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父亲会诱发男孩教育危机

      “先忙事业后顾孩子”使父爱“缺席”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许多男人产生了“先忙事业后顾孩子”的思想,还有的人认为带孩子应该是女人的事。其实,18岁以前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缺少父母任何一方的爱,都会导致人格发育的不健全。18岁后,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再想让他有所改变会比较难。

  父爱缺失对男孩影响巨大

  生活中我们发现,从小与父亲接触较多的男孩,往往表现出很多优势,如性格开朗、头脑灵活、身体健壮、充满活力。这是因为,“坚强果断”、“宽容大度”等男性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父子关系的传承。父亲的男子汉硬派作风,会在其教养方式中注入阳刚之气;母亲总喜欢保护孩子,怕孩子磕碰,容易不自觉地出现包办现象,而父亲则更重视教育孩子自立、自理,勇敢地面对一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爱缺失,男孩易产生很多问题,如:

  性格易女性化 性别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模仿,父爱缺失,男孩无法从父亲身上学习果敢、坚毅、担当,性格易变得“中性”甚至女性化,依赖性强、责任感低。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父亲和儿子同属男性,儿子成长中所面对的难题,极有可能是父亲小时候曾经的困惑。父亲成长的经历与经验,更有可能成为儿子解决问题的钥匙。如果父爱缺失,男孩就无法从父亲身上获得这些经验、指引,在社会交往中容易迷茫、不知所措。

  犯罪几率增大 父亲会给男孩权威感、纪律感、约束感。没有父教的男孩,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的机会。在美国,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70%的长期服役犯人来自无父家庭,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

  父亲与男孩沟通有三招

  见缝插针行教育 许多父亲以自己很忙为理由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教育不一定非要拿出整块的时间,但却要你有责任意识、有耐心,能坚持经常。如,出差在外,用短信、网络跟孩子多交流;因故不能按时回家时,打个电话给家里,和孩子说上几句话。而对于幼儿,你可以在上班前,亲亲他的小脸,逗他乐一乐;抽点时间绘声绘色地给他讲故事,用手指在墙上变出各种动物影子。

  还有些父亲,虽一直陪在孩子左右,但回家只管自己看电视或报纸,不知跟孩子玩什么、说什么。其实,可以跟孩子一起做的事很多,如看电视时跟孩子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亦或是一起来准备做一顿晚餐。跟孩子的感情交流,心灵沟通,常是在这些生活细节上建立起来的。

  多与儿子做游戏 父亲与男孩的游戏方式多是动态的、较激烈、富有对抗性和创造性的;父亲会鼓励男孩遇事自己动手、大胆尝试,这有利于男孩强身健体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久久健康网小编温馨提示:摒弃“严父”冷面孔 中国有句话叫“严父慈母”,于是,许多中国父亲将“严”理解为冷面和打骂,将“慈”理解为娇宠和溺爱,对孩子尤其是儿子,总是以批评者的姿态出现,板起面孔教训儿子,即便是爱或满意,也羞于表达,更少有拥抱。而研究发现,孩子是需要肌肤接触来建立安全感、亲密感的,尤其是男孩,因此,父亲应经常对儿子微笑一下、拥抱一下、褒扬一下。

实习编辑:洪雨洁

一位称职的好父亲如何对男孩子进行性教育

很多中年男子都会回忆起在自己年轻时常常面临性问题的困扰,结果长时间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喘不上气儿来。这在当时性禁锢的历史背景下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顺利地成为男子汉,不再重演历史的悲剧,很乐意从家庭性教育入手,让孩子在各个发育时期都能获得科学的、适时的、适度的、适量的性知识。这一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实践起来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容易。所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将对当父亲的人大有帮助。首先,最重要的前提便是处理好父子关系,好的性教育需要在父子之间建立起挚爱与尊重的关系。如果一位“父亲”留给孩子的印象总是粗暴、冷漠、严峻、缺乏耐心,看他们不顺眼,孩子见到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尽量躲得远远的,父子之间怎么可能敞开心扉、平等地谈问题呢?其次,做父亲的必须多与孩子在一起游戏、交谈,倾听孩子的心声,承认孩子的爱好和感受,分享孩子的兴趣和快乐,甚至癖好,以尊重的态度支持他们的爱好。有些男子错误地认为既然要培养男孩子的勇敢与果断,那就不能对他们太亲近了。其实男孩和女孩一样,同样需要体肤之亲,特别是来自父亲的亲近。这种充满温情的触摸将有助于他们形成安全感,使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感情的联系及学会如何去爱别人,体肤之亲是反映和传达爱和支持的基本手段。再次,切不要认为性教育就是讲性技巧,孩子们一般不会在哪一个早晨醒来突然提出一大堆性问题。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随时提出各式各样的与性有关的问题。他们的问题是逐步涌现出来的。对孩子的性教育要相机行事,当然越早越好,越真实越好。最后值得指出的是,爱的教育和父子亲情的培植是需要时间的,无论怎么忙也得抽时间陪伴儿子,缺乏父爱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开展性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只有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摆出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强加于他们,以理服人,即不是以势压人,这样才可能处理好父子关系,做好家庭性教育工作

