务之前先玩十分钟?”这样的表达来代替。如果当孩子彬彬有礼地提出合理要求,你要尽量尊重他们的要求。

5当孩子说:“我讨厌我自己。”

真实含义:孩子说出这种话并不代表他感到自卑,而只是因为某些原因对自己有所不满。他沮丧的原因可能 是某个小朋友比他先学会做某个东西,或者自己不小心弄坏了某个小伙伴的玩具。

应对方法:如果孩子只是偶尔说出这样的话,就不用大惊小怪,也不要被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而吓到。你可以冷静地问一问孩子:“你听上去不太高兴,今天发生什么事了吗?”如果他不回答,不要强迫,给孩子一点个人空间。如果他愿意向你倾诉,可以跟孩子解释,我们都会有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或者告诉孩子,每个人擅长的事情不同,让他想想自己擅长的事情。帮助他把“我讨厌我自己”改成“今天我对自己有点不满,因为……”。这时,你也可以指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挫折感,这对于克服以后人生道路上的其他障碍会很有帮助。

本文Hash:ffc973caced78504bf10196108f583c55380b9d8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