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要重视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一位高中老师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大圆点,问学生:“这是什么?”

“这能是什么啊,不就是纸上画了个黑点吗?”

“没有其他意见了吗?”老师问。其他同学也都认为刚才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同样的问题,问幼儿园里的孩子,却得到了超过五十种的答案。

“烟灰、鸟屎、星星、石头、臭鸡蛋……”

为了解决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其中一种是要求唯一正确答案的集中式思考方式,另一种是一题多解的发散式思维方法。

举例来说,“水族箱里有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很明显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行集中式思考。

但是对于下面的问题,“水族馆里除了放鱼,还可以放什么其他东西呢?想出尽可能多的答案。”就需要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就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很多新奇独特的主意。所以说,发散性的思考是富于创意性和想象力的思考。

从幼儿园到高中,将近十年时间里,因为习惯了“找到唯一的标准答案”,而发散性的思考能力却在渐渐衰退。在学习如何具体地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丰富的想象力也逐渐地失去了。

事实上,大部分的学校教育,要求的是根据所给信息,找到唯一正确答案的思考方式。学历考试、高考、大部分的电脑编程学习,需要的都是通过集中式的思考找到唯一正确答案。

但是我们的生活却不像“找到唯一正确答案”这么简单。如今这种复杂多变的信息社会里,正确的答案绝不止一个。实际上,越来越多的问题都开始要求独特而多样的解决方法,那么用发散性思维找到多种答案的要求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也就是说,必须理解新的教育过程的基本概念,要学会用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12下一页尾页

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性教育

早期性教育的好坏决定孩子一生的性观念。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懂得性是一件正大光明并且美好的事,这样才能让他们最终发育成一个正常、健康的成年人。

首先,家庭性教育应注意顺其自然,但还要注意把握时机。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期。父母就应微笑着看着孩子的眼睛,坦然给以回答。

例如对孩子提出的“我是从哪里来时”的问题时,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是爸爸、妈妈相爱结合而生下来的,并且可以描述具体一些,可以这样讲解:当爸爸妈妈互相亲爱的时候,他们喜欢靠得很近,接吻拥抱,于是他们做爱。爸爸把阴茎放到妈妈的阴道里。妈妈的肚子里有许许多多微小的卵子。爸爸有一种特殊的精液,里面有精子,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吸收营养,逐渐长成婴儿。假如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谈论这些事情,那么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就可以很容易地谈到性,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向父母请教这方面的问题。

另外父母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发展,制定性教育计划,确定各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循序渐进、科学诱导。如,对婴幼儿来说,性教育的最初内容是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性别自认(自认的性别与生物特征相同)和性角色定位,防止性压抑,正确解答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各种问题,学会与异性小朋友友好游戏。例如孩子也许会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到好奇,在帮孩子洗澡时就可以顺便教他认识自己的身体,指出他的生殖器官,并教给正确的名称,这样孩子看待性器官就会同看待自己的头发一样自然。对四五岁的孩子,还可以运用外貌有雌雄差异的动物进行性别差异的教育,同时也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发展思维力、想象力。例如世界上公的动物比母的动物长得好看。如公孔雀尾巴很大,羽毛鲜艳,会开屏,很漂亮,母孔雀是秃尾巴。童年期的孩子,性教育的重点应该是“生命的起源”。要让他们了解“我是父母相爱而生下来的”,回答要简单、明了,可以采用动植物的情形来解释两性的结合、受精、怀孕、生产的道理,也可以直截了当地讲人的性和生殖。与八岁前的儿童讨论怀孕、分娩,他们不会出现困窘。上小学后,向女孩讲月经现象,避免她们月经初潮时惊慌失措,甚至对性造成肮脏的印象。上初中后,家长可认真地给孩子讲解,性行为应是夫妻之间的行为,一般分为3个阶段:边缘性性行为,比如拉拉手;过程性性行为,包括拥抱、接吻、抚摸等;实质性性行为,也叫目的性性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第二阶段最重要,未婚者应把行为控制在这一步。孩子成人后,除了教育他们从道德层面尽量避免性行为外,还要教他们学会使用安全套等避孕器具,学会保护自己。

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是很重要的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写贾政因宝玉“不肖种种”,“笞挞”宝玉,王夫人上前阻拦:“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接着,贾母出来进逼:“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逼得贾政只得跪下,又检讨,又保证:“皆是作儿的一时性急,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可见,对子女教育的态度出现分歧,从古到今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才有“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幼儿思维的一大特点是缺乏主见,易于服从。他们“迷信权威”,任何长辈包括父母,老师等,在他们心中都享有很高的权威,所以这时,如果父母的教育一致,是易于使孩子接受的。反之,如果父母意见有分歧,而且这种分歧是公开化的,让孩子一目了然的,那么就很影响教育效果了。孩子本身还不完全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如果父母意见不一,孩子无所适从,很自然地倾向于保护他们的一方,那么持正确观点的父(或母)所做的努力也就完全无济于事了。

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没有两个人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即使是感情深厚的夫妻。在对孩子的培养问题上,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种种生活琐事上,父母双方的观点也不能永远保持一致,即使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也可能在具体问题上不一致。例如,父母都愿意孩子吃得好,但有时会因为给不给孩子吃肉发生争执。小孩子在这个时刻,真所谓“处于两人之间,难以为人了”。

那么这一问题应如何对待呢?应该商量,应该求大同存小异。最关键的问题是不宜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即使是0-3岁这样小的婴儿也要如此。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讲话要注意分寸,否则细心的孩子也会听出父母的意见有分歧,而且很自然的,不需要有谁教他们。就会寻求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而拒绝听从对自己不利的一方。这样,孩子怎么可能接受到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教育呢?

当父或母一方教育方法不当时,另一方应在孩子不在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千万不可一怒之下什么都说,或者经常赌气:你如此,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朝三暮四,南枝北栖,使孩子是非观念紊乱,导致日后品德不良。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母亲的作用。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而无私的爱。这种爱对孩子是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缺乏母爱的孩子中有很多心理发育不全。但母爱又不能好无止境,毫无理智。对待孩子,母亲也需要理智的爱,这样才能使自己从慈母的角色中解脱出来,同父亲统一观点,使孩子具有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明确看法。当然父亲也不应该过于严厉,不应该采取令孩子生畏的各种粗暴体罚,那样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此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作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格外疼爱自己的儿孙,他们总是想让孩子更多地得到爱,但是过度的宠爱,常常会使孩子依赖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庇护,甚至当受到父母的正常教育时,他们也拒绝接受,而以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反抗这种教育的武器。这种爱,对孩子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

综上所述,夫妇双方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严父要严中有慈,慈母要慈中有严;祖辈与父辈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等孩子进入托儿所以后,又需要与托儿所配合一致对孩子进行教育。

本文Hash:d23ead9171249bb079c6e0c61ac7c4b4a75bd91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