教育孩子父亲的角色与母亲不同

教育孩子父亲的角色与母亲不同

父亲对孩子产生影响是在孩子稍大以后。母亲的本性并不完全适合社会再生产,而更适合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孩子多是通过父亲这扇窗子来了解这个他将要进入的人类社会,因此,父亲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父亲育儿的特征母亲能跟孩子同频交流与发展,孩子一岁的时候,母亲能用一岁的眼光看孩子,孩子五岁的时候,他能用五岁孩子的心理与孩子一起玩。父亲的心理是凝固的,只能用一种眼光看孩子。不管孩子是一岁还是五岁,他认为应该怎样就是怎样,也就是说,父亲在孩子七八岁以后才介入教育。比如,两岁的孩子在哭,爸爸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妈妈就不一样了,能弄明白孩子是饿了还是凉了。父亲育儿的作用一方面父亲要在家里、家外创造一个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环境,给母亲一个安心育儿的心情。家庭中男女分工协作,如果女性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过多地考虑经济的原因、外在的原因,就会失去自己正常的心理。另一方面,孩子越小母亲的作用越大,孩子慢慢长大到五六岁的时候,父亲的作用就显现出越来越重要。母亲更多地代表自然、生理、心理。父亲代表的是外在的秩序的世界,他懂得社会上的竞争规则与价值标准。对社会的分工、变化,父亲的感受要深一点,孩子通过父亲的肩头走向社会。母亲不同,母亲的本性并不完全适合社会再生产,而更适合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孩子多是通过父亲这扇窗子来了解这个他将要进入的人类社会,因此,父亲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孩子越来越大,对外界的认识要把握得越来越准确,只有父母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而不是靠母亲或母亲单打一行为。历史上寡母抚养的孩子成才率特别高,那是因为寡母不仅给孩子以代表生理上的一级,还有寡母直接参与了社会生产,知道社会的发展动态和人情世故。既然寡母抚养的孩子特别容易成才,父亲应尽量让母亲去教育孩子?

不是这样的,人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成才的问题,还有一个人的和谐发展的问题。往往寡母抚养的女儿,事业很成功,但在以后组建的家庭生活中大多都很不美满。这些女孩子从小没有跟父亲在一起生活过,她不知道同男人如何相处,因为她的母亲不能随便和男人交往,她自己也不可能同男人交往。于是就容易把男人想象的太好,或者把男人想象的太坏。孩子是两人的,但在教育孩子方面却是一人说了算怎么办?谁说的对就听谁的!可怕的是真理掌握在家庭中的某一个人当中,而他(她)不是家庭中的权威,这样的结果会比较糟糕。一般来说孩子的性格就像家里说话算数的那位。在某种程度上讲,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上的,父母有多高,孩子有多高;父母能走多远,孩子才能走多远。因为空间或时间的关系无暇顾及孩子,像你这样的爸爸如何让孩子感受父爱?爸爸对家庭、孩子除了提供物质基础外,另一种责任就是要把自己在社会上拼打的酸甜苦辣,人生体验传达给孩子,用宝贵的经验去滋养孩子的心灵。我女儿已经八岁,不在身边,但是我已经作好了让孩子与自己在一起生活的计划,对孩子的要求、期望通过妻子的影响孩子,在妻子的口中,经常会听到你爸爸希望你怎么样做,你爸爸是怎么样做的话,等等。提出让女性回家你是不是赞同?让女人回家的理由,我不赞同。他们把教孩子是当作副产品,关键是要把位子让出来。相反,男性应该在职位紧张的状态下,把职位让出来给女性。另一方面,阶段就业、弹性就业,在 子出生的前三年社会应该对孕期、哺乳期的妈妈负责,社会应该对母亲发工资。等孩子长大了,社会要给母亲的二次就业创造条件,要走出家庭回归母性,而不是走出家庭抛弃母性。

本文Hash:f7165c04e41cb8075aec71d8b5408e583ae5ad2b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