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兴趣班成为负担

记者:孩子上小学后,甚至还是在幼儿园阶段,不少家长就给孩子报一些课外班了,您如何看待?

我认为如果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兴趣班不成为负担之后,应该继续上这样的课外班。一来这种班是应试教育的必备,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应试这个环节出了问题才导致其他问题的产生,正所谓“除了学习,一切都好”,与其最后这样,不如从小抓一下。二来这种班也是人生的必备,应试教育当然有很多问题,但它抓的这几门应该是人生的必备,所以应该学好这几门课。

再说学校教育照顾的是中等水平的孩子,不会讲得过深或过浅,孩子学习能力强,在学校吃不饱,需要课外班帮助其提高、深造;孩子的接受能力弱,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也需要课外班的再学习来帮助孩子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

记者:请您谈谈对外语班的看法好吗?

以前有句俗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如今这种现象已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只要外语学得好,走到哪里都需要”。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考试都会涉及外语: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这样的升学考试不用说,大学毕业要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单位评职称要考外语,孩子出国要考外语,足可见外语对现在的孩子的重要性。

而外语的学习往往又是孩子们最头痛的事情了,尽管外语课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而且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外语课,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为着外语而发愁,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外语培训机构,对于家长,如果您的孩子在学习外语上存在困难,不妨为孩子选择一个适宜的外语班,因为现在的外语班不像在学校里,一个大班的学生跟着老师机械地围着书本转,外语班的气氛通常比较活跃,老师讲课方式灵活多变,经常采取互动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果,孩子的外语学习能力很强,有兴趣、有能力超前学习,同样可以在社会上报一个相应的外语提高班。只要跟得上老师的讲课进度,不同年龄的孩子同处一个教室是很正常的。当然,如果孩子没有兴趣、没有内在需求,家长剃头挑子一头热,那是学不好,还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的。

记者:家长们都知道,如果孩子能参加奥赛,并且能够拿奖,那么孩子升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就会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由于上一级学校认可这些奥赛成绩,于是,“奥赛班”便火了起来,特别是在城市里,很多家长都会送孩子去读奥赛班,对于这样的现象,请您谈谈对奥赛班的看法好吗?

对于奥赛班,我认为它是兴趣班的一个延伸,奥赛的内容往往不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而是该学科中的一些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这些知识的涉及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家长是本着这样的目的让孩子上奥赛班,这对孩子是有利而无害的。

对于应试教育来说,现在的小学数学课本太简单了,如果孩子只是学好这点课本知识,一来根本没法适应初中的教学进度和要求,二来也根本不能满足好的初中的择优标准,所以,需要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上奥数班,学得好的孩子,还可以参加一些奥赛。奥赛成绩突出,对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升学都是有好处的。当然,学好奥数,需要孩子有好的天赋和智商,如果孩子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智商,硬逼是逼不出来的,所以,课外班的学习,一是给孩子提供机会,二是量力而行,不能把孩子逼到绝路上。

为什么说兴趣班不要成为孩子童年的负担

现如今,各色的兴趣班层出不穷,从“舞蹈班”到“小主持人班”,从“书法班”到“珠心算”……五花八门的兴趣班已经让很多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不堪重负。

有媒体报道,父母花1.5万元报了12个兴趣班,令5岁女孩怡怡(化名)“崩溃”了:经常用头、手撞墙。吓坏了的父母只好带她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从6岁开始就被家长送入“兴趣班”的男孩豪豪(化名),3年间参加了30多个兴趣班,“填鸭式”兴趣班使他身心疲惫。兴趣班原本应该是孩子热爱和感兴趣的,现在却演变成孩子的一种负担了。

孩子对兴趣班并不感兴趣

一到了寒暑假,少儿“兴趣班”更是异常火爆,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学龄前儿童已成主力军。舞蹈、钢琴、美术、跆拳道、书法等课程应有尽有。有些家长们趋之若鹜,有些孩子参加的兴趣班达到了3个甚至更多。

5岁的小西今年报了4个兴趣班。每逢周末就赶场般来往于各培训机构,忙碌得跟小蜜蜂一样,连玩耍的时间都没有了。当被问及是否喜欢上兴趣班时,他的小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那你为什么还要上这么多兴趣班啊?”“爸爸妈妈非要我上,还说不上就不要我了,也不给我买好好了。”小家伙稚气的脸上写满了委屈。像小西这样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去上兴趣班的孩子还有很多。

“拔苗助长”可能适得其反

很多家长从来没有问过孩子在兴趣班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真正的兴趣和需求,也不管兴趣班的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他们只知道别人都在报,自己不报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典型的盲从。

还有的家长则爱攀比,眼见别人的孩子会唱歌、会画画、会识字、会钢琴什么的就沉不住气了,也想让自家孩子学学“特长”。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有自己的优势,何必和别人去攀比?学习本来是件快乐的事,可如果是为了给家长挣面子,孩子的学习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勉强上兴趣班,也许给家长挣了面子,丢失的却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能让孩子学会攀比和虚荣。

还有一类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目标明确”,他们是为了让孩子日后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高考能加分的就报。这些家长不懂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急于看到成果。其实,只要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持之以恒地去做某件事,出成果是早晚的事。功利心太强了,结果会适得其反。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尊重孩子及其成长规律,赶鸭子上架可能会适得其反。教育专家特别提醒,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需要慢慢发现,不要以为学得越多越好,更不能拔苗助长。

正确看待兴趣班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班”一定要有孩子的兴趣所在,试想如果孩子哭闹着不肯去,或是带着情绪去了,会收到好的效果吗?

