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宝宝赶走心中的恐惧

前阵子,小言言害怕警察,而我小时候是怕流氓。傍晚放学回家,一个大我很多的哥哥吓唬我说“流氓最喜欢抓红书包的小孩”,我就恨不得把手里的红书包扔了,时时提防“流氓”从路边突然跳出来,那一路走得好辛苦,呵呵。我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小时候怕过胡同口的傻子。

每个人的幼年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害怕是因为感到不安全,这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自我保护的本能。重度的恐惧可以导致做噩梦,失眠,发烧,呆滞,甚至休克,影响到宝宝的发育;中度的恐惧会成为宝宝的生活障碍,或者留下心理阴影;轻度的恐惧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常常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

很多大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小宝宝们却可能充满恐惧,比如怕黑、怕鬼、怕狗(或者某种动物)、怕怪兽或者老巫婆等虚幻形象、怕雷、怕高、怕水、怕火、怕电、怕坏人、怕警察或医生或老师或某个成人、怕陌生人、怕亲人离开等。居里夫人说:这世界上没有可怕的东西,只有缺乏认识的东西。换而言之,人的恐惧是因为认知的不足或偏差,成人儿童皆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宝宝对每一种恐惧的克服,都是一次重要的成长。

一岁半的时候,言言开始怕黑。晚间她拒绝进入没有开灯的房间,甚至有人陪伴的时候她也很紧张。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开始的时候,我开着灯让她把房间里的东西看清楚,然后关灯,让她牵着我的手去沿着墙壁寻找床和衣柜;接下来我要她把布娃娃从关了灯的卧室床上拿给客厅里的我,每次她都跑得飞快;后来,我让她站在黑暗的房间里,我数数给她听,开始时数到三十,最后是数到一百;最后真正帮她克服对黑暗的恐惧的是我们在关了灯的房间里藏猫猫。我没有刻意的矫正她,只是见缝插针的和她做这样的游戏,大约有半个月的时间,她就再不怕黑了。当宝宝真的克服了一个困难,总会特别开心,这意味着她自我的强大和自由的增加。其实,宝宝遇到某种困难并不可怕,成长就是一个个克服困难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要懂得循序渐进而不是强人所难。

像大多数宝宝一样,言言也有过“怕生”的阶段。我还记得言言大约一岁的时候,嫂子困惑的打电话告诉我说:言言最近突然变了,以前谁抱谁逗都行,现在除了我和咱妈,谁也不让抱,连他爸爸都不行了(我哥哥回家较少)!怎么说也不听,来了客人的时候,好尴尬。

其实“怕生”是百分之八十的婴幼儿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不明显而已。怕生怕生人在心理学上叫陌生人焦虑(strangeranxiety)。大约从五六个月开始,很多婴儿就开始显露出这种怕陌生人的表绪,因为他们已经开始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熟悉的人”和“陌生人”,这是婴儿心理意识自然发展的结果。熟悉的事物让人感到安全和亲近,成人和宝宝都是这样,我们大人为什么对“名人”关注很多,而接受“新面孔”很难,就是这种心理的延伸。

所以,我对嫂子说不必担心,这是言言又长大了一点的表现。千万不要勉强宝宝和陌生人亲密,而宝宝因别人的逗引或害怕哭泣时,不要责怪宝宝,而是抱紧她,安慰她,给她接纳和安全感。当宝宝对陌生人更加习惯,尤其是建立一种和他人交往的能力的时候,怕生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了。

我给嫂子几个建议:

1提醒“陌生人”不要马上接近言言,而是从微笑示好开始循序渐进。

2家中每个成员都带言言、陪言言玩,而不是依赖某一个人。

3多带言言串门,多请朋 到家里来做客。

4多带言言到大街、超市、游乐场等公共场所去。

嫂子很有意的接受并执行我的建议,结果言言不仅不怕生而且对于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有了很好的适应能力,到她进幼儿园的时候,居然没出现“著名”的分离焦虑。

小宝宝的有些恐惧源于父母的态度,我见过一个小孩不怕骑马却怕狗,他和我在马背上的时候一点也不害怕还非要马奔跑起来,可是对于狗却怕得不行,哪怕是很小的狗、很温顺的狗,后来她妈妈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她从小就怕狗。我对她说,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一辈子怕狗,你就要首先别再怕。

还有些恐惧是因为成人不当教育方式强加给宝宝的,言言怕警察完全是我妈妈的“功劳”,她经常对言言说: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把你抓走了,你就回不了家了,我们也找不到你了。在那个大人说什么宝宝信什么的年纪,还有什么比“被穿警服的叔叔带走,回不了家,家人也找不到自己”更可怕的吗?令人欣慰的是,言言现在不怕警察了,这多亏了我的一个当警察的朋友帮忙,他告诉言言,警察叔叔是保护她而不是抓她的,而且他们还成为了“朋友”。

