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留一些“面子”

晚上,儿子茂茂做作业时,边写边玩心不在焉,被妈妈批评了,还被打了小手心。茂茂伤心地哭了,索性趁机“罢工”。

太太气不过,就在幼儿园家园联系册上记上了一笔,旨在联系老师,请教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殊不知,茂茂虽然不认识几个字,但还是敏感地察觉到,妈妈在写他的“坏事”,又哭又闹坚决不让。妈妈指着白纸黑字念,解释说并没有写茂茂不听话不写作业。茂茂说什么也不干,抢走了妈妈的笔,又把桌面上所有的笔都收起来,嘟囔着:“就不让你写!”

不一会儿,茂茂大概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后果”,于是向妈妈的抗议升级:“你要把这些字擦掉!”太太认为,茂茂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责任,坚持不擦。

双方僵持不下,茂茂马上改变“战术”,转而向一旁看书的我可怜巴巴地诉苦:“爸爸,妈妈打我了!”“是吗?爸爸现在批评妈妈,妈妈做得不对,叫妈妈向你道歉!”

太太向茂茂道歉后,茂茂又说:“爸爸,我还是不开心!”“是吗,你要怎么样才会开心?”“我要妈妈把刚才写的话擦掉。”我略作思考,茂茂的想法也不无道理,且不说“历史记载”伤了茂茂的自尊,而且这事会扩大到幼儿园,让茂茂在老师与小朋友面前“抬不起头”――维护孩子的羞耻感正是他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批评孩子的错误要在他的心理承受范内围解决,千万不能挫伤他的尊严。

“行,爸爸叫妈妈擦掉!”我向太太做了暗示。这下,茂茂不哭也不闹了,迅速找出一张白纸,撕了一长条,要粘上盖住妈妈的笔迹。妈妈说这纸条粘不了,需要改用两张小粘贴纸。茂茂迅速找来粘贴纸,一共用了三张才完成。

做完这些“善后”工作后,茂茂心平气和地坐在自己的学习桌旁,一丝不苟地写起作业来。

批评孩子时也要给孩子留面子

孩子做错事父母批评,是很对的。可是父母也要顾及孩子的面子,不要什么场合都批评孩子,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切记批评孩子也要给孩子留面子。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当然也不会例外,也有自尊心。在生活中,伤害孩子自尊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在家里,父母不正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如当着同学的面数落孩子“没有人家聪明”,“脑子笨”;凭借父母的权威,强迫孩子按成人的意图行事,使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尴尬“丢面子”,甚至打骂孩子。

父母自认为这是对孩子严格要求,让孩子吸收教训,却不知这是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做法,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永久的难以抹去的痕迹,成为许多心理问题的诱发因子。如自卑和偏执心理的产生,孩子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缺乏良好的心理感受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固执己见,总觉得别人是故意挑自己的刺,用消极或敌对的眼光看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安全感。性格内向孤僻,或具攻击性行为是另一种可能引起的心理问题。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因自尊心受损而变得内向寡言,行为孤僻,害怕遭到别人拒绝而不愿意主动接触同伴,对父母、对他人不信任。严重的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将自己对父母做法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以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

在学校里,不少的老师常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顽皮或成绩差的孩子进行惩罚。惩罚的方法并非用暴力,往往是当众斥责、奚落和讥讽。如用“绣花枕头一包草,聪明面孔笨肚肠”、“一辈子不会有出息”等一类的语言奚落学生。孩子受了羞辱,不敢反抗,又不敢告诉家长,否则还会挨父母的骂。因此使孩子精神压抑,产生悲观、自卑、孤僻、懊丧的情绪,对学习无兴趣,害怕见老师,回避伙伴。恨老师,恨父母,恨同学,甚至恨自己。孩子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一旦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就等于失去了精神支柱,失去了上进的原动力。

每个孩子都有生存的价值,都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全面的,他们在受知识教育,发展智能的同时,还应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优良的个性品质。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的心灵不受伤害,因此在管孩子时要给孩子留点面子,让天真活泼的孩子始终抱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作为家长和老师,有责任教会孩子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顶住逆流,排除世俗偏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尊和自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和最初老师,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未必尊重和信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和孩子做象征“平等”的活动,让孩子心中得到一个信息,在大人心目中完全有他的位置,深感家长爱他,又尊重他,信任他。老师是儿童踏入社会、集体的楷模,是儿童的好榜样,实践证明,自尊的人也尊重别人,自信的人也能相信别人。因此老师的言行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巨大的,深刻的。希望家长和老师以自尊、自信和爱人的良好品质影响和教育孩子,让孩子沐浴在尊、信、爱的环境中,消除自卑,确立自信、自尊,享受幸福的童年,开创辉煌的前程。

注意给孩子留面子

所谓自尊心,是指个人要求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有的人以为小孩子不懂事,哪有什么自尊心,其实不然。有一5岁女孩,在一次幼儿园排练节目时,被老师淘汰了,老师当时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随便地说:“你回班上去吧,老师不要你了”。而给孩子的印象是她被老师赶出来了。结果,在其他孩子的讥笑下,这个5岁小女孩哭着说:“我以后再也不跳舞了”。显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自尊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的,儿童在1岁半便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3岁左右能进行一些自行其事的活动,并表现出不听话、拒绝成人帮助和干预,甚至执拗;5-6岁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评价不再是成人评价的翻版,而开始对成人评价持有批判态度;6岁儿童可以说出一些较抽象的品质,进行一些内心品质的评价;进入小学后,儿童不但能指出自己的优点,还能提出自己的缺点,并力图改正这些缺点。可见,儿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们在教童时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对他们批语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动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的不健康心理;有的甚至引发悲剧的发生。因此,家长和无往不胜不应把儿童单纯看成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任意去批语,指责,而应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多采用表扬,肯定,鼓励的方式,使自尊心得到健康发展。

本文Hash:bfffc56aed40a0b00cc75ea9ea4a3b4135803973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