其实,孩子上兴趣班并非坏事,让孩子拥有一两门特长是好事,不过,如果家长的心态不端正,很容易让好事变坏事。况且,现在的兴趣班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大多是注重技巧学习的,对于6岁前的孩子并不适合。还有些兴趣班是超前教育,对孩子弊大于利,可能花了钱却害了孩子。

所以,在兴趣班的选择上,家长千万不要盲从,教育专家特别提醒,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在适合的时间段选择适合的班。

首先,要符合孩子年龄段的特点,比如6岁前的孩子尽量不要上学习技巧的兴趣班,以免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毁灭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孩子 兴趣的基础上,依孩子的特长和天赋来选择。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上还是不上,上哪一个兴趣班,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决定。

另外,一定不要贪多求全。给孩子选兴趣班,应坚持“适量”原则,让孩子拥有一两门特长是好事,但是,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也会不堪重负。贪多求全、盲目跟风的做法不可取,弄不好可能花了钱、花了时间,却破坏了孩子以后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得不偿失。所以,父母要重在保护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选兴趣班最好不超过2个班。

兴趣班也会成为孩子心理负担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强迫孩子有兴趣,其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对孩子从小进行近乎灌输式的兴趣教育,就真的能让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吗?恰恰相反,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如果以剥夺他们玩耍的时间进行兴趣教育,不但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反而促生他们厌恶的心理,什么美术、音乐、书法、舞蹈只会成为他们心中的魔鬼。这样的做法是典型的揠苗助长,要知道贝多芬、达芬奇绝对不是兴趣班培养出来的。案例:小君怡3岁前,父母从不逼她做任何事,她很快乐。可3岁上幼儿园后,父母发现很多孩子会讲故事、会说26个英文字母,甚至会说简单的英语短句,20以内的加减法也算得很快,而这一切君怡全不会,最多会从1数到20。从此君怡开始接受父母安排的魔鬼式强化训练,长期周末上兴趣班,今年暑假更是一口气给她报了12个兴趣班。从放假第一天起,小君怡天天在各个班之间连轴转,开学后的周末也要上兴趣班。十一前期,君怡受不了这样的“厚爱”,用手、头撞墙,手上还被撞出血,父母心疼得厉害,同时也想不通,只是想发掘女儿的最大特长,为她好,她怎么会这样厌恶上兴趣班?在许多中国家长的眼中,传统的义务教育已经满足不了让子女成为人中龙凤的需要,于是除了孩子们正常上学的时间,其余时间全部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所谓的“兴趣班”。而家长们永远也不会停下来想一想,这一切对孩子的“厚爱”,仅仅是家长们的意志,孩子们是否需要,又是否消受得起呢?上一辈的人心中总有着许多未实现的梦想,因为那时的条件限制,家里兄弟姊妹多,又大多经济能力有限。如今赶上了好时代,手头有钱了,又过了实现这些梦想的年纪,父母便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是这样,于是不惜重金助孩子们实现梦想,将孩子送进五花八门的兴趣班时,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横空出世。需不需要让孩子上兴趣班?要学也要一个个来很多时候,当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一味地给孩子,当孩子心智还没发育成熟的同时,累坏了身体,伤了精神;换来的却是孩子心理出现严重反抗、自残。这是我们父母所要的吗?培养孩子有很多方法,给孩子报兴趣班,这个很普遍,但是我们要在孩子有兴趣的前提下去培养。利用日常的环境刺激来认识某项技能的用处,透过日常跟孩子的交谈和游戏来认识孩子的兴趣,从而去为孩子选择兴趣班;要学,也要一个一个的来,一个开始,一个结束,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体验开始和结束的过程,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过程是第一目的网友:我家果果上了很多兴趣班。小班时,她自己选择了画画、手工和舞蹈。中班时,增加了跆拳道和轮滑。中班第二学期,又报名参加了音乐和少儿舞蹈的兴趣班,这两堂课是周日上。现在她五岁八个月了,在上幼儿园大班,幼儿园放学后上四个兴趣班,周一是跆拳道,周二是轮滑,周四是珠心算,周五是手工。在校外也上四个兴趣班,周日上午10点开始少儿舞蹈,下午围棋、陶艺、儿童美术。在隔壁小区周二周五各上半个小时的钢琴课(平时还经常要去练一个小时左右的钢琴)。我从来没有强迫她,完全遵从她的意愿。我很支持她上兴趣班,因为,至少,在她下午4点放学和5点我去接她的那段间隙里,她可以不用眼巴巴地等我而觉得孤单。果果很好学也很好强。而我只希望她能享受其中的过程。我始终认为,孩子上不上兴趣班,其实是看孩子个人需要。如果真 家长觉得有必要让孩子参加的兴趣班,也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激发起孩子的兴趣才可以。比如果果,想上国际象棋,理由是班上很多小朋友都在学。我就向她推荐围棋,并且跟她说明:“如果去学国际象棋,爸妈都不懂,在家里没有人跟你对着下,对错也不能及时纠正,但是如果学的是围棋,那么平时在家可以和会下围棋的果爸进行对局,还可以请教爸爸。”果果最后选择了围棋,现在还迷上了围棋。有没什么方式可以代替上兴趣班?环境和生活教育是最好的“兴趣班”环境和生活教育是最好的“兴趣班”。