大人的示范也是帮助宝宝克服恐惧的有效方法。有一阵子,言言喜欢玩高处的游戏,尤其喜欢攀登两米多高的软索,她能灵活的掌握:手向上、抓牢,脚跟上,踩实,看上面,不要回头看下面等这些必要的技巧,当然是妈妈或者奶奶在场的时候。但是,她一直不敢玩旋转滑梯,有时候还因此被急性子的嫂子训哭。可是,后来又一次言言很高兴的给我打电话说自己今天玩旋转滑梯了,可好玩了。我说,你不是不敢吗,怎么这次就敢了。言言说因为奶奶。后来妈妈告诉我说,仅凭鼓励没有用,就带着她一起滑,结果没滑几次,言言就不用她陪了,自己滑开了。我跟妈妈开玩笑说:我再也不把您当作老人家批判了,从今后“刮目相看”。文/孟迁

你知道如何赶走宝宝内心的恐惧事件吗?

绝大多数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怕黑、怕陌生人,甚至怕水、怕动物。害怕和恐惧是人的本能情绪之一,这种本能情绪从宝宝一出生便如影随形了。宝宝为什么会恐惧这些在成人看来非常安全的事物?让我们透过胆小的表面,探寻更深层的心理根源。

恐惧事件之一:怕打针

“那冰凉的、尖尖的东西会咬我,咬得好疼啊!”

恐惧背后:对宝宝而言,打针算是一件最实实在在的痛苦事。那小小的针头戳进皮肤的一刹那,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放声大哭。从此他只要一看到针管、针头,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无比恐惧。其实这种恐惧的根源一方面来源于肉体的疼痛,一方面来源于对冰冷的针管和陌生事物的恐惧。

赶走恐惧:宝宝害怕疼痛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这种恐惧。比如可以买一套医生的玩具送给宝宝,玩具里有听诊器、体温计、针头、针管,然后告诉宝宝,当他心爱的玩具娃娃生病时,他可以自己动手给娃娃量体温,听心跳,打针。让宝宝在游戏中接受和熟悉这些医疗器械,减少因陌生而加剧疼痛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之二:怕较大的噪音

“这么响的声音,一定是很可怕的东西发出来的……”

恐惧背后:婴儿在早期会比较害怕听到噪音。如果听到打雷声、鞭炮声、警笛声等,婴儿会被惊醒甚至哭泣。这是因为1-6个月的婴儿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婴儿因为噪音刺激而哭泣时,父母应马上抱起他(她),给予足够的安抚,而且要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当宝宝长大一些后,为了消除宝宝对较大噪音的恐惧,可以一一给宝宝解释各种较大强度的声音是如何发生的,如雷声、汽车警报声等等,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宝宝,鼓励他,并不时让宝宝接触这些声音,消除因为陌生感而引发的恐惧。

如何帮助宝宝克服恐惧心理

宝贝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往往有恐惧心理,这时父母不要嘲笑、忽视宝贝的恐惧行为,给予宝贝足够的心理安慰,并想方设法让他确信没有人会伤害到他。当宝宝遇到如下的情况时,父母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

宠物死亡,或者遭遇其他意外事件的时候,不要因为害怕吓着宝贝而将宝贝目睹的死亡描述成睡眠,这样会让宝贝将睡眠与死亡等同起来,从而害怕上床睡觉。避免让宝贝独自一人待在某个地方,这样会使他缺乏安全感。尝试告诉宝贝他们恐惧的东西根本不存在。比如,宝贝觉得床底下有怪物,那就用灯照着床底下,搂着他一起去查看一番,多尝试几次,宝贝就会明白这样的恐惧毫无道理。但是如果宝贝十分恐惧,不要强迫宝贝做这样的事情。

寻找一些能够帮助宝贝入睡的常规方法。比如给宝贝开一盏小灯,开着门,让他最喜欢的玩具、依恋的小毯子陪他入睡,给宝贝放一些比较轻松柔和的音乐或他喜爱听的故事,带宝贝去商店买一些他认为可以驱除怪物的物件等等。寻找一些有创意的驱逐恐惧的方法。比如,告诉宝贝,当他梦见怪物的时候,可以想像一些怪物的克星,比如仙女、魔幻师等来帮助他驱除怪物。留在宝贝的房间,陪伴宝贝直到他入睡。选择一些主人公战胜怪物与鬼魂的书籍让宝贝阅读。这样可以让他尝试想像像主人公一样去战胜怪物,增加他战胜恐惧的经验与信心。

转移宝贝的注意力。一旦宝贝被心中的恐惧所左右,妈咪可以给宝贝喝点饮料,吃点小点心,帮助他摆脱他感觉恐惧的事物。宝贝与陌生人交往时,妈咪一定要陪伴在左右。对于那些面目狰狞,看起来不太友善的陌生人,最好对他们敬而远之。即便是父母的好朋友,也要给宝贝足够的时间熟悉他们。当宝贝不熟悉他们时,不要强迫宝贝与他们交流。

本文Hash:55d67c22fc9ff572ae4fd4977baf469dbbb8450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