只要我们平时多给孩子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的确是可以代替上兴趣班。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看、多想、多接触有助于激发孩子积极的探索欲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当然,更希望家长明白的是,给孩子上兴趣班是为了培养孩子对某种兴趣的延续性,不是为了成为某种技能的高手。多带孩子出去玩耍吧多带孩子出去玩耍吧。家长之间可以相约带孩子去看电影或者儿童剧,让他们了解电影了解儿童剧,近距离去接触卡通人物;也可以带他们去公园赏花草,接近大自然同时去认识生态万物。也可以去博物馆认识更多的平时生活中不常见的物品,了解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去看看大型展会,比如这个周末带上孩子去动漫交易会,让他们与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亲密接触”一番,就是很不错的选择。和孩子一起寻找“生活答案”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活动是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具有促进孩子多方面发展的价值。比如亲子阅读、亲子游戏,节假日去科技馆、美术展览馆等地方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提很多问题,知道答案的话家长就及时解答,不知道答案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在每一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孩子都在学习———他们学会了提问,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周而复始,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学到的知识也比兴趣班多得多。如果一定要上兴趣班,请记住这些建议:如果孩子心血来潮,可先试探他的决心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不能盲目跟风。如果觉得孩子的想法有点心血来潮,家长可用试探的方法,把学本领要吃苦的道理和孩子说,看他能否坚持,如果他还是很坚定地要学,就让他学。毕竟“我要学”要比“要我学”好多了。另外,还可和孩子的老师商量,找准孩子的兴趣点、发展点来选择兴趣班,总之要做到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培养兴趣。家长莫跟风“暑假里你家孩子准备读什么呀?”“总归是幼儿英文、舞蹈班什么的,小朋友都在读!”暑假期间亲友聚会,对孩子的“充电计划”成了不少年轻父母间的“时尚话题”。不少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有一种从众或是盲目攀比心态: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兴趣班,不让自己孩子上,就等于孤立他了。其实这种想法对孩子不好,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个性都不相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同一种兴趣班,不要盲目跟风。避学科,重素质家长中还存在一种误区,认为送孩子去学习,是为以后上学做准备,就想着送孩子去学习学科类的东西,好让孩子多识字,会算术会英语。其实,如果孩子感兴趣愿意学,当然好,若不愿意,或学得吃力,他会认为学知识是件很苦的事,产生厌学情绪,这反而对以后上学不利。因此,选择兴趣班时,家长应尽量避免那些偏重学科技能训练的课程,比如珠心算;应多考虑形式轻松、寓教于乐的素质教育课 。比如亲子课程、幼儿体格锻炼、开发思维的课程。亲子交流增进感情一些家长送孩子上培训班,是因为工作太忙,幼儿园又放假,想找几个兴趣班看管孩子:“反正支付了学费,就当把教子任务丢给了老师。”其实,利用假期家长可以跟孩子多接触培养感情,也可以利用亲子交流来给孩子以教育,提高孩子的能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训练孩子说整句话。又比如,“妈妈,我要喝水。”听到孩子这样喊,不妨狠心别理他,以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既可以说“请帮我倒杯水”,也可通过向他人寻求帮助锻炼沟通能力。呱呱教如是说:“读书———考试———读书”的中国式教育,已经过多地压制了孩子们的天性,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而在童年时期的灌输兴趣,比之中国式教育的负面影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扼杀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是对孩子最为残忍的教育,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教育。教育部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就是对这种情况进行校正,希望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孩子们。可悲的是,这些还给孩子们的时间,被父母变本加厉地利用起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对此无法过多地责怪这些父母,因为在他们心中,这些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父母无私的爱,只是这份“厚爱”却不是孩子们能够消受的,也不是他们愿意要的。爱孩子无可厚非,只是在给予他们爱的时候,先要知道孩子们在每一个时期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本文Hash:d88e8e9ede70f6fcf162bb7482fc97eeb677e6dd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